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长篇小说阅读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长篇小说阅读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最具实力派作家“排骨”又一新作《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刘闪刘禅,小说简介:穿成三国遗臭万年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已死,虎将不在,刚成一国孤君,还有大军压境,可真是地狱模式啊……谁说阿斗扶不起?他这个阿斗无需扶!一统三国,打造千古盛世,成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主角:刘闪刘禅   更新:2024-02-22 11:0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长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最具实力派作家“排骨”又一新作《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刘闪刘禅,小说简介:穿成三国遗臭万年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已死,虎将不在,刚成一国孤君,还有大军压境,可真是地狱模式啊……谁说阿斗扶不起?他这个阿斗无需扶!一统三国,打造千古盛世,成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长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吴将军放心,我自有安排!”姜维大笑着起身,拍拍吴班的肩膀说道:“吴将军,待会儿,我请你看场戏,哈哈!”

姜维命兵士搬来几具吴兵的尸体,用利刃划得面目全非,然后在殿内烧起一堆火,并支上木架,取了一小块马肚肉,剁成小块后放在火上烤着。

做好这些后,姜维又命人搬来几坛米酒,然后让人将全琮和一名吴国战俘带入殿内,给全琮松绑后请其入座。

“要杀便杀!本将绝不投降!不必假惺惺地装模作样!”全琮大怒道。

姜维给全琮倒上一碗米酒,笑呵呵地说道:“我早闻全将军智勇双全,姜维佩服万分。如今,我孤军入吴境,前有朱然、丁奉,后有周舫、孙桓,已是进退不能,巴东城破,不过弹指之间;我若被俘,还请全将军多多求情。”

全琮料想姜维耍诈,坐在案旁一语不发,姜维将一块肉塞入嘴里,然后大声呵斥殿外的士卒:“今日宴请全将军,怎么就烤了这点?太不像话了!”

姜维削下一块吴兵大腿上的肉,剁成小块后放在火上烤着,满脸赔笑着说道:“近日城中缺粮,这也是逼不得已,全将军莫怪!”

姜维将最后一块烤好的马肉塞到嘴里,嚼了几下后一口吞下,端起酒碗说道:“全将军,咱们先喝酒,烤肉很快就好!”

“你……你竟然如此残暴……”全琮指着姜维怒道,肚里一阵翻江倒海,赶紧捂住嘴巴。

“全将军,这不城中缺粮嘛……”

“胡说!你劫了我三万大军的粮饷,还带来巴东郡新征之粮,如何会缺粮?”

“呃……这不城中没肉嘛,我一顿不吃肉就馋得慌,呵呵!全将军,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你到底想干什么?”

“全将军,我想放你回去!”姜维饶有兴趣地将火上的肉翻了个面,然后说道:“不过,我想请全将军帮个忙,帮我给朱然写封信。”

“什么信?你休想耍花样!”

“将军勿疑,你只需将巴东城的实情,如实告诉朱然就行。”

“你又想耍什么诈?前几日被你骗了一次,我再也不会相信你说的半个字!”

“你想活命,还是信我才好!”姜维将一张白绢和笔墨放在案上,然后说道:“我说你写,放心,句句属实!”

姜维见全琮仍有迟疑,于是朗声念道:“右督军全琮,敬告车骑将军朱然:末将大意,误中敌计,被俘于巴东。今,探得巴东空虚,屯粮两万斛,城中蜀兵不过两千,请将军速速攻城。”

“我若照写,你真肯放我?”全琮疑惑地问道。

因为姜维说的全是实情,就算自己写下这封信,孙权也不会怪罪,而且还能保命。

“不错,我姜维说一不二!”姜维说罢,抓起一块肉放入口中,满脸享受地吞下,还打了个嗝。

全琮猛地打了个冷颤,急忙挥笔写下这封信。

姜维满意地看着这封信,确认无误之后,将信交给殿内的吴国战俘,并且给了他一匹快马,让他将这封信交给朱然。

“报!”夜色中,一骑快马赶到。

“什么事,说吧!”

“将军……这……”快马信使疑惑地盯着一旁的全琮,吱吱唔唔地不敢开口。

“说吧,本将能放他一次,就能再抓他一次!”

“禀将军:廖化、张嶷、邓芝已经到达预定地点,他们询问何时开始攻城!”

姜维没回答信使的问题,转头对全琮说道:“全将军!本将知道,你此次被俘心有不甘。这次,我给你个公平较量的机会,我放你回巫县!明日未时,才准时攻城,若再让我给捉了,你身上这块肉……啧啧……应该很香……”

姜维说罢,命人牵来一匹马交给全琮,哈哈大笑着回到殿内,突然心头泛起一阵恶心,狂吐不止。

“将军!兵法云:“能而示之不能”,如今巴东城空虚,理应该向朱然示强,为何如实相告?”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哈哈哈!吴将军,巴东城留下五百兵士,多扎草人立于城头;今夜二更造饭,三更起程,咱们去接应高将军!”

巫县距离巴东城不过几十里地,全琮骑着快马一路狂奔,天不亮就回到巫县城中。

全琮不敢告诉副将自己被俘后的细节,几人赶紧商议对策。

“姜维只有五千兵马,前日偷袭巴东和伏击全琮,损失一千余。如今,他最多不过四千兵马。”孙桓疑惑地问道:“全将军,姜维敢将巴东城的实情告诉朱然,又夸下海口未时前来攻城,这到底是为何?”

“哼!不知姜维哪来的胆量!”全琮冷冷地说道:“姜维诡诈,我等固守城池即可!等到朱然攻下巴东,我再追击姜维残部,然后与朱然合力攻打永安。”

全琮想到姜维吃肉的场景,全身一阵哆嗦,肚子饿得咕咕叫却吃不下饭。

“报……全将军:城南突现大批蜀军营帐!城东似乎有蜀军在活动!”

“全将军,你先前曾说,昨夜返回巫县时,曾见到微弱的火光,走到近前又突然熄灭?”

“不错!”全琮肯定地说道,现在想来,姜维肯定不只四千人,急忙令道:“传令,尽快摸清巫县四周的情况。”

巳时时分,各路哨探及时返回。

“全将军:城西发现大量蜀兵营寨,估计数量不下万人;城南帐中的蜀军数量不祥,营后似有蜀兵埋伏;城东林中确实发现蜀兵,数量明确;城北有大批兵士经过的痕迹,不过,直至巫山脚下也,没发现蜀兵的踪迹。”

“好你个姜维!”全琮咬牙切齿地盯着地图,狠狠地骂道:“姜维这厮果然狡诈!必是料我城中缺粮,这才三面围城留守北门,想将我赶至巫山!”

“将军,何必心急?城中余粮尚能坚持两日,何不固守城池,等待朱然援军攻破巴东……”

“朱然……行事谨慎,他应该不会来了!”全琮终于恍然大悟!这才将自己被迫给朱然写信,以及被姜维放回的经过详细讲来,孙桓和周舫也认为朱然行事谨慎,定然不敢涉险。

“姜维放我回巫县,他既在示弱又在示强!他告诉我攻城的准确时间,就是想诱我坚守巫县城中!”全琮似有所悟。

“全将军!眼下,蜀兵数目不明,我城中余粮又不足,若不尽早弃城,恐被姜维逼至北面的巫山!届时,我必将全军覆没!”孙桓惊恐地说道。

“不错,我得尽快弃城!”全琮肯定地说道,却又多有疑虑:“城西有蜀军在以逸待劳,并且永安城可随时支援,我绝不能往;那我该往东呢,还是往南?”

几将仍未想好突围方向,城外却喊杀震天,原来廖化、张嶷各领两千人马,正在攻打西门和南门。

“好你个奸诈的姜维!言而无信!”全琮狠狠地骂道:“现在才午时,姜维竟然提前攻城!难道真想吃本将的肉?”

“传令:死守西门和南门!”全琮大声下令,略微犹豫后继续说道:“先探一探蜀军的虚实!孙桓,你率三千兵马出东门,直取巴东;周舫,你率三千兵马从东门出城,然后绕至南门,攻击蜀军南面大营!”

“诺!”

城东。

孙桓刚刚走出十里,密集的弓箭从林中射出,先头和两翼的士兵中箭无数,却连蜀兵的影子都没看见,不少士兵纷纷后退躲避箭雨。

“给我冲!违令者斩!”孙桓大喝道。

吴兵不再迟疑,在盾牌的掩护下冲入林中,与高翔的部队厮杀在一起,双方皆有死伤。

“冲啊!杀敌立功,就在今日!”

前来支援的吴班大喝道,箭雨过处,又有不少吴兵中箭倒地;一千多蜀兵浩浩荡荡地从林中左侧杀出,光看这气势让吴兵胆寒。

“孙桓小儿!拿命来!”

又有一队兵马从右侧杀来,黑压压的一大片,正是邓芝率领的五千兵马!他们临晨时分从巫县北面绕道而来,已在这里等候多时。

孙桓遭遇埋伏,他本来就心有胆怯,现又被吴班、高翔、邓芝的七千多步卒围攻,顿时斗志全无,勉强抵抗一阵后终究不敌,带着几十名残兵狼狈退回,各路蜀军并未追赶。

“全将军!东面林中,确有蜀兵埋伏!兵力至少两万!”孙桓气喘吁吁地说道。

其实,林中有多少蜀兵孙桓并不清楚,自己的三千人马,不到半个时辰就阵亡殆尽,他只能往多的说,这样才不会显得自己无能。

“蜀军人数确实不少!”全琮犹豫着说道:“刚才,蜀军的攻城应该是试探!”

“全将军,可是……周舫往南未遇抵抗,回报的信使说那里并无埋伏,这又是何意?姜维到底在搞什么花样?”孙桓不解地问道。

城外鼓声震天,全琮心头猛地一紧。

“报!”一名信使急忙来报。

“将军!蜀将吴班领三千兵马向东门杀来,高翔领兵三千攻我北门,廖化领兵三千攻我西门;另有张嶷领兵四千在各门掠阵!”

“有没有看到姜维?”全琮小心地问道。

信使摇了摇头。

“谁能告诉我,姜维到底有多少兵马?”全琮大怒道,突然发现,这会儿正是未时!

全琮猛地打了个冷颤,急忙下令:“撤!全军从南门出城,撤往建始!快!”

吴兵一窝蜂地涌出南门,全琮脑子里全是姜维吃肉时的场景,竟然忘了派人断后。

吴兵拼命地往南撤退,身后的蜀军紧追不舍。

全琮退至蜀军的那座空营时,营内突然杀出两队兵马,正是姜维和邓芝!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在刘闪所了解的历史上,众多的史学家以及很多三国爱好者,他们对姜维都是贬多褒少,主要是因为他连年征战,耗损了大汉的国力,却未伤及曹魏的根本。

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时,朝中的文武官员几乎都在反对,就连廖化也多次劝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行难为之事”。

后世的人们,总结了姜维十一次对魏国用兵的结果: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体来说,姜维的北伐是胜多败少。

从“宏观”上来说,姜维北伐确实造成了大汉“兵困民疲”,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其损耗远比大汉来得大,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

正是姜维的主动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断衰退的大汉政权。在这几十年里,蜀中土狭民寡,而曹魏拥有九州之地,后者被迫采取战略防守长达三十年,这在军事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只要一有空闲,刘闪就会仔细回想自己读过的史书,希望找到姜维北伐曹魏“寸功未立”的原因,希望在今后决定性的北伐中,尽量避免相同的失误。

众所周知,大汉后期的将才匮乏,这肯定是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最后几次北伐时,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一个人,经常要担负起统帅、大将、参谋的全部职责,可见姜维当时处境的艰难。尽管如此,他仍然能在战术上不断取得胜利。

在刘闪看来,姜维的军事才能,应该不会低于邓艾,正是由于两国兵力和国力的巨大悬殊,以及后勤供给上的困难,这才使得姜维的几次胜利,都难以进一步扩大战果,只能无奈班师回朝。

另一方面,朝中官员的打压也是原因之一。据史书记载:“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兵不过万人。”也就是说,姜维早期的几次北伐时,手下的士兵还不到一万人,这样的北伐只能是小打小闹,对于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

在历史上,在公元253年之前,姜维一直担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直到253年费祎被刺身亡之后,姜维才升任大将军,即便如此,他能动用的兵马也不到五万人!

由此看来,要一统华夏,实现自己“大汉万年”的宏愿,必须要对姜维绝对的信任,也要做他坚强的后盾!

天已微明,门外传来有节奏的敲击声,刘闪替熟睡的李昭仪盖好被子,然后轻轻起身。

“陛下,已经查到一些蛛丝马迹,现在可以确定,黄晧跟很多朝臣,及他们的门人常有往来,特别是陈祇!”向宠低声说道。

“陈祇?他是何人?现居何职?”

“陛下,陈祇,字奉中,乃是前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其相貌威武,善长多种技艺,深受费祎的赏识。现在,他是费祎府中的家臣。”

听完向宠的调查结果,刘闪略微有些震惊,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否与费祎有关,刘闪觉得,应该查实后再做处理,所以暂时并未表态。

“陛下,除了陈祇之外,他跟阎宇、张表也有往来,经常暗中送钱送物,也有人看见黄晧经常出入景福殿。”

“景福殿?难怪刘理知道得那么清楚!”刘闪冷冷地说道:“不要惊动任何人,继续查!另外,再让人盯着刘永和刘理,一有消息马上来报!”

“诺!”向宠领命而去。

经过前几天的叛乱后,刘闪总觉得有人在背后盯着自己,刘闪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晧!但是,刘闪打心眼里不希望是黄晧,因为他确实讨人喜欢。

从向宠初步调查的结果来看,平常唯唯诺诺的黄晧,在暗地里确实有结交党羽的迹象。刘闪相信,如果不是自己先知先觉,黄晧最终肯定会像史书记载的那样:欺上瞒下,操弄威权直至祸乱朝纲。

刘闪并不嗜杀,但为了自己“大汉万年”的宏愿,别说一个宦官黄晧,刘闪不介意杀掉任何人!

冬季的成都异常阴冷,刘闪裹紧宽大的汉袍后回到殿内,今日他不想上朝。在刘闪看来,只要不是魏延、姜维或孟光有事启奏,几日不朝又有何妨?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对吴、魏两国的“新城之战”不会陌生,因为这是三国后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最不对称的战役:吴国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攻城三月,仍没拿下三千人驻守的新城。

三国时期,合肥属曹魏扬州淮南郡,由于曹魏和孙吴在江淮流域连年交战,公元233年,魏将满宠分析战场形势后,魏国朝堂经过几番论战,曹睿终于同意建立新城,合肥新城于当年建成。

从此之后,合肥旧城中只有少量的军事人员和设施,合肥新城作为主要的军事据点存在,从234年第一次新城之战开始,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合肥新城就成了吴、魏两国争夺的重要据点。

不论是古代的冷兵器作战,还是一千多年后的高科技战争,无不遵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未动,情报先行”的理念。

如今,姜维和陆逊在相距不远的秭归、信陵对峙已有月余,双方都没有较大的兵马调动:姜维仍然保持着秭归三万、巴东两万的兵力,与陆逊的八万大军差距并不大。

经过多日的侦查,探马已经确定:吴国正在夷水大兴土木。吴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效仿魏国的“合肥新城”,在夷水建一座军事要塞,阻断姜维绕道恩施、长阳进取宜都的通道,确保陆逊部队后方的安全。

姜维与几名将军伪装成狩猎的百姓,登上佷山远远地看到,这座要塞已经初具雏形,其规模暂时比不上合肥新城,因为它只能根据狭长的地形,形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关隘。

由于蜀军并不擅长水战,湍急的夷水也不适合行船,自然不能绕过这座关隘,只能以步兵强攻。如果这座关隘顺利建成,恐怕蜀兵付出百倍于守军的巨大伤亡,也无法顺利将其攻下。

廖化和邓芝建议立刻出兵,趁它还未建成时将其摧毁,姜维综合考虑后,也觉得应该出兵。

不过,姜维的目的并非将其摧毁,而是促使吴国劳民伤财,并且日夜不停地赶工期,希望它尽快建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有所不同。

魏延身为蜀国上将,战场上取得人头无数,自然不愿被杨仪呼来唤去,于是抢先一步退入汉中。他想到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使得自己不受丞相的重用,心头顿时气愤不已。

魏延突然心生一计,命人烧掉部分栈道,阻止杨仪的兵马及时撤回汉中,同时抢先向成都上表诬其谋反,此计定能光明正大地除掉杨仪!

杨仪与魏延本就不睦,他得知魏延不听自己的指挥,并且阻断自己的归路,于是大发雷霆,向随行兵将称魏延谋反,同时也向成都上表称魏延谋反。

在姜维的建议下,杨仪率军从槎山小道绕过那截被烧掉的栈道,这才顺利来到汉中城下。

汉中城下,杨仪指着魏延大喝道:“魏延匹夫!你不听军令,烧绝栈道,这是谋反!”

魏延大笑道:“我乃大汉的上将,只听命于丞相和圣上,轮不到你这小小的长史对我指手划脚!”

“魏延!由你断后,这是丞相的遗命!你不服丞相之命就是谋反!”杨仪喝道。

“丞相遗命?”魏延疑惑地盯着杨仪,略一沉思后大声叫道:“杨仪!本将忍你很久了!你少拿丞相来压我!”

“魏延不听军令,意图谋反!来人!马上杀入汉中,取下反贼魏延之首级!”杨仪大喝道。

“慢着!圣旨到!刀下留人!”

众多兵将本来就在犹豫中,忽听闻圣旨到来,急忙跪下听旨,几名宿卫军手托圣旨,向宠高声念道:

“告曰:征西将军魏延,文韬武略,屡立战功,现,升任为左将军;升任马岱为征东将军、王z平为征西将军;令:魏延为主将,马岱、王z平为副将,领兵2万镇守汉中咽喉。任何人等,不得有违!”

魏延回首自己的大半生,除了先皇刘备赏识自己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不待见自己!由于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害得自己经常被诸葛亮“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因此常感生不逢时。

如今陛下突加封赏并以重任相托,魏延心头顿时大喜,急忙跪地拜服:“陛下圣恩!臣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马岱、王z平也有升任,他们心有不解却不敢多疑,当即表示遵从圣旨。

“不可能!魏延不听军令,烧绝栈道,阻我归路,此乃谋反,理应处死,何故升任?向宠!你身为中部督,为何假传圣旨?”杨仪大怒道。

“这是陛下的旨意!杨长史若是不信,可与众将查看圣旨之真伪!”向宠厉声喝道。

朝中向来由诸葛丞相主持军务和政务,陛下从来不问军中之事,如今突然对魏延加以封赏,并且委以重任,这事谁也不会轻易相信!

吴懿、吴班、张翼、廖化、张嶷和王z平等人皆上前验证,确认圣旨为真,纷纷表示遵从圣上旨意。

“向将军,陛下圣旨何时所发?”杨仪问道。

“昨日辰时所发!”向宠据实回答。

“这就对了!按行程来看,魏延反叛的奏表午时才能送到宫中。”杨仪笑道:“向将军,陛下让你过来时,是否知道魏延反叛的消息?”

“陛下未曾明言!”

“我杨仪身为丞相府长史,丞相临终将蜀中大事尽皆托付于我,绝不能让这魏延继续猖狂!”杨仪大声喝道:“给我杀!就算战至一兵一卒,务必诛杀魏延反贼!”

“大胆杨仪!你敢抗旨乎?”向宠拔剑怒斥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我杀!”

几名士兵缓缓向前几步,他们身后数百名士兵也在蠢蠢欲动,向宠厉声喝道:“抗旨者死!”

向宠毫不犹豫地挥剑将冲在最前面的2名士卒斩杀,几名宿卫兵已将杨仪五花大绑,众兵卒再也不敢上前一步。

“圣旨到!”一骑快马火速赶来,口中大呼道:“奉义将军姜维,接旨!”

众兵将闻圣旨又到,急忙下跪。

“告曰:奉义将军姜维,升任卫将军之职。令姜维为主将,高翔、吴班为副将,引兵5000,火速救援永安城。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臣,姜维接旨,谢恩!”

“我反对!”杨仪大怒道:“姜维何德何能?为何升任卫将军?”

“杨长史,末将只是奉命宣旨。你若有疑问,可回蜀中面见圣上!”

“昏君!昏君!”杨仪大怒,无奈被捆于马上动弹不得。

姜维、吴班和高翔率兵火速起程,一众文武官员率十万北伐士卒,扶诸葛亮灵柩继续返回成都。

魏延、马岱、王z平率部进入汉中后,向宠依照刘闪的话问道:“魏将军,可知汉中之重要否?”

“汉中乃是连接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的战略要地,进可取凉州、关中之地,退则是益州的门户。”魏延拱手说道:“向将军,请代我转告陛下,臣愿以全家性命做保,汉中绝不会有失!”

向宠继续问道:“陛下还想问魏将军,如何力保汉中不失?”

魏延毫不犹豫地说道:“汉中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四条路线可通往关中,这些皆是易守难攻之地。我只守不攻,本部兵马即可确保万无一失。陛下信我魏延,并拨马、王二将及2万兵士相助,就算魏军长了翅膀,他们也休想攻取汉中!”

“好!魏将军,陛下托我转告你:如果你能保汉中三年不失,可封骠骑大将军之职!”

“谢主隆恩!”魏延感激涕零,再次拜服。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z宵。

春z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黄晧催促一次后再也没来打扰,张贵人几番催促之后,刘禅才恋恋不舍地起身。

刘禅其实跟刘闪的年龄相同,都是27岁,然而刘禅的身体已被酒色掏空。想起昨夜的春z宵一刻,刘闪简直对自己的身体失望至极!

昨日那个内侍所说的“10年前”,也就是说刘禅在17岁或更小的年纪就开始了妻妾成群的生活。

刘闪对自己借用的这副中看不中用的身体极不满意,未吃早膳就画了几张图纸,让黄晧命人打造。

然而,如此简单的图纸黄晧却看不懂!

刘闪这才想到,阿拉伯数字在13世纪以后才传入中土,在这之前,用的是一种名为“算筹”的古老数字。

无奈之下,刘闪用了很多时间,终于将单杠、双杆以及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健身运动的辅助设施,所需要的尺寸完全交待清楚。

这个时代的通讯、交通完全不能跟一千多年后相比,估计诸葛亮的灵柩还得两三天才能送回成都。

刘闪极不愿做个逐渐丢失城池的亡国之君,心里一直担心着永安城的军情,可是身在成都又毫无办法。按照最快的行军速度一路强行军,就算抄近道,姜维的援军至少还需2日才能到达。

如果吴国发难,如果巩志能以4000人坚守2日,只要姜维能在城破之前到达永安,凭他的军事才能,给他的5000兵卒足以保证永安城不失。

然而,巩志能坚守2日吗?

邓芝和蒋琬都向刘闪建议,委派右中郎将宗预出使吴国探听虚实,刘闪自然应允。


“陛下,若是魏延反叛,以成都城现有的兵马,恐怕难以抵挡……”向宠犹豫着说道。

“不!魏将军绝不可能谋反!”刘闪自信地说道:“这很简单:若是魏延有谋逆之心,他为何用自己的家将行刺?岂非不打自招?”

“可是……陛下,魏将军未得诏令,引一万兵马往成都而来,这又作何解释?”

“罢了,速回皇宫!相信很快就有分晓!”刘闪辞别黄月英后,急忙返回。

在即将入城时,刘闪却被一个陌生的婢女拦住去路。

“陛下!”婢女恭敬地说道:“有人托奴婢将此信交给陛下!”

刘闪刚刚接过信,未及细问,这名婢女就匆匆离去,向宠欲要追赶,却被刘闪拦住。

刘闪折开信阅读后,有几个字并不认识,不过基本看懂了信中的内容,随之将信交给向宠。

“陛下?此信属实?”向宠不可置信地问道。

“魏延身为“左将军”,当今朝中,能将他调回者,除了朕和大将军姜维之外,恐怕也只有她了!”

“陛下的意思是……”

“向将军,朕得演一出戏!”刘闪冷冷地说道:“朕先把这潭水搅浑!你就帮朕盯着,每一条浮上来的鱼都不得放过!这一次,必将这些家伙一网打尽!”

“诺!”

……

崇德殿。

众臣已经得知刘闪遇刺和魏延南下之事,朝中大臣无不惶恐,一致认为魏延有反心,建议赶紧调回姜维的大军保卫成都。

“诸位爱卿!魏延将军战功卓越,深得先皇的赏识。当年,先皇兵进西川,攻略汉中,以及后面的夷陵之战,每次大战皆会钦点魏将军随行。今,朕又对魏将军多有封赏,更是委以重任,想必魏将军绝不会谋反!”

“陛下,诸葛丞相在世时,魏延就恃功而骄,多有不臣之语;今,他未得诏令,私自引兵往成都而来,必是谋反,罪当斩首!”

“谯大人言重了!”刘闪不屑地说道:“此事尚无定论,还有待详查!”

“陛下,对魏延不可不防啊!”蒋琬建议道:“我在剑门关尚有一千兵马,可急令柳将军严守剑阁,不许魏延兵进成都!”

刘闪未置可否,蒋琬继续劝道:“陛下,剑门关的守将柳隐,他既是微臣的门下,又是大将军的舅子,此人非常可靠!只要陛下下诏,他必能严守剑门关!”

“陛下,臣亦赞同蒋大人之意见!”费祎上前说道:“陛下可速发诏令,勒令魏延退回汉中,若他继续前往剑阁,必是谋反!”

“好!那就依蒋大人之意!”刘闪说罢,仍旧担心地说道:“朕还是觉得魏将军不会谋反,这背后应该另有其人。”

“陛下,会不会是刘永和刘理?他二人上次谋反未成,必怀恨在心,暗中派人行刺,这也不无可能。”

“不错!陈大人言之有理!”刘闪装作惊恐地说道:“眼下敌在暗,朕在明!唉!若魏将军真要谋反,恐柳隐将军的一千兵马难挡啊!”

“陛下,可立刻给大将军下诏,令他回师成都……”

“不行!”刘闪正色说道:“秭归至成都,就算日夜不停,也需五日之久,大将军远水难解近渴。况且,那边战情焦灼,不宜调动大将军的兵马。”

刘闪见朝中众臣议论多时,仍无有效的方案,于是说道:“朕实在不知是何人谋反。眼下,朕打算往永安一行!”

“陛下……这……”

“眼下,我大汉与吴国战事未休,朕决定,即刻前往永安督战;朝中事务,就由众位爱卿伺机而行。”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陛下若前往永安,路上至少需要三日行程,凶险万分,还请陛下三思!”

“此事不必再议,退朝!”

……

刘闪嘴上说“即刻前往”,他却故意拖延出发的时间。散朝之后,刘闪像上次御驾亲征一样,逐一与各个嫔妃告别。

然而,或许是刘闪不会演戏,他前往永安“避难”之事,被李昭仪看出了端倪,她执意要求一同前往。

细想之下,或许带个嫔妃更有“避难”的模样,刘闪便同意了李昭仪的请求。

刘闪磨蹭到次日日上三竿,这才带着李昭仪和二百名宿卫兵,大摇大摆地“仓惶”出城,直奔永安而去。

前几日,刘闪曾打造了一副马镫,并且将马垫加以改进,现在他所骑的马,已经加装了真正的马鞍,终于感觉舒服多了,骑乘也更加稳定。

或许是有李昭仪同行,刘闪当日“逃难”的速度并不快,加之道路难行,直到傍晚才走出五十多里,到达广汉郡治所的雒县。

行程间,各路宿卫兵的情报不停地传来。

北边的形势,跟刘闪预料的一模一样:昨夜,魏延带领大军来到剑门关前,以接到密信为由要求入关。

此时,成都发出的诏令还未送到柳隐手中,加之柳隐的官职和军衔都低于魏延,自然不敢多加过问,魏延的大军顺利入关后一路南下。

天明时分,刘闪继续往永安而去,刚刚走出十里,前方的探子来报:东广汉郡的五成县方向,有一队黑衣骑兵杀来,对方的身份不明,数量大约一千人,估计半个时辰就能到达雒县。

“向将军,依你之见,朕此时应该往何处去?”

“陛下,无需过多地谋划,就如真正地躲避一样就行!若刻意而为,恐露出破绽。”

刘闪点点头,犹豫着说道:“眼下,雒县并无兵马驻守,若我往东有黑衣骑兵,往北的梓潼郡方向,又担心撞上魏延,若往南可到犍为郡,但那边亦无兵马驻守,相信逃不了多远就会被擒;如今,只能折回往西走,经成都以南的广都、江源去往崇庆,那边有孟光的铸币坊,至少还有一千五百名无当飞军。”

“陛下,此路线应该可行!”向宠建议道:“陛下,既然有追兵,我就得加快速度!否则,必会引起怀疑!”

“不错!向将军果然谨慎,哈哈哈!传令:全速行军!傍晚时,务必赶到广都县。”刘闪说罢,二百多骑一路狂奔,直往广都方向而去。

刘闪仍旧让李昭仪坐在前面,从后搂着她,这种感觉特别舒服。

当然,刘闪的手一直没闲着,他突然想起电视上看过的马震情节,却因为此时宿卫兵太多,只能在手上占点便宜。

傍晚时分,即将到达广都时,前方又有探马来报:广都城四门紧闭,城上有将近一千名黑衣人驻守。

“情报果然很准确!”刘闪跑了两天,早已疲惫不堪,心里却很是舒畅,同时也在担心:这些亡命之徒,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集结数千兵马!看来,又有诸多的政策需要修改,否则后患无穷。

“昭仪,累了么?”刘闪逐渐放慢了脚步。

“只要跟陛下在一起,臣妾就不累!”

“喜欢骑马吗?明晚,朕带你玩个游戏!”

“陛下,是何游戏?”

“马震!”

“陛下,何为马震?”

“呃……这个……明晚你就知道,哈哈哈!”

这两日,刘闪一直在身后搂着李昭仪,他多次想起电视上看过的“马震”情节,奈何身边有众多的宿卫兵,自然不敢轻易尝试。

“陛下,我军后方和侧翼,各有一千兵马杀来!”

“时间刚刚合适,返回成都!”

“诺!”

身后,两千多名黑衣士卒紧追不舍,喊杀声越来越近,三里外也可耳闻。

刘闪和二百名宿卫兵直奔成都南门,举目望去,一名身穿盔甲的年轻将领正在列阵等候,他身后两千士卒无不面露杀气。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