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宿命吟抖音热门》,由网络作家“千巷0212”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青烟袅袅升腾,像是通往天际的梯子。”我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喉头发紧:“我也常梦到那样的地方,满窑瓷器在火中苏醒,每件器物都长出莲花的根须。”他哑着嗓子笑起来,笑声里带着几不可闻的颤抖:“或许,我们寻的窑,本就在梦里。”那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溪水倒流,雪片在空中逆生长成云絮,昙曜站在逆流的溪中央,周身笼着层青色的光晕。他对我伸出手,掌心的莲花纹慢慢舒展,竟开出一朵冰蓝的花来。我刚要握住他的手,花蕊却突然闭合,化作点点流光消散在风里。我从梦中惊醒,只听远处山寺传来悠长的钟声,撞在寂静的夜色里,一下一下,敲得人心慌。次日天还没亮,我便被一阵悉索声惊醒。隔间里灯火通明,昙曜正把那青瓷罐小心包裹进锦缎,每一道褶皱都抚得平整。他见我揉着眼睛探...
《宿命吟抖音热门》精彩片段
青烟袅袅升腾,像是通往天际的梯子。”
我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喉头发紧:“我也常梦到那样的地方,满窑瓷器在火中苏醒,每件器物都长出莲花的根须。”
他哑着嗓子笑起来,笑声里带着几不可闻的颤抖:“或许,我们寻的窑,本就在梦里。”
那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
梦见溪水倒流,雪片在空中逆生长成云絮,昙曜站在逆流的溪中央,周身笼着层青色的光晕。
他对我伸出手,掌心的莲花纹慢慢舒展,竟开出一朵冰蓝的花来。
我刚要握住他的手,花蕊却突然闭合,化作点点流光消散在风里。
我从梦中惊醒,只听远处山寺传来悠长的钟声,撞在寂静的夜色里,一下一下,敲得人心慌。
次日天还没亮,我便被一阵悉索声惊醒。
隔间里灯火通明,昙曜正把那青瓷罐小心包裹进锦缎,每一道褶皱都抚得平整。
他见我揉着眼睛探出头,慌忙把罐子藏到身后:“阿瓷,为师要动身去天台山了。”
我一下就红了眼睛:“走了?
怎么这么急?”
他犹豫片刻,从袖中摸出枚青瓷戒箍递给我:“这是大报恩寺的信物,等为师寻得旧窑,自会回来寻你。”
我接过戒箍时,触到他冰凉的手指,刹那间想起昨夜的梦。
溪水倒流,莲花闭合,掌心的温度一点点散失……“师父!”
我猛地拉住他的手,把脸埋在他单薄的袖子里,“你要是不回来,我就去天台山找你。”
他身体僵硬了下,旋即轻抚着我凌乱的发顶:“傻孩子,师父怎会丢下你?”
炭盆里的火苗蹿起来,把两人影子投在墙上,摇摇晃晃,像是两朵在风中摇摆的花。
他走后的第十七日,剡溪畔的寒梅终于开了。
我照着他的画稿烧制了一批青瓷,开窑那日,窑变的“啵啵”声此起彼伏,像是他在耳畔轻声念经。
我从窑中捧出第一件成品时,瓷身的莲花纹正对着阳光,竟生出几分欲开未开的生动来。
养母见了,惊得合不拢嘴:“阿瓷,这是传说中的‘活瓷’啊!”
我却想起昙曜掌心的温度,想起他临走前把戒箍套在我指根时的郑重。
溪边的风掠过梅林,带来隐约的梵唱,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又像是近在咫尺。
我把脸埋进冰凉的瓷片里,听见自己笃定的声音在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说上好的秘色瓷能在月光下泛出珍珠般的光泽。
我总在他画稿边缘用炭笔添上未开的莲花,墨色在纸上洇开,像是活物般蜿蜒生长。
春分那日,溪冰彻底消融,雪水汇成的溪流冲刷着山石,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昙曜从怀中摸出支狼毫塞进我掌心,笔杆上刻着的“昙”字已被摩挲得发亮:“阿瓷,可愿学画坯?”
我握着温热的笔杆,看他在素胎上勾出第一笔缠枝纹,银镯轻晃间惊飞了窗台上的画眉鸟。
“看仔细了。”
他的手指覆上我的手背,带着恰到好处的力道引导着笔尖游走,“起笔要轻,像春风吹拂柳梢;收笔需顿,似雨打芭蕉叶尖。”
他的呼吸拂在我耳畔,带着淡淡的檀香味,混着雪水消融后的清新气息。
我只觉心跳如擂鼓,却佯装镇定地回应:“师父教得可不够细致,这样弟子怎能学会?”
他被我逗得轻笑出声,眉眼弯成月牙:“那为师便再细细教你。”
暖黄的阳光透过窗棂打在瓷坯上,给未干的墨线镀上层金边。
我忽然想起昨夜的梦,梦里窑口烈火通红,满窑青瓷在火焰中盛开,每朵莲花蕊心都映着他的眉眼,连那悠长的叹气都化作窑变时的轻响。
日头西斜时,养母踏着薄冰过溪来,竹篮里盛着新摘的梅子。
她见昙曜在教我画坯,嗔怪道:“这孩子手笨,施主莫要费心。”
昙曜却像是没听见,只专注地看着我在瓷坯上添上最后一笔。
我收笔时,笔尖轻点在未干的釉料上,溅起个小小的水花,他便皱起眉来:“怎如此毛躁?”
我吐吐舌头,说了句“师父教得不好”,逗得他哭笑不得。
入夜后,山林里传来几声猿啼,昙曜在灯下修整瓷坯,我则守着炭盆烤山芋。
火光映着他清瘦的侧脸,鼻梁高挺,下巴带着几分倔强的弧度。
我忽然发现,这几个月来,他从未提起过自己的来历,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溪水怔怔出神。
我几次想问,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有些秘密,就像窑封的瓷器,一旦打破便再难复原。
“阿瓷。”
他唤我时,我正把烤好的山芋塞进他碗里。
抬头见他眸中盛着星子般的光亮:“我近日总梦见一片窑场,窑炉并排而立,
窑火,终将以最决绝的方式,烧尽所有不甘。
“阿瓷。”
远处传来熟悉的唤声,昙曜的身影从风雪里浮现,僧袍上落着星星点点的青瓷粉。
我望着他眉眼间未化的霜花,突然想起他在剡溪边教我画坯的冬日,想起佛窟里我们一起拼凑碎瓷的夜晚。
窑火余温尚存,我伸手拂去他肩头的雪,掌心触到未开的莲花胎记,竟与我颈间的一模一样。
萧承突然大笑起来,笑声穿透风雪,惊飞了远处宫阙上的寒鸦:“原来这偌大皇宫,也不过是场青瓷劫。”
他转身跃上马背,带起的风把《青瓷经》吹到我脚边。
经书最后一页飘进火堆,火焰瞬间蹿起老高,把半尊莲花尊映得通透。
“走吧。”
昙曜伸出手,掌心的温度驱散我指缝间的冰凉,“这窑火既已燃尽前尘,我们便去寻新的窑场。”
我握住他的手,感受着骨灰与青瓷粉在指缝间悄然交融,突然听见远处宫城传来悠长的更鼓,混着未息的窑火声,像是这青瓷劫里最后一首挽歌。
风雪中,我们踏着碎瓷末启程。
身后建康城的宫阙在雪雾里渐渐模糊,唯独那尊碎裂的莲花尊,在雪地里隐隐泛着蓝光。
4 莲花烬永元元年,剡溪的梅雨来得格外早,似是天公为这尘世的离合倾洒泪水。
我拖着草鞋踏上天台山的石阶,雨水混着青苔的滑腻,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命运的鼓点上。
佛窟前的银杏树早已枯死多年,残枝上挂着几缕褪色的经幡,随风发出沙哑的呢喃,宛如亡魂的低语。
他已成了石像。
昙曜端坐在佛龛前,凿刀还紧握在已风化的掌中,眼窝深陷如枯井,却似乎凝视着某个永恒的瞬间。
我蹲下身,拂去他肩头的积尘,冰凉的石肤让眼泪瞬间冰冻。
佛龛里的莲花尊残片上,朱砂字迹已渗进石隙:“承昙已灭,青瓷永存。”
那一刻,我终于拼凑起所有碎片。
母亲临终前的低语、萧承眉间的红痣、昙曜掌心未开的莲花,还有《青瓷经》里夹着的黄叶——原来“承昙”是先帝赐予双生子的名字,而我,是那场宫廷政变中被遗落的公主。
“原来如此。”
我靠在佛窟冰凉的石壁上,听雨丝穿透岩洞的回音。
母亲为了保护我,伪造了死亡文书,将我托付给天台山的僧人。
而
昙曜,原是先帝派去照料我们的御窑师,却在政变中与我失散,最终遁入空门。
剡溪畔的窑火在雨季显得格外脆弱。
我带着佛窟残片重建窑口时,养母的影子总在藤纸后晃动。
她教我编纸的手法、烧坯时的眼神,原来都是皇家青瓷技艺的残破声响。
我专烧开片青瓷,每窑出器时,都能听见釉面裂开的细碎声响,像极了佛窟里昙曜刻刀划过石面的声音。
“这窑火,烧的是前尘,也是来世。”
我对着雨幕中的窑炉轻语,火光把我的影子投在斑驳的窑墙上,像是一尾在瓷片上游弋的鱼。
每件出窑的瓷器,我都在瓶底刻上半朵莲花——一朵是“昙”,一朵是“承”。
釉色凝血,开片如泪,我给它们起名“莲花烬”。
梁武帝登基那年,江南的梅雨下得格外缠绵。
有位云游僧人踏着湿滑的青石板来到窑口,僧帽下垂的水珠砸在瓷片上,发出清脆的响。
他掀起帽檐时,我看见眉间那颗红痣,艳丽得像滴在宣纸上的朱砂。
“阿瓷可还记得?”
他的声音像被雨水浸透的古玉,温润又带着凉意,“当年在佛窟,你替我补过的那尊飞天像?”
我手中的瓷坯“啪嗒”落地,破碎声惊飞檐下的雏燕。
他从怀中取出片瓷片,正是当年萧承砍碎的莲花尊残片,背面用瘦金体写着:“愿化青瓷,护你永生。”
我后退两步,撞翻的釉料桶在砖地上骨碌碌滚动。
僧人从袈裟里摸出枚戒箍,熟悉的“昙”字在雨光中发亮:“这是你在建康官窑教我戴上的,如今该物归原主。”
我颤抖着接过戒箍,冰凉的金属贴上掌心的瞬间,所有记忆如潮水涌来——萧承在窑边调酒、昙曜在佛窟刻莲花、母亲在溪边画坯时沾湿的裙裾……暮春的雨丝缠在窑口飞檐上,我往新出的瓷坯画缠枝纹时,忽闻匣钵爆裂声。
奔至窑前时,惊见满窑瓷器皆裂成冰纹,每道纹路都映着两个人影——一个在佛窟刻莲花,一个在官窑调釉浆。
雨珠落在碎瓷上,竟聚成两朵莲花,一朵朝东,一朵向西,在晨光中轻轻摇曳,像极了那年剡溪雪地里,昙曜掌心未开的莲,与萧承眉间燃烧的痣。
“所以,这便是宿命。”
云游僧人站在雨中,袈裟下摆被溪水打湿,他眉间的红
溪水裹着碎瓷末向下游淌去,我在水边蹲得久了,腿脚渐渐麻木,却不愿起身。
雨丝渐疏,檐下的水滴开始有了间隙地砸在青石板上,砸出细碎的回音。
我望着水中渐渐清晰的倒影,那半朵“昙”与半朵“承”在水波中重合,竟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圆满。
雨珠在溪面织出细密的涟漪,像极了当年萧承酒盏里的琥珀色旋涡,也像极了昙曜在佛窟里刻刀划过石面的轨迹。
我突然想起那夜萧承在窑边调酒,火光映着他眉间的红痣,笑着说:“阿瓷,这窑火里的秘密,迟早要烧出来。”
而昙曜在佛窟里对着残片发呆时,那双幽邃的眼眸里也藏着同样的火焰。
如今想来,这窑火何尝不是命运的隐喻——我们都在其中煅烧、开片,试图在破碎里拼凑出完整的自己。
溪边的杜鹃仍在啼鸣,声音里带着血丝般的颤音。
我从怀中摸出那枚戒箍,冰凉的金属贴着颈间胎记,竟生出几分暖意。
戒箍内侧不知何时刻上了两行小字:“承昙虽灭,青瓷永存。”
我突然明白,这宿命的窑火从未熄灭,它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燃烧。
我站起身,任由雨水混着泪水淌过脸颊,滴进溪水。
佛窟的钟声从山腰飘来,混着溪流的呜咽,一声声敲在心上。
那些未完的宿命、破碎的爱恨,都化作青瓷上的开片纹,岁岁年年,永不愈合,却又岁岁年年,在裂缝里开出新的莲花。
我转身望向重建的窑口,新烧的莲花烬在窑板上排成行,釉色在暮色中泛着暗光。
我伸出手,指尖轻触那半开的莲花纹,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回头时,云游僧人正站在雨幕里,眉间的红痣被溪雾洇得模糊,却透出几分慈悲的亮色。
“阿瓷。”
他的声音被溪声吞了大半,却字字清晰,“这窑火既已烧尽前尘,不如让故事在青瓷里重生。”
我望着他眉间跳动的红痣,突然想起萧承最后的笑——那个在宫变中被乱箭穿心,却在雪地中捂着伤口对我笑的瞬间:“记住,莲花烬的故事,永远有下一章。”
雨丝再次密起来,我望着满窑的莲花烬,釉面上的血丝纹路正向着同一个方向汇聚,像是要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我蹲下身,把碎瓷片拼凑出完整的莲花纹,母亲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