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完结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古代言情,作者“山泽”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朱标朱元璋,剧情主要讲述的是:皇帝是否贤明,都能将王朝延续下去的话。”“恐怕也轮不到咱们爷们儿坐江山。”“儿孙自有儿孙福,咱就是考虑的再多,百年之后也终究是一抔黄土。”“咱啊,顶多希望咱制定的那些制度,不给后世儿孙添麻烦就好了。”见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微亮。老朱将关于内阁制的折子揣进袖子里后,默默朝殿外走去。“老大,今日诸事,莫要与咱赌......
《全文完结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彩片段
虽然朱标不想承认。
但事实证明,老朱对权力的控制欲几乎达到了顶点。
说句不客气的话。
老朱几乎不相信朱姓以外的所有人。
老朱可以任用他们,却绝不会给大臣过多的权利。
妄言论之,或许是因为老朱出身的问题,所以才会这么没有安全感吧。
“爹,您的意思是让皇帝处置所有政务?”
“没错!皇帝乃是四海之主,事无巨细自然亲力亲为。”
“那这样的皇帝给您,您当吗?”
老朱被朱标这话问的有些发懵。
可就在他愣神的功夫,朱标指了指面前的大明疆域图,轻声说道:
“我大明幅员万里,疆域辽阔,还要加上东南的番岛。”
“就算没有战事,各省也没有天灾人祸的前提下,万里江山,每天要处置的折子也要达一千七百多封。”
“这数千封折子仅仅是看一遍就需要四个时辰以上,若是再想出个对策,起码要八个时辰以上才能处理完毕。”
“爹,你可以一天理政八个时辰,儿子咬咬牙也能勉强完成,可后世的儿孙能像咱们父子俩这般勤勉吗?”
“嗯......”
被朱标这么一问,老朱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应答。
毕竟在他还未开创大明,还没当皇帝之前。
哪怕是他也只认为皇帝是最大的地主老爷。
吃喝不愁,娇妻美妾,金银珠宝用之不尽。
然而当了皇帝之后,老朱却发现皇帝的日子并没有他想的那般惬意。
尽管他也当真做到了勤勉执政,夙兴夜寐。
可如朱标所说,一天处理政务八个时辰,饶是老朱听了也很是头疼。
“而且爹您刚刚也说了,若咱朱家后世儿孙贤明,自然不用想着被丞相、内阁这样的权臣欺到头上。”
“可若是后世儿孙不贤,您觉得他能每天理政八个时辰?”
朱元璋一时语塞,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正如朱标说的那样,他可以一天理政八个时辰,朱标或许也能,可不能保证后世的儿孙都是如此。
如果往后大明的皇帝每个每天都要处理政务高达八个时辰。
那他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并非是让后世儿孙享福的。
见老朱目光动容,多次想要开口最终都还是忍了下来。
朱标起身在屋内徘徊片刻后,转而看向老朱沉声道:
“爹,绝对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可以无论当权者是否贤明,都能将国祚延续千年万年的。”
“起码在大明之前没有,而且儿臣也相信,在往后的数百年内,也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制度。”
“正如爹您刚刚说得那样,若后世儿孙不贤,可能会被丞相、内阁这样的权臣欺瞒。”
“可是爹,若后世的皇帝昏聩无能,恐怕都用不着权臣欺瞒,外敌早就攻破国都,百姓也早就揭竿而起了。”
“至于儿子同意您裁撤丞相制,还弄出来个内阁制。”
“其原因无非是与丞相制相比,没有决策权、行政权的内阁官员更好制约罢了。”
听到朱标这一席话。
老朱原地愣了半晌,随即竟很是突兀的苦笑一声。
“罢了罢了。”
“你说的也对,若真有一种制度可以不管皇帝是否贤明,都能将王朝延续下去的话。”
“恐怕也轮不到咱们爷们儿坐江山。”
“儿孙自有儿孙福,咱就是考虑的再多,百年之后也终究是一抔黄土。”
“咱啊,顶多希望咱制定的那些制度,不给后世儿孙添麻烦就好了。”
见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微亮。
老朱将关于内阁制的折子揣进袖子里后,默默朝殿外走去。
“老大,今日诸事,莫要与咱赌气。”
“至于孙妃的葬礼....”
老朱略显悲痛的叹了口气后,沉声说道:
“标儿,和你说句老实话,咱只是觉得对她有所亏欠。”
“孙妃自从龙凤六年就跟着咱,咱还是吴王的时候,她也跟着你娘照顾战死将士们的遗孀。”
“如今大明初立,孙妃没享受多少荣宠便轰然离世,咱觉得多少有些对不住她。”
“而且孙妃在世时,一直想给咱生个皇子,可直到她死都未能如愿。”
“所以咱才破例,让老五为其守孝,这样也算完了她的心愿。”
老朱表情微顿,沉吟数秒后还是看向朱标低声询问道:
“咱也并非向你说的那样宠妃误国,咱只不过是有些恻隐之心罢了。”
“标儿,到时能让老五给孙妃服丧吊唁吗?”
见老朱眉眼含悲,此时竟要自己同意老五吊唁孙妃。
朱标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是滋味。
“自然,不只五弟要去,到时儿子也会出面。”
“好,好,这样就好.....”
就在老朱感到惊喜之时,朱标继续补充道:
“只不过父皇,孙贵妃丧期一过,还请父皇下令,今后妃嫔薨逝皇子不需为其服丧,更不必为其守孝三年。”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老朱连忙点头后,看向朱标继续说道:
“再过半个时辰就该早朝了,今日你便休息休息,不必参加朝会了。”
不等朱标开口,老朱径直朝东宫外走去。
只不过看着老朱有些兴奋的背影,朱标一时之间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历史上的洪武皇帝是何等样人?
那是动不动就玩九族消消乐的狠人。
可就是这么一位狠人,竟然因孙贵妃丧事规格征求自己这个太子的意见。
这种反差着实让朱标有些哭笑不得。
当然,朱标也不可能因为此事,便觉得自己稳压老朱一头。
相反。
若不是老朱愿意跟自己讲道理,若非自己头上被老朱砸了一下,让老朱心有歉意。
恐怕即便是自己这个太子,老朱也不会如此在意自己的意见。
天家皇家,按理来说本没有太多亲情可言。
可老朱的确是让朱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沉父爱。
虽然有些执拗,也显得很是笨拙。
但这也足以证明。
在坐拥万里江山的情况下,朱元璋始终在提醒自己,自己是朱标的父亲,而不是太子的父皇....
........
星夜暗暗褪去颜色,东方也出现点点银白。
盛夏的天本就亮的很早。
虽然只是卯时,但此时不需灯火,便能看清前方来人。
“兄长.....”
就在朱标换好朝服,朝奉天殿走去的时候。
常氏急匆匆赶了过来。
也是看到朱标已经穿好朝服,常氏有些懊悔说道:
“兄长恕罪,昨夜与母后聊的太久,今天没能服侍兄长更衣....”
“这有何罪?更衣之事下人来就好了。”
朱标轻轻抚了下常氏有些温凉的脸庞,柔声说道:
“回去休息吧,今日早朝恐怕刘伯温还是会到。”
正因为朱标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还很是体贴的让她回去继续休息。
常氏愈发觉得没能伺候朱标更换朝服,乃是她的失职。
毕竟朱标是大明的太子,纵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不为过。
可朱标为了她能够独享荣宠。
结婚三年,对她相敬如宾不说,还从未提及迎娶侧室的事情。
甚至老朱和马皇后为了稳固她太子妃的地位,更是想等到她诞下皇子,地位彻底稳固之后,再为朱标挑选侧室。
这简直就是当亲生女儿一般疼爱。
偏是如此,常氏愈发觉得自己若是不提出让朱标纳妾,这便是有违纲常。
想到昨夜马皇后提及的人选,常氏犹豫片刻冲朱标的背影说道:
“烦请兄长多心留意,看看吕本、詹同可否提拔一二。”
“毕竟朝堂之中,中书省统御六部,御史台监察百官,这二者是绝不能交到同一人手上的。”
“可陛下却没有免除你御史中丞的职务,起初我还以为,陛下是对我胡惟庸完全放心。”
“现在看来,陛下是觉得御史台已不足以监察百官,所以才重设检校,设立锦衣卫,索性直接监视朝中官员。”
“这.....义父是说,陛下已经对御史台不放心了?”
见涂节现在还只关心自己御史台那一亩三分地,胡惟庸眼中满是鄙夷的瞪了他一眼。
“不是不放心御史台,是觉得御史台监察力度不够。”
“换句话说,是陛下认为朝中官员不敢弹劾我胡惟庸!”
听到和自己没太大关系,涂节这才松了口气。
只不过见他如此,胡惟庸愈发后悔收了这么个蠢蛋当自己的亲信。
可聊胜于无,他还是看向涂节继续道: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陛下设立锦衣卫,明摆着是冲我胡惟庸来的。”
“可我明明知道这锦衣卫是冲我来的,我非但不能进言劝阻,相反我还要替陛下安抚百官,让他们也不能进言劝阻。”
“不得不说,咱们这位陛下手段着实高明!”
胡惟庸说着,又突然笑了起来:
“陛下这是给我递来了根索套,让我自己把自己的脖子套上。”
“哈哈哈,提拔我为左丞相,也不过是陛下的提前谋划罢了。”
胡惟庸说完,脸上满是无奈和自嘲。
只不过他也是多心了,设立锦衣卫明面上看,的确是冲他这个左丞相来的。
可实际上,就算没有他胡惟庸,以老朱独权的性格,也依旧会设立锦衣卫。
看着胡惟庸那无奈沮丧,却又满是自嘲的笑容。
涂节心里却突然好受了许多。
他涂节被胡惟庸视为棋子,可胡惟庸何尝又不是陛下手中的棋子?
如此说来,胡惟庸也不比他强上多少。
“涂节!”
就在涂节心中冷笑一声,胡惟庸突然冷声问道:
“安排你的事办的怎么样了,五万石的粮饷能否能如期送至北平?”
被胡惟庸这么一说,涂节立时面露难色。
“义父,北伐大军已出兵七个月,北平附近的屯粮都已尽数调往前线。”
“再想筹措粮草,就只能从南方运输。可是这样一来,粮草最起码要等上两个月才能抵达北平。”
“不行!”胡惟庸怒手拍桌,当即便站起身子。
“五万石粮饷,就算是从商人手中买也花不了几个钱,那些个官员每年贪墨的恐怕都不只这个数。”
“告诉河北、山东的官员,若是十日之内不能将这五万石粮饷送到北平,他们的官也就当到头了!”
见胡惟庸如此恼怒,涂节自然不敢耽搁,当即趴在案前给河北、山东的官员写信。
将写好的信件递给胡惟庸后,涂节沉吟片刻疑惑问道:
“义父,北伐大军不缺粮草才对啊。”
“三日前刚有二十万石粮草送到北平,按理说这些粮草足够大军两个多月的用度啊。”
“为何您要.....”
不等涂节说完。
当看到胡惟庸猛的抬头,狠狠瞪了他一眼。
涂节惊慌失措的同时,竟吓的直接后退几步。
见他如此,胡惟庸重重叹了口气,无奈说道:
“五万石粮草,是太子的命令,若是我不照做,你觉得我有几个脑袋可以掉?”
“太子下令?”
“不错。”
提及朱标,胡惟庸只感觉浑身都有些不自在。
好像在朱标跟前,不管他心里想什么,朱标都能第一时间洞悉无余。
“哦?”
李善长直接承认是胡惟庸构陷的刘伯温。
这还真让朱标有些没有想到。
不过下一秒。
朱标收敛心头诧异,朱标看向李善长,故作诧异问道:
“李先生,胡惟庸可是你的学生。而且他已是中书右相,何故构陷刘伯温啊?”
“太子明察,正因为胡惟庸只是右丞相,所以他才会构陷刘伯温。”
“左丞相看似比右丞相只高出半级,可二者的分量,却是天差地别。”
“而在老臣之后,刘伯温更有可能担任左丞相之职。”
“毕竟与刘伯温相比,胡惟庸无论是资历、人品、声望亦或是谋略都相差甚远。”
“所以胡惟庸想要更进一步,这才构陷刘伯温。”
“竟是如此?”
朱标摆出一副大为震怒的样子,紧接着冲李善长继续问道:
“那李先生以为,谁更适合接替你的左丞相之职?”
“还是胡惟庸。”
李善长目光凛然,摆出一副大公无私的表情郑重回答:
“左丞相乃我朝主相,百官之首。”
“所以不应频繁变更。”
“刘伯温无论是才能还是威望,都是最合适的人选,甚至比老臣更加合适。”
“只不过他年事已高,恐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天不假年。”
“胡惟庸虽然擅妒,可他确有丞相之才,所以老臣认为以胡惟庸为相最为合适。”
看着摆出一副中正体国的李善长。
朱标心中不由一阵感慨。
这李善长、胡惟庸师徒俩当真个个都是人精。
胡惟庸素有急智,才能也算出众。
李善长故作愚钝,可心里的算盘却是精明的很。
以退为进的法子,被他用的几乎毫无破绽。
“举贤不避亲,李先生果然有古人之风。”
“不过孤想问,左丞相之职,为何不能由先生你继续担任。”
李善长微微一愣,有些诧异的看向太子朱标。
谁说他不能继续担任左丞相了。
虽然他刚才口口声声举荐胡惟庸为中书左丞相。
可他刚才也说了,中书丞相不能变更过于频繁。
他可没说现在就把左丞相之职交给胡惟庸啊!
而且他也没说自己有告老还乡的打算啊!
可一想到刚才自己说得话,李善长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为我大明,老臣自当死而后已。”
“只不过臣刚刚说刘伯温年事已高,然而老臣比他还要年长一些呢。”
“若不是一心想继续为我大明效力,老臣这把岁数早该告老还乡了....”
李善长这话本是自嘲。
他还等着朱标规劝,让他继续留任中书。
只不过李善长没想到的是。
他刚一说完,朱标竟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的确,李先生劳苦功高,朝廷应该给先生一个富贵晚年。”
“等过些日子先生告老还乡,到时本宫一定亲自相送。”
“太子,臣......”
就在李善长准备直接坦白,自己并无还乡之志的时候。
只见朱标表情猛的冷厉起来,直勾勾的盯着他。
也是这一瞬间,李善长竟从朱标身上看到了老朱的影子。
那眼神中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简直和朱元璋一般无二。
努力平复心头悸动后,李善长忙跪地叩谢。
“太子大恩,老臣只能愧受。”
“嗯。”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先生请回吧。”
就在李善长准备告退之时。
皇六子楚王朱桢径直走到朱标跟前。
“大....大哥.....”
心神未定的李善长刚要离开,却发现素来以胡闹闻名的楚王朱桢,在朱标面前竟乖巧的可怕。
他清楚的发现,此时朱桢看向朱标的眼神竟然满是敬畏。
“你可知错!”
此话一出。
李善长清楚看见朱桢身体猛然一颤。
随即竟直接跪在了朱标跟前。
“大哥,臣弟知错,臣弟不该对宜伦妹妹胡说。”
“既然知错,自己拟个惩罚。”
“是.....”
朱桢跪在地上沉思片刻,随即看向朱标小心说道:
“臣弟口无遮拦,应抄写皇明祖训五十遍,以正心性。”
见朱标依旧没有开口。
朱桢无奈,只好继续说道:
“还....还有,臣弟妄议,应.....应该打手板二...二十下.....”
“二十下?”
“五十下!”
听到朱标反问,朱桢连忙改口。
也是如此,朱标这才满意。
“现在去母后宫中领罚,明日晚间将五十遍皇明祖训交给你皇嫂。”
“是....是.....”
语罢,朱桢起身便要离开。
路过李善长时,朱桢还很是客气的冲李善长拱手问好。
也是朱桢如此,李善长愈发诧异了起来。
要知道,楚王朱桢是除燕王朱棣外,闯祸最多的皇子。
鲁莽、胡闹、不服管教,这些对楚王朱桢的评价,哪怕朝堂大臣也多有耳闻。
可李善长没想到的是。
就是这么一位混世魔王,在朱标跟前竟乖顺的似学堂稚子。
没有顶撞、没有狡辩,甚至还自己给自己拟了个惩罚。
而且李善长也能看的出来。
朱桢对朱标绝非恐惧,更多的则是敬重。
“孤这些弟弟缺乏管教,让先生见笑了。”
“不敢不敢。”李善长连忙摇头,“太子不仅协助陛下处理国事,还帮皇后管教诸位皇子,太子才是我大明柱石。”
“先生说笑了, 若是先生确定还乡之期,记得告知本宫。”
“届时本宫好命人准备些心意。”
“是....老臣告退。”
语罢,李善长缓步朝朱元璋所在的谨身殿走去。
一路上。
李善长都在努力回忆,自己究竟何时与朱标交恶。
朱标竟然如此急切想要让他辞官还乡。
还是让他卸任丞相一职,是朱元璋的意思。
而看着李善长渐行渐远的背影,朱标不由轻叹出声。
尽管他也知道此时的李善长定然满新疑惑。
可这老小子不知道的是,自己让他卸任丞相之职,乃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
因为朱标很清楚,刚强独断如老朱这样的人,自然不允许丞相来分割他来之不易的皇权。
身为穿越者,朱标更清楚老朱很快便要彻底取消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
而那时候,谁在丞相的位置上,谁就必将成为丞相制度的殉道者。
正如朱标先前所说的那样。
李善长更像是朱家的家臣,与老朱相伴戎马,无论功劳、苦劳,他都不该为丞相制度陪葬。
让李善长尽早辞官还乡,也是朱标对这个洪武头号谋臣最后的恩赐。
“兄长.....”
见朱标看着李善长离开的方向愣愣出神。
太子妃常氏低声开口。
也是听到常氏的声音,朱标收敛情绪,转头看去。
“宜伦呢?”
“公主或许是哭累了,刚刚睡着了。”
似乎想到宜伦那可怜模样,常氏表情动容,看向朱标小心说道:
“三日后孙贵妃的丧礼,殿下当真不让诸皇子出面吗?”
“回禀殿下,刘伯温确是今日抵京,而且一连上了几封请罪折子。”
“传孤旨意,让诚意伯好生在府中休养,等明日散朝后,孤会亲自前往诚意伯府。”
“这.....”
见胡惟庸愣在原地。
朱标面色一沉,冷声质问:
“怎么,你觉得孤此举不妥?”
“不敢,臣万万不敢!”
感受到朱标那冷厉的目光,胡惟庸忙跪在地上疯狂摇头。
他哪里敢质疑朱标的决定。
方才失态,也不过是一时诧异罢了。
毕竟此次刘伯温进京请罪,乃是他命涂节等人编织罪名,构陷刘伯温。
为的就是彻底铲除刘伯温这个祸害。
而且在胡惟庸的计划之中。
刘伯温一旦抵京,老朱还有朱标必然要对他惩戒一番。
哪怕不至于取了刘伯温的性命。
那也足以让本就身体不好的刘伯温惴惴不安,惶恐而终。
可现在。
朱标非但没有召见刘伯温,更没有出面训斥。
反而让刘伯温好生在家休养,甚至还打算明日亲自拜访。
这着实让胡惟庸有些傻眼。
甚至.....
面对朱标对刘伯温的格外优待,胡惟庸不得不多想几分。
这次名义上是让刘伯温进京请罪。
实际上,怕不是老朱和朱标打算重新启用刘伯温,让他担任中书左丞相。
大脑飞快运作之下,胡惟庸强压心头悸动,连忙回道:
“殿下所为自然没有不妥,只不过殿下方才让诚意伯在府中休养,可诚意伯在京都已经没有府邸了。”
为自己失态找了个借口后,胡惟庸继续说道:
“先前诚意伯出任兰台,担任御史中丞时,朝廷还赏赐其府邸。”
“可洪武四年,诚意伯辞官归养,这宅子自然收归朝廷。”
“所以.....”
“眼下诚意伯在何处落脚。”朱标冷声打断。
胡惟庸眼底一冷当即出声回道:
“回禀殿下,诚意伯抵京之时,宋濂、高启二人在城门迎接。”
“或许,诚意伯会借宿他们二人家中。”
语罢,胡惟庸虽不敢抬头,却竖起耳朵,小心等着朱标接下来的反应。
而听到这话,朱标心中则是一阵冷笑。
这胡惟庸还真是将刘伯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哪怕刘伯温已经辞官还乡,他却还一心想着置刘伯温于死地。
毕竟此次刘伯温是进京请罪,宋濂、高启城门迎接便是逾矩。
不过朱标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胡惟庸的确有几分急智。
上一秒还是他质问胡惟庸为何失仪。
可下一秒,胡惟庸为方才失礼找了个借口,而且还顺势给刘伯温挖了一个大坑。
只不过就在胡惟庸期待着朱标会惩治宋濂、高启二人时。
只见朱标不动声色,淡淡开口。
“孤知道了,下去吧。”
意识到朱标并不打算处置刘伯温,更没有打算牵连宋濂、高启。
纵然心中有些不甘,但胡惟庸还是恭敬在拜,退出了太子东宫。
只不过等胡惟庸一走。
朱标直接冷笑出声。
“兄长何故发笑啊。”
此时太子妃常氏端着一碗莲子羹走到朱标跟前,柔声问道:
“臣妾见那胡惟庸好似有些不甘心呢。”
“他自然不甘心。”
将一勺莲子羹咽下去后,朱标平静开口:
“此次刘伯温是进京请罪,与罪人无异。”
“而宋濂、高启二人在城门迎接,这便是失了体统。”
“往小了说,宋濂、高启与刘伯温私交甚好。”
“可若是往大了说,那便是宋濂、高启与刘伯温因结朋党,要为他周旋一二。”
“一旦朝廷决定惩治刘伯温,那宋濂、高启也要跟着被追查、甚至连坐!”
“啊....”
常氏美眸微震,心有余悸的看了眼胡惟庸离开的方向。
她还真没想到。
胡惟庸只是简单一句话,竟同时给刘伯温、宋濂、高启三人都挖了个大陷阱。
“那....兄长,胡惟庸为何对刘伯温有如此敌意啊。”
“也是简单。”
朱标伸了个懒腰,漫不经心说道:
“胡惟庸虽是丞相,可只是个右丞相,一个副职而已。”
“而左丞相的最佳人选,无外乎是他胡惟庸和李善长、刘伯温三人。”
“李善长是他师长,加上年事已高,自然会为他让路。”
“可刘伯温却是不同,无论刘伯温如何想、如何做,胡惟庸都始终将刘伯温视为政敌。”
“也是因此,胡惟庸才会多次给刘伯温铺设陷阱。”
听朱标说完,常氏这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不过很快办看向朱标笑着说道:
“纵然那胡惟庸有再多的小心思,却依旧逃不过兄长的法眼。”
“兄长英明睿智,臣妾拜服。”
语罢,常氏学着前殿那些大臣双手举过头顶,朝着朱标恭敬一礼。
那跳脱的美眸很是调皮的打量着面前的朱标。
见她如此,朱标轻笑一声,轻揽皓腕,一把将她拉入怀中。
“你呀,本是将门之女,怎的也学朝中那些大臣一样,跟着奉承孤。”
“兄长这可真是错怪臣妾了,臣妾自然是敬佩兄长英明睿智,所以才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怎的在兄长这里,臣妾真心真意的肺腑之言反倒成了阿谀奉承。”
常氏说着,故作委屈的转过头去。
而看着常氏那绝美姣好的容颜,还有那一脸委屈的可人模样。
朱标将手放在常氏心脏位置,五指微微用力的同时玩笑说道:
“既然是真心之言,那便让孤看看你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语罢,朱标透露纱衣,把握住常氏胸前的重量。
感受到朱标慢慢用力,不停揉搓。
常氏娇躯微微一颤,整个人也跟着紧绷了起来。
哪怕她已为人妇多年,可面对朱标的挑弄,此时依旧感觉胸口小鹿乱撞。
“兄长欺负人.....”
见常氏脸颊绯红,语气嗔怪的同时甚至不敢看自己的眼睛。
朱标五指再次用力后便也放开了常氏。
“今日暂且绕了你,等宫中丧期过去,孤定要让你知道什么叫以夫为纲。”
“兄长这幅样子,还真有些昏君的意思。”
“你这丫头.....”
见朱标起身还准备教训自己。
常氏忙后退两步,躲到门口后这才说道:
“如今宫中正值丧期,兄长也只会呈口舌之力。”
“只不过国事虽然繁重,可臣妾还望兄长保重身体,莫要让妾身将来独守空房。”
“你....”
不等朱标开口,常氏恭敬一拜后,连忙朝门外跑去。
看着她那一脸得意的样子。
朱标还真有些后悔给她科普后世开放的男女知识。
“兄长.....”
就在朱标感慨之际,太子妃常氏竟突然折返了回来。
只不过见她满脸凝重,朱标也收起玩闹,正色问道:
“出了何事?”
“兄长,宜伦公主跪在太子府前请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