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文静陈同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作品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由网络作家“竹里飘雪”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竹里飘雪”创作的《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是上班的高峰期。陈同不想等,跟老板知会了一声,他先去溜达溜达。晚点回来。陈同离开小面摊,凭着记忆,在县城里的巷子里左拐右拐。停在了一处巷子外。这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年轻人,穿着时下最潮流的衣服。当然,头发也是县城最流行的发型。走起路来,飘飘然,都认为自己是这条街最靓的崽。......
《完整作品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精彩片段
这年头,有东西好办事。
黄鳝泥鳅这个市场很大,单单是黄鳝面馆一家根本吃不下。
他要进军水产经销社。
清河村四面环山,有很多溪流。
隔壁的几个村也是如此,所以黄鳝泥鳅不会少。
他不仅要收黄鳝泥鳅,还要将这个生意做大。
这个生意迟早会有人跟着做,得趁着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牢牢的占据市场的大头。
同村的邻居可能不好意思抢这个生意,可是隔壁村的就不一定了。
那么,哪里能够吃得下那么多的黄鳝泥鳅。
只有县城里的水产经销社了。
如果那里不行,那么只能去省城了。
陈同是不信的,那么大一个县城,吃不下自己的几百斤黄鳝泥鳅。
他将小推车上的货送给小面摊的老板,这个时候生意火爆。
是上班的高峰期。
陈同不想等,跟老板知会了一声,他先去溜达溜达。
晚点回来。
陈同离开小面摊,凭着记忆,在县城里的巷子里左拐右拐。
停在了一处巷子外。
这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年轻人,穿着时下最潮流的衣服。
当然,头发也是县城最流行的发型。
走起路来,飘飘然,都认为自己是这条街最靓的崽。
陈同进了巷子,找到了地方,勾着头,往里面看了看。
嘴角不禁有了一抹弧度。
歌舞厅的门口,聚集了不少年轻人,有男有女。
一人嘴里叼着一根烟,勾肩搭背。
一个穿着的确良外套的人形竹竿,在最外面,坐在了凳子上。
他头发很长,留海斜着剪下来,有一半盖住了眼睛。
这是现在县城最流行的甩发。
这人,正是陈同要找之人。
这个坐着的小年轻,看上去比陈同小一些。
脸有点长,很瘦,特征是长脸上的一双小眼睛,贼亮。
一看就让人能够记住。
这会正在四处打量来来往往的人群,眼睛咕噜噜的转。
陈同走了过去,李那人不远处停下。
“毛子,这个有没有,多少钱一盒?”
陈同比了一个夹烟的手势,盯着坐着的人。
被叫做毛子的人一愣,瘦的跟竹竿一样的胳膊支棱着,上下狐疑的打量陈同。
“你是?”
“别人介绍的,上次路过歌舞厅,看见你有货。然后打听了一下,这周围就您毛子哥最厉害了,说是什么货都能弄到手。”
陈同压低了声音,奉承毛子。
这个当然是陈同随口编的。
这个人叫毛子,是倒卖香烟的。
这年头,不少小年轻为了挣钱,做倒买倒卖的行当。
陈同上辈子白手起家,从清河村一路摸爬滚打,多少都会接触过一些。
记得有毛子这么个人。
可是,下场好像不太好。
陈同这一次来,是来买烟的。
80年的时候,什么最难买,三响一转其次就是这香烟了。
尤其是他想买的大前门,属实要点门道才能买到。
像是农村和山里土里刨食吃的泥腿子,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香烟。
基本上都是自家种的烟草,割下来,晒一晒,弄成烟丝。
捣鼓捣鼓,放进烟斗里,猛的吸一口。
那个后劲,是真的大。
香烟是高档货。
大前门香烟,在淮阴县城属于高档货,最受欢迎了。
多少人搞不到。
陈同想去水产供销社找人打通销路,就得带着诚意。
不然呐,大门可能都进不去。
这大前门香烟,属于一道敲门砖了。
当然,那是因为陈同没有关系,泥腿子一个。
营养跟不上。
淘米做饭,陈同也不歇息。
有了小推车,几十斤重的东西轻飘飘的,一点都不累。
又是年轻的小伙子,这都是小事。
柴火锅里,是香喷喷的大米饭。
家里的肉,米,鸡蛋,面都还有,所以今天回来也没有从县城的供销社买。
这个年头,除了陈同,别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冰箱。
他也不可能凭空造一个出来。
米面鸡蛋都能够放的久,唯独这猪肉不能,
所以一次买个两三斤,是最好的选择。
不浪费,也够吃。
......
与此同时,隔壁杨素梅家。
从昨晚开始,知道了陈同收黄鳝泥鳅做生意,杨素梅就一整个提不起劲。
这会,又闻到了从他家里传出的肉香味。
如果没记错,这段时间,陈小子家里天天都有肉香味传来。
而且是一天三顿饭。
这多奢侈啊!
摸了摸自己空空的肚子,杨素梅其实也想去抓黄鳝泥鳅来卖。
二毛钱一斤呢,随便抓抓,十来斤没跑的。
那就是一斤猪肉的钱啊!
可是,她根本拉不下脸子,自己的二闺女可是金凤凰啊。
让她抓黄鳝泥鳅给陈同,不就变相给他挣钱了吗。
给自己的二丫头丢人。
不过,话说回来。
猪肉是真的香啊!
等到今天下午陈文海下地回来,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个事情。
陈同家。
饭菜已经上桌,依旧是堆尖的大米饭,冒着热气。
猪肉炒马兰头,蒸蛋,猪油炒韭菜。
鲜香四溢。
“下午,跟我一起去趟县城吧。”
陈同夹了一块肉,放在了杨文静的碗里。
有了吃的,杨文静的体重也见长了,胳膊比竹竿粗了。
瘦到脱相的脸上也有肉了。
红红润润。
“干,干嘛?”
杨文静低着头,吃着米饭。
“带你去裁缝店,量身定做衣服,顺便买双鞋,家里的财米油盐多买点,我怕我记不清粗,所以想带你一起去。”
陈同笑眯眯的说道。
“我,我就不去了,肚子里有孩子,走的慢,不方便。”
杨文静的脸有点红,这人。
不是嘴上说说,逗她玩的,是真的要带她去县城逛一逛。
可是,清河村离县城一个多小时的路呢。
陈同还得去做生意,万不能耽误的。
“我不去了,下午把家里收拾收拾。”
这段时间,两人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杨文静也不似以前那般惧怕陈同,陈同的改变实实在在的,她看得见。
“就这么说定了。”
陈同不给杨文静说话,大口的吃饭。
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一点钟左右,陆续开始有村民拿着黄鳝泥鳅来了。
都是在水稻田里,小溪里现抓的。
一个个活蹦乱跳。
因为都知道陈同收黄鳝了,所以一大早去田里干活都拿了盆的。
村长陈步林蹲在家门口抽着旱烟,还纳闷呢。
怎么一个个带着盆去地里,舀水啊?
田里的水很充足啊!
一问之下,才知道,陈同这小子收黄鳝泥鳅小杂鱼。
他们啊,是种地赚钱两不误!
“李叔,你这黄鳝泥鳅一共十斤,二块钱。”
“婶子来啦,您这是五斤,一块钱。”
“黑子你小子,今天不错,十五斤呢!三块钱!”
陈同忙着收黄鳝,现场付钱,村民乐开了怀。
到手的可都是毛票啊,握在手里的感觉,那叫一个爽!
又能种地,又能赚钱。
这好事去哪里找啊!
“来,陈小子,看看我这小杂鱼,鲜活的。”
“还有我!”
“我的!”
陈同家门口,卖黄鳝泥鳅杂鱼的人是越来越多。
热闹的不得了。
杨文静也忙起来了,拿盆,拿桶,拿竹篮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