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其他类型 > 一个县城青年的商业破局之路林远王秀兰前文+后续

一个县城青年的商业破局之路林远王秀兰前文+后续

杜小北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员的破局密码“去江北新区吧,那边新开了三家苏宁小店。”试用期第一天,直属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扔来份文件,“三个月内要是能让单店日均销售额破两万,就给你转正。”林远翻开《苏宁小店运营手册》,目光停在“社区便民服务”章节,想起上周在地铁看见的场景:拎着菜篮子的阿姨抱怨早市太远,上班族捧着便利店饭团匆匆赶路。江北新区的小店面积只有80平米,货架上摆着日用品和预包装食品,收银台边的微波炉积着油渍。林远换上蓝色工服,跟着老店员理货,听见买菜的王大妈嘟囔:“菜都蔫了,还卖这么贵。”他蹲在冷柜前,看见生菜叶上的水珠凝成细流,滴在价签上——“生菜5.98元/斤”,比农贸市场贵了一倍。第三天凌晨四点,林远出现在惠民桥水产市场。腥气扑面而来,他跟着批发...

主角:林远王秀兰   更新:2025-05-03 21:3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远王秀兰的其他类型小说《一个县城青年的商业破局之路林远王秀兰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杜小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员的破局密码“去江北新区吧,那边新开了三家苏宁小店。”试用期第一天,直属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扔来份文件,“三个月内要是能让单店日均销售额破两万,就给你转正。”林远翻开《苏宁小店运营手册》,目光停在“社区便民服务”章节,想起上周在地铁看见的场景:拎着菜篮子的阿姨抱怨早市太远,上班族捧着便利店饭团匆匆赶路。江北新区的小店面积只有80平米,货架上摆着日用品和预包装食品,收银台边的微波炉积着油渍。林远换上蓝色工服,跟着老店员理货,听见买菜的王大妈嘟囔:“菜都蔫了,还卖这么贵。”他蹲在冷柜前,看见生菜叶上的水珠凝成细流,滴在价签上——“生菜5.98元/斤”,比农贸市场贵了一倍。第三天凌晨四点,林远出现在惠民桥水产市场。腥气扑面而来,他跟着批发...

《一个县城青年的商业破局之路林远王秀兰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员的破局密码“去江北新区吧,那边新开了三家苏宁小店。”

试用期第一天,直属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扔来份文件,“三个月内要是能让单店日均销售额破两万,就给你转正。”

林远翻开《苏宁小店运营手册》,目光停在“社区便民服务”章节,想起上周在地铁看见的场景:拎着菜篮子的阿姨抱怨早市太远,上班族捧着便利店饭团匆匆赶路。

江北新区的小店面积只有80平米,货架上摆着日用品和预包装食品,收银台边的微波炉积着油渍。

林远换上蓝色工服,跟着老店员理货,听见买菜的王大妈嘟囔:“菜都蔫了,还卖这么贵。”

他蹲在冷柜前,看见生菜叶上的水珠凝成细流,滴在价签上——“生菜5.98元/斤”,比农贸市场贵了一倍。

第三天凌晨四点,林远出现在惠民桥水产市场。

腥气扑面而来,他跟着批发商挑活虾,手指被虾钳扎出血。

“小伙子,要做早市?”

卖菜的张叔递来副胶手套,“五点半前得摆出去,晚了大爷大妈就去超市了。”

天光渐亮时,他推着满载的三轮车回小店,看见晨跑的年轻人盯着他汗湿的后背——那身笔挺的工服已经皱得像隔夜的油条。

“早市生鲜预售,当天下单,次日六点半到货。”

林远在店门口支起海报,旁边摆着新鲜的草莓和活鱼。

王大妈凑过来,捏了捏西红柿,“能便宜点不?”

他递过去塑料袋,“预付定金享九折,您试试?”

第一单成交时,电子秤显示3.7斤西红柿,收款12.8元。

他在笔记本上画下第一个勾,旁边写着:“用户对价格敏感,但更在意便利性。”

两周后,总部发来销售数据:江北新区店日均销售额从1.2万涨到2.8万,生鲜品类占比从15%提升至42%。

林远站在仓库里清点库存,听见手机震动,是林小夏发来的消息:“我下周去北京实习,要不要见一面?”

他看着窗外的夕阳,想起校园里那个递教材的午后,指尖在键盘上悬了很久,最终只回了个“好”。

三、棋盘上的过河卒见面是在新街口的星巴克。

林小夏穿着米色风衣,颈间戴着他送的银项链——那是用校园创业赚的第一笔钱买的。

“我可能毕业后就留
,张总发来消息:“亚马逊全球开店计划,江苏区缺个懂线下零售的操盘手。”

他摸出烟盒,发现只剩半根,想起母亲昨天在电话里说:“晴晴考上南财了,你爸要是知道,得多高兴。”

大年初三,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铺大多还关着门。

林远蹲在3楼C区218号仓库门口,用钥匙刮掉门上的铁锈。

空气中飘着胶水和塑料的味道,他想起苏宁小店凌晨的理货区——同样的冷清,同样藏着即将爆发的生机。

“远哥,这地方租金30块一平,比杭州便宜一半。”

周宇拖着行李箱进来,这位前苏宁供应链主管的袖口还沾着搬家时的灰尘,“我把老家房子卖了,凑了20万。”

启动资金是55万:林远的40万(校园平台分红),周宇的20万,加上母亲抵押老家房产贷的50万。

王秀兰把存折推过来时,手指在“抵押贷款”几个字上停留很久,“隔壁李婶说,现在流行跨境什么的,你小心点。”

老人鬓角的白发又多了,在台灯下像层薄霜,少年时觉得无比坚实的脊背,如今竟有些佝偻。

选品会议开了整夜。

周宇对着电脑屏幕皱眉,“家居用品竞争太激烈,亚马逊BSR前100都是中国卖家。”

林远咬着笔杆,目光停在Google Trends的曲线图上——“home gym equipment”搜索量从2019年12月开始飙升,美国地区涨幅达217%。

他忽然想起在西安时,看见居家隔离的白领在小区里用瑜伽垫锻炼,“就做健身小件,瑜伽垫、弹力带、握力器,轻小件,好运输。”

二、风暴前夜的幸存者第一批货在2020年3月抵达宁波港。

林远站在集装箱码头,看着吊车将货柜缓缓吊起,海风中带着咸涩的腥气。

周宇举着对讲机大喊:“小心点,别刮花了包装!”

他摸出手机,屏幕上显示亚马逊后台数据:瑜伽垫上架三天,出单量127单,好评率95%。

忽然想起张总说过的话:“商业机会就像海浪,抓住前浪的尾巴,才能乘上后浪。”

转折发生在4月。

全球疫情爆发,海运价格飙升,上海到洛杉矶的集装箱运费从2000美元涨到8000美元,舱位一票难求
”。

王秀兰在电话里念叨:“晴晴说你们搞的是环保产业,好事。”

老人刚做了白内障手术,声音里带着刚睡醒的混沌,“隔壁李叔家儿子在青海开卡车,说那边的盐湖跟镜子似的。”

林远握着手机,望着窗外的梧桐树,想起二十年前跟着父亲去煤矿送货,卡车碾过碎石路的颠簸——命运的齿轮,总在不经意间转回原点。

二、资本杠杆的舞者并购第一家锂矿企业在立夏那天。

林远站在青海戈壁滩上,看着挖掘机劈开红色的山体,想起亚马逊仓库里的打包机——同样是对资源的攫取,前者带着原始的野蛮,后者裹着文明的糖衣。

周宇举着勘探报告走来,墨镜遮住半张脸,“锂含量300ppm,比预计高50%。”

他的袖口露出新纹的纹身,是只衔着橄榄枝的鹰——跨境电商赚的第一桶金,让这个曾经的供应链主管迷上了冒险。

真正的挑战是资本运作。

徐静的红杉团队再次出现,这次她穿着藏青色西装,高跟鞋踩在戈壁的沙地上,“我可以帮你做采矿权质押,最高能贷评估值的70%。”

她递来份文件,“但你得让红杉占新成立的产业基金20%份额。”

远处的盐湖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林远想起她曾经说过的话:“资本不是洪水猛兽,是杠杆,就看你怎么用。”

三个月里,林远用“质押—并购—再质押”的模式,控制了三家锂矿企业。

在西宁的融资会上,他对着台下的投资人举起酒杯,“我们的锂资源储量已经达到50万吨,按照现在的价格......”话音未落,台下传来冷笑。

说话的是宁德时代某供应商的负责人陈辉,“锂价早晚崩盘,你们这些投机者懂什么叫产业链?”

玻璃杯在林远手中轻轻一颤,他想起苏宁时期与盒马的竞争——每个赛道的入口,都站着守护旧秩序的守门人。

转折发生在秋末。

省环科院的专家沈曼第一次出现在工厂,她穿着白大褂,头发束在脑后,“你们的废水处理系统不符合新国标。”

她指着化验报告上的重金属含量,“再不改,下个月的环保评级就会降到C级。”

林远注意到她无名指上的戒指痕迹,想起徐静说过的话:“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需要个
nda在视频里举起他们的弹力带,露出小麦色的手臂时,评论区瞬间被“Where to buy?”

刷屏。

那周的销售额突破100万美元,仓库的打包机24小时运转,周宇的嗓子喊得沙哑,“我们是不是在做梦?”

广交会上的冲突像是注定的戏码。

林远站在展位前,听着隔壁外贸公司的老板跟客户吹嘘:“我们做外贸二十年了,什么风浪没见过?”

那人转头看见他的展位,忽然提高声音,“现在的年轻人啊,就知道搞什么网红带货,能长久吗?”

林远笑了笑,打开手机调出TikTok后台数据,单场直播GMV202万美元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动,那人的脸色瞬间变了。

四、悬崖边的平衡木2021年圣诞夜,林远在洛杉矶的办公室里拆礼物。

苏晴递来个小盒子,里面是支钢笔,“看你总用圆珠笔,这个顺手些。”

这位留美硕士是Amanda的助理,此刻穿着红色毛衣,耳垂上的珍珠耳钉轻轻晃动。

手机在桌上震动,是徐静发来的消息:“圣诞快乐,要不要聊聊下轮融资?”

他摸出钢笔,在纸上写下“资本是双刃剑”,墨迹在纸页上晕开小团阴影。

危机在2022年3月悄然降临。

亚马逊突然修改review政策,大量刷单账号被封,林远看着后台好评率从95%跌到82%,心跳陡然加速。

周宇冲进办公室,“供应链那边说,原材料涨价30%,我们的利润快没了!”

窗外的洛杉矶阳光刺眼,他想起四年前在江北新区的小店,同样是利润被挤压的绝境,不同的是,这次背后有几十号员工,有母亲的房产,还有红杉的资本。

“转型吧。”

苏晴把调研报告推过来,“新能源储能设备,美国市场需求增长170%,我们有供应链基础。”

她的指尖划过“锂电池便携电源”的产品图,“而且,这符合国内双碳政策。”

林远盯着她袖口露出的手表——积家,他在徐静手腕上见过同款。

远处传来港口的汽笛声,他忽然想起宁波港的夜晚,那些沉默的集装箱里,藏着无数人的命运。

母亲的电话在这时打进来,背景音里有鞭炮声——老家在过元宵节。

“小远,李婶说你在美国成大老板
了,”王秀兰的声音带着骄傲,又突然低下去,“晴晴谈了个对象,是你们以前粮油店批发商的儿子,你记得不?”

林远握着手机,听见远处周宇在和供应商吵架,苏晴在给Amanda团队打电话,钢笔在纸上留下道歪扭的痕迹。

他忽然想起徐静说过的话:“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风口,只有永远的转型。”

仓库里,工人们正在清点最后一批瑜伽垫。

林远摸出张垫在抽屉里的照片——2015年的跳蚤市场,陈立在数钱,他蹲在旁边笑得灿烂。

照片边角已经卷起,像段即将褪色的旧梦。

手机再次震动,徐静发来条语音:“听说你想切入新能源?

巧了,红杉刚投了个锂电池项目......”她的尾音拖得很长,像条正在吐信的蛇。

第四章 新能源赛道的资本博弈一、双碳风口的入场券2023年惊蛰,南京的梅花刚落。

林远站在江苏某锂电池材料厂门口,看着锈迹斑斑的铁门,想起四年前义乌的仓库——同样的工业气息,同样藏着转型的阵痛。

厂长王建国(与校园超市老板同名不同人)递来安全帽,“林总真要趟这摊浑水?

现在锂价一天一个价。”

他摸着胸前的工牌,上面刚换上“远盛新能源”的logo,“双碳政策知道吧?

国家说2030年前碳达峰,这就是风口。”

化验室里弥漫着刺鼻的酸雾。

林远盯着显微镜下的钴酸锂粉末,听技术人员讲解:“我们的纯度只能到99.5%,宁德时代要求99.8%。”

王建国蹲在角落抽烟,烟灰落在老旧的实验台上,“设备太老了,想升级得投一个亿。”

阳光透过布满油垢的窗户,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林远想起跨境电商转型时的场景——每次突破都伴随着剧痛的蜕变。

入股协议签在清明前夜。

林远在会议室里看着资产评估报告,工厂估值5亿,他注资2亿拿下40%股权。

王建国的手在合同上停顿,“林总知道采矿权有多难搞吧?

青海那片盐湖,多少人盯着。”

少年时在县城见过的煤矿纠纷突然涌入脑海,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指甲几乎掐进肉里——有些风险,注定要有人承担。

母亲对新能源的理解停留在“电动车电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