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玄幻奇幻 > 穿越后我开直播卖菜宋檀苍玄界无删减全文

穿越后我开直播卖菜宋檀苍玄界无删减全文

宋檀 著

玄幻奇幻连载

宋三成对天时的看法果然没错。三人才将肥料撒完这一片茶园,春雨便淅淅沥沥的洒下来,父女俩赶紧往回走,只有乔乔欢喜的跳着:“下大雨啦!”好在一路都是山坡树木,雨一开始也不大,回家倒也没有淋湿太多。宋檀想了想那片茶园,灵气都给了,不生长旺盛不合适吧?“爸,我看要不了几天茶叶就要采了,今年反正到处都要请人的,也不差这一个两个了。”“茶叶来不及采摘,就请人吧。”“哪里用得着请人?”乌兰觉得这女儿不盯着不行,花钱没个谱。茶叶才卖多少钱一斤?请人多贵呀!最起码得一百五一天吧。宋檀却觉得她妈还没转变思想!“妈,野菜我能卖二十,紫云英我也能卖二十,凭啥一斤茶叶你觉得我不能卖两千呢?”要是按往常,一个熟练工,在茶叶茂盛的时候从早到晚,一天也就才三四斤毛...

主角:宋檀苍玄界   更新:2025-04-29 13: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宋檀苍玄界的玄幻奇幻小说《穿越后我开直播卖菜宋檀苍玄界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宋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宋三成对天时的看法果然没错。三人才将肥料撒完这一片茶园,春雨便淅淅沥沥的洒下来,父女俩赶紧往回走,只有乔乔欢喜的跳着:“下大雨啦!”好在一路都是山坡树木,雨一开始也不大,回家倒也没有淋湿太多。宋檀想了想那片茶园,灵气都给了,不生长旺盛不合适吧?“爸,我看要不了几天茶叶就要采了,今年反正到处都要请人的,也不差这一个两个了。”“茶叶来不及采摘,就请人吧。”“哪里用得着请人?”乌兰觉得这女儿不盯着不行,花钱没个谱。茶叶才卖多少钱一斤?请人多贵呀!最起码得一百五一天吧。宋檀却觉得她妈还没转变思想!“妈,野菜我能卖二十,紫云英我也能卖二十,凭啥一斤茶叶你觉得我不能卖两千呢?”要是按往常,一个熟练工,在茶叶茂盛的时候从早到晚,一天也就才三四斤毛...

《穿越后我开直播卖菜宋檀苍玄界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宋三成对天时的看法果然没错。

三人才将肥料撒完这一片茶园,春雨便淅淅沥沥的洒下来,父女俩赶紧往回走,只有乔乔欢喜的跳着:

“下大雨啦!”

好在一路都是山坡树木,雨一开始也不大,回家倒也没有淋湿太多。宋檀想了想那片茶园,灵气都给了,不生长旺盛不合适吧?

“爸,我看要不了几天茶叶就要采了,今年反正到处都要请人的,也不差这一个两个了。”

“茶叶来不及采摘,就请人吧。”

“哪里用得着请人?”乌兰觉得这女儿不盯着不行,花钱没个谱。

茶叶才卖多少钱一斤?请人多贵呀!最起码得一百五一天吧。

宋檀却觉得她妈还没转变思想!

“妈,野菜我能卖二十,紫云英我也能卖二十,凭啥一斤茶叶你觉得我不能卖两千呢?”

要是按往常,一个熟练工,在茶叶茂盛的时候从早到晚,一天也就才三四斤毛尖。

四斤茶叶出一斤干茶,一斤干茶才卖一两百,那肯定是不划算的。

可问题是,现在价格不一样了呀。

春茶最好的时间本来也才二十多天,过了清明就又差一点,当然得抓紧时间了。

乌兰琢磨一下,她虽然对女儿有信心,但是对本地茶叶卖两千块钱一斤却没有信心。但之前才说好地里的活儿听女儿的……

她犹豫:“那也不用请人吧,我跟你爸你爷爷奶奶也能帮忙。咱家茶园就那么一片,足够了。”

宋檀开始掰手指了:“采茶叶的时候得操心育种育秧吧?家里的鸡鸭鹅猪得有人管吧?栗子林那边的黑木耳不用看看吗?紫云英每天采摘还得收拾吧?”

“妈,我现在都嫌咱家人不够,你们要都去采茶叶了,那我得先学会分身术啊。”

以现如今的灵气浓度,修炼个几十年,这招宋檀觉得自己应该能会。

前提是别吓到人家了。

乌兰:……

她哑口无言。

再一想今年卖菜挣得钱,怎么也够人工了吧!

于是狠狠心:

“那行,我在村里找两个麻利的——到时候是不是还得请个炒茶的?你爸多少年没干这活儿了,可别炒坏了。”

村里谁会炒茶,谁家有炒茶机,宋檀还是真记不清了。不过自己一家这点小活儿也贵不到哪儿去——

“行,妈,你跟我爸商量着安排。”

正说着呢,电话打来了,宋三成接电话跟人聊了一会儿:

“檀檀,去看蜜蜂不?在松树镇那边。”

……

卖蜜蜂的在松树镇。

松树镇在清溪镇隔壁,距离他们云桥村也不太远,开车二十分钟就到了。

这边因为山地特别多,当地居民以采茶为主要收入来源,山坡上自然也有许多花树。

因此,松树镇便有一家很出名的养蜜蜂的人家。

宋檀开车带着宋三成和乔乔顺着山路一路往上,在路边看着好大一个纸板,上面用墨水写着[农家土蜂蜜]时,就知道到地方了。

这处养蜜蜂的因为是在山路上,所以房子修的并不如路边那样规整,旁边甚至还搭建了个简单的铁皮棚。

而在门前半山腰的空地上,一个个四四方方的木头箱子规律的摆放着。阳光照耀下,蜜蜂毛茸茸的身子震动着,嗡嗡的声音格外明显。

它们在低空不停的缭绕着,然而山中气温略低,至今果树的花也没开放几朵,最后只能趴在了一个浅浅的水盘前。

“老宋,你来了!”

一个头发凌乱,穿着黑色毛衣的男人走了出来,看到宋檀一家三口,表现的热情极了:

“这你儿子闺女是吧?长的真好——来,要蜜蜂是吧?要啥样的,我拿给你们看!”

“不过我这里没有意蜂,都是中蜂,就是咱们这土蜂子,个头小。我这一箱是五脾,一脾也就三千只左右……这大冬天的,养的不容易啊!”

养蜜蜂的管蜜蜂住的地方叫脾,上头是蜜蜂的巢穴,一格一格子的六边形洞。

一般同个规格的巢脾,住进去的蜜蜂是差不多数目的。他们就是这样,房子大了不行,房子小了也不行。

对方倒是实诚,这边什么话都没说呢,他已经先介绍起来了。

宋檀点头:“没事,叔,我就要咱们的土蜂——这一箱大概能出多少蜜啊?”

说起这个,中年男人的脸上全是自豪和笑意:“你别看咱们土蜂小,但他们勤快,比意蜂能干,还不挑拣,这一箱子要是花多的情况下,八十斤不成问题的。”

“花少了不行,花少了他们估计还吃不饱。”

说起这个,养蜂的也叹息:

“往年冬天我都开车到南边去的,那边花多还暖和。这两年行情不好,也不叫到处乱跑,我这一整个冬天都在发愁——你看,这不喂着糖水的吗?不然都活不下来。”

“老宋,咱们都是老乡,我也不瞒着你。这开春蜜蜂的价格本来就贵些,我这一箱得六百块,你要是诚心想要,560,我喂糖水也不瞒着你,也就够他们活的,没蜜。”

“但是有花了,他们立刻就能调整过来——买了肯定不亏。”

宋檀之前在网上查过,这个价应该还算公道,这会儿就看看宋三成。

宋三成也不懂蜜蜂啊!

想了想,他也实诚:“我家十四亩的花田,你看看买几个合适?再说,这蜜蜂咋看好坏啊?”

养蜂人想了想:“按理说三亩一箱蜂,一亩地出个六七斤蜜是没问题的。现在花少,你们也没啥经验,就拿四箱吧,三箱也行。”

至于说蜜蜂好坏……

在一家三口的瞠目结舌下,对方连手套也没戴,就这么赤着一双无情铁手,毫不畏惧的将蜂箱打开,直接抽出一脾来:

“你们看看,这工蜂勤快着呢。”

说着又顺手从另一侧抓下一把来,十几只毛茸茸的蜜蜂在他掌心爬来爬去,振翅低飞,其中有一只大个儿格外明显:

“看,这是蜂王,是不是长的好?”

乔乔眼馋的蹲在一旁,蠢蠢欲动的伸出手去:

“乔乔也想摸一摸……”

养蜂人浑身一激灵,而后迅速的把蜜蜂放回去:

“这可不能摸啊!蛰人可疼了,你们平时都得带头网罩纱和手套!”


现在正是农闲时分,村里男男女女,三五十岁的,能踏实干活的都被宋三成叫过来了——天时不等人,趁现在收拾好,开春就得往地里撒种子了。

宋檀的计划做得明明白白——

板栗林的草要收拾,那些老板栗树该上肥上肥,该修整修整。到时候树下是要搭木耳架子的。

外围也要圈起来,省得有动物或者人进去捣乱。

刚好后山砍下来一些树,树干分段用来点菌种,树枝用来搭棚子遮风挡雨的给猪睡,还要准备几个猪食槽,用铁丝网分隔着围起来。

地里呢,最近一两个月先种紫云英,等到紫云英开花过后,时间差不多了,就再次翻耕细耕,准备种稻种菜。

有些种子,过段时间就可以先育苗了。

还有找本地土鸡,鸭子,还得跟人家约好抱小猪的时间,这么多人,吃饭每天还得张罗……

宋三成和乌兰每天忙的团团转,再看女儿呢?

那也不是没干活,小姑娘家家的力气大的很,跟着去山上背树干了。

村里头谁看了不夸一句!

可乌兰听着心里发酸啊!

背啥树干呢这傻孩子!你说花朵一样的年纪,不去坐办公室,回来种地可怎么说?以后谈婚论嫁的,哪儿去找那合适的男孩儿呢!

女儿也不是没闲着,可闲下来就对着电脑在那里查什么资料……乌兰有次进去一看——

好家伙!如今才临时抱佛脚,看什么科学种植讲解?!

这这这!

她倒抽一口冷气,要不是钱已经花出去了,这会儿说啥不能再折腾了。

夫妻俩夜里算算账,人工,机器,菌种,鸡鸭,猪崽,化肥……

六万块钱砸进去,也就听个响。

再一算,这笔钱也就能撑到四月底,顶多能收获一片紫云英。

倒是还有乌兰准备的家底六万块钱,可看孩子不靠谱,乌兰如今想到要拿钱,那真是舍不得啊!

六万块,没啥大事儿的话,她们夫妻俩得攒两年呢!

宋三成和乌兰真是愁的头发都要白了。

他们觉得吧,养儿养女都是债,这姑娘听话懂事二十年,如今一干就干个大的,愁!

可说来也稀奇,越是发愁,晚上还睡的喷香。宋三成原本晚上鼾声震天的,也没啥动静了。乌兰这个年纪,一晚上能断断续续睡五个小时就是好的,结果自从女儿回家,愣是七八点钟上床,六点钟才醒。

这真是……

乌兰跟宋三成吐槽:“就说咱是穷命呢,越花钱,越累,还感觉身上越舒坦!”

宋三成也赞同:“可不是,你瞧我天天弯腰干活的,腰疼竟然还没了!”

房间里,宋檀收拢灵气,深藏功与名。

倒是不远处的爷奶宋有德老两口这几天没少跟着干活,如今宋有德啪嗒搭抽着烟袋,心里还挺美了。

“还是咱檀檀念过大学,有本事,晓得回来种地。”

“咱们农民啊,只要地里有吃的,那啥时候都有个退路。”

已知,宋有德:标准地主家佃农的苦出身。

在他眼里,没有比田地更大的事儿了。

王丽芬也同样是这么个想法,不过她的角度不一样:“种地好,咱们还能干,给孩子搭把手,不比坐着发呆强?”

“再说了,养儿养女的,一年到头见不得几次,檀檀回来种地,要是请人的话,下秋打工的都少,村里也有个人气。”

那可不是吗?

他们都这把年纪了,年轻的时候,看小儿子家只有乔乔一个男丁,总觉得不行。

儿子干的动还好,真要老了走不动了还得照顾乔乔,那可怎么办呢?

如今檀檀回来了,他们一家也是个依靠,姐弟俩还能再多处处,乔乔老了好歹她能看着点。

不然天长日久不回家,血缘亲情也消耗的快。

不过作为老人家,又经历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宋有德看的倒比宋三成还透彻些:

“我看檀檀是真学到本事了,这田里地里虽然忙,她每天干那么多活还笑眯眯的,心里肯定有成算。说不定啊,还真能种出个名堂来。”

“那是,”王丽芬也承认:“她打小就聪明懂事,没把握的事儿,那肯定不会做的。”

这几年两人身体不太好,孩子们都不让多种地了,就门口一个菜园还能收拾收拾——

清闲是清闲了,可老俩口就是提不起精神来。

白天打瞌睡,晚上睡不着。

每天都在寻摸些小事儿来做,如今看着分出去的大片土地都在折腾,别的不说,心静了。

白天他们量力而行,宋有德去地里帮忙收拾荒草,王丽芬给儿媳妇搭把手做饭,一起吃一起商量,说说笑笑的,感觉跟儿子一家还更亲密了呢!

宋有德心里美,一时忍不住就又安排上了:

“这天冷,鸡下蛋也少,檀檀不是要养鸡吗?你明个叫咱家老母鸡都抱窝吧,多孵点小鸡,给孩子省点钱。”

“现在小土鸡贵,还不好找。”

王丽芬也点头:

“刚好冬天肉吃的多,鸡蛋我都攒起来了,等会儿咱俩打灯先挑挑。”

“还有那鸭子,有家卖鸭苗的,他们的鸭子不生病,长的也壮,吃着也不错,我明儿去打听打听。”

宋有德又皱了眉头:“也别弄太多,这几年不是这里封就是那里啥禽流感发猪瘟的,稳着点来。”

王丽芬还能不知道?

“瞎操心,咱们这里偏僻,风水却好,那鸡鸭鹅啥时候发过瘟?再说了,小鸡养着不费钱,只要不生病,卖不出去咱吃了不就行了?还省得外头买了。”

家里就四只老母鸡,都抱窝也就孵百十只小鸡儿,到时候往山上田里一放,都不用操心的,多简单!

宋有德想想也是,这会儿又有点叹气:“你说咱家山上那老宅,要是大儿和大孙愿意回来住多好,刚好分给他们了。”

王丽芬翻了个白眼:“谁留在村里就给谁。那老宅子,五千块钱都没人要,你大孙子在市里头三五套房子,能稀罕这个吗?”

宋有德也讪讪:“到底是咱老宋家的长子长孙……”


惊蛰过后,便是春雨。

雾蒙蒙的小雨悄无声息的降落,整个田野山头都笼上一层淡淡的青雾色,毛茸茸,湿漉漉的。

宋三成刚给乡亲们结算好工钱,这会儿闻着外头雨和土的味道,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

“这雨来的真是时候。”

半个多月了,他们每天忙忙碌碌,乌兰要做一大群人的饭,还要家里家外的收拾。

宋三成要带着人去田里除草,山坡除草,砍树,修整树干,还得抽空搭好猪圈鸡窝鸭子棚……

今天下午送菌种的才刚过来,明天就打算不出门在家点菌种了,这才把工钱结算出去大几万。

再一瞧,老天爷都照顾人:下雨了!

乌兰拿着账本叹口气:“檀檀,你的六万块钱可没了啊。”

“接下来再要花钱,那就是我跟你爸支援的,得听我们的安排。”不然真怕她手一松,又要安排出去了。

宋檀心里盘算一下——

猪崽还没抱回来,不过猪圈都搭了,这笔钱她妈不出也得出。鸭苗得买,也得出钱。

鸡崽儿今年就先不买了,奶奶家正在孵呢!

山坡林地都收拾了,种子也买齐全了,接下来点菌种需要点工钱,别的没啥开支了!

她点头,问出了关键问题:“妈,吃啥啊?”

乌兰心里头憋气:“没钱了,吃啥啊?去,带着乔乔,坡上挖野菜去!”

“好嘞!”

农村有野菜的坡地可实在太多了,别的不说,就他们家后山坡上的洼地里,一层一层的。

不过最适合挖野菜的季节还没到,现在恐怕量也不多,也就够他们吃上一顿两顿的吧。

宋檀回房间收拾了一下,想了想,把自己的手机支架都带上:“乔乔,挖野菜去!”

宋乔乔已经迫不及待的冲出院子了:“哦哦!下雨了!我要跟猪妈妈一起踩水了!”

然而这雨下的雾蒙蒙的,地面也才有点湿润的感觉,哪儿来的雨?

乔乔沉默了。

姐弟俩跟猴子一样窜进山林,身后乌兰还在大喊:“扯把野葱,回来给你们炒鸡蛋!”

……

都是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姐弟俩动作飞快,中间宋檀还去又看了一眼后山的粗糙猪圈——

用木头搭着的一个大棚子,顶上用树枝雨布压的严严实实,里头用石头高高垫了起来,稻草还没往里铺,已经看出来相当清爽干净了。

这么养猪活动量大,猪肉肯定好吃。但也有个问题,猪每天肯定乱拉乱尿,山里头活动范围太大,又没办法给它圈个粪池,为此,宋三成琢磨好久。

不过,最终还是让他想出来了。

猪崽还小的时候,不让他们到处乱跑,不然山坡上有草地,有树根,还有石头,容易摔伤。

这个时候就先把他们的圈子放小一点,挖个浅坑出来,把猪粪慢慢扔进去。慢慢的,猪就知道在哪儿拉了。

等养成习惯了,大点再把范围一步步扩大……

行不行的,宋三成也是头一回在山上养猪,试试看呗!大不了多费些功夫,每天在山上铲屎,到时候发酵起来一样能做肥料。

绕过这一片树林,到了后山半腰处一块平缓的坡地,满地绿莹莹的小草已经开始萌芽。

乔乔已经指着一大丛绿油油的野葱:“姐!炒鸡蛋!”

野葱,又叫沙葱,山蒜。它比一般的葱蒜要细小很多,甚至还不如韭菜粗壮,每次家里吃这个,乔乔的任务就是择洗它,因此印象很是深刻。

宋檀看着它,也有些犹豫:“这野葱长得这么好,中午是炒鸡蛋呢?还是炖鲫鱼呢?”

但不管怎样,先拔了再说。

不光是有野葱,旁边树林边儿还有一丛才刚生长的马兰头,个头有点小,但肯定能凑够一盘。

再来是荠菜,这倒挺多的,有大有小,乔乔已经拿着铲子高高兴兴的铲去了。

不过……到底东西太少,手机设备白拿了,没有什么值得拍的。

她叹口气,突然又想到一件事——

野菜,现在都卖什么价来着?

……

姐弟俩出去一趟,折腾了一两个小时,乌兰接过菜篮子,纳闷儿的道:“你们还去池塘边儿了?”

“是啊是啊!”

乔乔袖子都湿了大半,一看就知道玩水玩得很开心。

乌兰翻了翻带过来的野菜:“这西洋菜倒是挺嫩的,别是才刚发芽都让你们掐回来了——怎么吃啊?”

宋檀想了想,在拌鸡丝和炖鱼汤中间果断作出选择:“凉拌鸡丝!”

鸡丝得用鸡胸肉,村里头谁还单卖鸡胸肉不成?

乌兰没理她:“那行,我去炸点花椒油,中午凉拌了,这几天招待人都是大鱼大肉的,刚好吃点清淡的。”

“这怎么还有马齿苋?就这么一把啊?那等会儿一起拌了。”

野葱倒是挺多,瞧这整整齐齐的模样,肯定是乔乔在池塘边一边玩水,一边收拾干净了。

乌兰一副基本满意的模样:

“刚好上回钓的鲫鱼也化冻了,再炖个汤吧,剩下的炒个回锅肉,不然这天儿光吃凉菜,太寒了。”

最后是底下厚厚一层荠菜,乌兰果断做出安排:“刚好晚上包饺子吃!”

不做饭的宋檀没资格挑剔,何况她也挺期待的。

这会儿提起另一件事:

“妈,最近天气暖和,我看这一场雨下了之后,野菜肯定疯疯的长。不然我明天多挖点儿,然后坐班车去市内卖了?”

这回真让乌兰刮目相看了:“你去摆地摊啊?菜市场你去过吗?”

宋檀明白她的意思——换成原来的自己,那肯定脸皮薄,放不开。

如今嘛……

回来折腾半个月,钱都花干净了。再不搞出点成绩来,下次申请拨款,还不知要费多少口舌呢?

更何况,她趁着这场春雨,可引了不少灵气去山坡池塘,明天怎么说也得收个几十斤吧!

这不先去试探一下市场吗?

于是她拍着胸脯:“放心吧!明天我肯定行!”

宋三成一直没吭声,闻言倒是接了一句:“班车早上六点就要走了,还得在镇上绕一大圈,到市区都快九点了,哪有几个人买菜?”

“这样吧,檀檀你明天下午收拾菜,早上早点走,我骑摩托给你送到路口,你在路口坐面包车,刚好赶上早上菜市场卖菜。”


乌兰才吃了一碗,饱了,但没完全饱。

但是按照家里人的饭量,今晚绝对都吃撑了,于是她一口拒绝:“饺子明天早上再吃。来,先尝尝今天这个野菜!”

她拿的是马兰头,马齿苋和西洋菜,图省事儿,也纯粹是为了试试口感,所以焯水以后拿同一份料都拌了。

此刻红的辣椒,白的芝麻,黑褐色的酱醋和绿色的嫩叶茎秆交织在一起,一股子酸爽辛辣的清香扑面而来。

宋三成当下再不犹豫,赶紧伸筷子夹了往嘴里一送——

“唔!”

鲜美,麻辣,酸爽,脆嫩……各种口感交织在一起,宋三成吃的欲罢不能,一筷子都能夹走半盘子的菜。

就是吧……

“这也太开胃了,早知道煮一锅米饭好了。”他遗憾极了。

乌兰却看了看他的肚子:“别吃了别吃了,也不怕撑坏了——我尝尝!”

这一尝之下,一家人也都沉默了。

半饷,乌兰才犹豫的问道:“这……十块钱是不是卖便宜了?”

宋檀当机立断:“属于贱卖了——听我的,20块钱一捆!”早上去卖,卖不出去也不怕,中午吃过饭的回头客必定还会再来!

如今,搞钱要紧!

乌兰又瞬间后悔:“早知道我每样只抽几根尝尝的!”

……

第二天一大早。

真的是一大早,五点半宋檀就被叫起来了,宋三成还打算跟着扛菜,结果发现自己闺女一手一箩筐,乔乔再抱一箩筐,七八十捆野菜这就上车了。

“真不用我跟着去啊?”

“不用,有乔乔呢,乔乔能帮忙,是吧?”宋檀拒绝他。

乔乔在旁边答应的超大声:“是的!有乔乔就够了!”

宋三成茫然的伸着手站在那里,突然生出一股“老了”的心酸。

直到乌兰又叫他:“锅里还剩一点饺子,你吃不吃?”

“吃!”他瞬间就把这突然的伤感扔掉了。

……

开面包车的王叔是村里的熟人,这会儿一边看路一边好奇:“檀檀啊,你这是去市区卖菜啊?”

宋檀点头:“是啊,现在天冷,吃个新鲜嘛。卖不完拿回来自己吃,也不费什么事儿。”

这倒是。

王叔点点头:“挺好的,现在年轻人哪舍得吃这个苦呢?你爸妈真是有福!”

双方一番商业吹捧,等到车子停在老城区有名的菜市场边上,还不到七点钟。

说是菜市场其实并没有正经规划过,只是挨着河边,四通八达,大家便默契的在这里挑着担推着车来卖东西了。

宋檀甚至都不用交什么摊位费,将箩筐一一摆在身前,再拿出两个折叠小板凳,一叠塑料袋,这就算是齐全了。

“姐,我来卖!”

乔乔已经迫不及待了。

宋檀赶紧把c位让给他:“好,乔乔卖——知道多少钱吗?”

“知道!”

乔乔摩拳擦掌:“二十块钱一捆,不还价!”

知道这个就行了。

宋檀想了想,把昨天在村部打印的两张二维码也贴上——一张收款码。

而另一张:野菜上新预告群,扫码加入,新鲜野菜,提前预告。

她敢拿自己的修真生涯发誓,今天吃过她家野菜的,绝对会成为回头客。

……

今天天气倒好,七点钟太阳虽未升起,可天边已经隐约能见到朝霞了,菜市场来来往往,穿梭着许多身穿着珊瑚绒睡衣或老旧羽绒服的家庭主妇。

姐弟俩乖乖巧巧的坐在小马扎上,两人样貌相似,瞳仁黑亮,皮肤雪白,长得又漂亮又喜俏,恰是最和气的面相。

而且还这么年轻呢。

再瞧这菜市场,别说摆摊的,卖菜的都没几个年轻的。

来往买菜的,不由就将目光投射过去。

再顺带看一看面前的筐子里——哟,这什么天儿啊?居然都有这么鲜嫩的野菜了,还收拾的整整齐齐的!

“姑娘,你这荠菜怎么卖的?”

过年青菜贵的要死,再加上来来往往的待客,大家一看到荠菜,首先就想起了新鲜水嫩的饺子。

这阿姨一问,仿佛开了个头,周围也慢慢有人围了上来。

“我知道,我知道!荠菜,20块钱一捆,一斤!”

乔乔已经迫不及待的抢答了。

他坐在板凳上,微微仰头看着面前的阿姨,又乖又可爱,圆寸脑袋毛茸茸的,没有一个老阿姨能抗拒。

更何况……

大人说话,和小孩子的语气,是不一样的。

问话的阿姨诧异的看他一眼,似乎察觉到什么。却见乔乔仍旧执着的盯着她,于是试探着皱起眉头:

“这也太贵了,十块钱能卖吗?”

“不能不能,”乔乔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再次强调:“荠菜饺子,我早上吃了三碗!”

他拿手,比出了一个三的模样来。

宋檀也跟着笑:“是啊,阿姨,这都是我昨天去现挖的,吃起来特别鲜嫩,二十块钱真的不贵。”

“而且这一捆一斤,只有多的没有少的,现在的大棚菜多贵呀!春天到了,咱赶早吃一口新鲜的野菜,也清爽清爽。”

再一指旁边的二维码:“您要是不放心就扫码进群。如果不好吃,直接微信找我,我给你退款。”

这话说的格外有自信,面前的阿姨瞬间做下决定。

只是面前的筐子里,选择太多了呀!

这要买哪一样儿呢?

她纠结了。

然而阿姨略一迟疑,乔乔就耷拉着眉毛,可怜兮兮的仰头看着她:

“阿姨,你不想买吗?乔乔挖的呀!”

阿姨心都化了,在场众人也都看出问题来了,当下一口答应:“买!”

“但是阿姨不知道买哪一个,怎么办?”

乔乔茫然的眨了眨眼:“那就都吃一口吧!”他有时候买零食也会这么痛苦的。

“哎哟!”摊子前一群人笑的欢乐:“你这小孩,还怪贪心的。这都二十块钱一把,那买一回得一百块钱了。”

乔乔却不服气:“乔乔连吃两天啦。”

“荠菜,包饺子。”

“野葱,炖鲫鱼,炒鸡蛋!”

“马……马……”他忘名字了。

宋檀赶紧摸了摸他的头:“乔乔真棒!”

然后手脚利落的把菜拿起来给大家看:“马兰头炒肉或凉拌,西洋菜也鲜嫩,马齿苋更是清热消火……”

“咱家这野菜,保证吃了一回还想第二回。”

这菜被她翻来覆去的拿出来给众人看,棵棵鲜嫩,叶片翠绿,没有半点损伤。

再加上周围都是买菜的行家,用手一拿就知道这姑娘没有缺斤少两——话说二十块钱一斤,还是村里头现挖的野菜,当真也不算贵。

大伙儿越看越心动,再看看手里提着的大棚菜——

“来,荠菜给我来两斤,我儿子就喜欢吃饺子!”

“我也要两斤——再来一把那个野葱,哎哟,真是野生的,味儿冲!我有十几年没吃过了!”

“我也要!马齿苋再给我来一扎,这东西消炎利尿的……”

“马兰头下火才好呢,我要这个,给我来两捆——荠菜我也要!”

“西洋菜!西洋菜太嫩了,我要三把,给我女儿拿一把!”


男人对车的情怀,那真是难以用言语形容。

宋三成打完电话还在絮叨,说什么自己开车不安全,山路不好走,又说二手车容易受骗……

但等到了地方,他的朋友带他去厂房看那一排排的车,他瞬间就把自己的话抛诸脑后了。

这会儿对着面包和皮卡,左右纠结。

“檀檀啊,面包车刮风下雨也不怕,就是容量稍微小一些,要不……”

“皮卡能装。”

“但是万一天气不好,东西放后边不方便啊!”

“皮卡能装。”

“面包车能坐好几个人,你也不能光为了卖菜……”

“皮卡能装。”

她爸真是……被人家哄的三言两语找不着北。不为了卖菜她买什么车呀?还嫌城市里头的空气不够浑浊吗?

再说了,几块田她打算种的东西可不少,不找个能装的,那得多费多少功夫啊?

23500块钱一辆二手皮卡,连带车牌什么的一条龙,宋檀虽然对车没那么懂,但是她仔细看了看卖车的人,人品不差。

宋三成一路都在絮絮叨叨,坐在副驾驶上突然感叹:“唉,这车是啥手动挡是吧?那你妈一个人能行吗?还得我来开——我等下就去镇上问下驾照报名的事儿。”

宋檀忍笑:“嗯,你俩一起,有个伴。”

宋三成没注意她的语气,这会儿已经拿眼睛盯着仪表盘了。

……

回镇上拿身份证,又买了几个塑料菜筐——箩筐不太规整,用来装菜没法摞起来,挺占地方的。

车子刚好停在院子外,他们这里稍有些偏僻,左邻右舍离得远,一时也没有人来看。

倒是乌兰,虽然心疼花的钱,可这会儿一看这车被打理的干干净净,又想着自己家有车了(哪怕是个二手小皮卡),内心也油然生出一股得意感。

如果不是卖野菜的事还需低调,恐怕她这会儿都要出去串门了。

“这车不错,能装。拉个大件儿也方便——檀檀,咱那野菜我去看了,今年不知道为啥长这么好?明天就能再接着卖了。”

“要不咱们下午就接着去摘吧?”

俨然已经被钱勾住了。

宋檀摇头:“妈,不着急,昨天买菜的大部分都加群了。总得给人家一个回味想念的时间吧?”

不显出野菜好吃来,怎么打造口碑呢?

这会儿野菜卖二十不算高价,可过一段时间,等其他春菜野菜上市了,再这个价格就不合适了。

可若是要降价,宋檀自己先不乐意了。

所以……

先叫大家伙馋一馋吧!

更何况:“妈,晚上接着吃野菜吧。”

现在也就野菜里头没杂质了,别的菜她倒是想催生,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了啊!

乌兰一口回绝:“那不行,二十块钱一斤呢,咱们一顿吃几斤,百十块钱没有了。”

宋檀:……她就知道。

这会儿也不犹豫,直接拎着筐子:“乔乔,挖菜了。”

不为了自己能吃上一口好的,她干什么这么费灵气啊?这会儿自己还没修炼到位呢。

乌兰:……

败家子啊!

……

晚上到底还是吃了这些野菜。

菜一进嘴,乌兰就不说什么糟蹋钱的事儿了,反而嘀咕着:“得给你姥姥你舅他们送一点尝尝。”

这些宋檀没忘,只是……

“过段时间吧妈,现在野菜长出来的少,咱们送过去太显眼了。”

灵气催生,她也不能太过分,目前每两天的产量也就是百十斤的样子,对于野菜来说已经相当丰厚了。

这时候送过去,这口味这么好,岂不是每天都要送?万一他们觉得只是点野菜,自己来挖……那就不太方便了。

修真,更要体会人情人欲,宋檀看的明白。

“再等半个月,到时候天气暖和,野菜会更多的。到时候不卖了,就咱家自己吃,也给爷爷姥姥他们都多送点。”

半个月后紫云英长起来,够嫩了,也可以拿去卖了。

不愧是我!

宋檀觉得自己的生意经念得很有水准了。

……

与此同时。

市区,水岸小区。

赵洋下了班带着怀孕的媳妇回家,他妈已经做好了晚饭,看儿媳妇回了卧室,满脸担忧:“琴琴还吃不下啊?”

儿媳妇怀孕三个月,吃啥吐啥,闻点油烟味都要恶心,这段时间精神也差得很,一家人都要愁死了。

赵妈想了想:“要不你夹一筷子先给琴琴尝尝?这是我一大早买的野菜,小姑娘带着个傻弟弟,说是村里头现挖的。”

她絮絮叨叨,其实还有点后悔:“就是挺贵的,生菜一斤才十五呢。当时还那么多人抢,我一听也激动了——实际上一把二十块钱,我还没抢到荠菜!你说这个荠菜包饺子,多好吃啊!”

“这不,就这么一把马兰头,一焯水就没了。”

“不过这马兰头也挺好的,清热下火。”

她话题转的飞快,一时间竟不知道是在抱怨菜贵,还是在抱怨没抢到荠菜了。

赵洋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荠菜饺子啊?明天上班点个外卖吧,饺子店里有。

不过,既然是现挖的野菜,那吃起来也许比大棚菜有滋味呢?

但是考虑到媳妇最近吃啥都不行,谨慎为见,他只拿碗夹了一筷子,送到卧室去:

“琴琴,你尝一口这野菜,我妈说叫马兰头,加了点小米椒凉拌的……”

一听到吃,琴琴胃里又是一阵翻腾,她刚想拒绝,但是老公已经把菜伸到自己嘴边了。

筷子上就夹了两片绿叶子。

她想了想,还是张嘴,细嚼慢咽,生怕等会儿再有反应。

然而那野菜一进嘴——鲜香,脆嫩,麻辣,清爽……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简直是说不上来的美妙!

她肚子“咕噜噜”一声,感觉已经饿得发疯了!

赵洋还在紧张的看着她:“怎么样?”

琴琴慢慢把嘴里两片菜叶子吞进肚,只觉得胃就像个无底洞,疯狂的叫嚣着再多一点。

她霍然站起:

“快给我盛碗饭,我要吃这个菜!”

说着已经迫不及待出了卧室,直接冲到餐桌前,饭还没盛上,就已经一口一口的把菜吃了小半儿了。

赵妈看得心花怒放:“哎哟!哎哟!早知道我该多买几样的!”

说着说着又后悔了——二十块钱也不贵呀!刚开春,菜本来就这个价,这不比那大棚菜有滋味多了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