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全本阅读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

全本阅读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

骑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热门小说《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张唐卿张桂山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骑驴”,喜欢军事历史文的网友闭眼入:宋绶脸色立刻就变了,“晏大人,你从何处得知我是明年的主考?难道你想走后门?”晏殊有点得意忘形了,一听宋绶的话,就感觉不好,忘了宋绶是个油盐不进的家伙了。“不不,欧阳永叔确实是有真才实学,我只是向你举荐而已。”宋绶并没有搭理晏殊,使劲甩了一下袖子说道:“道不同,再见。”晏殊尴尬的向四周的人笑了笑。就在大家互相攀谈的时候......

主角:张唐卿张桂山   更新:2024-05-06 08:5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唐卿张桂山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阅读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由网络作家“骑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张唐卿张桂山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骑驴”,喜欢军事历史文的网友闭眼入:宋绶脸色立刻就变了,“晏大人,你从何处得知我是明年的主考?难道你想走后门?”晏殊有点得意忘形了,一听宋绶的话,就感觉不好,忘了宋绶是个油盐不进的家伙了。“不不,欧阳永叔确实是有真才实学,我只是向你举荐而已。”宋绶并没有搭理晏殊,使劲甩了一下袖子说道:“道不同,再见。”晏殊尴尬的向四周的人笑了笑。就在大家互相攀谈的时候......

《全本阅读大宋:从词曲开始纵横文坛》精彩片段


富弼说道:“永叔,今日可要做什么好文章?提前拿出来,让我等一睹为快。”

欧阳修骄傲的昂起头说道:“并未提前作文,现场即可。”

欧阳修一说完,其他文人都闭上了嘴巴,TND,打击人,太打击人了。

晏殊走到凉亭旁边,挨着户部郎中、权直学士院宋绶身边跪坐下。

“宋学士,听闻你乃是下一科的主考?我有一同乡欧阳修,一会给你引荐一下。”

宋绶脸色立刻就变了,“晏大人,你从何处得知我是明年的主考?难道你想走后门?”

晏殊有点得意忘形了,一听宋绶的话,就感觉不好,忘了宋绶是个油盐不进的家伙了。

“不不,欧阳永叔确实是有真才实学,我只是向你举荐而已。”

宋绶并没有搭理晏殊,使劲甩了一下袖子说道:“道不同,再见。”

晏殊尴尬的向四周的人笑了笑。

就在大家互相攀谈的时候,王曾和赵师民从内院走了出来。

“使相,今日可是有好文要与我等分享?”,枢密使张耆笑着问道。

其他人纷纷附和,王曾哈哈笑着说道:“枢相,确实是有一篇好文要与大家分享。”

赵师民接话道:“非一篇,而是一篇文,外加一副楹联。”

“使相,快快拿出来让我等欣赏一番。”

“哈哈,好,来人,抬出来。”

王曾的话刚说完,两个大屏风被抬了出来。

两幅卷轴挂在屏风上,被红绸子盖了起来。

“诸位,昨日,我和赵师民赵大人都得到了从青州老家发来的家书,赵大人得到了一副好楹联,我得到了一篇好文章,好东西不能敝帚自珍,因此,老夫就开了这个赏文大会。”

“使相,到底是何好文章?”

“能让使相推崇的,必定是绝佳好文,快快揭开,让我等一睹为快。”

枢密使张耆一直与王曾不大对付,听到大家纷纷拍王曾的马屁,心头不痛快。

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还不好佛了王曾的面子,毕竟他俩乃是当今的两相,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撕破了脸,谁都不好看,因此不咸不淡的说了句:“难不成是使相的子侄所做?”

王曾心里有点不高兴,即便是我的子侄,只要文采出众,我帮着扬扬名又有何不可?

“枢相,并非我的子侄,我也不认识此子,不过此子和赵师民赵大人颇有渊源。”

晏殊也是文学爱好者,大声说道:“使相,快快揭开。”

赵师民哈哈笑着说道:“晏学士已经急不可耐了,既然如此,那就先欣赏老夫手里的楹联吧。”

赵师民说完,就揭开了旁边的丝绸。

“有志者事竟成,”,欧阳修刚念出这六个字,旁边的王尧臣立刻说道:“永叔,此处不应该这样念,你的断句不对,应该念有志者,事竟成,三三断句方才有意境。”

而此时,整个宰相花园内,一片寂静。

王曾和赵师民非常满意这帮人的反应。

众人集体失声,全部沉寂在这幅楹联的意境当中。

“意境不错,奈何语言直白,又少用典故,总是要差上三分。”,王尧臣遗憾的说道。

欧阳修疑惑的说道:“刚才你不是还夸吗?”

“意境是意境,文字优美是文字优美,如果完全采用骈文来写,这幅楹联会既有意境,又有文字之优美。”

北宋初年,大家公认的最优美的文字就是骈文,而千古第一骈文现在还没诞生,那就是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就是采用优美的文字写出的千古第一骈文。


张唐卿拉着狗子,不让狗子走。

“钉子,你就放过我吧,我真不是干精细活的料啊,你看看我的手都废了,你自己干吧。”

“你在我家睡一觉,我打磨,等我累了,咱俩再换。”

狗子想都没想,挣脱张唐卿的手就跑了出去。

张桂山以为两兄弟只是简单的打闹,没在意,进了卧室午睡去了。

张桂山起床后,对张唐卿说道:“走,咱们去一趟你二叔公家。”

张唐卿抬起头问道:“去二叔公家做什么?”

“咱们和林家的婚约解除了,总要告诉族长一声,也让族长帮着你寻找个好人家,你总归是要娶妻的。”

一说到娶妻,张唐卿竟然脸红了,两辈子的老处男,还不知道什么叫女人呢。

“爹爹,我还小,这事不急。”

“翻过年就十八了,你看看狗子,明年都要成亲了,赶紧的。”

张唐卿执拗不过亲爹,只能收拾了一下,垂头丧气的跟在张桂山身后。

二叔公张增贤家是全村最大的宅院,院门口挂着“张宅”二字,显示着这家也曾经显赫过。

张桂山敲响了门环。

“谁啊?”

“桂红哥,我是桂山。”

“哦,桂山啊,等会。”

张桂山站在门口等了会,大门旁边的偏门打开了。

张唐卿的脸上隐隐的有了些怒气,以前,他跟张桂山进族长家门的时候,二叔公必定会开中门,张桂红必定会亲自在门口迎接。

但是今天,开的却是小门。

张桂山看了看儿子,轻声说道:“不要生气,你说过的,未来的我们,他们高攀不起。”

张唐卿使劲呼出几口浊气,郑重的点了点头。

这个年代,逢高踩低乃是常情,何况现在张桂山已经失去了举人老爷的头衔,作为族长来说,能让张桂山进家门已经算是看在孔圣人的面子上了。

“桂山,昨天你过来的时候我没在家,身子可大好了?”

“谢谢桂红哥,已经大好了,二叔在家吗?”

“刚起床,在堂屋喝茶呢。”

张桂山向张桂红道了扰,直驱堂屋。

张增贤六十多岁的年龄,头发已经花白,正坐在凳子上闭目养神,旁边的小侍女一动不敢动。

“二叔,侄子过来求您件事。”

张增贤睁开眼睛,目无表情的看了看张桂山父子。

“说吧。”

“上午,林家托人过来退亲,我已经同意了,但唐卿年龄不小了,亲事总不能再拖下去了,求二叔帮衬着看看哪家还有好女子,给唐卿相看一门亲事。”

张增贤看了看站在旁边低着头的张唐卿,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但张唐卿知道,二叔公并没有放在心上,点头,只不过是应付他们父子而已。

张桂山见张增贤如此冷淡,忽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场面陷入了尴尬。

张增贤端起茶碗轻轻的喝了口茶,这是在端茶送客。

出了族长家门,张唐卿抬头看了看,对张桂山说道:“爹爹,咱家的门楣,必定比他家的高。”

张桂山微笑着说道:“我拭目以待,为父明天就去县城,咱们都努力。”

“哎,都努力,没有过不好的日子。”

“不止是过好日子,还要有地位,有声望。”

张唐卿再次郑重的点了点头。

张唐卿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那就继续读书吧。

父子二人回到家后,张桂山说道:“我去县城短则一个月,长则到年底再回来,如果家里碰到了难事,请你伯父出手相帮。”

“孩儿记下了。”

“你在家也不能荒废了学业,尤其是在诗词一道上切莫放松,为父这些年做的诗词都在家里,你可以仔细研读一下。四书五经也不能放下,记住了吗?”

“是,孩儿记下了。”

“家里的钱,我带走一百文,剩下的你收好,你们兄妹要省着点花,如果不够了,就托人到县城给我捎个信,我自会料理。”

“是。”

“在家千万不要犯浑,切莫作奸犯科,风评对我们读书人非常重要,记下了吗?”

张唐卿听着张桂山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反倒是很享受,这是父爱,父爱让人很温暖。

直到张桂山说的实在是没话说了,才放过了张唐卿,让他带着妹妹去睡觉。

“哥哥,哥哥,快点,被子里好暖和啊。”,兰子身上盖着麻布被子,只露出个小脑袋。

张唐卿宠溺的捏了捏兰子的鼻子说道:“这么大个人了,还想跟哥哥睡啊?”

“我怕。”

兰子一说怕,张唐卿感觉自己的心揪了一下。

好像自从奶奶过世后,兰子就是自己睡觉了,他和父亲从来没有考虑过小小的孩子会不会害怕这件事,当然,最主要的是他爷俩都觉得是兰子克死了母亲,所以才对兰子不管不问。

兰子能健健康康的长到六岁,真是不容易啊。

“好,那就跟哥哥一起睡,睡到七岁可好?”

兰子的笑得牙不见牙,只要能让哥哥陪着睡就好。

可爱的兰子不知道,还有一个多月她就七岁了。

张桂山趴在儿子的门外面,听着兄妹俩的聊天,开心的笑了。

以前,自己光忙于学业,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一双儿女,好在他幡然醒悟了,为了这么好的儿女,自己也不能偷懒。

张桂山回到房间后,跪在父母的牌位前。

“大宋天圣四年冬月,张家村不孝男桂山奏告列祖列宗,因桂山科举不利,已断送出仕之途,想起先父教诲,桂山顿觉汗颜,然张家村已无产业,桂山决定背井离乡,入益都县谋生,以期唐卿能在科举一途出人头地。自此离去,桂山日夜不得奉祀列祖列宗,此举大悖人伦,然此乃情不得已,望列祖列宗宽宥我等,待到唐卿中式之日,桂山必定为列祖列宗光耀门楣,崇立牌坊。”

说完后,张桂山压抑的呜咽声传了出来。

虽然他经常外出游学,但根子一直在张家村,不管游学多久,都要回到这里,但现在他已经打算举家搬到县城,那就成了背井离乡了。

故土难离啊。

张桂山哭够了,沉沉的睡了过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