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品》,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排骨”的《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手执木盾和大刀,此二人刚刚逼身上前就倒在地上,刘闪还未回过神,另外两人已被向宠的长剑刺穿胸口,刘闪满身都是敌兵的鲜血。两名已经受伤的宿卫军将刘闪护在身后,向宠也不耽搁,挺身向前几步,几名刚刚爬上城头的叛军又被向宠斩于剑下。向宠折断一名宿卫军肩上的箭柄,将其扶坐在城边后迅速折回,刺伤一名叛军后对刘闪说道:“陛下!城头叛军凶狠,你还是去宫里避一避吧!”“......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品》精彩片段
经过几百宿卫军和城中百姓的共同努力,城上守军付出了伤亡二百余人的代价,终于挡住刘永和刘理叛军的第一波攻势,城下的五百多叛军尸体,并未让刘永和刘理停止攻城。
成都周边的兵马部署,他们应该调查得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将会有三天的时间拿下成都。因此这二人并不着急,此时正在整顿兵马,准备天黑之前发起第二次攻城。
城南突然黄沙漫天,正是孟光带领的一千卫戍部队赶到。然而,他们被刘永提前布署的一千兵马阻在城外;孟光知道城中情况紧急,远道而来的兵将未及休整就擂响战鼓,试图突破前方的阻拦冲入城内。
孟光的人马气势如虹,刘永部队且战且退,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孟光付出二百多人伤亡的代价,终于冲到城南三里的位置。
孟光毕竟只是文臣,不是经常统兵的武将,他看到了一丝入城的希望却不知有诈,急忙令兵将不计代价地一路猛冲。几百人眼看就要冲入城内,突然东、西两侧各杀来五百兵马,孟光的部队三面被围,仅剩的几百兵马很快就损失殆尽,孟光也在几名兵卒的掩护下,狼狈地往南退去。
击退孟光的刘永和刘理再无顾忌,将剩下的五千兵马全部投入到攻城。这一次,叛军的攻势增加了许多,城上的石块和滚木很快就用尽,不少叛军已经爬上城头,与为数不多的宿卫军扭打成一团。
刘闪手握一把长枪躲在城垛之后,一名叛军刚刚爬上城头,刘闪猛地向他刺过去,对方灵巧地躲开并跃上城头,恶狠狠地瞪着刘闪,似乎想要抓活的!
刘闪条件反射般后退几步,身后又有两名叛军顺着云梯爬上城头。刘闪心头大骇,眼看自己就要被包围,只得发狂般地大喝,并拎起长枪一阵乱舞。
一名叛军挡开刘闪的长枪,另一人手执木盾和大刀,此二人刚刚逼身上前就倒在地上,刘闪还未回过神,另外两人已被向宠的长剑刺穿胸口,刘闪满身都是敌兵的鲜血。
两名已经受伤的宿卫军将刘闪护在身后,向宠也不耽搁,挺身向前几步,几名刚刚爬上城头的叛军又被向宠斩于剑下。
向宠折断一名宿卫军肩上的箭柄,将其扶坐在城边后迅速折回,刺伤一名叛军后对刘闪说道:“陛下!城头叛军凶狠,你还是去宫里避一避吧!”
“不用,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刘闪看着城上受伤的宿卫军和百姓说道:“大家都拼死而战,朕岂能弃之不顾?”
刘闪说罢,紧握长枪往城头上的一名叛军刺去,身旁的两名宿卫军也不迟疑,手中的长剑刺向他的头部,此人见状大惊,脚下一滑就跌至城下,是死是活无人关心。
“大家再坚持一会儿!天黑之后,叛军必会撤兵!”向宠大喝道,眼看刘闪暂无危险,赶紧向十几米远,刷刷几剑后,爬上城头的两名叛军一死一伤。
此时,突有一名身材矮小的士兵挺枪直刺,受伤的叛军当场陨命。
刘闪愣了愣神,急忙叫道:“璿儿!谁叫你上来的?赶紧回宫去!”
“父皇!是孩儿自己要来的,而且母亲和皇后都同意了!”刘璿欣喜地说道,手中的长枪耍得像模像样,应该练过很长的时间。
刘璿说罢,灵巧地转过身挥动长枪,一名刚刚冒头的叛军被刺伤后跌落城下。
很快,城下又有几十名手持各式兵器的百姓涌上城头,这边压力稍减后,向宠让几名宿卫军贴身保护刘闪和刘璿,急忙往西面的城墙奔去。
“父皇,那日你教训得对!母亲和皇后也教会孩儿很多东西!孩儿已经明白了:如果没有姜维叔叔那样的统帅,总有一天,这城下会站满吴兵和魏兵!”
“璿儿,你长大了!”刘闪欣慰地点头说道,眼里全是赞许的目光。眼前这位手执长枪,身披胄甲的孩童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却比自己的孩子更让刘闪感觉亲切。
城上的百姓越来越多,城下终于传来鸣金收兵的信号,刘闪却更加焦躁,因为幸存的宿卫兵已经不足百人!
明日,叛军只需一次冲锋就能拿下成都城,而巩志的援兵,最快也得后天傍晚才能到达!
刘闪和众多协助守城的百姓,他们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早已饥肠辘辘。
眼看叛军已经退去,许多百姓赶紧送来大饼和清水,刘闪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又见许多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城上。
朝中众臣带着自己的家丁,张皇后和几名嫔妃也带着一群婢女、内侍来到城上。他们将十几筐大饼和清水,挨个送给宿卫军和协助守城的百姓,这一幕让刘闪感激不已,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叛军攻入成都,皇宫中,不过就换了一位姓刘的皇帝,宫中大不了换一批嫔妃!这大汉仍是刘家的大汉,这些大臣仍是大汉的大臣,这些百姓仍是大汉的臣民。
如果不是自己附身在刘禅的身上,如果不是自己改变了太多的事情,这场叛乱,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也不会有几百名精壮的百姓战死在城头。
如果不是这场叛乱,这些百姓完全可以安居乐业,可以说他们完全是为自己而死!
他们的死是否值得?他们只是普通百姓,他们也有自己的妻儿和父母!
天色已经漆黑一片,城上燃起无数的火把,众人都防备着可能偷袭的叛军。
一名身着绿色袄裙的女子突然出现在城上,她远远地挨个查看那些身穿甲胄的兵卒,每次都失望地离开,直到来到刘闪跟前。
“将军……”女子百感交集,借着忽明忽暗的火光,她仔细端详着刘闪,眼泪如珠帘般落下:“将军!我终于找到你了!”
刘闪确定自己没有看错,急忙将她搂在怀里,怜惜地擦拭着她的面颊:“昭仪!我们在山上找了你好几天!你一个弱女子,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将军!那日我跌到崖下并没受伤,我想从另一边绕上山,可是找不到上山的路,只能一路往下,然后就到了剑阁……我想起你要带我去成都,所以,就一路找到这里了。”
李昭仪把经过说得很简单,然而,其中的苦楚只有她自己能体会。
刘闪对她的回答自然不满意,刨根问底许久,这才知道了所有的经过,对这位既执着又坚强的女子敬佩不已,两人就这么偎依着,直到天明。
南门外,号角声声,金鼓齐鸣。
五里外,黄沙漫天,一支万人大军正在整军备战。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刘闪的心头:巩志的部队应该出现在东门,而且,他不可能来得这么快!
成都城,南门。
刘闪携二百骑来到城下,门口列阵的年轻小将赶紧行礼相迎。
“陛下,末将救驾来迟!陛下请先入城,追兵我自挡之!”
“将军辛苦!对了,魏将军在哪?”
“回陛下,家父正赶往五成县捉拿刘莲!”
“甚好!想必你就是魏昌吧?果然虎父无犬子!”刘闪夸赞一番后问道:“魏将军……他……真是受吴太后之命返回?吴太后如何能调动魏将军?”
“陛下,叛军已兵临城下,请陛下回城中暂避!待击退叛军后,末将定当详细禀明!还请陛下恕罪!”
“好!有劳将军!朕就站在这城头,坐看将军杀敌建功!哈哈哈!”
刘闪爬上城头时,盾牌手、长枪兵已经前出摆好阵势,后方的几百名弓箭手也拉满了弦。
那队黑衣骑兵靠近南门后,似乎发现情况不妙,未及细问就仓惶退去,魏容引着五百骑兵尾随掩杀,这队黑衣骑兵瞬间就被击溃,叛将泠齐也被魏昌擒回。
少时,广都方向又杀回一队步卒,领兵者正是魏延。
“陛下,末将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此次平叛,魏将军功不可没,何罪之有?”
刘闪让魏延起身,又问起自己疑惑的那个问题:“魏将军,你真是收到吴太后的秘信返回?”
“陛下,确实如此!末将不敢欺瞒!”魏延正色说道:“吴太后在信中,详细罗列出各路叛军的驻址、兵马数量以及幕后的统领,末将不敢延误,所以星夜赶回。”
“魏将军,你……就不担心吴太后信中有诈?”
“陛下,吴太后获悉叛军之事后,她担心刘永、刘理谋反之事让陛下介怀,担心陛下不相信她,这才以秘信命末将赶回!”
“吴太后并无兵权在手,仅凭一封书信,你如何能相信她?”
“陛下,吴太后确无兵权,但她手上有半个兵符!”
“兵符?什么兵符?”刘闪疑惑地问道。
“陛下,当年先皇驾崩时,曾交给末将半个兵符,可以随时调动一万兵马,末将正是凭这个兵符,才顺利通过剑门关和阳平关;先皇多次嘱咐末将,务必听命于另一半兵符的持有者!”
“魏将军连日赶路,多有辛劳,可回城中暂且歇息,朕必有厚赏!”
“此乃末将份内之责,不敢奢求封赏!”
“在我大汉,灭国、救主、斩将、夺旗、先登,此五皆为大功,朕必有重赏!”
“陛下,请恕末将直言:此次大功应属吴太后,末将必不敢受!”
魏延如此说,刘闪心头万分复杂。
刘永、刘理毕竟是先皇的亲生儿子。当初,吴太后可以默许这两个儿子篡位,却容不下外臣刘莲的谋反。
正如魏延所说,如果吴太后将刘莲谋反之事直接相告,刘闪很可能不会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动用先皇留下的半个兵符。
由此可见,吴太后对先皇还是非常忠心,不愿让他大半生打下的基业落到外人手上。
崇德殿。
“陛下,叛贼刘莲、张秀、王安、泠齐等人皆已被擒,请问该如何处治?”
“全部斩首,诛三族;魏昌、魏容各赏钱十万铢,封四安将军,县侯爵。”
“陛下,此次能剿除叛匪,吴太后……”
“此次魏将军带回的一万兵马,就留驻成都,再调汉中守将张翼回成都镇守;吴太后寿辰在即,朕亲自去接她回宫,散朝!”
此次的叛乱中,刘闪假意外逃永安,各路叛军皆被诱出;在宿卫兵的秘密监视下,暂未发现朝中众臣与他们有关联。
马车上,刘闪又陷入了沉思。
近段时间,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了两次叛乱,在刘闪看来,“成都空虚”只是原因之一,就算在成都驻守重兵,也只能威慑一时,治标不治本。
刘闪认为,能轻易地发生叛乱,这与大汉当前的“募兵制度”和“郡守”制度有很大的关联。
自秦代开始,全国实行郡县制,汉代延袭了这一制度。现在,全国共分为13个州,每个州各有一名朝廷派遣的刺史;州下设郡,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太守或郡守;郡下设县,一般称为县令;
在县以下并无行政机构,就靠地方的乡绅、宗族族长进行自治,因此,古代有句话叫“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州、郡、县的行政管理方式,与一千多年后的省、市、县并无太大区别。不过,这个时代交通不便,行政效率低下,通讯不畅,各郡的最高长官“太守”就很容易大权独揽,形成割据势力。
在平时,负责监察工作的刺史,他们凭借特殊身份还可以震慑太守。可到了国家动荡的时候,地方上一手遮天的太守往往就不受刺史约束,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刺史与太守狼狈为奸,盘剥百姓的事情。
刘闪认为,正是因为这种弊端,造成了征兵上的漏洞。
现在国内的兵役制,主要是募兵和征兵为主,兼有谪兵、屯田兵、异族兵等等。
由于地方郡守独揽大权,在粮食征收、征兵募兵、军械生产等方面有很多漏洞,很容易造成地方上拥兵自重的现象。
另外,各个封地内的“王”、“侯”等势力,他们也有很大的特权,其养私兵的现象非常常见。上次刘永和刘理叛乱,以及刚刚平息的刘莲叛乱,都是地方拥兵自重形成的。
刘闪觉得,要彻底消除这个隐患,除了加强各州监察刺史的权利、削减各郡太守的权利之外,还应该施行后世那种军、政分开的政策,绝不能让地方郡守独揽大权,绝不能让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拥兵自重。
刘闪正在寻找制度上的解决办法,一匹快马又送来前线的军情,从双方兵马的部署上来看,被困在夷水的吴兵“大势已去”。
在夷水,吴军的境况正如刘闪所料,陆逊仅存的三万多大军被围困在夷水北岸,在粮尽兵疲的情况下,拒险坚守已有多日。
因为这支吴兵粮草断绝,草根、树皮早就被饥饿的士卒挖来充饥,除了滚滚的夷水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可吃之物。
陆逊被围的消息由朱桓上奏孙权,孙权收到奏表后大为吃惊:如果姜维觊觎荆州之地,吴国几乎无人可挡!若曹魏此时南下,吴国恐有灭国的风险。
有鉴于此,孙权思虑再三,他首先令各郡严防曹魏,同时携右将军潘璋、左将军朱据、大司马吕岱、车骑将军朱然等将领,引五万大军直逼宜都。
昏迷中,刘闪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向魏国投降,也梦到五百多个嫔妃和宫女受辱,又梦到李昭仪拔剑自刎!
刘闪猛地惊醒,不过很快又陷入昏迷中。
与此同时,秭归城外,陆逊站在高高的井栏上,把玩着手中的令牌,等待着姜维出兵救援巴东城。
几个待令的将领,以及众多的士卒苦等三个时辰,无不冻得鼻青脸肿,陆逊始终没有下达出兵的命令。
“姜维!好你个姜维!你够狠!我陆逊,自愧不如!”陆逊咬牙切齿地低声喝道。
“丞相,午时三刻时,末将亲眼看到巴东的快马信使,从东门进入秭归城,姜维肯定得到了巴东被围攻的消息!”孙韶肯定地说道。
“没错!本相也看见了!”陆逊冷冷地说道。
“丞相,刚刚有哨探来报,他们说……姜维一直坐在城头,一直在悠闲地喝茶!”
“姜维毕竟是诸葛亮的传人,精通兵法谋略,绝不会让我有机可趁!”陆逊无奈地笑了笑:“其实,如果我是姜维,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只能舍车保帅!毕竟秭归城池坚固,城中粮草充足,唯有坚守不出,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丞相,姜维始终不出兵,我该如何?”
“如今,天色已晚,姜维不会出城救援巴东!”陆逊肯定地说道:“传令:各寨严加防范,谨防姜维的偷袭!”
陆逊下完军令,狠狠地瞪着秭归城头,瞪着那个模糊的身影,怏怏地回到寨中。
……
巴东城。
时间回到辰时,吴军大寨。
“传令:吕壹、陈表,各领六千兵马,全力攻打巴东城!若有蜀军快马出城求援,不得射杀!”
“诺!”
两名副将领兵出发后,潘濬则引兵一万八千,埋伏在巴东以西十五里的隘口处,并且兵分两路扎好口袋,准备一举围歼远前来救援的蜀军。
在潘濬看来,就算姜维用兵诡诈,就算他能逃出自己的包围圈,他撤回秭归的路上,也会遭到陆逊的重兵狙击,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
然而,潘濬一直等到酉时,也未见姜维的援兵到来。
“潘将军,据探马来报,秭归城方向,没有一兵一卒出城!”一名校尉试探着说道。
“看来,姜维已经放弃了巴东城!”潘濬郁闷地说道:“传令:撤兵回营,明日全力攻城!”
“潘将军,要不要……再等一等?”
“罢了!姜维不会来援!我只能攻克巴东城,再领兵东进,与丞相的主力部队汇合,然后一起围困秭归。”潘濬说到这里,突然冷冷地说道:“届时,姜维困守秭归,孤立无援,就算插翅也难飞!”
既然潘濬已经下令,校尉不再迟疑,要求各部迅速撤回。
然而,这支的部队刚刚走出几里地,突然一声锣响,崖上的巨石和火箭雨点般地落下,吴兵还没反应过来就伤了许多兵马。
“不要慌!不要慌!”潘濬厉声喝道:“先查清是哪路兵马,查清有多少人!”
“潘将军!我军前方,被廖化的三千兵马阻住,后方,被张嶷的三千兵马遏住退路,我已被蜀军包围!”
“不可能!”潘濬大声喝道:“廖化、张嶷二将一直在秭归!他们怎会在此出现?绝对不可能!”
“潘将军,末将没有看错,确实是廖化和张嶷!”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潘濬不敢多想,赶紧令道:“兵分两路,尽快冲破包围,迅速突围!”
四周喊杀声四起,崖上不停地落下巨石、滚木和箭雨,吴兵成片成片地倒下。
潘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万八千兵马,竟会被蜀军的六千兵马围在狭长的江边!
潘濬实在想不通,秭归城的蜀军怎会出现在这里!自己给姜维做了个口袋,没想到,自己却钻进了姜维的口袋!这到底怎么回事?
潘濬不敢大意,知道自己突围不出就会全军覆没,然而,吴兵多次冲击,始终未能打通两端的通道。
另一边,巴东城外。
攻城不克的吕壹和陈表,各自损失了半数兵马,两路大军人困马乏,刚刚回到营寨,突然寨中杀出一支蜀兵,这正是张绍引领的三千兵马!
惊惶未定的吕壹和陈表全力抵抗,身后又遭到傅佥的袭击。
黑夜中,受到夹击的吴兵惊慌失措,还未反应过来就损了大半兵马,吕壹和陈表眼看形势不妙,趁夜混在落荒而逃的吴兵中,仓惶往建始方向逃去。
喊杀声渐渐停止,廖化、张嶷二将逐渐缩小包围圈,崖上的邓芝也领着一队蜀兵冲下山崖。
此时,跪地祈降的吴兵多达两千人,另有四千多吴兵不同程度的受伤,现场惨烈无比。
肩膀中箭的潘濬躲在一块大石后面,眼看自己被蜀兵围困,刚要拔剑自刎却被蜀兵拦住。
“本将技不如人!但本将绝不会投降!”潘濬大喝道。
“潘将军放心!我家大将军有令,若是潘将军不愿归降,我等绝不会为难,哈哈哈!”廖化大笑道,只是笑得有点诡异。
“你们……都是来自秭归城?”潘濬见蜀军没有杀害之意,于是大胆地问道。
“不错!”张嶷郑重地说道:“我另有六千兵马在巴东城外,如果大将军没有料错,你的副将吕壹、陈表必已败走!”
“你们……你们都来自秭归?”潘濬略有欣喜地说道:“如此一来,秭归必然空虚!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
“唉,潘将军!以你的智商,兵法上的事,很难跟你解释清楚!难怪我家大将军肯放你走,像你这样的庸将,多多益善,哈哈哈!”
“廖化!你休得猖狂!你们敢倾巢而出,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你休想诈我!”
廖化懒得跟潘濬多费口舌,派人将他和四千伤兵押往巴东后,真的将其放走。不过,他们被“流放”到瞿塘峡,由吴懿领兵两千守卫着隘口。
廖化和张嶷没有说错,参与此次战斗的一万八千蜀兵,全都来自秭归城!
次日晨。
蜀军留下一千伤兵在巴东城中养伤,其余的一万七千兵马,从东门浩浩荡荡地进入秭归城中。
陆逊见状,猛敲自己的脑袋,暗叹自己错失了良机!
“姜维之才,我不及也!”陆逊由衷地赞道:“同样的一万兵马,在足智多谋的将领手中,确实可以一当十,姜维正是这样的将才!可惜,他没有为我大吴效命!”
“丞相,探马来报,吕壹和陈表二将,仅剩数百兵卒,已经退往建始,潘濬将军不知所踪!”孙韶前来报告道。
“蜀兵从东门回到秭归时,本相已猜到这样的结局。”陆逊面无表情地说道。
“丞相,这几日,我一直密切关注着秭归的兵马调动,昨日辰时,潘濬将军才开始攻打巴东,之后我一直在秭归城外,姜维……他……是何时派兵将出城?”
“你忘了?两日前,蜀军前来袭我营寨?”
“丞相,蜀军袭营失败后,不是撤回秭归了么?他们如何能到巴东?”孙韶仍有疑惑。
“唉!当时我也疏忽了!”陆逊叹道:“蜀军前来袭营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我营寨四周,退去之时,却打着引人注目火把,这是为何?”
孙韶一脸的懵逼,陆逊苦笑着说道:“这正是姜维的“瞒天过海”之计!他袭我营寨后,打着火把撤回秭归的,其实只是一部分,其他兵马已经趁夜西去;连续两日,姜维如法炮制,悄悄地给潘濬下了个套!而我,却还认为秭归城中有三万蜀兵,既派兵未阻截,也未攻打秭归城。”
“原来如此!姜维果然狡诈!”孙韶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姜维只用了个简单的计谋,就凭空多出一万八千人马,确实精妙!本相又跟姜维学了一招!”陆逊无奈地叹道:“不过,学费太过昂贵!代价是名将潘濬,以及他麾下的两万吴兵!”
陆逊说罢,痛苦地闭上眼睛,心头猛地一颤!
巫县!朱桓!
陆逊倒吸一口凉气,突然站起身,巫县安在否?
朱桓、胡综和李膺占据着巫县的险要隘口,切断永安与巴东、秭归之间的联系和粮草供应,但他们同时也在蜀兵的包围之中。
姜维确实是一个统兵的鬼才!
他的兵力并不占优,却能依靠地形围死朱桓的两万吴兵!
陆逊暗自祈祷,希望这位曾经“破曹仁、斩常雕、俘王双、破曹休”的吴国猛将,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足够的时间拔掉深入吴境的姜维。
然而,这可能吗?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陆逊,字伯言,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孙权称帝后,被赞为“社稷之臣”,曾任荆州牧、右都护,现在已被孙权被拜为丞相,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陆逊领兵前来,秭归城的守将如临大敌,唯独姜维若无其事。
“大将军,陆逊以三万兵马屯于信陵,其余的七万兵马,分屯于西陵峡至夷陵之间的狭长地带,延绵数十里,好生壮观!”
廖化用“壮观”一词,明显是掩饰心中的恐惧。
“诸位将军,陆逊看似势大,但江边地势狭长,他这样布局,明显是在防御,意在防止我军进取宜都。”姜维解释后笑道:“所以,大家不必紧张。”
“大将军,话是如此,可是……我军总共才五万兵马,陆逊志在将我赶回永安,我不可轻敌啊!”
“不必担心,秭归城池坚固,我坚守不出,陆逊就无计可施!”姜维笑道:“廖化、张嶷,你二将引兵三万,在秭归城外当道扎寨,阻止陆逊绕过秭归攻我巴东和巫县!”
“诺!”
在古时冷兵器的战争中,最常见的“攻城”或“攻寨”时,攻击的一方明显处于劣势。并且,进攻方不可能一次投入太多的兵力。因为兵马投入再多也没用,根本就施展不开。
所以,在攻城时,攻击方一般以两千到四千人为一个批次,采用“添油”的方式多次进攻,根本不可能像“指环王”中那样扎堆出现。
姜维这种一城一寨的布局,看似分兵,实则比全部屯于城中更加有利:由于城、寨相隔不远,陆逊不论攻城还是攻寨,姜维都能相互支援;
当然,如果陆逊同时攻击两处,他自身的兵力也会分散,更利于防守的一方;
另一方面,这样的布局,也扩展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不会被敌方围困在狭小的城中。当然,陆逊的兵马也不足以围死秭归城。
……
信陵。
“丞相,我来信陵已有多日,为何还是按兵不动?”孙韶不解地问道。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陆逊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也想立刻赶走姜维,但是,他在秭归的部署毫无漏洞,我得另寻他法!”
“丞相,到底有何办法?”孙韶狐疑地问道:“要不……我引一兵,从夷水绕道攻取巴东,断姜维的粮道和后路?”
“再等等,很快就有机会!”陆逊自信地说笑道。
“报……”
“丞相,姜维派使者送书信送来,请问如何处置?”校事进殿问道。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陆逊说罢,接过书信,阅读后,又将书信交给其他的将领。
“丞相,姜维……想以我方被俘将领换回宗预?”孙韶不可置信地问道。这个时代的两国交兵,几乎没有“交换俘虏”的先例。
“不错!”陆逊不紧不慢地说道:“宗预出使建业,被我方软禁,一直未将其放回。”
陆逊说罢,未作考虑就给孙权上表,建议他将宗预送到信陵,以换回己方的将领。
成都。
“陛下!正如我之所料:魏国听闻我在大举炼丹,曹叡一口答应了两国的硫磺和硝石交易,他们几乎是以白菜价卖给我方,每都会派出三百人的商旅,将这些物品送到大散关。”
刘闪点点头,向朗又说道:“陛下,魏国并未同意“夹击吴国”的建议,但是,他们却有出兵的迹象!”
“魏国有何动向?”刘闪警惕地问道。
“陛下,据哨探和细作来报,魏国以征东将军满宠为主将,蒋济为随军军师,胡遵,田豫为副将,引兵八万出襄阳,一路南下,已经占领吴国南郡的编县、荆门等地,正在向当阳进发。”
刘闪和众臣始终猜不透魏国的用意,商议多时仍无结果。
……
秭归。
“大将军,探马来报,魏国大举南下之后,陆逊已经兵退夷陵!”
“大将军,魏国兵犯南郡,陆逊腹背受敌,末将以为,陆逊要么会救援当阳,要么会继续东退,抢在满宠之前赶到江陵。”
“报……”
“大将军!孙韶以潘濬为主将,吕壹、陈表为副将,引兵十万,已至竟陵,并在继续向江陵进发!”
“大将军,江陵是吴国南郡的重要城池,又濒临长江水道,吴国不敢失去此城,必会重兵救援!”
“大将军!吴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集中陆逊、潘濬的二十万兵马保住江陵,并将满宠赶出南郡!”廖化欣喜地说道:“大将军,这正是我东进之良机,不可错失啊!”
“大将军,对吴国来说,秭归、巴东、信陵诸城,可有可无,无法与江陵相比!我正好可以抢占宜都!”张嶷建议道:“今,吴魏两国相持于江陵,我可立刻沿江而下,攻占宜都,然后留一队人马埋伏于荆门山和虎牙山,以阻吴军!”
“大将军,末将赞成张将军的建议!如此一来,吴军得胜后必会回军西进,我可假意放弃宜都退往宜昌,在荆门山和虎牙山伏击吴军;若魏军侥幸得胜,满宠也会损失惨重,我可趁魏军兵疲之时,立刻攻占江陵!”
这确实是个大好的机会,姜维正在犹豫,邓芝却说道:“大将军,末将以为,魏军必败!末将建议,我留一万兵马固守秭归,再拨四万兵马扎木筏过江,借机攻取临沮和当阳,断魏军之退路,然后向东吴示好,两国暂且罢兵,我仍得秭归、信陵和宜昌,这乃天赐良机!”
姜维考虑到自己的“二分天下”之策,几经犹豫后说道:“若要出兵,本将还是支持廖将军和张将军的意见:兵进夷陵!”
对众将来说,此次绝对是大好良机,不论攻魏还是伐吴,皆对己方有利,于是纷纷请战。
“廖化、张嶷,各领三千兵马,先夺信陵,再取宜昌;高翔、邓芝,领兵六千为后援,待控制宜昌后,你部转为前锋,廖化、张嶷转为后援,沿江而下,占领宜都。”
“诺!”
四将率兵离开后,姜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直到半夜,姜维又令道:“张绍、傅佥,领兵一万,往西至巴东城,然后立刻南下,绕过建始、恩施二城,再沿夷水而下,直取佷山、长阳!”
“这条路线,正是吴军败逃时大迂回的路线,它绕了很多路,大将军的意思是……”
“我兵分两路取宜都,胜算更大!”姜维说道:“夜已深,诸位将军可早去休息,容本再详加斟酌!”
“诺!”
凌晨。
姜维仍未睡下,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满宠进兵,为何如此迅速?
姜维心头猛地一颤,详细阅读细作送来的情报后,发现满宠南下时,并未遇到吴兵的抵抗,几乎兵不血刃就抵达江陵。
“不好!中计了!”姜维发狂般地大声吼道:“廖化、张嶷、高翔和邓芝四将危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