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国军事顾问的策划下,最终阿明仓皇出逃,流亡海外。
“这就轻松灭国了?”
历朝历代无数古人们感慨不已。
一边替乌刚达人民终于摆脱了暴君高兴。
边震惊于坦尼亚国防军脱胎换骨般的战斗力变化。
谁能想到最开始的那支坦尼亚国防军,会变成如今足以灭国的大军?只能说龙国的练兵之法实在太过强大。
此战过后,坦尼亚一举成名,非洲再也没有敢招惹坦尼亚的国家。
同时也让坦尼亚军队的师傅龙国军队名声大噪,很多非洲国家都纷纷跑来龙国的军校学习。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眼前一亮。
“龙国的练兵之法如此强大,连千里之外的非洲大陆都要派人来军校进修。”
“朕之大明是否也可以效仿,办一座专门培养将领的军校?”
如今在非洲军区,会不会说一口流利的华夏语,已经成为辨别其是不是军队高级将领的重要条件之一。
而在非洲军区,喊得最多的口号便是:立正、稍息、向前看、一二三四。
视频中放出一段卢望达士兵们操练的场景。
只见黑皮肤的非洲士兵们,穿着整齐的兔式军服,一边列队前进,一边高声喊道“一、二、三、四!”
“向右看!“敬礼!”
天空之上弹幕飞出:“别说,喊的口号还挺标准。”
“标准的兔式正步,有内味了!”
“这股精气神在非洲军队里可真少见,纯纯降维打击了。”
无数古人们看着眼前这支说流利华夏语、踢着正步的军队。
光是从气势上来看,就和其他的非洲军队不是一个档次。
战斗力必然也是碾压态势。
大秦位面。
赢政开口赞许道:“不错!”
“有一丝大秦锐士的影子了!”那是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
眼前的非洲军队,在接受过龙国训练后充满了自信。已经蜕变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军队。
“对于士兵面貌的改变和战斗力的提升,简直立竿见影。”
“怪不得后世这些非洲小国都要派人学习,龙国军校确实厉害无比。”
视频在熟悉的日落西山打靶归歌声中缓缓结束,黑人士门准备开饭
新的视频开始播放。
盘点世界奇葩税种!一个比一个难以置信!哦?
看到这个标题的一瞬间。
历朝历代无数古人们都集中了注意力。税收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对于皇帝来说,税收关系着朝廷收入的大事。
国库没钱的时候,许多皇帝都会想着巧立名目,增加一些税收。因此奇葩不奇葩不要紧。
能不能对他们的王朝起到借鉴作用才是关键。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各个国家都要收税,全世界的人民也都在交税。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税种之多令人称奇。
今天up主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世界上的一些奇葩税收。阿联酋—一外国新娘税。
娶国内新娘贵,娶外国新娘要交税。
阿联酋是一个富裕而保守的国家,男子结婚往往要准备巨额彩礼,致使很多人望而却步,只好将视线转向外国女子。
于是阿联酋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女性的利益和维护本国文化传统,就出台了这项税收。
凡是娶外国女孩为妻的男子,必须向政府缴纳一笔“外国新娘税”。
高天之上弹幕飞出:
“真恶心啊这税,美其名曰保护本国女性,那男性怎么办?”
“听到巨额彩礼几个字,某省人满脸是泪好吧。”
“据说现在那里38.8都是起步价了,更恐怖的是还有百分比爆金币的。”
“38.8怎么不去抢?娶个老婆全家都要破产了。”
结个婚欠一屁股债,这钱我还不如留着孝敬爸妈。
“又买房又买车,还要结婚办酒席,还要彩礼加上三金...一套下来奔着一百去了,谁顶得住啊?”
“真是娶不起了,我宁愿单身打打游戏钓钓鱼。”
“没错,还好龙国没有外国新娘税,有这钱找个外国妹子不香吗?”
“睁眼看世界!外国妹子不要彩礼,大毛那边的妹子颜值还高!是时候迎接全球化了,反对垄断(狗头)”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看见后世之人的抱怨,心有同感。天价彩礼的现象,并不是后世才有。
东汉时期,有个叫展允的基层公务员,因为拿不出两三万钱的彩礼,近50岁仍孑然一身。
唐代,男子结婚除了要给女方家彩礼之外,还要花钱垫高门第,称为“陪门财”。
而宋代明代,因为经济发展较好,一些浮夸攀比的嫁娶之风更盛。
明朝文学家徐渭就曾记载到:浙东一带嫁娶奢侈之风盛行,有女虽在襁褓,则受富家子聘多至五七百金。
翻译过来就是女孩还在襁褓之中,就已经有人下聘礼提前定亲,彩礼多达500金,折合一百多万龙市。
如此种种风气,极大提高了民间娶妻结婚的成本。
因此百姓也多有怨言。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眉头紧皱
“看来不仅仅我大唐有此事,后世之人同样被天价彩礼困扰。”
李世民对这种破坏正常嫁娶秩序的做法深恶痛绝。
“此问题困扰我华夏多年,确实不好解决。”
房玄龄小心翼翼回道。
李世民早就跟房玄龄抱怨过此事。
他曾经批评天价彩礼“多纳货贿,有如贩鬻。”
意思就是说,这哪里是嫁女儿,分明是把女儿当做货物,
待价而沽。
大唐高宗位面。
李治同样面色不愉。
“彩礼之事,事关国计民生,必不能助长此等奢靡之风!”
他的做法是:下令三品以上之家,不得过绢三百匹;四、五品不得过两百匹;六、七品不过百。
此外他还规定:“非聘不娶”,只要收了彩礼,就必须履行婚约,不能反悔。唐朝律法会明文保护互相有过彩礼和聘礼的双方。
李治内心觉得,他这些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
他遥望天空,不禁猜想其他皇帝会如何整顿这天价彩礼。。“岂有此理!”
大秦位面,
秦始皇赢政拍案而起,怒道:
“将士在外立功,所求无非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若是将士还乡,所得赏赐连妻子也娶不起。”
“岂不使无数大秦锐士寒心?!”如果天价聘礼之风盛行。
大秦将士们发现,参军杀敌之前娶不起妻。斩首立功之后还是娶不起妻。
那不是白立功了吗?
如此一来谁还肯奋勇拼搏?不如当场躺平算了!
“天价彩礼一事,对我大秦有严重危害!必须以法禁止!”
赢政大袖一挥道。
“陛下,大秦开国数载,百姓休养生息。”
“此等奢靡之风似乎尚未弥漫开来···”
韩非子上前开口道。
他觉得,眼下大秦尚未出现这种现象。专门为此立一条法律似乎没有必要。
“目光短浅!”
赢政少见地对一直宠爱的韩非子直接开口驳斥。
“你可看见天幕之中,后世无数子孙都为此事困扰?朕身为万世之君,皇帝之始。”
“自然要为天下百姓谋!为万世子孙谋!”
“以法禁止此事,是以身作则,为万世子孙作表率!”
身为始皇帝,赢政看得要比韩非子远得多。
此条法令,哪怕能稍稍抑制天价聘礼风气。
也足以福泽万世。
原来如此。
韩非子恍然大悟,顿时惭愧道:“陛下远见卓识,臣自愧不如!”.....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坐在皇位上似有所悟。
“如此看来,惠帝的算赋加倍之策,也对天价彩礼一事起到了抑制作用。”所谓算赋,其实就是人头税。
汉惠帝时期,规定女子如果未嫁,从15岁开始要缴纳更多的人头税,最高可达普通人的五倍。
此举不但对人口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天价彩礼一事也有不错的效果。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是否该延续此法,未雨绸缪呢?”
刘彻在心中思索到。
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看着弹幕眉头一皱。
他出身贫寒,提倡节俭,对于巨额彩礼这种风气非常反感。“高额彩礼对我大明发展极为不利,必须取缔!”
高额彩礼不但严重阻碍了民间的嫁娶,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严重降低了结婚率。
成婚的人少了,人口就自然减少了,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保持人口增长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无恒产者无恒心,因为高额彩礼无法成婚的人放到社会上无疑是不稳定的因素,也是国家的一个麻烦。
因此高额彩礼对于国家的统治无疑是不利的。正是出于国家长治久安的考虑。
朱元璋专门下过一道诏书:
“古之婚礼,结两性之好,以重人伦,近代以来,专论聘财,习染奢侈,宜令中书省集议,定制颁行遵守,务在崇尚节俭,以厚风俗。”
“违者论罪如律。”
翻译过来就是,谁敢搞天价彩礼,就直接法办。
事实上,朱元璋不仅下了这么一道诏书,而且还真一条一条地把所有禁止婚假奢侈风气的法条写进了《大明律》和《大诰》当中。
生怕后世子孙忘记了。
并且在执行上他也毫不手软。
洪武年间,曾经有官员因为嫁女儿收了六千两白银、五锭黄金和二十二头羊的彩礼被弹劾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将其抓捕入狱,直接处死。
这无疑给后世的明朝风气开了一个好头。
可惜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们并没有如此远见。
明中后期之后,奢侈攀比之风又逐渐盛行起来,朱元璋定下的这些法条逐渐沦为一纸空文。
孟迦拉国一一多妻税
众所周知,在孟迦拉国,一夫多妻是合法的。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在孟迦拉国,还有一种“多妻税”。
自2006年7月开始,在孟迦拉国第四城市拉杰沙希,对娶多个妻子者进行征税,任何男子娶第二个妻子时要缴纳1万塔卡税金,娶第三个妻子时税金上升到3万塔卡,娶第四个妻子时要交4万塔卡(约2000龙币)。
“妙啊!”
历朝历代无数皇帝们听到这个税种,顿时双眼一亮。
能娶得起第二第三个妻子的人,大部分都是有钱人。这些人肯定是交的起这多妻税的。
如果把数额加大一点,兴趣还能控制嫁娶不平衡的现象。只不在收取方式上面还需要细细考量。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心中一动。
这个多妻税的思路跟桑弘羊之前提过的奴婢税差不多。在武帝朝,普通民户的算赋是每年120钱。
而如果是奴婢,那么每名奴婢需要缴纳两倍的算赋,即240钱。
这一税种既遏制了大族过度扩张奴隶人口,又兼顾了社会稳定和财政收入。
“一举两得,此计甚妙!”
桑弘羊看着天上光幕也称赞道。
当然,也有许多古人震惊之后,纷纷出口指责。
“这多妻税,难道不是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吗?”
“万万不可啊!”
很明显,这些严词反对的人,都是有能力做到一要多变的受益者。
委内瑞啦一一呼吸税
呼吸是一个正常人的生理现象,但是在委内瑞啦的机场里,呼吸是要征税的。
委内瑞啦首都加拉加斯的迈克蒂亚机场为了“保护乘客的健康,建造了一个覆盖机场大楼的空调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臭氧净化空气,让进入机场的人呼吸道洁净空气。
于是机场开设了一个奇葩税种——“呼吸税”。
这项税种要求所有进入机场大楼的乘客和工作人员,支付127波利瓦尔(约150龙币)的费用。
无数古人听到此处都惊呆了。天底下还有如此离谱的地方?
这和明抢有什么区别?
就连历朝历代不少刮地三尺的贪官,都在心中感叹此税的离谱之处。
实在令人大开眼界。
古希腊、日不落、高卢鸡国一一开窗税
在古希腊,面向大街的窗户或者向外开的窗户,都要交税。
开窗税并不是古希腊独创,日不落国1696年,威廉三世在位期间,为了铸造更多的货币,曾向建筑物开凿窗户收税,史称窗税。
具体规定是:凡房屋有窗户在10扇以下者,课税2先令;有窗户10—20扇者,课税6先令;有窗户20扇以上者,课税10先令。
后来日不落国的这个窗税,经意呆利辗转传入高卢鸡国,经改造后被叫做“门窗税”一一按照门和窗户的数量来收税。
于是,高卢鸡国人开始大量改建房子,几家人合开一扇门,上下左右只有一扇窗子都很常见。
所以你现在去欧洲旅游,会看到不少欧洲传统建筑有这些特点:要么窗户数量很少,要么明明有窗户却堵住几扇,有些建筑材料甚至只有装饰或者画上去的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