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全文+番外
现代都市连载
《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是作者“东一方”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赵桓郭京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赵桓穿越大宋,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赵桓拿起天子剑,杀神棍郭京,诛软骨头李邦彦,提拔岳飞,组建一支无敌之师,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重生一世,朕绝不为奴,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
主角:赵桓郭京 更新:2025-06-25 05:03: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郭京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全文+番外》,由网络作家“东一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亡国之君?朕杀敌千万,无敌了》是作者“东一方”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赵桓郭京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赵桓穿越大宋,成了末代皇帝宋钦宗。眼看着金国大军杀来,赵桓拿起天子剑,杀神棍郭京,诛软骨头李邦彦,提拔岳飞,组建一支无敌之师,从东京城开始北伐雪耻。重生一世,朕绝不为奴,誓要让金太宗肉袒牵羊。...
种师道听着皇帝掷地有声的话,没有立刻回答,反而迟疑。
担任枢密使,答应很容易,等到在朝中宣布,面对满朝百官的哗然,所有文官的抵制,皇帝能抗住吗?
大宋一朝,重文轻武,始终在抑制武将。
文官也没把泥腿子武将放在心上,哪个武将要冒头,就群起而攻之。
前任的枢密使狄青,就是功勋卓著,却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
尤其皇帝软弱,现在嘴上抗金,万一在大殿上临阵反悔,又倒向投降派呢?
可是振兴大宋,是他毕生所愿,纵然只有一丝的希望,种师道也愿意如飞蛾扑火。
虽死,亦无憾!
种师道深吸口气,咬牙道:“官家,我愿意。”
赵桓的脸上露出笑容,他清楚迫使种师道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意的,不是他的人格魅力,原主有个屁的人格魅力,只知道求和。
种师道是为了天下万民。
为了大宋江山。
这是北宋近两百年治国的结果,让天下百姓都温顺下来,皇权也恢复了神圣,不再是五代十国那样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
北宋刚建立时,底层的士兵嗜杀,将领也没把皇帝当回事儿,是铁打的士兵流水的皇帝。
恰是如此,赵匡胤要抑制武将,要杯酒释兵权。
可是赵家人却忘了,政策是一时的,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应对。
在赵匡胤和赵光义时期,底层士兵见过皇帝不如狗的情况,中层将领见过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情况。
必须打掉这样的想法,恢复皇权神圣。
当时的策略不能说错了,可是一代两代后,曾经见过乱杀场面的人逝去,就必须调整策略,要提拔武将,文武并用,改变重文轻武的瘸子情况。
历史的惯性下,没有人敢去改变,能去改变,始终提防着武将,造成怂宋的诞生。
这是根子上的基因传承,从开国之初就防备着武将。
恰是如此,汉以强亡、唐以盛衰,而怂宋却始终面临着外患。
实际上,在皇权神圣的理念下,如今理学盛行,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理念早已经消散。
君不见水泊梁山的宋江,都想着招安吗?
武将的野心早就被关押起来,需要的仅仅是皇帝的支持。
五代十国那样重武轻文的情况,也不是立刻出现的,是从安史之乱一步步演化,才彻底有了天子者兵强马壮为之的情况。
那是上百年的演变。
赵桓从后世穿越来的,知道历史的惯性,更知道武将的诉求,恰是如此,愿意放权给武将。
看着迟疑又坚定的种师道,赵桓道:“种公,日久见人心,且行且看。”
种师道微微躬身,说道:“臣相信官家。”
赵桓起身道:“时间不早了,种公早些休息。明天上午的朝会,拭目以待吧。”
种师道心中仍然激荡,亲自送赵桓出府。
望着赵桓马车离去的背影,他看向旁边跟上来的孙子种彦崇,问道:“乖孙,官家似乎变了,真的吗?”
种彦崇开口道:“祖父,这可能......”
“啊......”
惨叫声忽然从种彦崇的口中传出。
他瞪大了眼睛,忿忿盯着种师道,咬牙道:“祖父,您掐我干啥嘞?”
“老夫看是不是真的。”
种师道咧嘴一笑,老顽童般露出灿烂的笑容,欢喜道:“应该是真的。”
种彦崇嘴角抽了抽,却是望着天空中的一轮圆月,暗暗祈祷这一切能顺利。
赵桓乘坐马车返回,拖着倦怠的身躯回到垂拱殿坐下。
黄经在一旁伺候,问道:“官家,今天去哪位娘娘的寝宫呢?”
“都不去!”
赵桓果断回答。
黄经不再多言,吩咐人打来热水给赵桓泡脚,又伺候赵桓洗漱更衣,最后才给赵桓大腿内侧的伤口敷药。
一切忙完,已经很晚。
赵桓直接睡下,第二天大清早,赵桓戴上长翅帽,穿着绯色朝服,驾临了朝会的紫宸殿。
大殿中,满朝百官已经到了,各自站位。
待赵桓落座,文武百官手持笏板作揖,高呼‘官家圣恭万福’,没有皇帝万万岁之类的话,更没有动辄在地上下跪的官员。
北宋动辄下跪,属于失礼行为。跪拜君王只有在大型的正式场合,或者特殊时候才会下跪。
不像后世的辫子戏,乌泱泱的大片下跪,不跪不舒服。
不称‘奴才’,都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够高。
赵桓落座后,目光扫过去,站在最前面的是政事堂宰相和枢密院官员,是东西二府的掌权者。
后面才是文武百官。
目前的宰相有五个,李邦彦、张邦昌、吴敏、徐处仁和白时中。
枢密院没有人担任枢密使,这是武将才能担任的。
整个大宋一朝,只有狄青担任过枢密使,却晚景凄凉。大多数时候,是宰相兼管枢密院,称为知枢密院事。
这是一个兼任官。
知枢密院事的副职,是同知枢密院事,也是文官来兼任的。
目前枢密院有三个同知枢密院事,户部尚书李梲兼任同知枢密院事,兵部尚书孙傅兼任同知枢密院事,中大夫许翰兼任同知枢密院事。
整个枢密院,全是文官。
一个武将都没有。
赵桓看在眼中,心中很不满,一群文官能知道怎么打仗吗?
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不解决这些问题,枢密院就永远不知兵事,都是一群搞党争,拍脑袋就打仗的人。
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赵桓往后面看去,看到了李纲和种师道等人。他收回目光,面色转为沉静,沉声道:“卿等可有本奏?”
“官家,臣杨时有本奏。”
右谏议大夫杨时站出来,躬身向赵桓行礼。
历史上,杨时是真正的理学家,师从程颢和程颐,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
程门立雪就是讲杨时的。
杨时年轻时,在地方担任过县丞、知县、军判官和府学教授等,政绩卓著,履历丰富。
要学问有学问,有能力有能力,要经验有经验。
这是个大才。
可惜到现在七十多岁,也没有得到重用。
杨时更是不惧权势敢于谏言,在童贯和蔡京权势滔天的时候,杨时上书劝谏皇帝,历数童贯和蔡京的罪过。
后来李纲遭到罢免,杨时上书反对,是坚定的主战派。
赵桓看着白发苍苍的杨时,也坐直身体,正色道:“杨卿要上奏什么?”
立太子是国本。
赵桓的便宜大儿子赵谌已经九岁,聪明伶俐,册立为太子,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连带着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人有些意外,也不是不可以。
太子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只是遥领,挂一个名头,不会涉及具体的事情,就算有事情,也是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差事。
李纲作为新任的太宰兼门下侍郎,是皇帝的铁杆支持者,率先表态道:“官家册立太子,利国利民。”
张邦昌恭敬道:“臣也同意。”
政事堂的宰相纷纷站出来表态,全部都同意,其他文武百官都没有异议,直接定下赵谌当太子的事。
新君登基,又有皇子,立太子本就顺理成章。
赵桓见百官同意,心中松了口气,又继续道:“太子定下,且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必须有副元帅协助辅佐。朕安排种师道担任,如何?”
天下兵马副元帅,是个临时性的官职。
李纲也希望种师道这样的人得到重用,才有人能扛起抗金的大旗,率先表态道:“臣同意。”
张邦昌道:“臣无异议。”
徐处仁、吴敏和白时中三个宰相再度表态同意。
种师道手持笏板上前,恭敬道:“臣种师道,定不负官家厚望,定会全力抗击金国。”
赵桓没有接话,一副思考神情。
大殿中忽然就安静了,气氛更是肉眼可见的凝固,情况很不对劲。
皇帝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殿中的官员都接触过皇帝,知道皇帝是什么样的性格。
曾经太上皇禅位,这位皇帝死活不愿意登基,希望跟着太上皇南下逃走。
当时,郓王赵楷曾带着人闯宫,想要争夺皇位,却被王宗濋带着人硬生生拦住,才有了太上皇传位。
一直以来,皇帝的存在感不强。
今天搞了太多事情,杀李邦彦、讹诈钱财,又让李纲拜相,现在册立太子,紧跟着安排种师道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
事情太多了。
不像皇帝的风格,像是有人在皇帝背后操控一样。
皇帝的每一步都让人心惊肉跳,以至于殿内鸦雀无声,只剩下淡淡的呼吸声。
种师道是唯一的知情人。
见识了皇帝杀李邦彦的果决,见识了皇帝募捐的不要脸,对皇帝的手段彻底服气,却仍是有些担心。可惜他使不上力,只能静静的看着。
李纲是最关心皇帝的人,主动问道:“官家陷入沉思,是有什么难题吗?”
赵桓缓缓道:“种师道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单凭天下兵马副元帅,难以协调和安排军务。朕思来想去,唯有让种师道担任枢密使,才能名正言顺。”
轰!!
大殿中刹那间炸了锅,无数人震惊!
死死盯着皇帝。
李纲性格刚直,就算站在皇帝一方,却是立刻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道:“官家,种师道担任枢密使不合适。”
“朝廷的惯例,一直是宰相兼管枢密院,兼任知枢密院事,没有枢密使。”
“您要提拔种师道,顶多安排他担任枢密副使,怎么能是枢密使呢?这样的安排,不是重用种师道,反而是害了他,请官家明鉴。”
赵桓看到这一幕,心中却是摇了摇头。
李纲是忠臣不假。
可是,李纲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就是大宋开国的基因导致,李纲这样的文人也忌惮着武人。
始终防止武人坐大。
李纲希望种师道受重用,却不希望种师道担任枢密使。
历史上的第一次东京之战,身为武将的姚平仲担心种师道立下大功,独占功劳,就主动请求去攻打金人。
李纲也忌惮种师道的功劳太大,一改死战防守的策略,转为激进求战,支持姚平仲出兵,却是损失惨重。
这是文人的局限性。
始终防备着武将,始终想要武将做泥腿子,始终想要掌控一切。
赵桓要彻底的扭转这些,就从今天开始改变。
因为有金人入侵的外患,赵桓才有机会,换做太平时期,皇权安稳朝局稳定,文官集团势力太大,要运作非常难。
借着金人南下的契机,定下武将领兵的规矩,减少武将的钳制。
赵桓看着反对的李纲微微一笑,转而看向其他的官员,不急不缓道:“还有谁反对?”
“官家,臣反对!”
白时中旗帜鲜明的站出来。
“官家,臣也反对。”
张邦昌也站出来。
徐处仁、吴敏、耿南仲和杨时,以及所有文官都反对,一个个痛陈种师道担任枢密使的坏处。
“官家,臣弟也反对。”
清亮的声音响起,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站出来,拱手道:“臣弟构,请官家三思。”
反对的人是赵构。
他今年才十九岁,经历了颇多的磨难。
之前和金国和谈,赵构和张邦昌去了金国大营当人质。面对金人的强势,赵构应对得体,沉稳大度,没有丢半点的宗室风度。
反倒是张邦昌整天哭泣,怕死到了极致,丢尽了脸面。
现在的赵构还不是九妹,是英姿勃发的男儿。
赵桓看到赵构反对也不例外,笑说道:“九弟为什么反对呢?朕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反对,唯独你不应该反对啊。”
赵构郑重道:“官家,我大宋没有这样的惯例。以种师道担任枢密使,不是器重他,而是害了他。天下哗然,舆论声讨,对种师道并不利。”
赵桓笑着问道:“九弟说大宋没有惯例,仁宗皇帝任命狄青担任枢密使,难道是假的?九弟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认了吗?”
赵构面色微变。
没想到,皇帝的反击如此犀利。
赵构却也不慌,继续道:“彼一时此一时,当时狄相公功勋卓著,出任枢密使理所应当,再说那是特殊情况。”
赵桓沉声道:“狄青功勋卓著,种师道的功劳就少吗?”
“他早年是文官,因为有谋略能治军,才进入军中为将。”
“领兵期间,种师道抵御西夏,北征辽国,如今又抗击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种师道敢拼敢杀,功勋不输前人,为什么不能担任枢密使?”
“难道先人就一定强,后人就一定弱吗?”
说到这里,赵桓看向种师道,吩咐道:“种公,请你脱下上半身的衣裳,让满朝诸公看看你满身的伤痕。”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