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全文阅读

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全文阅读

原来缘尽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是作者“原来缘尽啊”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李适崇祯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就几个人而已。等到我大明财政好转,再大规模的开展。”崇祯也思考了一番,李适的提议的确让他很心动啊,特别是那句“让崇祯朝在历史上留得偌大名声。”。反正开始也就几个人,用不到多少钱,等到财政好转再大规模开展。要是最后成功,也是自己朝的功绩。想到这里崇祯便说道,“李卿言之有理,那就由你组织人手开工吧。但是切记千万不要用了过多的银两。”......

主角:李适崇祯   更新:2024-02-12 11: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适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全文阅读》,由网络作家“原来缘尽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是作者“原来缘尽啊”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李适崇祯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就几个人而已。等到我大明财政好转,再大规模的开展。”崇祯也思考了一番,李适的提议的确让他很心动啊,特别是那句“让崇祯朝在历史上留得偌大名声。”。反正开始也就几个人,用不到多少钱,等到财政好转再大规模开展。要是最后成功,也是自己朝的功绩。想到这里崇祯便说道,“李卿言之有理,那就由你组织人手开工吧。但是切记千万不要用了过多的银两。”......

《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全文阅读》精彩片段


李适的话把崇祯感动的不要不要的,要是朝堂多几个李适这样的官员,我大明何愁不兴啊。

“李卿真乃谦谦君子,朕心甚慰啊。”

李适心里乐开了花,说实话李适自己都把自己感动到了,崇祯怎么可能不上套。

“真是祖宗保佑啊,危难之际总是会正直忠心的大臣站出来为朕分忧。李卿你是一个,还有一个魏藻德爱卿也是。”

正得意的李适,听到魏藻德名字,顿时恶心的像吃了一只苍蝇。

魏藻德这个狗东西能和我相提并论,他就是一个道貌岸然,沽名钓誉之辈。我李适可是真心实意为你老朱家续命啊。

但是李适又不能说出来,只得安慰自己时间能证明一切,到最后崇祯你会明白谁才是你的忠臣。

魏藻德这个狗东西目前的履历比李适的都好看。

崇祯十三年的殿试,崇祯问“今日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殿上无人敢说话,只有魏藻德回答“知耻。”

又自叙崇祯十一年,建虏入塞,协助通州守城有功。

崇祯皇帝大喜,将魏藻德擢为状元,授修撰。

本来按照正常发展,魏藻德简在帝心,只需要在翰林院混三年,便可以平步青云。

当然历史上也是,崇祯十六年五月魏藻德以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崇祯十七年二月,加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升为首辅大臣。

这个家伙就是明朝升官速度第一人,用了四年时间走完了绝大部分官员一生的路程。

当然魏藻德居高位,但是一无独白。只有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就是历史上闯军要打进北京来了,号召百官捐钱对抗闯军的人,不过这也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李自成进北京城后,魏藻德主动投降。但是也免不了被闯军拷打的下场,因为铐出来的钱太少,死于狱中。

原本本来还在混资历的魏藻德见李适突然崛起,便羡慕嫉妒恨。

于是当即便给崇祯皇帝上了一封奏章,开局就是不断吹捧崇祯皇帝是如何的英明勤奋,然后就是自己如何的忠心,最后就是自己有大才,皇帝你就看到办吧。

魏藻德花了点钱,于是他的奏章今天早上便到了崇祯的御前,并且还在最上面。

魏藻德有口才,通篇写得天花乱坠,把崇祯吹的飘飘然。

这不崇祯当即召见魏藻德,现场魏藻德面对崇祯皇帝的问题应对自如。

这让崇祯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眼前的这个魏藻德是个大才啊。

有了李适的先例,于是崇祯便当即把这家伙封为礼部右侍郎。

李适只得笑脸说是,崇祯再次问道,

“李卿,今天来找朕可是有什么事。”

李适今天过来一是来表忠心的,二是给自己的几个小弟安排差事,就是修书。

“陛下,这天下发展日新月异,原来天下还有如此多的国家,有从万里而来的佛朗机国(泛指西班牙和葡萄牙),红毛番(荷兰),佛郎察(法兰西),英吉利。”

崇祯点点头,

“朕也看过天下全舆总图,世界之大,难以想象啊,而我大明只是其中一个国家罢了。”

李适也知道《天下全舆总图》,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京献图,然后由明朝官员李之藻绘制的世界地图。

“陛下,臣想编一个万国志。记录这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包括他们的文化饮食,军事等等。”

崇祯也被这丰功伟绩所吸引,要知道此书一出必然留名青史。

但是很快崇祯就反应过来,这要花多少钱啊。现在国库空虚,连老鼠的嫌弃。

崇祯只好苦笑的说道,

“李卿,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目前国库空虚,难以支撑如此大的修书行动。”

李适当即急眼了,修个书要花很多钱吗?不就是找几个人,随便写写画画查点资料便是啦。

李适不知道古代修书的困难,就比如这个万国志。你要想知道每个国家的文化饮食等等,不得派人到世界各地去记录信息吧。

不是像现代随便在网上查一查就知道了。

李适也反应了过来,但是这个不能停。必须要找点事干,不然不得被其他官员弹劾渎职嘛。

要知道自己目前还挂着兵部侍郎的职位,要是不想去兵部履职,就要找一个其他的差事遮掩。

“陛下,臣也知道此事消费巨大。但是修得此书,不但可以让我崇祯朝在历史上留得偌大名声,还可以趁机打探其他国家的虚实。”

“我们前期先小范围开工,人数也就几个人而已。等到我大明财政好转,再大规模的开展。”

崇祯也思考了一番,李适的提议的确让他很心动啊,特别是那句“让崇祯朝在历史上留得偌大名声。”。

反正开始也就几个人,用不到多少钱,等到财政好转再大规模开展。要是最后成功,也是自己朝的功绩。

想到这里崇祯便说道,

“李卿言之有理,那就由你组织人手开工吧。但是切记千万不要用了过多的银两。”

李适露出笑脸,搞定收工。

李适见目的达到了,就告辞而去。

一路上全是走路,再次回到了翰林院,李适感觉自己的双腿好像灌铅了一样重,看来原主的身体不怎么样啊。

李适当即召集了高尔俨,马鸣禄和董国祥三人。

三人喜不自胜,终于混到了一份差事啊。

当即几人便开始商议如何开展,目前经费严重不足,就只有先修周边的国家。

但是也没有办法到当地去考察,就算是有经费大家也不愿意去,这一去就是数年,回来后早就沧海桑田了。

又不能去,就只有在京师找人问询了。

正好京师的鸿胪寺的会同馆,居住着大量的外国使节。当然也就是朝鲜安南这些国家,像西方那些国家没有特定的旨意是不能上岸的。

于是李适在黄景昉那里申请了一间大殿,大明崇祯朝的万国志修书行动正式开始啦。


王承恩带着李适来到了乾清宫的后殿,这是崇祯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

为什么崇祯要再次召见李适呢?一是主要是朝堂上,李适说几句话就会被其他大臣围攻,完全没有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二是,崇祯对李适的言论很感兴趣,很合他的胃口。当然不是李适说得天花乱坠的那些自然灾害,三百年怪圈理论。

而是李适的这些理论可以把崇祯这么多年锅给背了,看啊,这都不是我崇祯的错啊。

当然李适的这些理论对于其他大臣都是嗤之以鼻罢了,完全没有市场。

那种靠穿越者的优势,随便几句新奇的话,就让明朝这些呆板的士大夫俯首跪拜那是不可能的,没有把你打入离经叛道都烧高香了。

本来还正襟危坐批阅奏折的崇祯皇帝,一见李适到来,赶忙站起身来,亲切的喊道,

“李卿,快来。”

同时对王承恩说道,“承恩,给李卿赐坐,上茶。”

见崇祯对自己如此礼遇,李适赶忙对崇祯行礼,并说道,“谢陛下。”

当然明朝是不需要动不动就要向皇帝下跪的,不要被辫子戏给洗脑了。明朝大臣只有在很庄严的大朝会上才行跪拜礼。

王承恩见皇帝对李适如此看重,心里想着看来可以和李适接触一下。

待李适坐下,崇祯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卿,你刚才在大殿所说的自然灾害周期论,朕深以为然。但是真的会在未来几年会渐渐消失吗?”

李适一脸正气,淡淡说道,

“陛下乃天命之人,虽然历经磨难,但是磨难终归是有个头的。从古至今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苦尽甘来。”

“更加上陛下多年不懈勤于政事,我大明的列祖列宗怎么可能舍弃陛下。”

自然灾害这个东西哪里有什么规律,李适只好搞点玄学,反正我就是知道崇祯十七年后的自然灾害会逐渐消失。

李适知道崇祯是一个十分自我的人,便顺着他的意思,果然崇祯听到李适的话十分开心。

虽然崇祯也是有这么个想法,但是被大臣说出来,崇祯顿时得到了满足感和认同感。

但是按照李适的办法,等自然灾害过去很明显不符合崇祯皇帝的性格,

“李卿,虽然说自然灾害会慢慢消失,但是我大明现在已经病入膏肓,李卿可有其他什么办法教朕。”

当然要是大明现在躺平等待自然灾害的过去,还是免不了灭亡的下场,没有看到现在闯贼和满清都虎视眈眈的吗。

但是现在大明还真能救吗?实话是真的救不了,就算是穿越者也无能为力。

现在的大明内外战乱,民不聊生,政治腐败,朝廷混乱,天灾人祸不断。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便是财政的崩溃。

要知道明朝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田赋和人丁税,本来因为不断的战乱,财政就已经入不敷出。

加上最近这十余年天灾人祸不断,曾经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已经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人都没有了还怎么收税。

再加上地方腐败,贪污甚行。每年的税收还没有进到朝廷的口袋,都已经被地方官给撸过一遍。这还不算完,地方官完了还有其他的衙门层层克扣。

可以想象大明的财政是如何的糟糕,要知道崇祯年间两大尚书是高危职业,那就是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后期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朝廷的军队哪里来的战斗力。你和士兵讲理想,但是首先要保证他们吃饱饭。

不是有流传出来,满清有女真满万不可敌,我大明不是也有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所以目前看来搞钱才是主要目的,还有必须要控制住一支可靠的军队保证北京的安全,不然天灾还没有消失,李自成就打进了北京。

想到这里李适一脸庄重的说道,

“陛下,虽然臣认为天灾人祸会在不远的将来慢慢消失。但是我们大明先要挺到那时候,不然说什么都是白给。”

果然崇祯皇帝被李适的话给吓到了,急忙说道,

“哎,李卿言之有理,是朕太过于心急了。”

李适见自己都说得如此直白,崇祯皇帝都没有翻脸,果然崇祯也知道自己穷途末路了。

“陛下,臣与陛下同在,陛下在臣在,陛下不在臣也愿意同去也。”

李适再次表达自己的心意,说得很直白,那就是我和你同生死,你要相信我。

要知道古代并不是说说而已,要是立誓而不遵从,那真的是遗臭万年,君不见钱谦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适此话一出,崇祯皇帝果然再次泪目,要知道这可是大臣第一个表示要为自己殉节的,不像其他大臣每天口号喊得响亮,其实没有一点忠心。

虽然不知道李适才能究竟怎样,但是至少忠诚可靠啊。

崇祯身边的王承恩见一个外臣都如此忠心,自己也不能落后啊。

王承恩赶忙跪到地上,满含泪水的说道,

“奴婢虽然身体残缺,但也知道忠义。陛下放心,奴婢愿意一直陪伴在陛下身边,永不背弃。”

崇祯见满朝文武虽然都是尸位素餐,但是还有几个忠心之人,不由感叹此生足矣。

“好,你们都是好样的,朕愧对列祖列宗,但朕并没有众叛亲离,此生足矣。”

李适见气氛烘托到位了,是时候拿出点东西出来了。

“陛下,虽然前路坎坷,但是只要努力,总有拨云见日的那天。”

“臣有一策可供陛下驱使,必然能保我大明江山无虞。”

本来还有些意志消沉的崇祯见李适有策略,顿时来了精神,坐直了身体,

“李卿快快说来。”

“陛下,眼下我们要整顿京师兵马,以防未来闯贼打进京城。”

李适此言一出,崇祯顿时惊讶道,

“闯贼都打到了京师,那我大明不就要彻底亡了吗?”

李适见崇祯还是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只好耐心解释道,

“陛下不可忧心,只要陛下还在,大明就不会亡。北京乃天下第一坚城,只要防守得当,就算百万闯贼也难以进入。”


爬起来又不知道如何应对,反正脸都丢尽了,还不如躺在地上当受害者博取同情。

这时李适趁机补刀说道,

“陛下,我收回刚才的话。御史吴正平咆哮公堂,寻衅滋事,更对君父无礼,实在是一个大奸大恶之辈。请陛下将御史吴正平削籍还乡。”

趁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崇祯马上说道,

“御史吴正平庭前失仪,恶意邀直卖名,着削籍还乡。”

刚才还嚎啕大哭吴正平顿时懵逼了,什么情况,削籍还乡?

当然还是有一大批御史站出来给吴正平求情。

李适趁机当搅屎棍站出来说道,

“还是你们这些人,难道你们真是一党之人。”

“吴正平顶撞皇上的时候你们站出来为他说话。吴正平和我起冲突,还是你们站出来为他说话。现在证据确凿,还是你们给吴正平说话。”

“我有理由怀疑你们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果然,这些人马上闭上了嘴巴。

李适摇摇头,以前大明的大臣的那些风骨跑哪里去了,宁死不屈的气势哪里去了。

现在这些大臣的战斗力真是掉渣,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时周延儒站了出来,他知道需要他来收尾。

同时周延儒心中苦涩,想当年崇祯三年的时候,围在自己身边的都是些精明强干老奸巨猾之辈,而现在这些人真是一言难尽啊。

但是自己又不得不出来给他们收尾,

“陛下,只不过是同僚之间的情谊罢了,犯不上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御史吴正平也确实庭前失仪,不过削籍还乡太重,请陛下重新惩罚。”

崇祯知道周延儒准备让步了,政治就是妥协,就是交换。

自己轻罚了吴正平,那么就可以把这口恶气发在李日宣身上。

想到这里崇祯说道,

“好,既然周先生给吴正平说情,那么就改为罢官归乡吧。”

吴正平顿时心如死灰,想要再争辩一二,但是很明显没有人支持。

都怪李适这个小贼,吴正平只得恨意滔天的看着李适。然后缓缓走出朝堂,从今天开始这个地方和他再也没有联系。

见处置了吴正平,自己的皇帝威严保住了,崇祯不由有点志得意满,准备乘胜追击再把李日宣给干掉。

“现在继续李日宣的事情,朕认为李日宣罪无可恕,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周延儒知道现在必须快刀斩乱麻,李日宣可审不得。要是一用刑,估计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全部都要吐露出来,最后难逃一死。

“陛下,李日宣虽然罪无可恕,但陛下看在他多年以来为陛下效力,请从轻惩罚。”

这就是崇祯讨厌结党的原因,这些有党的人你就是想杀他都不容易。

只要你一动杀意,后面一群人都跳出来求情,让你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陷入两难的境地。

而那些孤臣就不一样,想杀他不仅没有人求情,还一大群人站出来支持。因为那些孤臣很明显不受欢迎。

其实结党就算抱团取暖,但是这个党一旦大了,就会威胁皇权,和皇帝对抗。

崇祯这些年也开始明白了,但是有的时候就算是明白,明知道周延儒结党营私,但是还得用他啊。

因为那些正直的大臣早就被自己当成软柿子给打发走了,现在剩下的都是混日子的。

但是你一旦把周延儒给干掉,估计就更没有人给你办事了。

小说《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