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生82:从打渔开始养活妻女目录

第43章

发表时间: 2025-05-21


这片码头还有一家作坊,是夫妻两人学徒出师后开的。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学徒工当年领一个月30块钱的固定工资,嫌钱少,气不过就自个出来单干。哎,结果干得还比夫妻两人好。

学徒小张会来事,有眼力见,为人爽气,说好多久交船,就多久交货。当地水产公司都爱用他造的船。

李安龙去了学徒工小张开的造船作坊,说道:“张老板,小机船订一条多少钱,得等多久。”

作坊内,小张领着更年轻的一群学徒做着木工手艺,听见喊声用额头毛巾抹了把热汗,抬眼看他笑道:“李安龙啊,今个没打牌呐。你要的话我给你38块钱一条,木制小机船,60马力。”

“80马力的能整不。”

“能整,56块钱。”

李安龙扭头就要往作坊外走,前面就是两夫妻经营的作坊。

小张紧赶着喊住他,“52块钱!你要的80马力那得长木船,47道工序,20米长,人工就得赶上一个月时间。”

李安龙瞅了瞅远处海面,寻思大潮汛来临的时候,说道:“一个月太长,3周。”

“得,三周就三周。李安龙你就是我爷,上回你欠我的8毛牌钱还没给我算上。”

李安龙掏出贴身布兜子,点出2张大团结做定金,递给他说道:“8毛算在里头,回头给哥补上。”

小张“挨”应了声,紧忙着领着一群学徒继续用油锯锯木头,光着膀子干得大汗淋漓。

李安龙走上码头,喊上船老大搭船去镇上。

他瞧见船港停着大.大小小的木船。绿眉毛、背舢船、丁松头、倒八字头,这些传统木帆船最多。

想要判断乡亲是不是当地渔村土著,就瞧给他一支笔,能不能画出“绿眉毛”。

当地的船型,大多船头是大.大的眼睛,眼睛上方那道绿色船眉,很是有特色。

他一眼就瞧见了木制小机船,看得他心中升腾起期待。

当地渔把头,用的最多的是60马力左右的木制小机船。但82年后,先富起来的渔民,会换上185马力左右的木制机动渔船,作为打渔主力军,推进方式是完全机动。

他订的小机船,是80马力,比码头这些60马力的小机船更快,在大潮汛来临时候会行驶更高效。

船老大对他大声招呼,喊道:“2毛钱一个人,再来一个人就开!”

李安龙赶紧将空板车,空竹篓子留在小张作坊内,说晚点回来就取。他背着背篓,里面装了牡蛎,上了船老大的木船。

船老大见他望着海港码头的大船出神,笑道:“你小子,刚就盯着船发呆。你爹那渔船修修补补一年又一年,你小子还想着瞅大船呐。知道这船多少吨不。”

海港停着的船,从小渔船到十多吨的木头船都有。在82年,这十多吨的木头船价值可得一万多,谁能拥有一条绝对属于富有之人,妥妥的万元户。

要知道工人工资才37块钱,能靠捕鱼发家的渔把头,还能拥有一条十多吨的木头船,可真是大船拉小船,小船拉舢板。光是船上的帮船,小工就得几十个。

李安龙问道:“江叔,这艘船是谁家的,瞧着眼生。”

船老大喊道:“这条船啊,隔壁村陈家的,有名的万元户,乡里还敲锣打鼓弄过表彰庆功。”

李安龙点点头。搭船前往镇上得半小时,船上张婶和陆家二嫂也瞅着他,乐呵呵地想找他搭话。

他没心思理会姑嫂的闲言碎语,趁着有时间,打开背篓将一个三斤重的牡蛎掏出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