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明末逐鹿长篇小说阅读

明末逐鹿长篇小说阅读

明末逐鹿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叫做《明末逐鹿》是“明末逐鹿”的小说。内容精选:公孙安多次跟他提过与益王前往进贡朝会之事,也就是这一代益王之父朱由木,而他的祖母早年也是益王府的侍女,所以说他们家跟老益王一家还是颇有渊源的。不过老一辈去世之后,彼此自然也就没有了交情。建昌府作为益王驻藩之地,繁华程度自然不是新城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建昌府还是太医院药材供奉之地。所以建昌府又有灵药福地之称,时人甚至有歌谣传唱: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可见建昌......

主角:何员外谢大牛   更新:2024-01-23 19: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何员外谢大牛的现代都市小说《明末逐鹿长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明末逐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明末逐鹿》是“明末逐鹿”的小说。内容精选:公孙安多次跟他提过与益王前往进贡朝会之事,也就是这一代益王之父朱由木,而他的祖母早年也是益王府的侍女,所以说他们家跟老益王一家还是颇有渊源的。不过老一辈去世之后,彼此自然也就没有了交情。建昌府作为益王驻藩之地,繁华程度自然不是新城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建昌府还是太医院药材供奉之地。所以建昌府又有灵药福地之称,时人甚至有歌谣传唱: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可见建昌......

《明末逐鹿长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醉香楼开业第一天不但一炮打响,更是赚了一大笔银子。公孙翊猫在厨房一直忙到入夜,差点没把他累垮,不过接下来他又过了一把数钱数到手抽筋瘾。

因为第一天醉香楼的流水竟然高达一百五十两银子,除去菜肴人工费用,仍然有七十两银子的纯收入,而这一百五十两银子,自然不是银锭,而是五花八门的各类钱币,所以让公孙翊整整数了大半个小时方才清点完毕。

“天啊,翊哥儿,今天我们真赚到七十两银子?”公孙二姐正是游飞的媳妇,当年游飞同样给了十五两聘礼才娶了她,但由于公孙家窘迫,所以只是象征性的给了一些回礼,为此让公孙二姐在游家同样遭受不少非遇,以至于公孙二姐对父母颇为怨念。

对于公孙翊这个弟弟,她也远没有公孙大姐这般亲近,但这段时日公孙翊的表现,以及今天酒楼开业的大丰收,自是让她多年的不平心理总算安定了下来。

即便是见过不少钱的公孙大姐也是一脸兴奋,不过在看到一脸疲惫的公孙翊时,她不由一脸的心疼:“翊哥儿,今天你都累了一天,赶紧回去休息吧。”

“翊哥儿,我让你姐夫送你回家去,看把你累的,要是爹娘知道你在我们这里干活,祖母怕是会打死我哩。”公孙二姐说到这里,心虚之余也不觉咧嘴笑了起来。

“是哩,翊哥儿我看你明天就在家歇息,要真让爹娘知道,我们只怕真是连家门都进不了。”公孙大姐先前没有多想,现在被公孙二姐提醒,也是一脸后怕,她可是知道小弟在爹娘和祖母心里那就是心肝宝贝,岂能看到他在这里做庖厨的事。

“二位姐姐,你们就别在这里杞人忧天了,这事只要你们不说,爹娘他们不会知道的。还有我可以自己回家,姐夫他们今天应酬,可都醉了,岂能再叫醒他们。”公孙翊说罢,叮嘱她们把银子放好,这才转身从后门离开了醉香楼。

三月的新城,桃李争艳,空气中到处飘扬着花香味。

醉香楼开业第一天流水虽然高达一百五十两,但这并不是常态,也仅仅只是全城的乡绅豪富捧场而已,接下来的营业额才是正常的经营收入。

这不第二天一天的流水只有八十两,第三天更是降至六十两,之后也就徘徊在六十两流水收入,即便如此一天下来,除去各项开支,收入依旧能够达到二十五两银子,这样算起来一个月的收入也足有七百余两,这笔收入在新城来说,也算是不菲了。

当然这笔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巨款,但在公孙翊看来,还真算不了什么,甚至在他看来也就是一些小钱而已。

醉香楼的生意步入正轨,公孙翊也到了启程的时候,因为四月十三日就是府试的日子,虽然新城距离建昌府也就两天路程,但他父亲公孙季却在四月一日就催促他启程。

公孙季甚至还准备陪同他前往建昌府考试,但公孙翊一个两世为人,年龄加起来都比公孙季还大的人,岂能同意父亲陪考,为此他可是废了好大功夫,才把公孙季的念头给说服了。

“翊哥儿,到了建昌就去你二姑家,别跟她客气,就说是奶奶说的。”这是奶奶陈氏的叮嘱。

“翊哥儿出门在外,记得要吃饱穿好,千万别委屈了自己。”母亲谢氏在说这话时,更是偷偷塞了一个银袋子给公孙翊,虽然只有不到几钱银子,但这可是谢氏多年省吃俭用抠出来的,目的就是留给公孙翊使用。

不等公孙翊拒绝,谢氏就按住公孙翊的手,却是难得的板着脸道:“叫你拿着就拿着,到了建昌府,考完试后去看看你三姐,还有你大姐的孩子成儿,到时候手上有钱也方便不是。”

“爹,娘,祖母那我走了,你们多保重身体。”面对家人不舍关切的目光,公孙翊的心一下子变得暖暖的,心中更是暗暗发誓,今生一定要好好守护家人,让他们都过得幸福快乐。

虽然大姐和二姐没来送行,但前一天晚上,二人早早就各自塞了十两银子给公孙翊,而大姐夫谢大牛和二姐夫游飞早早就雇佣好了一辆马车。

“翊哥儿,这是老把式,你去建昌府就坐他的车就是,路上有什么需求跟他说便好。”游飞亲自送公孙翊来到东门口时,先是叮嘱了一番赶车的老把式,接着又对公孙翊说道。

“有劳姐夫了。”公孙翊拱手作揖表示感谢。

“行啦,自家人不用客气,在此预祝翊哥儿高中案首。”由于酒楼生意红火,游飞如今对于公孙翊自然更加上心。

说起来今年新城通过县学第一场考试的童生,竟然只有公孙翊一人,不过这在新城历史上倒也不是特例,有些年景甚至一个童生都没有。当然有些年景甚至多达十几人,所以这事倒也没有什么新奇的。

建昌府正是大明益王驻藩之地所在,第一代益王朱佑槟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六子,到如今已经传到第八代,这一代的益王朱慈炲是在崇祯九年袭封。

公孙翊的记忆中,他幼时爷爷公孙安多次跟他提过与益王前往进贡朝会之事,也就是这一代益王之父朱由木,而他的祖母早年也是益王府的侍女,所以说他们家跟老益王一家还是颇有渊源的。

不过老一辈去世之后,彼此自然也就没有了交情。建昌府作为益王驻藩之地,繁华程度自然不是新城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建昌府还是太医院药材供奉之地。

所以建昌府又有灵药福地之称,时人甚至有歌谣传唱: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可见建昌灵药福地之名。

建昌府的城郭东西长三十里,南北二十余里,巍然耸立的城墙,巡防查阅的兵丁,让人不觉有种大明朝廷本该如此的威严。

公孙翊有童生文牒,自然是很容易就进了城。走进建昌城内,只见沿街店铺林立,人群喧闹,足见繁华。

公孙翊前身多年前来过建昌府二姑家,现在已经过了几年,但他依稀记得是在城南,具体哪条巷子还真有些记不住了,不过赶车的老把式却知道地址,这不直接把公孙翊送到了二姑家大门口。

公孙翊的二姑可不是千金小姐,相反她是个巾帼女子,从小就跟老爷子公孙安习武,用老人家的话说,此女尽得他的真传。

而公孙二姑能够嫁给大商人李旻,自然也是源于一次施救,当年李旻在新城收药,在山间遇到野狼幸亏公孙二姑遇到搭救,否则李旻早就葬身狼腹了。

也正是这样公孙二姑就跟李旻认识并结合了,这些年来夫妻感情也甚好,二姑给李旻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李乐,小儿子李武,也都学习了武艺,如今也继承了家业,开始跑商做起了生意。

高大的宅院门被公孙翊敲开后,正在家里等候公孙翊多时的公孙二姑得知消息,自是第一时间就迎了出来。

“二姑姑,侄儿有礼了。”公孙翊见到二姑的身影,忙立足躬身作揖见礼。

“乖孩子,快快请起,让姑姑好好看看。”公孙二姑一脸喜悦之色端详了好一阵,才含笑道:“长高了,壮实了,好,好啊。”说罢还不忘伸手拍了拍公孙翊的肩膀,以探视公孙翊的体魄强度。

这一连两掌落下,公孙翊只感觉肩膀隐隐作痛,但却不得不笑脸相迎,他这算是领教了这位姑姑巾帼之风了。


公孙翊费了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也没能完全说服公孙季,可见公孙季这个老秀才对于科举的执着与怨念有多大,在接连考问公孙翊四书五经中的好几段文章后,即便公孙翊都完全答对了,他仍然道:“童试第三阶段中的诗赋最为关键,因为是在四月份考试,一般诗赋都会要求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词,现在给你一炷香时间,你要真能做一首诗词出来,咱就信你所言属实。”

“呃……”公孙翊没有想到老爹竟然还有此一招,差点就被他将了一军,好在他拥有后世几百年的记忆,脑海中的诗词还真不少,就在他刚要开口时,却赫然醒悟到现在是明末,就算要抄袭也只能抄袭清代之后的诗词。

沉吟之下,他脑海中不由想起一首,当即缓缓道:“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父亲觉得这首新雷还算工整否?”眼看公孙季喃喃自语开始默写自己所读的新雷,公孙翊汗颜之余,也只能厚着脸皮撑下去了。

“不错,不错,咱当年童试要是能够写出此篇诗赋,也能够名列前三了。”看着自己手中写下诗赋,公孙季细读之下显得颇为满意。

“爹,那孩儿回屋读书去了。”公孙翊见总算忽悠过去了,随即准备开溜。

“等等,我这里有一封你的信,是你李乐表兄回复的信笺,为父看了一下,怎么信中所言都是一些有关农作物的事啊?”公孙季还真没有半点偷窥别人隐私的觉悟,竟然把公孙翊的信笺堂而皇之的先看了一遍。

公孙翊对此已经无力吐槽,只能接过信笺开始看了起来。在回信中李乐告知公孙翊,他家的商队最近会走一趟福州府,至于他询问的有关土芋番薯等农作物,李乐表示他也不了解,但他此次去福州府会帮他打听一下,若是能够遇到自会帮他购买一些种子回建昌。

看完这封信笺,公孙翊可谓喜忧参半,喜的表兄李乐竟然最近会走一趟福州,忧的是李乐竟然也不知道这些农作物为何物。

“爹,这些农作物可不是普通之物,那可是神仙彭祖告诉我的,说是这些农作物都是西洋奇物,若是在我大明种植,即便是旱田也能够亩产两石甚至更高,而且此物耐干旱,好栽种,为此孩儿想试试看是否属实,若是属实,这不仅仅是我们家之福,也是我大明之福不是?”公孙翊家里上等水田如今给了何员外抵债,剩下就是十亩旱地,也就是山坡上无法灌溉的土地,俗称旱地,往年都是种豆子一类的粗粮。

但若是能够获得红薯玉米等物种,即便今年失去水田,公孙翊一家的凭借着那十亩旱地,也能够维持口粮。

事实上这几年随着中原起义军到处攻城略地,粮食的价格比起崇祯元年,粮价在北方已经涨了几倍,即便在江南地区也差不多涨了一倍。

而接下来的日子,大明只会更乱,到时候粮食无疑就是命根子,所以这个时候掌握新的农作物种植,自然会大大提升生存力,也能更好的凝聚人心不是。

“果真有此奇物?”公孙季也是心中一动,虽然他一心读书,但不代表他不知道耕种收获几何,要是真能够让粮食收入翻倍,这事不但事关自家收入,说不定还能够上供朝廷,从而获得朝廷赏赐不是。

“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这事后世已经充分证明了,公孙翊自然是有把握的。

“若真的如此,那春耕到时倒也可以用旱地试种一番。”不等公孙翊开口要求,公孙季首先开口说了出来。

“爹,您老果真英明。”公孙翊笑着拍了一记马屁。

“臭小子,赶紧回屋温习功课去。”公孙季乐呵的瞪了他一眼,挥了挥手打发公孙翊走人。

公孙翊与大姐夫谢大牛,二姐夫游飞合伙开的酒楼,经过二十五天的准备装修,终于正式对外营业。酒楼的名字叫做醉香楼,酒楼共上下三层,占地面积足有三亩地,大小雅座就有三十间,加上大堂桌椅足可以摆上近百桌。

光房租一年下来就要二百两银子,好在游飞这个捕头在新城还是有些面子的,这不四家房东一致同意,房租每月月底收取便可,即便如此,总投资下来也花去二百多两银子。

单单醉香楼这个牌匾题字就花费二十两银子,这个润笔费可不便宜了,当然这个价钱也是物有所值的,因为题字的人正是本县县丞蔡克俭。新城的县令年前已经去职,新任县令又未到任,所以现在新城的政务皆出自蔡县丞。

所以结交好了蔡县丞,那么在新城只要是合法经营,自然也就没人敢前来捣乱,加上身为捕头的游飞坐镇,醉香楼想不赚钱都难。

还有一点就是蔡县丞在新城已经干了十几年,即便是新县令来了,那也要给他面子,否则说不定就被蔡县丞给架空了。

开业当天公孙翊乔装打扮了一下,偷偷躲在厨房掌厨帮忙,他的身份自然也就大姐和二姐几个熟悉的人知道,至于大堂自有谢大牛和游飞负责招待。

开业第一天根据公孙翊的方案,前期就在城内张贴告示宣传,所有来宾消费一律七折,凡是消费超过一两银子的客人,送铜制会员卡一张。

持有铜制会员卡的客人,今后来消费全部享受九折优惠,而消费十两银子的客人,送银制会员卡一张,今后来消费全部享受八折。当然公孙翊还打造了镶金的金卡,持有金卡的客人消费全部享受七折优惠。

当然金卡可不是消费多少就能获得,当天前来捧场的新城官员,也就蔡县丞和王主薄二人获得,这两张金卡游飞是当着众人的面交给了蔡县丞和王主薄的,然而实际上游飞已经私下向蔡县丞承诺过,只要蔡县丞私人宴请贵客,醉香楼一律免费招待。

对于游飞的上道,蔡县丞自然是很满意的,而且他还收了游飞的二十两润笔费,加上游飞向来都是贴靠他的,所以蔡县丞对于醉香楼开业,那自然是十分重视的,这不一大早他就带着县衙的大小官员前来捧场,还提前跟县里的乡绅富豪打了招呼。

为此醉香楼开业第一天,新城大大小小的乡绅富豪都赶来了捧场,而为了打响名气,聚集人气,公孙翊还想了一招,在酒楼的大街前免费发放包子,凡是路过的人,都可以拿一张菜单和领取一个包子。

醉香楼大堂菜单定价低廉,也就比路边摊贵三成,但由于酒楼排场太大,公孙翊担心普通人不敢进店消费,所以特意写了一份菜单,广而告之的散发了出去,如此一来,醉香楼的生意自然可以把新城百姓一网打尽。

醉香楼新奇的宣传手段,以及吃喝玩乐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也是让新城百姓耳目一新,所以刚刚开业就牢牢的吸引了新城百姓的眼球。

何员外作为何家村的土豪,拥有良田三百亩,这不在醉香楼开业当天,他也带着一个小厮前来尝鲜。不过他这个土豪,进入县城,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地主,自然没有多少人正眼瞧他,即便在游飞这个县衙捕头面前,他也没有多少面子。

这不由于公孙翊与游飞近来关系亲近,游飞得知何员外强迫老丈人公孙季抵债卖了家中的水田一事,要是搁以前他自然懒得多说,毕竟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如今自是不同,眼看小舅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自是看在眼里,还指望着将来攀附小舅子的游飞,这会见到何员外,他遂上前招呼道:“何员外多谢你的捧场,往日承蒙你老照顾我岳丈大人,今日你的酒菜某做主给你打五折。”

“哦,对了,说起来我这家酒楼,我老丈人也有一成利润的,相信来年区区五亩水田还是能够再买回的你说是不?”游飞在敬了何员外一杯酒后,话锋一转乐呵呵的笑道。

“游捕头误会了,误会了……”别看何员外在何家村是土豪,但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在身为捕头的游飞面前他还真没有什么面子。要不是公孙季考了十几年都只是一个穷酸秀才,加上公孙翊又因为体弱病危,他还真不敢这般上门逼迫公孙家用上好的五亩水田抵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