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畅读精品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

畅读精品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

林澈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林澈朱元璋是作者“林澈”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父皇乃是当今天子,九五之尊,他说废除不就废除,这有什么难的?”“难道比父皇当年以布衣之身夺得天下还难吗?”朱樉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明明这一政策危害江山社稷,为什么林澈断言,父皇不能轻言废除。隔壁。身处密室的朱元璋意犹未尽的站起身,朝门口喊了声:“来人。”早在门口等候的毛骧,快步走进密室,......

主角:林澈朱元璋   更新:2024-02-10 08: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由网络作家“林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林澈朱元璋是作者“林澈”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父皇乃是当今天子,九五之尊,他说废除不就废除,这有什么难的?”“难道比父皇当年以布衣之身夺得天下还难吗?”朱樉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明明这一政策危害江山社稷,为什么林澈断言,父皇不能轻言废除。隔壁。身处密室的朱元璋意犹未尽的站起身,朝门口喊了声:“来人。”早在门口等候的毛骧,快步走进密室,......

《畅读精品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精彩片段


这边,监舍内。

林澈与朱樉的对话仍在继续。

“林先生,既然土地兼并乃本朝第一大弊政,那就废除这一政策,不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等我出去,向父…父亲向今上禀告,废除土地兼并,大明的危机不就迎刃而解!!!”

看着一本正经的愣头青,林澈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笑骂道:

“合着就你聪明,这可是涉及千千万万大明官员,岂是你说废除就废除的?”

“既然这些官员一直瞒着皇上,一定会极力争取维持这一政策。”

“就算当今皇上有着铁血手腕,可是面对满朝文武百官,怎么也得掂量掂量。”

“不是想废就能废的,这里牵扯到方方面面。”

“何况这一政策还是皇上亲自制定的,废了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林澈侃侃而谈,朱樉听得瞠目结舌。

隔壁朱元璋连连点头。

还是这个狂生,懂得朕的心思。

自己刚才一激动,也是立刻想到了废除这一政策,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没这么简单。

正如林澈所说,这一政策惠及千千万万的官员,受到官员们一致拥护。

政策颁布没几年,毫无征兆就废除。

官员们会怎么说?

何况,朝令夕改不是他老朱的性格。

看了一眼停笔思索的朱标,朱元璋问道:“太子,如果这件事交给你去办,你该如何处理?”

闻言,朱标愣了下。

当年父皇颁布这一政策时,征求过徐达、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文武重臣的意见,自己就在身边。

当时在场官员无不歌功颂德。

作为协助理政的大明太子。

朱标也觉得父皇当初给官员制定的俸禄时,委实低了些。

他曾经走访过几个正五品以下官员的家,作为朝廷大员家里寒酸了些。

后来,他将自己走访的情况向父皇汇报。

可以说,这一政策最终落实,他从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只是他也没想到,这一明明惠及百官的好事。

怎么就成了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弊政了?

“恕儿臣才疏学浅!”

朱标沉思了一会,头脑中大致整理出一丝头绪,站起来作揖道:

“父皇,儿臣觉得当初您制定的政策没有错,只是没想到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纰漏。”

“儿臣斗胆建议父皇还是与他们一起协商处理这件事,切不可妄加处置。”

朱元璋盯着朱标,满意的点点头。

看来太子跟在自己身边,学习理政,隐隐已经有了一代明君的影子。

再说另一边。

林澈看着一脸懵懂的朱樉缓缓起身,伸了一个懒腰。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贪多嚼不烂,我走后你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么回事。”

“想通想明白了,明天给我讲,这是我给你布置的课后作业。”

“想不明白,活该你家老爷子将你关在诏狱。”

“走了,别送。”

朱樉脸上满是惭愧,不过还是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先生慢走!”

目送林澈走出监舍,朱樉嘴里嘟囔着:

“父皇乃是当今天子,九五之尊,他说废除不就废除,这有什么难的?”

“难道比父皇当年以布衣之身夺得天下还难吗?”

朱樉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明明这一政策危害江山社稷,为什么林澈断言,父皇不能轻言废除。

隔壁。

身处密室的朱元璋意犹未尽的站起身,朝门口喊了声:“来人。”

早在门口等候的毛骧,快步走进密室,单膝跪地:

“标下在!”

朱元璋招了招手,示意毛骧附耳过来。

在毛骧耳边耳语了几句。

毛骧再次跪地,“遵旨!”

然后急匆匆快速离去。

……

晚,亥时。

紫禁城,御书房内。

数十盏盘龙烛台将整个御书房照的亮如白昼。

御书房正中间御案之上,摆放着好几摞半人高的奏折。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案牍,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

在他身旁站着太子朱标,同样目视前方,沉默不语。

父子俩从诏狱回来,一直保持沉默状态。

在门外候着的贴身太监刘和,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紧张的连握着拂尘的手都在轻轻颤抖。

洪武一朝。

朱元璋对内臣管理特别严格。

所有太监只是皇宫内的杂役,毫无权力而言。

这与大明中后期宦官专权,控制朝纲,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不重用太监内臣,还特意在皇宫门口,竖起一块铁牌:内臣不得干政,犯者斩!

刘和身为朱元璋的贴身太监,平时照顾老朱的起居生活,仅此而已。

涉及朝堂之事,不敢之言半句。

蓦的。

“来人!”

就听御书房内,朱元璋一声断喝。

太监刘和吓得手一哆嗦,拂尘掉到了地上。

赶紧弯腰捡起拂尘,连滚带爬的冲进御书房,惶恐道:“奴…奴婢在。”

朱元璋看都不看跪在地上浑身哆嗦的刘和,大声道:

“传朕的口谕,宣魏国公,韩国公,太史令刘伯温,左丞相胡惟庸,礼部尚书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

“等等,刘伯温现在重病在身,就算了。”

“其他人即刻觐见!”

“奴婢遵旨”

太监刘和轻抬脚,快速离开御书房。

御书房内。

朱元璋仔细斟酌了一番,才传旨宣这些重臣觐见。

他们中徐达、李善长和胡惟庸是这一政策的参与者。

傅友文是户部尚书,掌管朝廷的钱袋子。

刘三吾是近几年提拔的重臣。

当年一起制定公田政策的大臣中,御史中丞、太史令刘伯温重病在身。

徐达常年镇守北方,很少参与朝政。

李善长在洪武四年后,就辞去中书省左相职位,赋闲在家。

不过作为淮西集团的领袖,李善长在朝中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左丞相胡惟庸既是李善长的姻亲,又是他推荐的。

现在担任中书省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权势汹天。

最近更是与淮西勋贵们勾连到一起。

朱元璋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并不表示他不在意。

深夜召几位重臣觐见,朱元璋有两个目的。

一是这些人大多是这一政策的亲历者,也是这一政策受益者,他想看看这些人的看法。

二是最近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暗地支持下,与淮西勋贵勾结,老朱已经嗅到了一丝危机,借机敲打敲打他们。

一个时辰后。

这些重臣陆续到达。

第一个到达的是胡惟庸。

他身着正一品大红朝服,胸前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腰间悬挂金色腰带,春光满面,精神矍铄。

“微臣胡惟庸,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入御书房,胡惟庸收敛心神,恭敬叩拜。

“胡卿免礼,起来吧。”

说话间,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等人陆续到达。

“臣徐达,参见陛下。”

“臣李善长,参见陛下。”

“…”

朱元璋点点头,让刘和给徐达和李善长赐座。

其他三位大臣则站立一旁。

虽说胡惟庸贵为中书省左丞相。

但论功劳和资历,与徐李二人还相差太远。

龙凤年间。

胡惟庸还在宁国担任主簿县令时,徐李二人已经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身边重臣。

没有李善长一手提拔,他胡惟庸根本到不了现在的位置。

对于朱元璋这样安排,胡惟庸不敢有丝毫异议。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双眸深邃,面色阴沉。

御书房内气氛压抑。

胡惟庸颔首低眉,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朝廷最近出了不少事,让朱元璋对中书省颇有微词。

之前,中书参知政事杨宪滥用职权,专决省事,被老朱斩杀。

前段时间,又出现一个空印案,涉案官员上千人。

面对皇上的盛怒,一向大权决断的胡惟庸也是噤若寒蝉。

难道皇上深夜召他们前来,为了这事?

众大臣各自揣心事,惴惴不安。

朱元璋一双虎目死死盯着他们,更加剧了他们心中的恐惧。

一时间,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火苗被风吹动,将人影拉长,无形中增添了一丝恐怖的气氛。

还是魏国公、大将军徐达率先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徐达上前一步,躬身作一长揖:

“不知上位深夜召臣等前来,是否有紧急要务?”

“咳!咳!”

朱元璋咳嗽了两声,这才开口说道:

“众爱卿,朕遇见了为难之事,想请爱卿帮朕一起排忧解难。”

随即让太子将诏狱记录下来的讲课内容,交给徐达他们传阅。

徐达等人看后都大惊失色。

林澈的言论实在太胆大放肆了。

李善长第一个站出来,上前一步奏道:

“启禀上位,此人妖言惑众,其中所说经不起推敲。”

“上位制定的公田补贴官员俸禄的政策,让本朝官员没了后顾之忧,祛了贪腐之念。”

“怎么到了此人嘴里,却成了危及江山社稷的弊政。”

“此贼妖言惑众,其心可诛。”

紧接着左丞相胡惟庸站了出来,朗声道:

“韩国公所言极是,陛下所制定的公田补贴政策,乃是陛下与韩国公、魏国公、臣等一起商议,定下的国策,岂容此人妄自非议。”

“妖言惑众,狼子野心!”

“此人想必是对陛下心生怨愤,见不得咱大明国运蒸蒸日上。”

“臣斗胆上陈,即刻将此人拿下,午门斩首。”

大学士、礼部尚书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也跪地奏道:

“臣附议!”

“臣附议!”


瑾身殿。

“我说你们爷俩,是不是偷听出了癔症?一个个没精打采的!你们还要不要治理朝政?”

“妹子,你就少说几句吧,咱正闹心着呢!”

面对朱元璋父子失魂落魄的样,马皇后没给一点面子:

“你闹啥心啊?从诏狱回来就一直折腾,那位林先生在里面都说了些啥?”

“太医院那些太医们,怎么就招惹他了。”

“一回来就要将太医们赶出皇宫,你把这些太医都赶走,是你还是我来当这个太医啊?!”

“要是这些妃子、皇子、公主身体出了状况,你让他们都等死吗?”

“这些御医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马皇后连珠炮样的质问,问的老朱直翻白眼,却又没法解释。

说太医院这些御医都是些庸医,耽误了对她的治疗。

这么说皇后也不信啊!

都知道马皇后菩萨心肠,在皇宫里无论太监、婢女、侍卫还是御医,都是关怀备至。

对于,为自己尽心尽力,熬汤煎药的御医们,更是没话说了。

朱元璋被马皇后责备了半天,却见太子缩在殿角落里,也不出来帮他说句话。

顿时将脸唬了下来:

“老大!”

“呃!”

朱标唯唯诺诺走出来:

“父皇有何吩咐?”

“圣旨拟好了没?”

听闻此言。

太子爷顿时脑袋耷拉了下来,心说,你老夫妻俩在这吵架,咱还功夫拟圣旨吗?

老爹,谁不知道你这是转移话题,让咱帮你顶雷。

朱标假装面带为难,启奏道:

“禀父皇,圣旨还未拟定…”

“那还不快将圣旨拟好,明天朝堂上就要宣布,这等大事,岂能耽误?”

马皇后面对朱元璋虽然强势,可一旦涉及朝政,她都会主动让步。

作为后宫之主,一直秉承后宫不得干政的铁律。

朱元璋当然清楚,这一招也屡试不爽。

果然,听到朱元璋父子说到国事,马皇后顿时闭嘴了。

“儿臣遵旨!”

朱标赶紧坐到御案旁,准备起草圣旨。

看到马皇后还站在旁边,朱元璋暗自得意,大手一挥:

“现在咱要和太子处理国事,妹子你还回避吧,免得传出去影响不好。”

听了这话,马皇后狠狠瞪了朱元璋一眼:

“哼!”

“朱重八,我走!”

“但我告诉你,太医院的御医们你不能赶走,咱留定了!”

……

送走马皇后,耳根终于得到清净。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端起御案上一杯清茶。

用杯盖轻轻荡去表面浮叶,惬意的呷了一口。

茶香四溢。

不一会儿。

朱标将关于裁撤户籍制度的圣旨拟好。

朱元璋接过朱标递上的圣旨,仔细看了一遍,满意的点点头。

“写的不错,完全领会了林先生的意思…”

“看时间差不多巳时,天德也该从军营回府了。”

“老大,你去一趟魏国公府,让天德来咱这一趟,就说咱有事要跟他谈。”

听闻此言。

朱标放下手中的事,匆匆便要出门。

刚到门口,便遇上端着莲子银耳羹的马皇后。

“老大,这么晚你还要去哪?”

“启禀母后,父皇差儿臣去一趟魏国公府,请大将军过来。”

“你等一下。”

马皇后拦下朱标,将莲子银耳羹端进瑾身殿,放在御案上。

“重八,你也不看看什么时辰了,这么晚找天德干嘛?”

“有什么事非得太子亲自跑啊?”

“太子是储君,身份尊贵,你让他这么晚去国公府,就不能派个人过去传话?”

对于马皇后的唠叨,朱元璋赶紧解释:

“唉呀!妹子,你又来了。”

“咱找天德有重要事情商量。”

“派别人去传不合适,所以只得劳烦老大,亲自跑一趟。”

说着,朱元璋给太子递了一个眼神,后者心领神会,悄悄留了出去。

等太子离开,朱元璋看了眼御案上的莲子银耳羹,嫌弃的撇了撇嘴:

“妹子啊!”

“大晚上的又送…这东西虽好,也不能天天喝啊!”

马皇后无奈摇摇头,端起一碗莲子银耳羹,吹了吹塞到朱元璋手里。

“你看看你,气大如牛,眼睛赤红,就需要多喝这个。”

朱元璋还要争辩,见马皇后秀眉一皱,只得乖乖将银耳羹往嘴里塞。

将莲子银耳羹喝完,朱元璋放下羹碗,

“妹子,你身子骨不好,这么晚了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

“来人,还不快送娘娘回宫!”

话音未落,殿外走进一名宫女,上前搀扶。

马皇后目光微凝,宫女赶紧缩回了手。

“没事,本宫不累。”

“本宫再陪陪皇上一会!”

说着马皇后在朱元璋旁边坐下,挥手让宫女退下,莞尔笑道:

“等会天德来了,我还要问问,妙云那丫头的事。”

“还有你们哥俩,也不能就这么干聊着,我得为你们准备几道小菜,你们边喝边聊!”

朱元璋:“…”

再说太子朱标,出了瑾身殿,招呼侍卫牵来一匹骏马。

脚尖一点翻身上马,朝魏国公府疾驰而去。

……

魏国公府。

“丫头,你下午在皇宫,都跟皇上和娘娘说了些啥?”

徐达从玄武湖军营回来,第一件事就找来女儿妙云询问下午去皇宫的事。

“也没啥事,我就是和几位皇子见了一面。”

“你和三位皇子都见着了,怎么样,看上哪位了?”

“爹…”

徐妙云俏脸羞红,上前褪掉徐达身上的甲胄。

然后为父亲沏了一杯茶。

“三位皇子都很英武,不过…”

“难道你一个都没看上?”

徐达接过茶盏,盯着女儿急急打断了她:

“要是真没看上就算了,等明儿个咱进一趟皇宫,和皇上、娘娘当面说说清楚,强扭的瓜不甜,咱回了这门亲事就是。”

“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啊!”

“不是啦!”

“爹,我看四皇子一心习武,志向很高,颇有些皇上的影子,只怕人家四皇子未必就看上了女儿!”

徐妙云走到徐达身后,轻轻帮他捶背。

“你说的是四皇子朱棣?”

“嗯,这小子在皇子当中最像当今皇上,年轻英武,志向也高。”

“女儿你还真是好眼光!和爹心里想的一样。”

“闺女,这件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剩下的就交给爹处理,等明儿个咱就跟陛下和娘娘去说这件事。”

“谢谢爹!”

徐妙云端庄大方的行了一礼。

徐达眼底溢满了宠溺,不由感慨:

“你娘走的早,咱又常年征战在外,从小对你的关心不够…”

“咱国公府上上下下,这些年所有的担子,都挑在你一人身上,爹有些对不住你!”

“现在你又要离开爹了,爹真的舍不得啊!”

徐妙云听了,眼眶瞬间红了,怅然道:

“女儿也舍不得爹!要不这婚事…”

未等徐妙云话说出,就被徐达急急打断:

“女儿,这是你的终身大事,可耽误不得,何况还是与皇家联姻,更是儿戏不得。”

“爹…”

父女俩正在伤感之际。

就在这时,一名家丁慌慌张张冲进了客厅:

“老爷!小姐!”

“太…太子殿下来了!”

小说《大明:开局屡献毒计,老朱慌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