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任小天的现代都市小说《全章阅读绑定无良系统,首客他是明太祖嫡孙》,由网络作家“悲剧的小鹌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绑定无良系统,首客他是明太祖嫡孙》,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朱雄英任小天,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悲剧的小鹌鹑”,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说好话。“如何被逼无奈了?难道有人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着他造反了?”朱元璋怒问道。“您还真别说,当时永乐帝的境地跟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差不多。”“这事还得从头说起,洪武三十一年您驾崩之后皇位传给了朱允炆。”任小天侃侃而谈。朱元璋听到自己的死讯,嘴角不由得抽动了一下。任小天没发觉,自顾自的说道:“朱允炆登基之后,在齐泰、黄子......
《全章阅读绑定无良系统,首客他是明太祖嫡孙》精彩片段
朱元璋斜了朱棣一眼。
“好,那小天你给咱说说这个逆子都干了什么事。如果他没有什么苦衷,那咱就砍了他的脑袋!”
「紧急任务发布:消除朱元璋、朱棣父子间的隔阂。
奖励视完成情况而定。」
任小天理了理思路开口道:“其实永乐帝造反更多的原因还是被逼无奈...”
朱棣听到任小天的话心中一喜,没想到这个不认识的人居然能为自己说好话。
“如何被逼无奈了?难道有人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着他造反了?”朱元璋怒问道。
“您还真别说,当时永乐帝的境地跟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差不多。”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洪武三十一年您驾崩之后皇位传给了朱允炆。”任小天侃侃而谈。
朱元璋听到自己的死讯,嘴角不由得抽动了一下。
任小天没发觉,自顾自的说道:“朱允炆登基之后,在齐泰、黄子澄等大儒的鼓吹下,下定决心要削藩。”
朱元璋听到这腾的站起身来道:“什么?!藩王拱卫中央的国策可是咱定下来的,允炆竟然敢推翻咱定下来规矩?!”
任小天不以为然的说道:“这算什么,朱允炆是学儒家学的有点走火入魔了,他还恢复井田制,甚至还想效法周礼,你说他迂腐不迂腐?”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朱标算是无辜躺枪了。
“皇上,朱允炆在太子朱标死后就被您带在身边培养,他的荒唐行为和您也离不开关系。”任小天打脸的说道。
朱元璋咳嗽了两声,示意任小天不要再说这个话题了。
任小天也识趣的不再提这个话题:“接着说削藩,其实削藩本身也不能说个对错。朱允炆削藩也是想要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错就错在他先拿别的藩王开刀,而把实力最强的燕王留在最后。
当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已死,诸王里实力最强的只剩下燕王。正常人都会选择从燕王下手。
朱允炆偏反其道而行之,周王朱橚、岷王朱楩、齐王朱榑、代王朱桂、湘王朱柏先后被废,其中湘王朱柏无以自明,竟然被逼自焚而死。”
朱棣听到这再也忍不住了,仿佛看到了十二弟自焚时的惨烈景象。哽咽的说道:“父皇,小十二是儿臣看大的,他是什么样的人您也清楚。
他究竟犯了什么错,竟然会被自己的侄子逼的自焚而死,甚至在死后还要被侄子恶谥曰厉。”
朱柏自幼聪慧好学,风度儒雅。是朱元璋平日里甚为喜爱的一个儿子。
骤然听到朱柏被朱允炆逼得自焚而死的消息,朱元璋不由得有些恍惚。
紧接着一巴掌把桌上的易拉罐拍成了铝饼:“朱允炆!你可真是咱的好孙子啊!”
任小天继续说道:“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调走了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一切都是为了防止燕王谋反。
燕王自知大事不妙,眼看他装病甚至装疯都不能逃过朱允炆削藩的步伐,只能被迫率八百勇士以靖难的名义起兵。”
朱标一阵愕然,以八百人对抗全国兵力?这甚至都不能说是以卵击石了。就这样四弟还能靖难成功?
“其实我也不敢相信燕王能以这么少的兵力靖难成功,然而事情的发展就是这么魔幻。
北平作为燕王经营多年的根据地,燕王所到之处自然望风而降。
随后燕王大军一路南下,先后击败了盛庸、耿炳文、徐辉祖率领的部队。
然后朱允炆又出了一个昏招,拿就是任命李景隆为大军主帅,这一招可以说将燕王保送上了皇位。
后世有人说说李景隆是赵括二世,人家赵括好歹还会纸上谈兵,李景隆则里外都是草,完全草包一个。
燕王大军包围应天城后,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燕王,燕王自此登基称永乐帝。
其实我想问一句永乐帝,李景隆到底是不是你安排的内应?但凡他是个正常人都不至于菜成这个样子吧?”
朱棣眨了眨眼睛,没有说话。
任小天心中了然,李景隆靖难后能在永乐朝能位列诸臣之首,加封太子太师。说他不是内鬼都没人信。
朱元璋听完之后良久没有说话。
朱允炆这个逆子,咱留给他好好的大明让他搞得乌烟瘴气。
就算你真的想要削藩,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解决,非要用这种方式逼的老四造反。
你还没那个本事平定叛乱,稳赢的仗让你打成这样,咱要是你早就找块豆腐撞死了。
还好咱已经让你回凤阳守祖坟去了,不然再让你折腾这一出,以后咱死了都得从坟墓里跳出来打你一顿。
还有这个李景隆,你爹李文忠好歹是咱外甥,又是咱手下战功赫赫的大将。到你这咋就这么草包了呢?本来想让你锻炼几年将来为咱标儿出力。现在看来,你还是安心当你的纨绔子弟去吧。
可怜的李景隆,啥也没干就被朱元璋判了职场死刑,也算为永乐朝的自己背了口大黑锅了。
朱元璋边思考边用手指敲击着桌面,朱棣的心也像是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朱标忍不住开口道:“父皇,我觉得这事不能怪四弟,哪怕是把儿臣放在四弟的位置上,儿臣也会选择造反的。”
朱棣感激的看着朱标,还是大哥疼自己。哪怕是自己夺了大哥儿子的皇位,大哥还是维护自己。
任小天也帮腔道:“是啊皇上,燕王造反真的算是被逼无奈了。再说这是另一个时空的大明发生的事,和您那会没有什么联系。现在太子和雄英身体都很健康,您完全不用担心您那儿的燕王会造反,而且他在太子面前也没有这个胆子。”
朱棣一脸懵圈,什么情况?俺不是下了地狱吗?什么另一个时空的大明?俺都听糊涂了。
“你就原谅棣儿吧,这事确实是允炆办的不对。再说标儿棣儿都是咱自己的孩子,标儿不在了,棣儿做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马皇后也开口道。
朱元璋依然阴着脸一言不发。
任小天有些着急了,朱元璋一直不原谅朱棣的话,自己就完不成任务。
这个老朱咋就这么轴呢?
其他几人也有样学样的跟着躺倒,这会再来几个按脚的就有足疗店那味了。
由于早上醒的太早,任小天没看几分钟就沉沉的睡着了。
“好你个朱高煦!居然想造俺的反!”
睡的正香的时候,任小天被朱棣的怒吼声一下惊醒了。
任小天揉揉眼睛问道:“怎么了四哥?”
朱棣余怒未消的说道:“这个该杀的朱高煦,居然想和朱高燧联合逼咱退位!”
“那都是编的故事,你就是给朱高煦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您活着的时候造反。”任小天打了个哈欠说道。
朱棣听出了任小天的画外音连忙问道:“那你的意思是说俺死了之后他就想要造反喽?”
“高炽活着的时候他也没动静,直到朱瞻基登基之后他才造反的。”任小天指着一脸懵逼的朱瞻基说道。
“二叔为什么要造我的反?”朱瞻基呆萌的问道。
“还不是你的好爷爷办的事,当年靖难的时候你爷爷对你二叔说了句‘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给他留下了当皇帝的希望。
你爹在位一年去世,年幼的你登基之后,你二叔就再也抑制不住他的野心了。”
“那我二叔造反成功了吗?”朱瞻基继续问道。
任小天不屑一笑道:“他成功个屁,你御驾亲征待人把他城给围了,然后他就投降了。”
朱棣听到这噗嗤乐了:“老二就这点本事还想学俺造反,亏俺还当初觉得他行军打仗像俺来着。”
“这就是朱允炆和朱瞻基之间的差距了,如果把朱允炆给换成朱瞻基,恐怕四哥你还没出北平就被灭了。”任小天笑道。
朱棣眉开眼笑的说道:“那还是俺的圣孙有出息,不像朱允炆那个废物似的。”
“行了,四哥,你别老大惊小怪的,净打扰我睡觉。我都快困死了,你让我好好睡一觉。”任小天不耐烦的说道。
“睡你的吧,俺不说话便是了。”
说完后朱棣转头继续看向电视剧。
等任小天再醒过来之后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
任小天起身环顾了一圈之后发现除了朱棣还在看电视之外,其他几人都睡的正香。
“好家伙,四哥你这是一夜没睡啊?”任小天怕吵醒其他人,低声说道。
朱棣没有搭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电视剧再好看也得注意分寸啊,熬了这一夜你这身体能行嘛?”任小天继续说道。
“俺身体没事,你忙你的去吧,别打扰俺看电视。”朱棣不耐烦的说道。
任小天撇了撇嘴。得,好心当成驴肝肺。
“累了你就睡会,你想啥时候看就啥时候看,不差这一会。”
任小天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是还是关心的嘱咐了朱棣一句。
说完之后轻声离开了观影室,去打扫昨天吃饭的战场了。
任小天正在厨房刷盘子的时候,院门被敲响了。
“这又是谁来了啊,还让不让人干活了。”
任小天嘟囔着走到了门前,伸手打开了院门。
门外赫然站着朱元璋三人。
任小天立刻转变笑脸道:“叔、婶儿你们来啦,这位是...”
朱元璋眨眨眼笑道:“你好好看看他是谁?”
任小天只觉得这人非常眼熟,仿佛是刚刚还见过面。
过了一会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朱棣嘛,只不过是年轻了一些。
“四哥也来啦,快请进,快请进。”
年轻朱棣一脸疑惑的问道:“父皇,母后,这人是谁?为什么管俺叫四哥?”
也难怪朱棣懵逼,他紧急的被召回京城,起初他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结果他火急火燎的到了宫里之后发现并没什么事发生。
朱标见气氛有些尴尬,连忙转移话题道:“小天,不知咱大明后来国运如何?”
其实这个问题朱标一直藏在心里,虽然已经从任小天那儿知道大明已经灭亡的事实,但是他实在没有那个勇气问大明到底是如何灭亡的。
今天朱棣突然到来让朱标也想明白了,反正历史上的大明皇帝都是四弟的后人,兴亡也和他这个故太子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父皇真有火也是对四弟发,牵连不到他这个老大,他索性就直言不讳的问了。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甚至马皇后听到这个问题也都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看向了任小天。
朱棣豪言道:“大汉都能享国四百载,想来咱大明也不会比大汉差,至少也得是四百年以上。”
任小天无语的白了朱棣一眼,人有自信是好事,但是盲目的自信就是自大了。
朱元璋见任小天的反应心里也明白了,瞪着朱棣喝道:“你给咱闭嘴!”
朱棣见自己老爹发火,脖子一缩不敢再吱声了。
任小天思索了一下答道:“大明自洪武帝始至崇祯帝朱由检终,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大明怎么才二百余年?!”朱棣听到任小天的话感到不可思议。
马皇后疑惑的问道:“小天,是不是那个崇祯帝像胡亥、杨广一样执政过于残暴荒唐,这才导致了咱大明灭亡?”
朱元璋和朱高炽心里想的和马皇后差不多,都觉得应该是崇祯帝执政不当导致天下大乱,进而大明由此灭亡的。
“大明历史上荒唐的皇帝确实不少,动物园园长、自封威武大将军的朱厚照;
主业修仙炼丹副业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朱厚熜、朱翊钧爷孙俩;
在位一月因红丸案突然驾崩的朱常洛;
痴迷木匠手工的朱由校;
还有威名赫赫的大明战神、叫门天子朱祁镇。
崇祯帝朱由检虽然确实算不上个好皇帝,但是论荒唐程度来说远远比不了上面这几位。”
朱元璋听完任小天的话差点脑溢血发作,老四的后人都是些什么玩意?
修仙炼丹?始皇帝和唐朝的历代皇帝的例子还历历在目。要是吃丹药能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话,还有咱大明什么事?
痴迷木匠?宋徽宗赵佶爱好书法绘画往好听了说还能算是附庸风雅。你一个皇帝天天锛凿斧锯的,直接去民间干个木匠好不好?
还有那个什么大明战神,听起来倒是威风凛凛。但能和这几位并列,加上还有个叫门天子的名头,估计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老四,你听听!这就是你后来的大明!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你后人就是这么给咱糟蹋的吗?!”
朱元璋气的恨不得端起火锅直接扣在朱棣头上。
朱棣慌了,连忙解释道:“父皇,这不关儿臣的事啊。后面发生的事儿臣也不知道,小天兄弟之前说过,儿臣也算是一个好皇帝。对了,一定是高炽,是他没教育好他的后人。”
朱高炽喜提高配黑锅一口,但又不敢开口,只能哀怨的看着朱棣。
“这事确实和他们爷俩关系不大,您先消消气。”任小天见朱元璋怒气不消,开口劝道。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小天,你还是继续说说朱由检的事吧。”
马皇后怕朱棣继续挨骂,赶紧把话题转回了崇祯身上。
“当时明熹宗朱由校突然暴毙,他又并无子嗣,只能让他弟弟闲散王爷朱由检登基,是为崇祯帝。
朱由检登基之后也算是勤政爱民,史书记载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一身龙袍破了也不舍得换,只能打上一个又一个的补丁继续穿。”
朱标不禁疑惑的问道:“既然他如此勤政节俭,为何会成了亡国之君?”
“他毕竟只是一个闲散王爷出身,自幼没有接受过帝王之术的教育。加上他小时候悲惨的经历,导致他内心对任何人都十分不信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喜怒不定、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性格。
他在位十七年间换了五十位内阁大学士、十四任兵部尚书,先后诛杀总督7人、巡抚11人,低级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可惜其中杀的大多都是可用之人,真正的奸臣如温体仁、周延儒、钱谦益等人反而被朱由检委以重任。
加上朱由检对朝中名将卢象升、孙传庭战死沙场的处理手段过于差劲,导致军心动摇、各级将士纷纷寒心,这也间接加速了大明的灭亡进程。”
任小天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说了这么多话确实口渴了。
朱元璋怒拍桌子:“这朱由检真是个废物!”
朱标轻摇头道:“不通帝王之道难以为帝啊。”
任小天放下茶杯继续说道:“朱由检放在平世或许会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奈何当时的大明内忧外患已经十分严重。
国内正值小冰河时期,洪涝、干旱、瘟疫等大型天灾不断导致民不聊生。据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瘟疫传染,人死八九。
边境建州女真已成气候,雄踞辽东对大明虎视眈眈。
朝中贪腐成风,东林党人势力庞大足以和皇权分庭抗礼。朱由检曾经苦苦哀求百官来募集军饷,众臣皆称家中无银。可笑的是义军首领李自成进京后却从百官家中搜出来白银七千万两。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皇上您过去了也未必能解决大明这诸多的问题。
其实要说朱由检也算是个爷们。义军攻入京城后,他为防妻女受辱亲手将其砍杀,然后和一个忠心的太监王承恩在树上吊死,死前给义军留下一封信: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众人听到这尽皆默然,这朱由检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也绝对不能算一个彻底的昏君。或许他的缺点很多,但是他心里总是希望大明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面对原本就不是储君的人选,从未学过帝王之道的朱由检,众人也不想把明朝灭亡的帽子全部扣在他的头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