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怕是瞧不上乡下人家。”
崔老夫人闻言,重重地冷哼一声。
“由不得她瞧得上瞧不上!”
“她的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时候轮到她一个黄毛丫头挑三拣四了?”
“我那侄孙,虽然家境是差了些,但胜在人老实,又是自家亲戚,总不会亏待了她。”
“她那份丰厚的嫁妆带过去,到了乡下,那就是顶尖儿的富户了!还愁没有好日子过?”
崔老夫人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极了。
刘湘君心中暗道,老虔婆打得好算盘!
崔宝珠那嫁妆,若是真到了乡下泥腿子手里,还不是任由老虔婆的娘家搓圆捏扁?
只怕最后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全都要被搜刮干净,补贴了崔老夫人和她娘家。
“母亲深谋远虑,媳妇佩服之至。”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崔老夫人一锤定音。
她看向刘湘君,吩咐道:“你回头,就打发个得力的管事,去我娘家那边走一趟,把我那弟弟一家接进京来,就说是我要过大寿,想他们了,请他们过来热闹热闹,正好也让他们看看京城的繁华。”
刘湘君连忙起身,屈膝一福。
“是,母亲。媳妇这就去安排。定要将舅老爷一家妥妥帖帖地接到京城来,让您老人家开开心心,风光体面。”
她声音轻柔,眉眼间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刘湘君扶着崔老夫人的手臂,柔声道:“母亲,您也别太操劳了,为了这些小辈的事情,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
“您且放宽心,有媳妇在,定能将此事办得妥妥帖帖。”
崔老夫人听着她这番贴心话,脸色稍霁,点了点头。
“这个家,还是你最让我省心。”
转眼,秋意渐浓,离中秋佳节,也不过几日的光景了。
京城里,家家户户都开始采买节礼,街面上也比往日更添了几分热闹。
晋国公府,自然也不例外。
近几日,府里流水般地往各处送节礼,也收了不少回礼。
这日午后,丁二捧着一个描金的食盒进屋。
“爷。”
丁二将食盒放在小几上,打开盖子,一股子甜香便弥漫开来。
“爷,这是福满斋新送来的月饼,说是……说是崔大姑娘一早便预定下的,特意嘱咐了,中秋前务必送到咱们府上。”
这福满斋的月饼,在京城里可是出了名的金贵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