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徐妙云的现代都市小说《争名夺利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朱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翌日。天蒙蒙亮。朱棣习惯性睁开眼睛。蹑手蹑脚,尽可能轻拿轻放,拿上毛巾、皂角走出棚子。哈!在河堤边,举臂、拉腰,舒服的伸了个懒腰,顿时精神抖擞,浑身舒坦……沿着河堤来到河边。一夜都时不时喧嚣的秦淮河,在这个时间点,不和谐的杂音都消失了。只剩最为自然的响动,河水流淌的声音、芦苇搅动的沙沙声、一夜苏醒,叽叽喳喳的鸟鸣声……聆听自然万物奏响的乐章,朱棣笑着在河边简单洗漱后。打量着周围的芦苇,起身迅速拔了一捆,就地坐在一块青石上,开始编织起来。“四郎,啥时候起来的?”朱棣身边编织出好几个捕鱼篓时,杨八叔哈欠连天走出来,笑着询问。朱棣转身笑道:“好一会儿了。”八叔讪笑着竖起大拇指,“还是你的定力好,昨天睡下后,俺们都被河面上的动静,搞得心烦意...
《争名夺利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翌日。
天蒙蒙亮。
朱棣习惯性睁开眼睛。
蹑手蹑脚,尽可能轻拿轻放,拿上毛巾、皂角走出棚子。
哈!
在河堤边,举臂、拉腰,舒服的伸了个懒腰,顿时精神抖擞,浑身舒坦……
沿着河堤来到河边。
一夜都时不时喧嚣的秦淮河,在这个时间点,不和谐的杂音都消失了。
只剩最为自然的响动,河水流淌的声音、芦苇搅动的沙沙声、一夜苏醒,叽叽喳喳的鸟鸣声……
聆听自然万物奏响的乐章,朱棣笑着在河边简单洗漱后。
打量着周围的芦苇,起身迅速拔了一捆,就地坐在一块青石上,开始编织起来。
“四郎,啥时候起来的?”朱棣身边编织出好几个捕鱼篓时,杨八叔哈欠连天走出来,笑着询问。
朱棣转身笑道:“好一会儿了。”
八叔讪笑着竖起大拇指,“还是你的定力好,昨天睡下后,俺们都被河面上的动静,搞得心烦意乱睡不着,就你,躺下一会儿,就睡着了!”
八叔说着,在河边捧着水,随意在脸上抹了两把。
“爽快!”大赞一声,走到朱棣身边坐下,询问:“这是何物?”
“我琢磨的捕鱼篓,入口这样编织,鱼往里钻容易,可钻进去,再想出来,就比登天都难了。”朱棣拿着捕鱼篓,把手从小口插进去示范。
这是前世当兵时学的。
敌后潜伏、转战,想生存下来,必须掌握各种各样的生存技能。
“等会儿挖些蚯蚓,咱们上工前,用草绳拴着,扔到河里,或许晚上下工,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闻言,八叔起身撸起袖子,“八叔暂时不会编织捕鱼篓,我负责编织草绳。”
八叔是个干活麻利的汉子,说话的功夫,已经开始干上了。
“四郎、老八你们啥时候起来的?”
“四哥,好早啊!”
“你们这几个小兔崽子,无精打采的,昨晚几时睡的!”
……
随着天色越来越明亮,众人陆陆续续醒来。
年轻人,在长辈们的笑骂中,脸红的像猴屁股,跟朱棣领了挖蚯蚓的任务后,匆匆跑远。
等其他棚子,陆陆续续有了动静时。
朱棣等人,已经把十五个简易捕鱼篓安置好了。
“四哥,晚上真能吃到鱼?”
“只要秦淮河的鱼多,应该能。”朱棣没把话说得太肯定,免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家心里失落。
咚咚咚!
就在此时,一名衙役,敲锣打鼓骑马奔冲而来,靠近棚子,勒马转向,从他们面前划过一个优美弧度,沿河堤一边疾驰,一边大喊催促:“县尊大人将在三炷香后抵达,所有人,马上!立刻到棚子后面的阔地,以村子为单位集合!”
“各村领头人负责!”
衙役冲到最右侧后,勒马转向,放慢马速折返,挨个棚子催促:“动作麻利点!快!”
啪!
时不时甩鞭,抽出一个个清脆响亮鞭花。
乡民如同群羊碰到老虎,慌慌张张躲闪着鞭子,去后面的阔地集结。
朱棣微微皱眉,见衙役就要过来了,说道:“我们也去集结。”
集结后不久。
衙役鸣锣打鼓开道。
四个轿夫抬着一顶绿色轿子,又稳又快的出现在视线中。
队伍抵近。
轿子落稳后。
马上有衙役,提着水桶,洒水压尘土。
好一会儿折腾。
穿绿色官袍的胖子,才慢慢悠悠从轿子里下来。
小圆眼、大红酒糟鼻,挤在一张肥胖圆脸上,特有喜感。
一名衙役麻溜爬在地上当马凳,两个小吏搀扶着,颤颤巍巍,爬到马背上。
朱棣看着,好悬没笑出来。
这位江宁县太爷,双手紧紧攥着马缰,高居马背上……
去过土桥村的周衙役亲自为其牵马,先‘威风凛凛’的从东往西,在乡民们面前走了一遭。
同时,用威严的眼神,扫视着众人。
最后,又返回阔地中间。
咳!
“都打起精神来!”轻咳一声,这位县尊大人,突然就开始发虎威,“怪不得尔等贫穷,看看尔等精神面貌!”
“尔等贫穷,不怪陛下,不怪朝廷!全是尔等咎由自取!”
“如此萎靡懒散,如何能过上好日子!”
……
朱棣脸都黑了。
总算知道,老头子为什么不招百姓待见了。
瞧瞧他麾下的官员,都是什么德行!
一个破县令,出行锣鼓开道也就罢了。
落地后,还洒水压尘。
说的话,更是让人反感。
‘尔等贫穷,不怪陛下,不怪朝廷……’
这种言论,是个人听了都不舒服!
但凡这位县尊大人靠谱点,修棚子时远离秦淮河,乡民也不至于如此萎靡不振。
这等官员,根本就不了解农民。
不知,秦淮河的花船对一群农村汉子,诱惑力多么大!
而百姓对官员的不满,最终往往都会算到老头子身上。
县令这种接触百姓,却不了解百姓,拍脑袋做决定,胡作为乱作为的官多了。
百姓对老头子的不满,也会越积越多。
‘这黑锅背的……’
朱棣哭笑不得,当然,老头子也活该,大明的官,都是他选拔任命的。
总的来说,这是官员选拔体系弊病造成的。
……
“好了,本官就说这么多,修缮河堤道路,不是为本官,是为尔等!用心认真做事就会有好收成,若敷衍了事,洪涝淹没农田,尔等饿的眼冒绿光,也别怨本官!”
“本官已经把利弊,给尔等讲清楚了!”
“今日训诫,有很多人见证,府衙吏员也把训诫内容,记录在案!”
“这就是本官的免责书!”
“将来出事,尔等就是去敲皇宫外的鸣冤鼓,告御状,本官也不怕!”
县令的话音刚落,就见小吏拿着记录好的纪要,小跑来到县令身边。
县令坐在马背上,接过纪要认真仔细检查。
片刻后,俯身低语:“语气态度不对,本官对乡民讲话的语气态度,记录时变通一下,要温和一点,亲切一点、委婉一点。”
“要从你的文字中,反映出,本官对乡民,亲如父母对子女一般!”
“是是是,小人返回府衙后就按县尊的意思,重新润色。”小吏忙不迭点头。
胖县令这才满意笑了,随即,再次坐直,大声命令道:“包片衙役,带着承包村的村民,开始行动!”
噼里啪啦……
开工的爆竹声响起。
朱棣瞧着周衙役招手,带着乡亲们跟上。
等所有人走后。
县令在胥吏陪同下,来到棚子前,装模作样挨个视察,边走边吩咐:“把本官视察乡民窝棚,认真听取乡民意见后,尽可能为服役乡民提供便利保障这一条,也写进奏报的折子内。”
咦!
县令突然轻咦一声,加快脚步,来到土桥村所在窝棚前。
在外面打量一圈,然后走到窝棚内观察。
出来后,询问:“这是哪个村儿的?”
昨天给朱棣等人登记备案的小吏,忙回答:“县尊,是土桥村。”
“嗯,不错,这个村儿的乡民,一看就不错!”
“瞧瞧,你们瞧瞧这个村儿的棚子,再瞧瞧其他村儿!”
“本官断言,土桥村将来一定会慢慢和其他村儿拉开距离,把其他村儿甩在身后!”
“这个村儿的负责人叫什么名字?”
备案小吏忙答道:“朱四郎。”
“嗯,不错,不错,有机会的话,本官倒要见见此人。”
“还有,给朝廷的奏报中,再加一条,视察窝棚期间,本官目睹乡民窝棚杂草丛生,体恤乡民,当场褪下官袍,撸起袖子,为乡民清理窝棚!”
身后一群人,唇角抽抽,面面相觑,暗暗腹语:还能要点脸吗?做个人吧!
“还愣着干什么!”县令怒道:“都去清理窝棚,土桥村这个棚子就是参照模板!”
他可没忘记,皇帝的鹰犬——锦衣卫!
弄虚作假,也要真假参半。
话落,率先撸起袖子,往旁边的窝棚走去。
……
此刻,朱棣还不知,他们打扫清理窝棚,给江宁县令提供了‘创意’。
途中。
周衙役瞥了眼跟在后面的朱棣,刻意放慢了脚步……
就当朱标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与蓝玉,谈及朱棣时。
土桥村,东山山里。
徐妙云穿着白色的男装,像个锦公子,背手在身后,步履轻快走在朱棣身侧。
信步行走于林中小径,赏着山中临春景色。
这种感觉真好!
他还说过,等家里闲钱存余多了,就带她在春天里骑马,感受春风。
带着小黑,一起去访大山游名川。
一边欣赏着山中景色,一边想着,徐妙云微微转头,唇角含笑,余光偷偷看着朱棣。
虽然没猜到徐妙云内心想什么,但朱棣第一时间察觉,被偷看。
见徐妙云脸有些微红,就笑着提议:“休息一下吧。”
笑着点点头,眼神扫了眼,徐妙云选中小径旁,两块紧挨着的青石,用秀帕擦净坐下后,看朱棣把三只色彩斑斓的山鸡挂在树杈上,突然问:“跟我过一辈子农民的日子,你不会后悔吗?”
昨天,亲眼见到,大明第一悍将重伤。
今天进山后,又见到了,惊艳高超的箭术!
三只在林中觅食的山鸡,被他们谈话的动静惊动,远远就惊飞,并且十分聪明,选择了三个方向。
然后,她就见到了,惊艳的一幕……
他不慌不忙取下三支箭,同时搭在弓弦上。
三石硬弓,轻轻松松,被拉成满月状。
‘砰’的响动中,弓弦回弹,三支箭,带着音啸飞出。
宛若霹雳奔雷。
三只腾飞的山鸡,齐齐一头砸向地面。
三箭连珠!
这可是十分高超的箭术!
纵观整个历史上,能有这等箭术的名将,也不过寥寥数人。
当她高兴,激动,小跑着,把三只山鸡收集起来后,惊讶发现,三支箭,射中的位置一模一样!
都在山鸡的脖子上!
接过朱棣递来的水囊。
看着朱棣脸上轻松自然的笑容。
“要不,等家里条件好点,你去参军吧,虽然被贬为庶民,可庶民也拥有参军报效朝廷的权力。”
“父皇也没有理由阻止,家里,我可以的。”
心中,她希望,一直过这样充满烟火气的温馨生活。
条件好了后。
两个人,结伴而行,一起去访大山,游名川。
游玩回来后,白天,她纺织、他务农。
晚上,一起在窗前灯烛下,泥炉小火,温上一壶她亲手酿制的米酒、果酒,低语谈论一天趣事。
或煮上一壶清茶,相约读书,讨论中,品味千年史诗沉淀酝酿的芬芳。
那一定很美……
可她不想因为自私,让一只雄鹰折翼。
雄鹰,就该在九天之上翱翔,发出胜利者的声音
“天下能人无数,那片天空还是留给其他人吧,我这只雄鹰,英雄气短,没大志向,难过美人关。”
朱棣笑说着,在旁边坐下,“只想过,眼前这种,岁月静好,小而美的日子。”
“在这种小而美的生活中,取得的成就感,让我内心很充足,很安宁。”
军旅的天空,他翱翔过。
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子,都当了一个多月。
各种人生经历了一遍。
他真的喜欢眼下这种人生。
经营好平凡,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在平凡中,取得成就时,一样愉悦,伴随愉悦而来的,还有内心充足和安宁。
闻言,徐妙云打开水囊,借着喝水,微微向另一侧转头,羞红的脸颊,浮现点点笑意。
呜呜呜……
还在喝水中,徐妙云突然伸手抓住朱棣的手,激动发出呜呜声。
抓着朱棣的手,指向某处。
顺着手指方向,朱棣看到了一只毛色很鲜亮的小猪。
准确说,是只小野猪。
只有两只筷子长短,应该是刚断奶,开始独立生活。
萌蠢萌蠢的。
彼此相距只有六七十步的距离,小蠢货都没发现他们,低头,翻滚厚厚的落叶,觅食。
朱棣抽出两根箭,握着弓起身。
“不要,它还这么小。”徐妙云赶忙摇头制止。
这回,惊动了小蠢货。
抬头……眼神清澈萌蠢看着他们。
朱棣笑道:“送你个礼物,别担心。”
话中,张弓搭箭。
朱棣的声音以及动作,惊醒了小蠢货。
吱的尖锐叫一声,转身砰的撞在树干上,卷着落叶,顺着山坡向下滚了一段,撞在另一棵树上才停下。
摇摇晃晃起身,撒丫子就逃。
噗!
“好蠢!”徐妙云被小蠢货一系列动作逗笑了。
朱棣唇角含笑,视线以及瞄准动作,跟随着小蠢货移动。
嗖!
某刻,两支箭发出音啸声射出。
砰砰!
两支箭在小蠢货狂奔路线前方,突然深深插入地面。
小蠢货,速度太快,一头挤开箭,撞入两支箭中间。
只见,已经奔跑消耗了很多体力的小蠢货,前后挣扎,却始终无法从两支箭中间,挣扎出来。
徐妙云惊呆了。
还能这样?
朱棣则已经健步如飞冲了出去。
即便是只小蠢货,两支箭,也困不了太久。
靠近后,一只手,抄手攥住小蠢货的尾巴,扔掉弓,取下绑在腰间的树皮,在小蠢货‘吱吱’奶凶奶凶的尖叫声中,来了个五花捆绑小乳猪。
等朱棣捆绑好时,徐妙云也赶来了。
朱棣单手拎着,做了俘虏的小蠢货,转身递到徐妙云面前,笑道:“这个礼物喜不喜欢。”
看看还插在地上,相距半指宽的两支箭,徐妙云惊讶看着朱棣。
狩猎,还能这样?
唇角微扬,笑着点头,大方承认:“喜欢!”
话中,抬手用食指轻轻戳戳,小蠢货还带着泥土的粉嫩鼻子。
嘴也被捆住了,小蠢货发出愤怒的呼噜呼噜声。
徐妙云笑着抬头,“带着这么个小东西,没办法游玩了,我们下山吧。”
“行,既然要养她,就要磊个小窝,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
……
“四郎、大丫回来了?”
“收获好多啊!”
“呀!”
“一只活着的小野猪!四郎,这是怎么捉住的?你在山上挖陷阱了?”
……
两人从山里出来,刚回到村里,身上的战利品就把乡亲们惊动。
尤其是带回一只活着的小蠢货。
更是让乡亲们震惊。
直到遇到二婶子。
两人才知道,有人来看望这事。
从几位婶子口中详细了解了情况后,两人才离开。
“应该是大哥和大嫂。”走远一些,朱棣就笑道:“别人不相信我,他们是信我的。”
看着朱棣十分高兴的样子,徐妙云抬起手,抖了抖拎着的山鸡,笑问:“想吃什么口味的,我给你做。”
“家里还有酒,要不要温一壶?”
人,是需要被认同的。
此刻,她能感受到他的高兴。
“喝点?”朱棣笑着反问。
徐妙云唇角笑意更胜,含笑重重点头:“当饮!”
朱元璋抬头……
让人压迫的视线,投射在毛骧身上,“你之前向咱汇报说过,学堂开办后,他从未插手?”
“是!”毛骧顶着压迫感,硬着头皮,快速回答:“除了和村民商量开办学堂,修缮公祠,以及把拼音识字的法子,教给朱徐氏外,一个多月,朱四郎从未插手学堂。”
“甚至,除此之外,他都没有踏足学堂一步!”
“可他现在,却突然要亲自教学。”放下手中的笔,身子微微后仰,朱元璋十分肯定的说道:“这种行为,表明,他要认真做这件事……”
话中,看向毛驤,反问:“是什么原因,让他忽然,想认真做这件事?”
呼吸一滞,毛骧脸色下意识变了变,暗暗苦笑。
皇爷对燕王的心路变化、动机十分重视啊!
他的回答,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人家小夫妻带来巨大变故。
人家小夫妻,居于乡野,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好不自在。
锦衣卫监察,点点滴滴都会汇总起来,送到镇抚司衙门案头。
说实话,作为一个旁观者。
他都羡慕。
不忍心破坏。
“嗯?怎么不说说你的看法?”朱元璋微微皱眉。
毛骧回神,蹭的低头,赶忙说道:“皇爷,他们小夫妻日子过的如胶似漆,蜜里调油,臣猜测,可能……可能……”
“……可能是这对小夫妻觉得,一起给孩子们上课,一起把孩子们培养成才,也是一种……幸福!”
“对,臣分析,就是这样,这种可能性很大!”
想不到,有一天,我还能说出这么肉麻的话,太难了!
毛骧暗暗擦着汗,自我腹诽着。
他这种人,有一天,竟然谈幸福?
作为君王监察天下的鹰犬头目。
别说谈别人的幸福!
就是回到家中,他都不苟言笑……
朱元璋也肉麻的嘴角抽抽,思考一会儿,却说:“或许还真让你蒙对了!”
“培养成才!”
“他们或许,还真想培养出个状元来。”
说着,摇头笑了笑,“好了,你继续盯着,认真查一查,他认真的动机。”
呼!
毛骧暗暗松了口气,忙领命,“臣遵旨!”
“培养个状元?”等毛骧离开后,朱元璋摇头笑着,拿起笔,一边审阅奏折,一边笑着嘀咕:“一个女先生,一个半壶子水,还真敢想……”
……
土桥村。
学堂。
徐妙云擦干净黑板后,笑着说:“今天我的课程,就上到这里,接下来是你们另外一位先生授课的时间。”
“先生,那以后,我们怎么称呼两位先生?叫您师娘?还是叫朱四郎师娘?”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询问。
噗!
徐妙云顿时被逗笑,脸有些微红,看着孩子们眼巴巴,等着答案,笑道:“往后,你们可以同时称呼我们先生。”
“也可以称呼朱先生师傅,称呼我师娘。”
“我去给你们叫,另一位先生。”
哗啦!
孩子们齐齐起身,“拜,先生!”
徐妙云笑着点头走出去,转身去教学办公书房时,眼神扫了眼祠堂大门。
大门处,站着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女。
……
书房内。
朱棣捧着本书,随意翻看着。
“先生?”
某刻,耳边突然传来压着笑意的喊声,熟悉的香味,同时窜入鼻孔。
他笑着转头……
徐妙云俏脸微红,背手站在旁边,就是,笑的有些……戏谑。
对,就是戏谑!
“怎么了?”朱棣不解笑问。
徐妙云戏谑笑着,打趣道:“我的课结束了,接下来轮到朱先生授课了。”
“对了,咱们村儿,你那些情妹妹都来了,等着听你讲课呢!”
“春妮啊,兰花呀……”
咳……咳咳……
看徐妙云扳着手指头数,朱棣连连咳嗽,平缓一些后,笑道:“上次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一次性把心里的小醋坛子倒光,就再也不提什么情妹妹嘛!”
“而且,也是你劝说婶子们,让村儿里年纪大的女孩子来学点数术知识。”
“让我想想,昨天你是怎么劝说婶子们的……”
“你说,学点数术知识,将来出嫁后,家里买卖粮食,算个账也容易。”
“你还对婶子们说,春妮她们掌握了数术知识,将来嫁人后,知识也是一笔丰厚的嫁妆,可以让她们在夫家更受重视,不被轻视、欺负。”
“昨天,你把婶子们哄得乐开花。”
“今天她们来了,你就重提情妹妹,这可有些……”
“好了好了。”徐妙云笑着推了推朱棣,制止朱棣揭她的底,笑着催促道:“快去吧。”
朱棣这才起身。
刚走出几步,徐妙云就在后面,笑着小声嘀咕:“别让情妹妹等太久了。”
闻声,朱棣蹭一下转身,伸手将徐妙云揽入怀中,低头,含笑看着,“还说?”
徐妙云紧张向外看,红着脸挣扎,“快松开,这是学堂,不是咱们家。”
“那你说,以后还提不提情妹妹了?”
徐妙云红着脸,忍着笑,低头嗫嚅道:“不提了,你快放开,让人看到不好……”
朱棣笑着松开手,就在徐妙云紧张后退时,双手忽然捧住俏脸,低头使劲儿,恶狠狠亲了一下。
“这就是惩罚!”话音落下,他得意笑着,转身,大踏步离开。
徐妙云俏脸红彤彤,愣怔着,好一会儿,才回神,微微侧头,顺着窗户,看着朱棣的背影,伸手摸了摸脸颊,唇角情不自禁泛起点点笑意。
然后,含笑追了出去,蹑手蹑脚跟在后面……
徐妙云也想看朱棣讲课。
见过皇子的朱四郎。
做丈夫的朱四郎。
做农民的朱四郎。
还没见过,做先生的朱四郎。
作为妻子,徐妙云怎么会错过朱棣的第一节课。
……
前往学堂的路上。
朱棣满脸春风得意。
这种夫妻间相处。
真的很好。
现在的生活,愉悦充实,他真的很满足。
……
好家伙!
一路笑着来到学堂门口,当看到学堂内的情形,朱棣顿时愣怔了。
果真是,全村儿待嫁的女孩子都来了!
小屋。
入门饭桌。
一小盆黄橙橙小米粥,粘稠适中。热气升腾,带着浓浓的香味。
朱棣坐在桌边,闻着诱人香味,看着灶台边,弯腰熟练翻炒食物的背影。
真的……很好看!
人好看,此刻的氛围……
也让人十分舒适惬意。
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充满了烟火气的温馨。
自然、祥和。
眼前一切,已经很接近他梦想的生活了。
在盖个大房子,手中再有点闲钱存余用来抗风险。
请一两个使唤丫鬟。
一两个,能接过家里这些琐碎事情就够了。
那种出入,身后都成群结队跟着一群人伺候,他不喜欢。
乱糟糟、闹哄哄,破坏家庭氛围。
如果,随着他退出历史舞台,再能让太祖皇帝认识到诸王分封弊害,取消分封。
金陵城的朱家皇族,和和睦睦,团结一心。
大明国运昌盛,风调雨顺。
那就更完美了!
在徐妙云翻炒结束,给锅中填了水,把灶火压住,端着最后一道早膳转身时,朱棣收起思绪,视线转移,顺着门口,做出一副对着院子发呆的模样。
徐妙云看着,唇角不由微微上扬。
别以为她背对着,就没感觉到,在转身前,一直有一道目光盯着看!
碟子接触桌面轻微响动传出。
朱棣装作一副被惊醒的模样,转头笑问:“好了?”
徐妙云含笑点头,故意说道:“尝尝我做的合不合胃口,有没有村里那些深情好妹妹做的可口?”
咳咳……
听到前半句时,朱棣就笑了,夸赞的话都到了嘴边,后半句话响起,呛得连连咳嗽。
徐妙云努力抿唇忍着笑意。
朱棣平缓咳嗽后,笑道:“我是吃过乡亲们的饭,但那是在田里干活,至于到底是不是那些闺阁女孩子做的,天地良心,我可不知道。”
“这次,咱们把心里的小醋罐子,一次性倒光,以后别提这件事了。”
哼!
徐妙云笑着轻哼一声,把盛好饭的碗递到朱棣面前,“我心里才没什么小醋罐子。”
就是要捉弄一下这个坏家伙!
第一次给他做饭,他还一直盯着,天知道,她多紧张?
好几次都差点放错调料!
朱棣笑着低头拿起筷子,端起碗。
碗里盛着油炒过的馍馍丁。
馍馍是昨天新婚夜剩下的。
外面的席面,乡亲们离开时,他都让大家分了,带回家给家里孩子吃。
不过馍馍剩余很多。
早上除了一道小米粥外,就是把剩下没用过的馍馍,切成小丁块,放点油、放点葱、佐料、加点盐巴,文火翻炒一会。
就变成碗里这道芳香四溢的油炒馍馍丁。
馍馍切块四四方方,十分均匀,刀工很厉害。
每块馍馍丁,六个面都金黄金黄,还没有烧糊的地方,翻炒功夫很厉害。
色香味俱全!
动筷子前,朱棣凑近轻轻闻了闻,家的味道很浓。
笑着看了看徐妙云,动筷子开吃。
馍馍丁外层酥脆,包含着菜籽油和作料的香味。
咬开酥脆外层后,浓浓的热气瞬间充盈口腔,小麦面粉独有的自然香味,随着热气渗入瞬间舒张的唾液腺……
瞬间,满口金律玉液。
握筷子的右手伸出,竖起大拇指,笑着说道:“真的很好吃,没说假话,一道油炒馍馍丁好不好,评判标准就是入口后,能不能刺激唾液增加。”
“做的一般的,无法充分刺激口腔唾液增加,吃起来就会干涩难以下咽。”
“而我现在,满口金律玉液!”
“这是顶级手艺!”
徐妙云高兴笑了,起身去旁边行礼中找东西,同时笑话道:“一道油炒馍馍丁都能说出这么多大道理,对食物这么嘴刁,我现在反而担心,你真能坚持和我一起过这种农民日子?”
“能坚持多久?”
朱棣笑道:“我嘴刁不假,但也很好养活的,有什么吃什么。”
徐妙云从行礼中捧着一个小罐子转身,笑着返回,把罐子放在桌上。
朱棣好奇打量,询问:“这是什么?”
“泡菜。”
徐妙云打开罐子,用公筷从小罐子里,夹出几根萝卜条,放到朱棣碗中,“这是我给阿爹腌制的,他一直忘不了小时候这点喜好。”
“阿爹说,粗茶淡饭缺少油水,吃久了难受。”
“田里干活,又必须保证食量。”
“泡菜开胃。”
“所以……所以我就带上了。”
说到最后,徐妙云俏脸微红低头。
朱棣看出了端倪,诧异问:“你该不会把府中的泡菜,全都带来了吧?”
“这让我岳父知道,还不得恨死我?”
噗!
徐妙云低着头笑出了声,一边给自己盛饭,一边说道:“临走前,我又给阿爹腌制了一些。”
“用不了太久,就能食用。”
朱棣笑着点头。
完蛋了!
老泰山发现后,铁定免不了埋怨他!
含笑夹起一块泡菜,像是某种根茎类蔬菜,至于到底是什么,他无法判断。
放入口中。
酸甜爽口。
轻轻咀嚼,嘎嘣清脆,汁液饱满充分。
“好吃!”朱棣笑说着,又连吃好几块,心中已经乐翻了,‘一道小小泡菜都做的这么好吃,他真是赚大发了!’
徐妙云低头细嚼慢咽吃着,听到朱棣的话,唇角不由微微翘起。
……
金陵。
徐府。
徐达看着饭桌少了徐膺绪、徐增寿,皱眉询问:“那两个混账呢?大清早就不见人影?”
好不容易休沐,家里人不全,徐达满脑门官司。
徐膺绪、徐增寿的母亲把头低下。
徐妙绣告状道:“阿爹,这几天他们总和蓝春、蓝彬混在一起,我昨晚听他们偷偷议论,今天朝廷休沐,蓝叔要带他们出去狩猎。”
徐达脸色瞬间不好看。
蓝玉闹腾什么,他能不知道?
让蓝春、蓝彬接近他的两个混账东西,无非是打听四郎在土桥村的情况。
很有可能,所谓狩猎,就是去找四郎麻烦!
这种事,皇帝都是支持的!
蓝玉自然更不会有所顾虑!
“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混账儿子,去哪里了?是不是去土桥村!”徐达黑着脸,瞪眼喝问徐增寿、徐膺绪的母亲。
两个妾室吓得脸色变白,忙起身摇头,带着哭腔:“老爷,我们真不知道。”
徐达起身,也不吃早饭了,吩咐徐辉祖:“辉祖,去备马,阿爹带你去打猎。”
“对了,妙音,你去把你阿姐给阿爹腌制的泡菜找出来,烤肉配泡菜才最香。”
两个妾室直翻白眼。
什么打猎,分明就是糊弄皇帝的借口,实际是去给大丫头和大姑爷出头!
“阿爹,你不用带了,泡菜已经去了该去的地方。”徐妙音掩嘴笑道。
徐达皱眉。
徐妙音笑着解释:“阿姐出嫁时,没带其他嫁妆,但是把去年秋天腌制,没吃完的泡菜全都带走了。”
“当然,阿姐还是很贴心的。”
“临走,带着我和三妹、四妹,又给阿爹,用储藏的菜头,重新腌制了一些,不过暂时还不能吃,得等几天。”
徐达好气又好笑的瞪了眼徐妙音,这死丫头,说这么仔细,分明就是故意气他!
当然,大丫头更气人!
真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秋天菜品最好时封罐,经历了一个漫长冬季腌制,最美味的,是一罐子都没给他留,全都带给朱四郎了!
以前多孝顺的闺女,一出嫁,就变漏风棉袄!
……
马秀英土桥村之行,虽然很低调。
可宫内就没有秘密。
马车尚未出皇城,消息已经在六部传开。
百官议论纷纷。
“陛下准许皇后去土桥村,还带着年纪大点的皇子皇女,这是要给皇子皇女们上课!”
“陛下对太子的支持,真是坚定不移呀!”
“如今看起来,洪武朝是没机会,通过选择潜邸之龙,搏一个荣华富贵了,只能把宝,毫不动摇押在太子身上了。”
“可大家都押宝太子,收益太少,我等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哎……罢了罢了!”
“太好了!谁都无法动摇太子爷的地位!”
“可不!眼下可是春耕时间,朱四郎做农民,最难的一关!让皇子们亲眼看到朱四郎的下场,他们还敢对储君之位,动小心思?”
“真想亲自去看一眼,朱四郎牵牛耕地的狼狈模样!”
“诸位,诸位,我提议,为了太子爷,下朝后,我等去痛饮一杯!”
“这个提议好!”
……
支持朱标的人欣喜若狂。
一些打算选择潜龙押宝,搏一个荣华富贵的朝臣,唉声叹息,彻底死心。
六部各级官员的反应,很快被朱元璋安插的人,汇总起来,送到御书房案头。
御书房。
看完各级官员,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私议的内容后……
朱元璋唇角得意微扬。
身子向后靠在椅子上,仰头,笑看屋顶,威严俯视的纯金龙首。
“咱没错!”自言自语说着,朱元璋笑容消失,脸色刚毅。
事实证明,他贬老四为庶民,逐出族谱没错!
扼杀皇子们的小心思,还需要看看。
但朝臣的思想,已经先一步统一了!
历朝历代,朝臣站队,分派系支持不同的皇子,参与夺嫡。
其实,都和一个‘利’字密切关联!
都是想搏一个立竿见影的荣华富贵!
在他的扶持安排下,标儿的支持者很多,地位看似很牢固。
从未有人,明着反对标儿。
可越是如此,存小心思的人越多,只是没表现出来罢了。
因为标儿的地位越牢固,就意味着,支持标儿是锦上添花,将来的收益太小!
很多底层官员,晋升太慢太难。
就盼着,大明像其他朝代,皇子纷纷跳出来夺嫡。
他们则选择看好的皇子,支持夺嫡。
成,则可在胜利后,封侯拜相!
一步登天!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啊!
而他……
不过小施手段。
牺牲掉一个儿子的人生。
保护了其他孩子。
还顺便扼杀了臣子的小心思,实现了立储思想的高度统一!
“咱没错!”
“这样做,值得!”
朱元璋眼神刚毅的和龙目对视,唇角颤抖着,语气格外坚定,喃呢着。
……
皇觉寺。
大明历史上,绕不过的一座寺庙。
于朱元璋有救命之恩。
朱樉、朱棡奉命回凤阳祖宗肇基之地历练。
抵达后,第一时间,就代表朱元璋来皇觉寺布恩。
并且按照朱元璋的吩咐,下榻皇觉寺三日,代朱元璋礼佛。
晋王朱棡下榻厢房内。
“你到底是什么人!想做什么!”朱棡眼神犀利盯着眼前的和尚。
这和尚,自称道衍,挂单寄宿皇觉寺,却假借送茶,闯入他的房间。
还说些有的没的。
主要是旁敲侧击。
老四那番夺嫡言论。
这可是朝廷最禁忌的话题!
何况对方还是一个本该不问世俗的和尚!
面对质问,道衍唇角微微上扬,笑着,从容转动佛珠,“贫僧道衍,精通儒释道三教。”
“洪武八年,陛下下诏精通儒道的僧人赴京参加礼部考试。”
“贫僧亦参加,并且得到了僧衣。”
“贫僧此番来见王爷,是想送王爷一顶白帽子。”
“白帽子?”朱棡一时有些糊涂,皱眉琢磨,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
啪!
某刻,顿时勃然变色,猛地拍案起身,指门怒叱:“你这妖僧,马上给本王滚!不然,休怪本王不客气!”
他是王爷,送他一顶白帽子……
皇!
这番对话,若是传到父皇耳中,他马上就会步老四的后尘!
道衍起身,双手合十,从容行礼后,说道:“贫僧今日之言,永远有效,殿下任何时候改变主意,都可派人将此物,送于贫僧。”
“贫僧收到信物后,会为殿下,赴汤蹈火。”
话中,道衍把手中佛串放在桌上。
倒退几步,停下来,笑着从容补充道:“出了殿下的门,贫僧就会去见秦王殿下。”
“但请殿下相信贫僧,贫僧属意的,永远是殿下。”
这次说完,道衍不再停留,转身离开。
直到道衍消失,朱棡才收回视线,视线落在,桌上的佛串,神色变幻着,犹豫不决。
手……
几次伸出去,又‘嗖’的一下缩回去。
某刻,端起茶杯,烦躁的灌了口茶水,起身来回踱步。
偷偷收藏这串佛珠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
……
道衍走出朱棡所在的小院,步履轻快,笑容十分从容自信,似乎,笃定了,朱棡一定会收下他的信物。
哎!
某刻,突然叹息……
“一个敢对朱元璋这等皇帝,明目张胆喊出夺嫡的皇子,其胆魄、心志,才最值得辅佐,可惜了……”
“此王志不在皇位!”
“不过,如今志不在此,可将来呢?谁又能说清楚呢……”
其实,他更欣赏朱棣。
若朱棣有夺嫡之心,哪怕被贬为庶民,他都愿意为其谋划。
可通过对朱棡旁敲侧击,他已经十分肯定,朱棣志不在夺嫡!
至少现在,就是如此!
喊出夺嫡,分明就是给皇帝敲警钟。
为了给朱元璋示警,就敢明目张胆,喊出夺嫡!
这种人胆魄大,且心志坚定,他无法动摇。
所以,退而求其次,只能从朱樉、朱棡二人中选择。
晋王朱棡……
便是他暂时选定的潜龙!
“我姚广孝精通儒释道三教,才能不输刘伯温、李善长,奈何天下乱时,我尚年幼,如今,天下已定,却无我施展之地……”
“佛祖可再造佛国。”
“这天下不给我施展机会,便再造一个!”
不甘说着,脚步更加坚定,直奔朱樉小院。
在院外。
对朱樉的随从,报上姓名:“贫僧道衍,精通儒释道三教之长,刘伯温、李善长不入贫僧法眼。”
“请转告秦王殿下,贫僧给殿下,送来一场大富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