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一句,如同最后一根稻草,重重地压在了林薇摇摇欲坠的辩护上。
林薇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苏晴,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巨大的恐惧和绝望在她眼中蔓延。
控方检察官脸上露出了胜利在望的微笑。
第七章:陈正的疑窦轮到陈正交叉质询了。
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西装袖口,仿佛在积蓄力量。
当他终于站起来时,整个法庭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直刺证人席上的苏晴。
“苏小姐,”陈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你刚才的证词,尤其是关于陆子鸣先生瘫痪状态的绝对性描述,非常专业,也非常…令人信服。”
苏晴迎着他的目光,面色平静无波:“我只是陈述医学事实,陈律师。”
“事实?”
陈正微微挑眉,向前踱了一步,“医学是发展的,苏小姐。
我们是否应该排除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奇迹可能?
比如,长期、高强度、甚至…非常规的复健手段,是否有可能在完全性损伤中,重建极其微弱的神经通路?
哪怕只是短暂地、不稳定地恢复极其有限的功能?
比如,支撑身体…短暂站立几秒?
或者,在特定支撑下,拖着腿移动几步?”
他的问题像手术刀,精准地切入“绝对”这个词的核心。
苏晴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回答依然迅速而专业:“陈律师,您描述的情况,在目前已知的医学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陆先生这种级别的完全性脊髓损伤,从未有过可靠报道。
那属于科幻范畴,而非医学现实。
奇迹不能作为推翻科学诊断的依据。”
“很好。”
陈正点点头,没有纠缠,突然转换了方向,“复健室的监控。
你刚才提到,门口的监控证明了你离开后无人进出。
但监控,同样没有拍到陆先生在你离开后,独自在角落里的状态,对吗?
那个死角,恰好覆盖了他当晚所在的位置。
这是不是有点…太巧了?”
“复健室的设计是为了保护患者隐私,摄像头覆盖公共区域是常规做法。”
苏晴解释。
“常规?”
陈正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对于一个身价亿万的、家庭关系复杂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