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女频言情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

葡萄熟了 著

女频言情连载

现在更离谱,竟然跟着个寡妇跑了。那不成器的唯一做对的事,就是给他们生了大孙子,让他们老有所依。李复兴见状,急忙转移了话题。李老爷子可以数落,可他不能,老李对他这个儿子挺不错的了,没什么可挑剔的。好吃的花生米和饺子,让大家吃的停不下来,特别是旺财三个孩子,好吃的恨不得连筷子都吃了。“大哥,咱们晚上还可以再吃饺子吗?”旺花一脸童真的询问。记忆里,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到寥寥可数的饺子,而且味道远不如今天的好吃。旺财和旺业也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复兴。杨梅见状,瞪了他们一眼:“就知道吃,屎你们要不要也吃口?”吃一顿还不知足,还想晚上继续吃,做什么美梦呢?估计只有之前的地主老爷们才敢这么吃吧?如果不是李复兴回来,就是野菜团子也不敢敞开了吃。“哦!”三...

主角:李复兴复兴   更新:2025-04-28 23:1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复兴复兴的女频言情小说《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现在更离谱,竟然跟着个寡妇跑了。那不成器的唯一做对的事,就是给他们生了大孙子,让他们老有所依。李复兴见状,急忙转移了话题。李老爷子可以数落,可他不能,老李对他这个儿子挺不错的了,没什么可挑剔的。好吃的花生米和饺子,让大家吃的停不下来,特别是旺财三个孩子,好吃的恨不得连筷子都吃了。“大哥,咱们晚上还可以再吃饺子吗?”旺花一脸童真的询问。记忆里,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到寥寥可数的饺子,而且味道远不如今天的好吃。旺财和旺业也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复兴。杨梅见状,瞪了他们一眼:“就知道吃,屎你们要不要也吃口?”吃一顿还不知足,还想晚上继续吃,做什么美梦呢?估计只有之前的地主老爷们才敢这么吃吧?如果不是李复兴回来,就是野菜团子也不敢敞开了吃。“哦!”三...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精彩片段

现在更离谱,竟然跟着个寡妇跑了。
那不成器的唯一做对的事,就是给他们生了大孙子,让他们老有所依。
李复兴见状,急忙转移了话题。
李老爷子可以数落,可他不能,老李对他这个儿子挺不错的了,没什么可挑剔的。
好吃的花生米和饺子,让大家吃的停不下来,特别是旺财三个孩子,好吃的恨不得连筷子都吃了。
“大哥,咱们晚上还可以再吃饺子吗?”旺花一脸童真的询问。
记忆里,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到寥寥可数的饺子,而且味道远不如今天的好吃。
旺财和旺业也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复兴。
杨梅见状,瞪了他们一眼:“就知道吃,屎你们要不要也吃口?”
吃一顿还不知足,还想晚上继续吃,做什么美梦呢?
估计只有之前的地主老爷们才敢这么吃吧?
如果不是李复兴回来,就是野菜团子也不敢敞开了吃。
“哦!”三个小家伙失望的回应。
李复兴笑道:“晚上不吃饺子,咱们吃肉。”
此话一出,三个小家伙的眼睛瞬间亮了。
吃肉!
杨梅一脸严肃,对自家的孩子们说道:“晚上咱们回家吃,不......”
李复兴打断她的话:“晚上还是一起吃!”
杨梅不敢答应,偷偷看向李复兴的奶奶。
李老太太翻了个白眼,说道:“我孙子都说让你们来了,还客气什么!”
算是便宜你们了。
“行!谢谢复兴,还有婶子。”
实际上,他们夫妻怎么样都无所谓,关键是几个孩子需要补一补,因此他们只能厚着脸皮答应了。
吃饱以后,李德军打算去上工,上次吃这么饱,都忘记是什么时候了。
李复兴跟着一起出去,从兜里掏出香烟,递了一根给李德军。
“三叔,往后我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就麻烦你们多照顾一些。”
李德军一脸享受的抽了一口,笑道:“这还用你说?别担心,在村里,有三叔我看着,你就放心吧!”
这时,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响起。
李德军脸色大变,急忙对李复兴说道:“复兴,先不和你聊了,赵家庄可能又截流抢水了。”
如今,水就是命!
小麦正是抽穗的时候,如果缺水是会影响收成的。
不止小麦,还种植的玉米,现在也是关键时期。
李复兴紧随其后,去看热闹。
路过麦田时,他发现麦田出现干裂的情况了,怪不得村里会急红了眼。村里的粮食都快见底了,就指望着这一季的麦子活命了!
流经李家庄的小河,如今几乎干涸见底。
很快,李家庄的青壮年们聚集在一起,情绪激动,手中都拿着武器。不止有农具,还有枪。
这个时候,枪、炮什么的还没有上缴一说,因此两个村的战斗容易变成真正的战斗。
李家庄的老支书带领村民,浩浩荡荡的走去赵家庄,一副兴师问罪的气势。
李复兴还在想着事,老支书就凑了过来。
“复兴,听说你现在在轧钢厂做采购员?”
李复兴转头看向老支书,笑着点点头:“嗯!往后咱们村有出售的东西,随时找我,收购价格绝对比供销社合适。”
其实,他很清楚,现在的李家庄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村里的粮食都不够吃的,还有什么东西能往外卖的?
“可以换粮食吗?粗粮就行。”老支书再次询问。
李复兴一脸惊讶:“用什么换?”
“若是行的话,我明天选些人进山,说不定能打头野猪。”
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村里的粮食都要见底了。村子的食堂,基本上吃的都是些野菜什么的。
野猪是不好惹,但为了不被饿死,只能去冒冒险了。
“地瓜行吗?可以多换些。”
李复兴看了一下拼夕夕商城,粗粮有,不过和这个年代的粗粮不同,里面的粗粮粉磨的都快赶上如今的细粮了。
最便宜还得是红薯,两斤才1分钱,1块钱就能买200斤。
不过,他给村里自然不能按这个价算。城里粮店的红薯可是2分钱一斤,黑市直接卖四分钱一斤。
就算这样,也不一定会买到。
地瓜这种粗粮但凡出现,马上就会被抢光了。
他可以给李家庄降一点儿价格,但降价幅度绝不能太大,不然日后会增添不少麻烦。实际上,他即便按4分钱一斤卖给李家庄,老支书等人也会欣然接受。
而且,李复兴并非想要做慈善。他也不能只出不进,不然等钱花完了,就只能对拼夕夕商城里的东西只能望而却步了。
老支书毫不犹豫的说道:“换,就换地瓜。”
换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了。
紧接着,他又问道:“可以换多少?”
“这要看野猪的情况了,若是一百多斤,我尽量帮你们换五千斤。”
老支书闻言大喜。
即使用粮票到粮店买地瓜,九十块钱差不多可以买五千斤左右。若是去黑市,九十也能买三千多斤左右,而且还很难买到。
一般来说,一百多斤的野猪,卖不到九十块钱的。野猪肉要比家猪便宜,肥肉也少,肉质还比较柴。
但如今物资匮乏,特别是粮食和肉类。如果拿到黑市去卖,一斤一块钱也有可能成交。
不管怎么算,他们村用一头百斤多重的野猪换地瓜,也换不来五千斤红薯。
“行,你等我们的好消息吧!复兴,我代李家庄感谢你!”
“支书,您不用这么客气,我也是咱李家庄的人。”
听李复兴这么说,老支书连连叫好:“复兴!说得好!”
李家庄基本上都姓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些沾亲带故的。
例如李复兴和老支书家,也是有些亲戚关系的,不过已经出五服了。
出了五服,就没什么血缘了,双方的男女就能结婚了。当然,一般不会这么做。
李家庄的人没过多久就到了赵家庄,双方正在对峙。
先讲道理。
谁知道,赵家庄的人也很委屈,他们的河段同样也几乎干涸了。
“你们自己看吧!”
赵家庄的村长直接让开路,让他们自己看。
李家庄的人一看傻眼了。
有水,可是非常少,都不用赵家庄的人拦截,那点儿水也流不到李家庄去。
瞬间,两个村子的人纷纷愁容满面。如果继续下去,粮食一定会大减,可是要出人命的。
赵家庄的村长,一脸愁容的看向李家庄的村支书道:
“老李,你们村有余粮吗?能匀给我们一些......”
不等赵村长说完,就被老支书打断了。
“也就够吃几天的了,原本还想问你们借一些呢。”
双方情况都一样!
误会解决了,老支书带着村里的人回去了。不过水的问题却没解决,李家庄的那口泉,是支撑着整个村子的生活用水。
如今看来,庄稼的浇灌也得用那口泉里的水了。这样的话,村子里的生活用水就得限制起来,今天李德军也没办法多挑水了。

听到对方是李复兴老家的人,二大妈顿时卸下戒备,热情了不少。
“找复兴啊?复兴还没下班,不过也快了,你们等一等吧。”
此时,提前下班的李复兴正好骑车回来。
“强刚,你们来了?”李复兴打招呼。
领头的中年人叫李强刚,按辈分同样得叫李复兴叔。
“二十一叔,老支书让我们把野猪送来。”他说着掀开牛车上盖的草席,露出两头野猪。
二大妈一看,顿时吸了口凉气。
李复兴也有些惊讶,没想到村里竟能打到两头。
“强刚,你们先去我屋里坐坐,我把野猪送到轧钢厂去。”李复兴安排。
“二十一叔,我们帮你吧......”小伙子以为自己很懂事,主动道。
他也想去轧钢厂开开眼界。
李强刚又一下拍在他脑袋上,老支书跟他说过野猪要换红薯,能换到那么多红薯,肯定是二十一叔跟厂里私底下的交易,不能公开。
那样肯定知情者越少越好。
你跟去干啥?
没点眼力见。
李强刚说道:“二十一叔,我们在这等你。”
“行,帮我把自行车推进去,拿着钥匙,屋里有吃的,你们饿了就吃。”李复兴把钥匙递过去,接着看向二大妈,“二大妈,麻烦您带他们过去。”
说罢,李复兴便再次用草席盖住野猪,跨上牛车往轧钢厂去了。
今天股长跟他说,再多弄点东西回去,就可以安排他提前转正,工资就能到二十六块。
有这两头野猪,转正肯定没问题。
就算只拿出一头,那也足够了。
回到轧钢厂,门卫大爷疑惑问道:“你不是下班了?”
李复兴递给对方一根烟,道:“弄到了点好东西,明天吃肉了!”
门卫一喜,看了看牛车上的东西,马上打开门:“快点进去吧。”
能给厂里找肉回来,才是真大爷!
进厂后,李复兴先告知了李文斌。
李文斌惊喜万分。
“两头野猪?好!转正这两天就安排,走,带我看看去。”
他一路散播消息,一点都不低调。
手下人弄到了两头野猪,还让他低调?这当然不可能,终于轮到他们五科第六股出风头了,必须得让大家都知道。
采购部其他股的人就嫉妒了。
这什么运气?
其他股长也开始敲打手底下的采购员,问他们想不想进步,想的话就多努力。
周围一群一群的人过来围观,有的甚至都看着野猪流了口水。
“快点过秤登记,然后给钱。”李文斌催促接收的人。
接着食堂便来了两个体型健硕的人,都拿着杀猪刀,开始熟练的处理起野猪来。
“复兴,这是咱们第五科的王科长。”李文斌介绍道。
“王科长好!”
王科长现在心情很好,拍了拍李复兴的肩膀,笑道:“复兴是吧?好好努力,很有前途啊。”
不久之后,野猪称出来了,净重二百一十斤。
经过王科长和李股长的交涉,轧钢厂以每斤一块二的价格收购,虽然比市价的一块高出一些,但也没人有意见,毕竟现在肉可是稀缺品。
别说一块二了,就算两块厂里也出,不会让这嘴边的肉跑了。
于是李复兴收入了二百五十二元。
加上之前的六十九元,手里已经达到了三百二十一元。
回四合院的路上,李复兴在牛车上堆了一共两千五百斤红薯,累的老牛都有些脾气了。
在他家里,李强刚等人看着柜子里的东西,羡慕不已。
白面、精米、猪肉、鸡蛋......
虽然他们都饿了,但没一个人动手拿。
等到李复兴回来,看他们老老实实坐在桌子旁,不由问道:“怎么,都不饿?”
“二十一叔,我们不饿。”
这话刚说完,就有人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不饿就怪了,本来就吃不饱,还送野猪进城。
李复兴呵呵一笑,安排道:“分一个人出去看着牛车上的东西,别让人偷走了,你去烧火吧,咱们煮面吃。”
李强刚马上带着一个人跑出去守着。
那可是村民们救命的粮食啊!
李复兴拿出面条,荷包了几个鸡蛋,很快就煮出一锅。
“快多吃点,吃完好赶路回去,时候不早了。”李复兴招呼道。
李大力几人使劲咽了下口水。
这可是面条啊,里面还有荷包蛋,他们都忘记上一次吃这么好是什么时候了,村食堂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伙食确实不错。
不过也是几年前的事了。
他们各自拿起李复兴分的大碗,开始捞面条,之后也不嫌烫,就蹲在地上大口吃了起来。
每个人吃了两大碗,心满意足。
“强刚,你跟老支书说,剩下的四千五百斤,要快些让人来拉回去,路上小心些。”离开之前,李复兴嘱咐道。
“二十一叔,你就放心吧。”
一行人赶着牛车,踏上回庄的路。走远之后,有人摸着肚子说:“下次来要是还能吃这么好就好了。”
这话一出,其他几人也都满足的拍拍肚子,开始回味。
不管怎样,他们都要争取下次进城的机会,在村里可吃不到面条荷包蛋。
李强刚一瞪眼:“想什么呢?都快点走。”
还想吃,你们想上天?
等李强刚等人走后,李复兴便提着几块猪肉脯。往中院对面走去。
“三大爷,在家没?”
一个小孩探出头来:“复兴哥,我爸在呢。”
他盯着那块肉脯,擦了擦嘴脸的口水。
“是复兴啊?快进来。”屋里传来三大爷的声音。
李复兴拿出两块糖,放到小孩手里:“给你姐一块。”
三大爷家有三个孩子,最大的那个比李复兴小不了多少,所以没给他糖,只给两个小的。
小孩高兴地接过糖:“谢谢复兴哥!”
说完就跑去找自己姐姐了。
“带东西来干啥?”
看见李复兴手里的肉脯,三大爷就知道这是有事相求。
“想请三大爷帮忙打点东西。”李复兴把肉脯放下。
“打什么?”三大爷是钳工,真要打什么东西,他还真能帮上忙。
李复兴把画的图纸拿出来,说道:“就这个东西,应该不算难,相关的花销,我会另付的。”
三大爷看了看,的确不算什么精密零件,打造起来不难,不过要用厂里一些材料。
但李复兴愿意掏钱,那就没问题了。

“没事三叔,等我回城里再洗澡。”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
村里都一样,他总不能搞特殊吧?
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要是安在屋旁,用水可就方便了。
现在虽然干旱,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往下钻个十几米,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跟后世那样,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
手摇水泵结构简单,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
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因此很是清楚,技术含量不怎么高。
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但他在轧钢厂,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
想到这里,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
“复兴,你先回去,我看看情况。”李德军不想放弃。
李复兴想着手摇水泵的事,点了点头就回到了爷爷家,随后便动手开始画零件。除了水泵需要的零件之外,还得有一支钻杆。
李老爷子李老太太见他写写画画,也不打扰他,还把旺财等三个小孩打发走了。
到了黄昏,李复兴才把图纸画完。
这时李德军也挑着水回来。
“不是每家每户定量用水吗?”李复兴疑惑问道。
李德军嘿嘿一笑:“老支书知道是给你家挑的,就没拦着。”
不但老支书没拦着,其他村民也都没意见。谁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呢?他们家小孩都吃了李复兴的东西,多用点水算什么?
李复兴摇头道:“偶尔一次还行,以后就算了,容易让人记恨。”
李老爷子也点头赞同自己孙子的话:“复兴说的对,以后咱们按村里的规定来。”
特别是在这种困难时候,更不能搞特殊,否则很难一心共渡难关。
见李复兴和李老爷子都这么说,李德军也点了点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村民们虽然明面上没意见,但谁知道人家心里咋想的?
“老支书准备明天安排人进山。”李德军话锋一转。
这事李复兴最清楚,因此并不意外。
上山打猎和河边钓鱼碰上老干部,这是很多穿越者都喜欢的经历,可李复兴却觉得没必要,无论打猎还是钓鱼,都是获取物资的手段而已。
他背靠拼夕夕这棵大树,只要有钱,资源就源源不断,不必那么折腾。
至于黑市的情节,他可能也会偷偷去倒卖一些,要不怎么挣钱?就靠给轧钢厂提供点肉类?
但自己的安全才是首位的。
至于偶遇退休老干部,哪有那么简单?太离谱了。
“对了,是该上山找点吃的。”李老爷子觉得理所应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地里的庄稼不够吃,还不知道上山找点,那肯定是脑子坏了。与其等着饿死,还不如冒险上山一搏。
晚饭的肉,李复兴只吃了一点,主要味道的确不怎么好。
没什么调料,只放点盐煮煮,好吃才怪了。
老两口子还以为乖孙子是想省下来让他们多吃点,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感动,李老太太更是可劲给李复兴夹肉,让李复兴有些哭笑不得。
旺财、旺业和旺花都只吃了两块就不敢再吃,应该是被他们老娘叮嘱过了。
但他们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全村现在就只有他们吃到肉了。
第二天李复兴起来后,发现奶奶蒸了馒头,还煮了鸡蛋。两位老人都吃过了,吃的粗粮窝头,为了不让李复兴发现,特地早起来吃的。
虽然乖孙子带回来不少东西,但他们还是想留着给乖孙子吃,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复兴看到桌子上的窝头渣,当即装作不开心道:“奶奶,你们以后再吃窝头,我可就不回来了。”
见乖孙子发现,李老太太连忙道:“好,以后不吃了,奶奶让你婶子把粗粮都带回去。”
真让乖孙子不高兴,以后不回来了,他们俩老人得哭死。
“大哥,大哥!”
旺财等人跑进屋来,见李复兴正在吃早饭,便懂事的退到屋外。
“干嘛去,回来。”李复兴喊道。
他剥去鸡蛋皮,把蛋清吃了,蛋黄留下。
旺财三人这才小步走了进来,稍稍看李老太太的脸色。
李老太太还是之前的话语,让他们记着大哥的好,以后听大哥的话,不能做白眼狼之类的。
“吃吧。”李复兴把蛋黄分给小家伙们,一人一个。
事实上他也并不喜欢吃蛋黄,怪噎得慌的。
“奶奶,一会我回城里办点事,你跟老支书说一声,打到野猪就让人送到城里找我,最好带上牛车,过几天我再回来看你们。”
一听乖孙子要走,李老太太有点舍不得,但又一听过几天还回来。
那就好了。
她笑道:“行,奶奶让你爷爷去说。”
李复兴也不拖沓,喝了几口水便骑车返回四九城。
路上,他还不忘查看脑海中的拼夕夕,今天的折扣价仍旧是一分钱,物品变成了十斤猪肉脯。
李复兴毫不犹豫便买了下来。
十斤猪肉脯,赚翻了。
放到黑市去卖,一斤三四块都肯定会被一抢而空,毕竟是不用票的。
回到四合院后,采购筐里已经放了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准备拿回轧钢厂交差,已经三四天没回厂里了。
采购员虽然工作时间自由,但也得隔三差五回去点个卯。
当然,最重要的是完成每个月的采购指标。
有了这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如果村里再送来一头野猪,那他这个月的指标就超额完成了。
刚回到家里,郑老太太就拿着一副窗花和三块钱敲开了门。
“郑奶奶,有窗花就够了,钱你收回去。”李复兴接过窗花,把钱塞回郑老太太手里。
郑老太太又把钱强行塞回他手里:“这不行,窗花是奶奶送给你的,实话跟你说吧复兴,郑奶奶以后还想从你这里买点糙米,行不?”
原来是还有所求。
“当然没问题,郑奶奶稍等。”
说着李复兴便取出一些鸡蛋,当做回礼了。
毕竟那三块钱可是不算少,他总不能白占人便宜。
“这是我采购来的鸡蛋,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您要不收下,这窗花我也不要了。”
郑老太太接过鸡蛋,眼眶有些泛红。
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老支书跟着搬零件的人一起来到李复兴的爷爷家。
屋内,李复兴的奶奶和三婶正在裁布,一直夸布好。尤其是杨梅,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整匹的布。
自己的孩子以后可有福了,有个这么有本事的大哥。
给吃的喝的不说,还给他们做新衣服,她不由得赞叹当初丈夫的英明,榜上了李复兴的爷爷奶奶。
这几年,李德军可以说是比二老的亲儿子付出都多。
终于把福报盼来了。
想到这里,她就有种苦尽甘来的愉悦。
“衣服得做大点,孩子长得快。”李老太太说道。
“好,我知道,婶。”
屋外,李复兴正给帮他搬东西的人散烟,每人一根大前门,那些人接过去都不舍得抽。
“复兴,真是多亏有你啊。”老支书对李复兴说道。
“支书,可别这么说,你们把猎物给我,也是帮我涨业绩,大家都有好处。原本我还得等段时间才能转正,那两头野猪一到位,就稳了。”李复兴抽着烟说道。
“这几天,以后再有猎物,统统都给你。”老支书立马表态。
李老爷子撇嘴说道:“算你有点良心。”
老支书嘿嘿一笑,不敢还嘴,别看他年纪大,但他辈分却低了一辈,严格来说,他得喊李老爷子一声叔。
“对了复兴,那些是干啥用的?”老支书指了指那堆零件,好奇问道。
“那是手摇水泵,我打算在那边打口井,把水泵给安上,你们要是有空,就帮帮忙。”
“你知道那里有水?”
老支书几人都很惊讶。
帮忙好说,但打井可不是件简单事,他们原来的那口井,全村人打了一周时间才算完成。
打井是个没准头的事。
得先选好地方,地方要是错了,要么挖十多米都不见水,要么打出来的水发苦发咸没法用,那好几天的功夫就浪费了。
“有水没水,钻一下就知道了,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功夫。”李复兴说。
一个多小时?
那行,跟你一块干吧!
老支书立马安排刚才搬零件的几人准备开工。
“复兴,你说怎么搞?”一个身材结实的汉子问道。
此时,李德军也来了。
“你们用钻杆......”李复兴开始教步骤。
“我们来。”
李德军跟几个结实的汉子先下手,照着李复兴说的地方就开始钻。
这种打井方法,他们还是头一次见,觉得很新奇。事实上他们对能不能钻出水来,都没什么期待。
在几个汉子的努力下,一个小时的功夫就钻下去了六七米深。
“还真没水。”有人做事后诸葛亮。
打井要是那么简单,他们早就多打几口了,还怕没水用?也不用跟旁的村子为了抢水干仗。
“位置应该不对。”
“不是位置的事,现在太旱了,咱们原先的水井都没水了。”
......
李复兴根本没指望六七米深就能钻出来水,村里以前那口井,好像是七米深来着?就是井口大,可以几个人一起打水。
既然那口井干了,就说明地下水位比那口井要低。
所以还得继续钻下去。
李复兴和老支书没说停,几个控制钻杆的自然继续干。
老支书最终没忍住心中疑问。
“复兴,这钻这么小,就算出水了,那怎么弄上来?”
那么丁点的洞,怕是只有茶碗才能放下去吧,这也太不方便了吧?
至于李复兴一开始说的水泵,他们村都没电,能用吗?
“对啊,要不咱们还是别费这个功夫了。”有人说道。
李老爷子立马瞪眼怒斥:“你们懂个啥?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我家复兴既然这么干,就肯定有法子把水给弄上来。”
这怎么还揭短呢?
大伙都苦着脸,但因为李老爷子辈分太高,他们也没顶嘴。
李复兴笑道:“咱们打的是压水井,只要钻出水,把那些零件安上,用手压几下就能把水压上来,到时候你们就明白了。”
其中原理,李复兴压根没说,说了也等于没说。
李德军也对那些人道:“说你们也不明白,问那么多干啥?”
其他人纷纷白眼看他,好像你懂一样。
在这看不起谁呢?
一直到九米,还没出水。
钻杆越往下,众人就越费劲。
正在又有人要抱怨的时候,只觉钻杆忽然一送,接着便出水了。
“出水了,出水了!”
“真出了!复兴可真神了,快给村里也看看,我们接着挖。”
“依我看,咱们把这挖大点,替代原来那口井得了。”
......
不等李老爷子发火,老支书就斥责道:“都闭嘴!哪有你们说话的份?”
人家这刚钻出水来,你们就惦记上了?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呢!
再者说,别忘了他们村能度过粮食难关,全靠李复兴。你们现在想把人家的水里收归集体?
“老支书,我把话放在前头,这水井是为了我爷爷奶奶用水方便才打的,没用村里任何东西,就连打井的地,都是我们家的自留地。”李复兴说道。
要是有人觉得他好惹,那可打错算盘了。
本来只要不影响两位老人用水,别人来打一点是没问题的。
可你们既然这么说,那就对不起了。
老支书点头道:“我明白,你放心就是,这井就是你们家的,轮不着让人指手画脚,谁家有意见,我亲自诉去谈。”
开玩笑呢?
得罪谁也不能得罪李复兴啊!
以后还想不想吃饭了?
而且人家在自己家旁边打的井,跟你们有啥关系?这年月一口井可是一个家里至关重要的东西,家里有口自己的井,可是倍有面子的事。
谁乐意拿出来给集体用?
一点道理都没有。
李老爷子阴沉着脸看着刚才说话的汉子:“你爹,甚至你爷爷在我跟前都得老老实实的,你小子胆子不小嘛!”
那汉子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脸色煞白。
赶紧开口解释,是自己没管住嘴,没别的意思之类的。
李老爷子可不管这些,准备等晚点去找他家里谈谈。
“三叔,你们还得往下钻,深度不够。”李复兴见李德军要动手,赶紧给他安排活。
打人就不必要了,都是同村。
那汉子可能是有点小想法,但有这一番敲打就够了,要是还不识趣,那就不能怪他了。
李德军没好气的朝那汉子踢了块石头,这才继续干。

又摘了一点青菜叶,不能整棵拔,本来就少。
菜单便定了下来,蒜苗炒干肉,炒个鸡蛋,再来个青菜汤。
等爷爷奶奶闻着香味过来,已经为时已晚。
又不是过年,吃这么好?
又是米饭又是肉的,还有鸡蛋,而且青菜汤还放油呛了葱花,看的李老太太一阵心疼,三婶杨梅也是忍不住叹气,大侄子忒不会过日子!
“大哥,好香!”旺财擦了擦嘴脸口水。
旺业更是瞪着眼睛看着炒肉:“大哥,你比我娘做的更香。”
旺花则是已经走不动道,直愣愣的盯着美味佳肴。
杨梅无奈摇头,这可是肉和鸡蛋啊,能不香?
而且放那么多油,炒树皮都好吃。
“三叔啥时候下工?叫他过来吃饭。”李复兴说。
虽然村里有食堂,但只有红薯土豆,好吃就怪了。
“好,我去喊他。”杨梅立马出门。
这顿饭要是不把当家的叫回来吃,估计他得念叨好久。
“复兴啊,以后还是奶奶来做饭吧。”李老太太心疼的说道。
家里那些油,可禁不起这么个吃法啊!但她又不好明说,怕把孙子说走,以后不回来了可咋办?
李复兴知道奶奶心疼啥,说道:“奶奶,吃完饭后我回一趟轧钢厂,给村里办点事,一块带点花生油回来。”
“你跟我爷爷安心吃就是了,只要是吃的东西,我都能弄到。”
猪油还能吃很久,毕竟是爷爷前几天才炼的,还没怎么吃呢!
李德军见自己媳妇来了,都不用说话就知道啥事了,跟队长说了一声,提前下工一会,明天补上。
“行,你去吧。”
看着李复兴的面子,队长也不会拦着。
见李德军跟媳妇走了,有人羡慕道:“这德军命真好。”
“肯定回去吃好东西了。”
“这还用说,咱们村也就二十一叔能吃上肉,人家可是轧钢厂工人。”
“我也能成轧钢厂工人就好了。”
队长一瞪眼:“还没黑天呢,就做梦了?赶紧把活干完去食堂吃饭,都不饿?”
一说食堂,众人肚子都咕咕叫起来。
红薯不顶饱,但也没办法。他们李家庄好歹还有红薯吃,听说隔壁吴家村都开始煮野菜了。
这么一对比,吃红薯也很好了。
李德军还没进门,就闻到了饭菜香味,不禁加快了脚步。
刚刚媳妇跟他说了,复兴蒸了米饭,炒了鸡蛋,还炒了肉,做青菜汤的油够他家用五天。
过年都吃不到这些好东西。
“叔,这是啥好酒?”他看见李老爷子身边放着的一瓶酒,舔了舔嘴唇。
“你管啥酒呢?没你的份,复兴带回来给我的,想喝自己去倒点地瓜烧,不喝就快吃饭。”李老爷子一瞪眼。
李德军眼巴巴看着那瓶酒,厚着脸说:“叔,就给我尝尝味呗!”
李复兴看不下去了,说道:“爷爷,给三叔倒点尝尝吧。”
见乖孙子发话,李老爷子这才给李德军倒了点,还真是就两三口的量。
但李德军已经很满足了,轻轻抿了一口,就咂摸着嘴回味起来。
没看错的话,这可是茅台酒!
以后可以跟别人吹了,自己喝过茅台。
“奶奶,你多吃点,这个鸡蛋炒的不错。”李复兴给奶奶夹了一大筷子鸡蛋。
“好,奶奶吃。”李老太太眼角泛红,都没吃过儿子夹的菜,现在吃着孙子夹的了。
旺财三人见大人动了筷子,这才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虽然很想吃肉,但娘嘱咐过他们,所以只夹了几块,动作也还算斯文。
除了李复兴,这顿饭大家吃的都很满足。
尤其是旺财兄妹三人,肚子都鼓鼓的,想着要是以后每顿都能吃这么饱就好了,鸡蛋和肉真香呀。
希望大哥以后常回来。
只有大哥回来,他们才有好东西吃。
大家都在消食,只有三婶杨梅毫无怨言的收拾桌子。
回去的时候,李老太太给了她两瓶牛奶。
“复兴疼他弟弟妹妹,带回去给旺财他们喝吧。”李老太太不忘叮嘱这是她乖孙子给的。
杨梅接着就抹起眼泪。
“好了,回去吧。”李老太太知道自己说到对方心窝里了。
与此同时,村食堂也开饭了。
几个外村人在这时来到了李家庄,为首的是赵家庄的村长,他得到消息,李家庄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大批红薯和土豆。
他们村今天饿死了人,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一趟李家庄。
不过快走到村食堂的时候,就被拦住了。
赵村长已经闻到了红薯味道,跟在他身边的村民,都忍不住吞口水,肚子也不争气的叫唤起来。
原来还能坚持一下,但闻到香味,就压不住肚子里的饥饿感了。
“你们老支书在不,我找他有点事。”赵村长说道。
“麻烦您稍等。”
接着就有人跑去报信。
老支书很快就来了,看着关系不错的赵村长,低声问:“老赵,找我啥事?”
可千万别是来借粮的,李家庄也没有多余粮食借给别人,他得为李家庄的村民负责。
赵村长皱着眉头,递了一根烟给老支书,叹气道:“今天我们那又饿死了一个,听说你们村弄到红薯了,就想问问从哪买的。”
他是带着村里所有的钱来的。
不赶紧弄到粮食,明天可能还会有人饿死,这天杀的世道。
老支书本来不想透露,但听赵村长说死了人,又想到李复兴跟他说过,送猎物给他相当于给他涨业绩,是两全其美。
他便说道:“我们村有人在轧钢厂做采购员,能从轧钢厂换粮食,但人家不要钱,要野猪之类的东西。”
赵村长立马来了精神。
“真的?”
“骗你干啥?人家轧钢厂工人上万,随便出来点粮食,都够咱们这些村吃的,不过你可别对外声张。”
赵村长一听,觉得有道理。
轧钢厂那么多工人吃饭,省下几口就够他们一个村吃的了,不要钱要猎物也好理解,人家轧钢厂不缺钱,缺的是肉。
赵村长茅塞顿开。
立马保证道:“老李,我保证,绝对不走漏半点风声。”
还往外说?
越多村知道,换粮食就越难,往外说不就是坑了自己村?
“对了,怎么个换法?”
老支书也不敢乱说,安排道:“大宇,你去把你二十一叔叫来。”
要知道能换七千斤红薯,是复兴给李家庄争取来的,其他村怕是换不了那么多。

李老太太笑着说:“没有,出来消消食,今天跟你爷爷吃白面馒头吃的太饱了。”
李复兴也不拆穿她。
接着,李老太太朝屋里大喊:“老头子,还躺着干啥?赶紧出来帮复兴抬东西,就知道睡。”
“奶奶,东西不重,我自己就行。”
说罢李复兴便把采购筐直接抱起来往屋里走。
李老太太看见采购筐里的那匹布,吃了一惊。
咋这么多?
李老爷子连鞋都没穿好,就满脸笑容的跑了出来。
只要乖孙子回来,他就高兴。
“复兴,城里忙完了?来,爷爷帮你抬,咋这么大一匹布?”李老爷子看见那匹布,同样惊讶不已。
布有多难得,他们农村是最清楚的。
有些小孩甚至从出生以来一直光屁股,破衣服都没有。
一些偏远的地方,家里拢共就那么几套衣服,出去干活的人才能穿,待在家里的就只能光着身体,躲在床上。
“暂时没事了,这次应该能住个三五天,这是人家棉纺厂内部的东西,我买下来了,不用布票,不吃亏。”
老头老太太听到乖孙子要住三五天,顿时乐的合不拢嘴。
“不吃亏,咱们不吃亏。”两人连声附和。
这种好布,只要能买下,多花点钱也肯定是不吃亏的。
没关系还买不着呢!
李复兴把布拿出来,交给奶奶。
“让三婶给你们做两身热天衣服,再给旺财他们也做一身,看看能剩多少,到时候再说,等天凉了我再问问朋友。”李复兴说。
李老爷子说道:“该给你先做两身。”
李老太太点头:“你爷爷说的对,得你先做。”
李复兴摇摇头:“爷爷,奶奶,我有更好的,找裁缝做的中山装。”
领导们都喜欢中山装,因此中山装也被叫做领导装,很受年轻男子喜爱,也是目前流行的款式,不过不是谁都能穿得起的。
李复兴当时是故意这么说,要不二老肯定让三婶先给他做衣服。
不过李复兴也不忽悠他俩,他是真准备做两身中山装来穿的。
“好,中山装好!”
这次老头老太太不再坚持了。
李老太太赶紧把布收了起来,晚点就叫杨梅过来。
“爷爷,这两瓶酒是给你带的,不能喝太多,对身体不好。”
李老爷子一看是两瓶茅台,顿时两眼放光。还是他乖孙子孝顺,不跟某个混蛋东西一样,有好东西都不知道孝敬一下他们俩老人。
“好,爷爷就喝几口,过过瘾。”李老爷子赶紧保证。
接着李复兴又从筐里拿出红糖和牛奶,交给刚放好布的奶奶。
“奶奶,这是牛奶,您跟我爷爷平时喝点,给三叔家分两瓶,让旺财他们也补补,看都瘦成啥样了?”
布、酒,还有牛奶和红糖,都是农村很难见到的好东西。
这不是把城里的所有家当都带回来了吧?
“复兴,爷爷奶奶不愿意喝这个,你带回去。”
李复兴又推回去:“城里还有呢,我朋友有门路,您二老放心喝就是。”
“我还让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弄好之后,就把你们孙媳妇娶回来,到时候生几个重孙子让你们带。”
李复兴开始给爷爷奶奶画大饼。
别说,老人就喜欢听这个。
果然,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一听乖孙子这话,脑袋里接着就开始想象起来,其他事都抛到脑后去了。
“好,多生几个,奶奶给你带。”李老太太笑的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接着把红糖和牛奶先收了起来。
牛奶没见过几次,她看不出来好坏,可这红糖是她见过最好的,质地细腻,一点杂质都没有。
这个年月,国内还是很缺糖的。
到明年可能情况会好转一些,因为明年古巴领导人就要来访问了。
古巴产糖量极高,有世界糖罐的美誉。
为了支援同一阵营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对糖的需求,我国会与古巴签订合约,每年进口几十万吨古巴糖。
从此,古巴糖便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大哥,大哥......”
门外传来旺财兄妹的声音,越来越近。
“把手洗干净。”李复兴对三个孩子说道。
尤其是旺业那家伙,手指缝里都是泥巴,看的李复兴眉头紧皱。
旺花还好点,就是喜欢啃手指头。
要是他们爸妈这么说,他们肯定敷衍了事,但大哥让洗手,他们可不敢应付,都乖乖排队等着。
李复兴舀了一瓢水,到果树底下,给兄妹三个洗手。
洗手的水,就顺便浇给果树了。
“大哥,你看,我洗干净了。”旺花举起小手,让李复兴看。
李复兴摸摸她的小脑袋:“好,进去吧,一会你们大奶给你们牛奶喝。”
里面的奶奶听见孙子的话,只得打开一瓶牛奶,每人在碗里分了一点。
顿时奶香四溢。
“喝吧,得念着你们大哥的好。”
又是老话,李复兴苦笑着摇头。
三个小孩子哪里喝过这么好喝的东西,很快就喝干净了。李老爷子喜欢酒,对牛奶没兴趣。
“把你们娘喊来。”李老太太一边收拾碗,一边安排。
......
村食堂中,老支书等人看着面前的土豆,喜笑颜开。有了这些土豆,在粮食收割之前,他们再也不用担心缺粮了。
“你们打的鹿,就每人带十斤土豆回去吧。”老支书还是通情达理的。
这要是有人有意见,可就别怪他翻脸了。
李大力几人也不客气,立马就挑了十斤出来。
这是他们应得的。
“那些是啥?”老支书指了指一堆零件。
“不清楚,是二十一叔的东西,等等得给他送过去。”
老支书得知李复兴回来了,就准备一起过去,当面道个谢。
多亏了李复兴,给村里换了那么多红薯、土豆,要不他们李家庄早晚也会有人饿死。
李大力带着十斤土豆回家,可谓意气风发。
他是有资格意气风发的,毕竟给家里带回了十斤土豆。
“你烧包个啥?下回再偷偷上山,老子砸断你的腿!”李大力的老爹怒斥道。
再者说,一头鹿换回来了十斤土豆,你还烧包啥啊?像个二愣子似的,打到东西,直接带去城里,那就不用上交集体了。
李大力不敢跟自己老爹呲牙,就拿出省下来的肉包子,分成三份给了弟弟妹妹。
“哥,肉包子太好吃了。”
弟弟妹妹们吃完,还意犹未尽的使劲舔了舔手指。

村里大食堂当天就做了红薯粥,多放了些红薯,总算让大家勉强吃了个半饱。
对的,只能让大家吃半饱,要是吃到饱,得放多少红薯?七千斤也不够这么个吃法啊!
可村里不少年轻人动了其他心思。
“大力,咱们再去趟山上?”一伙年轻人聚在一块。
“这不好吧?”李大力心口不一的说。
谁都能看出来,他心动了。
只要打到一头野猪,别说吃的和钱,老婆都能有了。
“你不去!那我们走了。”
“等等!谁说我不去的?”李大力急道。
......
到中午,三大爷回来了一趟,跟李复兴说,已经开始打造他要的零件。
“材料费三十块,帮我一起干的老孙想要一斤肉当人工费,复兴,你看......”
李复兴立马掏出三十块递给三大爷,说道:“三大爷,您跟孙师傅说一声,一斤肉没问题,但零件质量得有保证。”
三大爷收过钱,点点头:“这个你放心,老孙的技术还是够硬的,有事三大爷去找他。”
说罢,便匆匆赶回轧钢厂。
那三十块钱的材料费,应该去要进领导口袋里的,毕竟用厂里的材料,不得打点打点?
公器私用,这是常见的事。
只要打点到位,就没啥事。
这三十块给出去,李复兴手里的钱就不多了。
前边给了张师傅两百,还欠人家一百五。
得想办法赚点钱。
李复兴还发现了件事,拼夕夕是可以升级的,但需要九千九百元的升级费用。
......
街道办的陈主任带着两瓶牛奶回到家,一进门就听见了孙子的哭声。
儿媳妇正抱着孩子,面带愁绪,也有些惭愧。家里也不是没给她补营养,都吃了好几只老母鸡了,可就是没奶水,这咋办?
“小丽,这两瓶牛奶拿去给乐乐喝。”
她儿媳妇一听是牛奶,惊喜道:“妈,买到牛奶了?”
牛奶多难买,她们家深有体会,即使婆婆是街道办的主任,而且也有牛奶票,但就是买不到牛奶。
“一个刚认的小辈给的。”陈主任笑着说。
不多时,一碗被温好的牛奶就端来了,一勺勺喂给正在哭的小家伙。
喝了几口,小家伙就安静了。
这也让家里人都松了口气。
“真是得好好谢谢人家。”陈主任的丈夫说道。
“这简单,改天让他来家里吃个饭。”陈主任说。
往后肯定断不了联系的,就这两瓶牛奶,能喝多久?
到晚上,二大妈过来了。
做饭也得有粮食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不是。
因此,她是来要粮食的。
“我明儿一早给您送过去。”
“行,没问题。”二大妈答应一声就回去了。
现在李复兴的拼夕夕背包里还有不少吃的,精米,白面,鸡蛋,红薯,猪肉脯,都是一分钱买的。
红薯到现在还没动过呢!
但不好让人家拿来做,而白面和精米又有些奢侈了,毕竟都是精细粮食。
他想等等看明天的秒杀区能刷新什么出来。
实在没办法,就只能往白面里掺点东西进去。
也不是他不舍得让工人吃好的,而是那样有点高调。现在四合院里还有几户人家能吃上精细粮食的?
主食之外,还得有菜。
第二天一早,李复兴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拼夕夕。
一分钱秒杀专区已经刷新,今天是十斤小米。
小米?
正好可以拿给二大妈做饭,虽然是粗粮,但在眼下也是很好的粮食了,能填饱肚子,也不会太高调。
起床洗漱的时候,李复兴看见同住在中院的钱婶正在抹眼泪,钱叔在一边有些手足无措。
“二大妈,钱叔他们咋回事?”李复兴低声问正在洗衣服的二大妈。
钱叔两人在记忆中可是模范夫妻,从没见过他们拌嘴吵架,现在这情况,看来事情不小啊!
二大妈低声说:“听说是老钱把家里的粮食给别人了一半。”
难怪钱婶哭的这么伤心。
本来粮食就不够吃,家里的孩子天天吃不饱,粮食少了一半,这哪能不崩溃的?
“孩他妈,大哥家真的是没吃的了。”钱建国硬着头皮解释。
他昨天去了自己大哥家一趟,看见大哥家的光景,心里实在不好受,就回家拿了一半粮食,给自己大哥送去了。
“咱家粮食就够吃的了?”
她不仅仅气这个,更气丈夫没跟自己商量一下。
“都怪我,怪我!今晚我去黑市看看。”钱建国连忙认错,不想再吵下去。
二大妈看了看钱建国,又看了看李复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李复兴却看出了她的意思。
便干脆主动说道:“钱叔,我这有点红薯,你们要吗?”
他正愁剩下的那些红薯怎么处理呢!不是拿到黑市卖了,就是带回李家庄。
钱建国夫妇一听,都把目光看向李复兴,接着猛的反应过来,对啊!自己院里就有采购员,弄点粮食不算很难。
“要!太谢谢你了复兴,我按黑市的价格买。”钱建国立马回道。
“这倒不用,就三分钱一斤给你吧。”
这比市价高出一点,但远比黑市的低的多。不过比市价高也是应该,毕竟没要你的票。
啥?
一旁的二大妈听的都很是心动,三分钱,可很难在粮店之外的地方买到红薯啊!粮店的虽然便宜,但要票,而且经常抢不到。
不单是二大妈,其他几户人家也都探出头来。
钱建国大喜过望:“好,那谢谢你了复兴。”
李复兴洗漱完之后,就到屋里把剩下的五十斤红薯拿了出来。
“大伙谁还要,可以匀一点。”李复兴大声道。
自己的房子马上装修,多少会影响到院里人,他索性便直接把红薯拿出来,做个人情。
“我要点!”
“复兴,给我留点。”
......
中院的几户人家都纷纷跑出了人。
三分钱一斤的红薯,买十斤才三毛,这种机会现在可是难得的很。
李复兴先让钱叔买了二十斤,他家粮食少。剩下的三十斤,就让其他几户人家分了,二大妈就买了五斤。
大伙都很开心,这红薯怎么说也能吃两顿的。
“各位叔叔婶子,我家房子马上要装修,可能会有点吵,还请大家多多担待了。”李复兴趁机说道。
“复兴,说这话见外了。”
“就是,没事的。”
“要帮忙尽管说一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