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其他类型 > 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李如意李健安无删减全文

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李如意李健安无删减全文

冷香忆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不过,他们心里决定得赶紧把鸡蛋灌饼琢磨做出来。周莫玄年龄虽小,又有些邪气,却说一不二,应了郝大人的事,就真的去办。他倒是不会直接到生父燕王面前说,而是跟嫡长兄燕王世子周景望提此事。周景望直言道:“你说的这个郝通,若跟父王后院那几位没有关系,人品也过得去,我便给他安排个去处。”燕王周冰除去秦王妃,后院还有别的女人。如今已经生下儿女的就有两位侧王妃、两位贵妾。秦王妃所生的两儿两女都被朝廷封了世子、县公、县主。四位侧王妃、贵妾所生的儿女连个官位都没有。她们心里非常不平衡,时常给周冰吹枕边风,把亲戚安在北地各城府当官。周冰先后安置了四位侧王妃贵妾的十几个亲戚,有的还是一城主官,可这样她们还不知足。这些天,四位侧王妃、贵妾趁着秦王妃不在王府,...

主角:李如意李健安   更新:2025-04-22 19: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如意李健安的其他类型小说《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李如意李健安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冷香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不过,他们心里决定得赶紧把鸡蛋灌饼琢磨做出来。周莫玄年龄虽小,又有些邪气,却说一不二,应了郝大人的事,就真的去办。他倒是不会直接到生父燕王面前说,而是跟嫡长兄燕王世子周景望提此事。周景望直言道:“你说的这个郝通,若跟父王后院那几位没有关系,人品也过得去,我便给他安排个去处。”燕王周冰除去秦王妃,后院还有别的女人。如今已经生下儿女的就有两位侧王妃、两位贵妾。秦王妃所生的两儿两女都被朝廷封了世子、县公、县主。四位侧王妃、贵妾所生的儿女连个官位都没有。她们心里非常不平衡,时常给周冰吹枕边风,把亲戚安在北地各城府当官。周冰先后安置了四位侧王妃贵妾的十几个亲戚,有的还是一城主官,可这样她们还不知足。这些天,四位侧王妃、贵妾趁着秦王妃不在王府,...

《农门小娘子:我家夫君超旺家李如意李健安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不过,他们心里决定得赶紧把鸡蛋灌饼琢磨做出来。

周莫玄年龄虽小,又有些邪气,却说一不二,应了郝大人的事,就真的去办。

他倒是不会直接到生父燕王面前说,而是跟嫡长兄燕王世子周景望提此事。

周景望直言道:“你说的这个郝通,若跟父王后院那几位没有关系,人品也过得去,我便给他安排个去处。”

燕王周冰除去秦王妃,后院还有别的女人。如今已经生下儿女的就有两位侧王妃、两位贵妾。

秦王妃所生的两儿两女都被朝廷封了世子、县公、县主。

四位侧王妃、贵妾所生的儿女连个官位都没有。她们心里非常不平衡,时常给周冰吹枕边风,把亲戚安在北地各城府当官。

周冰先后安置了四位侧王妃贵妾的十几个亲戚,有的还是一城主官,可这样她们还不知足。

这些天,四位侧王妃、贵妾趁着秦王妃不在王府,上蹿下跳为亲戚活动跑官位。

官员的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那些有本事的官员上不了位,反而没有本事的官员上了位。做为未来的燕王周景望对此事非常反感。

周莫玄难得语气慎重的道:“大哥,你放心,我已派人查过,郝通能用得。”

过了几日,周景望寻个机会,在书房向周冰提议把郝通提为从七品下的长平县的县令。

周冰问道:“郝通只是秀才在身,连举人都不是,我儿为何要推荐他?”

长平县是个小县城,不过离着燕城很近,地理位置很重要。

这里的县令已经七十二岁了,向燕王王府上书要告老还乡。周冰的两个侧妃的亲戚早就盯着长平县令的位置。周冰一直没有松口,就是想着安排一个稳妥的人。

周景望自是有备而来,从容不迫的答道:“郝通今年五十三岁,在金鸡镇驿站任站长多年,没有出过差错,凡是在驿站住宿的官员都夸赞他办事能力强,特别是前年山洪暴发,难民要抢劫驿站,此人想办法将难民劝退,有几分急智。儿子认为郝通能够胜任长平县令一职。”

“哦,我想起来了。前些天你奶奶在金鸡镇驿站住了两晚。”周冰板着的俊脸露出微笑,“肯定是郝通侍候的好。你奶奶最是个心善的,看到郝通五十知天命还只是个小吏,就让你来给我说给他提至七品。”

周景望只是浅笑,也不辩解。

“此事准了。”周冰又与周景望议了几件公事,最后话题一转,特意道:“这几天你奶奶因着江家的事心里很难过,她很疼你,你早晚过去瞧瞧她。”

秦太妃一辈子只跟已经过世的老燕王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周冰。

老燕王在世时,后宅美女成群,宠妾灭妻,秦太妃能把周冰生下来养大并当上世子最后继承王位,吃的苦简直是七天七夜说不完。

别人不知道,做为秦太妃的儿子周冰还不知道吗。从小到大,周冰对秦太妃都极为孝顺。

周景望眉头微蹙,语气有几分淡淡悲伤,“小表叔心情不好,连带着奶奶也心情不好。”

小表叔叫江青云,今年十五岁,是秦太妃嫡亲妹妹秦氏亲生的小儿子,也是周冰的小表弟。

江家刚遭遇灭顶之祸。秦太妃派人把无比悲痛的江青云接到燕城避世。

“你奶奶对青云视为己出。”周冰一想到江家悲惨的命运及大病一场瘦得脱相的小表弟江青云,就算是铁石心肠也不禁心生怜悯,特别是当年江家曾经为帮他继承王位出了力,对他有恩。


李健安惊喜问道:“王伯同意了?”

李英华挑眉道:“当然得同意,不然我们家不教他们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四个字是李如意嘴里说出来的。

李健安看着李英华得意的样子,有些后悔今个同意让他跟王海谈。这么重要的事情,应由长子出面才显得李家重视。算了,结果很好,就不要多想。

李敏寒特意补充道:“明个王伯亲自过来砌火炕,他还说不算工钱,也不用管他的饭。”

李健安笑道:“王伯还是不相信不放心。”

李福康大大咧咧的道:“我就对妹妹弄出来的这个火炕很相信很放心。”

转眼便至第二天,王海一早就跟着众人来到了李家。

李如意一个小女孩不方便与一群大男人说话,半个时辰前已将砌火炕的关键告诉了李健安、李福康。

众人被李健安、李福康带着去瞧看后院的红土。

“想要砌好火炕,得用专用土,就是这种黏性好传热快的红土。红土在我们村的山里就有。这些土是我们兄弟从山里挖的挑回家里。”

“有了红土还不行,还得配上草灰、泥沙。”

“大家跟我来。”

“火炕传热的地方是烟道。烟道是砌火炕的关键。”

李健安声音清亮,开始还有些拘谨,后面就越说越放松。

众人听李健安说的头头是道,隐约觉得火炕砌好了效果会好。

李健安讲完之后,王海表情凝重,环视众人问道:“你们以前可曾听说过火炕?”

众人均答道:“不曾。”

王海正容道:“今个李家给你说了火炕,还教你们砌火炕,这是在传你们独门手艺。”

众人望向李健安、李福康的目光立刻多了几分尊敬与感激。

王海缓缓道:“独门手艺是传给儿子、徒弟的。你们不是李家的人,也未给李家行拜师礼。”

众人均是面带愧疚,不知如何应答。

“李家人仁义厚道,你们不能一毛不拔白白学了砌火炕的独门手艺。”王海说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那是。”

“天下可没有白得的东西。”

“大伯,你说我们怎么做才好?”

众人面面相觑,又都望向王海,请他拿个主意。

王海高声道:“火炕砌好后,到了冬天你们要是去外面砌火炕,所挣到的银钱都得给李家一成。”

这个时代的人都非常朴实纯厚。王族的人从李家学会了砌火炕,去外面揽活,挣银钱自己拿了,没有李家什么事,这要是传出去,整个家族的名声可就毁掉,许多年都被人瞧不起。

众人敬重王海,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纷纷点点头道:“行。”

“我们听大伯的。”

王海望着族人憨厚的面孔,心里欣慰,接着道:“李家是外来的,我们家族不能仗着人多就白占李家的便宜。这传出去全族上下都没脸。”

“大伯,多谢你提醒我们。”

“大伯,我们听你的肯定没错。”

众人纷纷感激王海。

王海大声道:“人穷志不短。我们家族祖祖辈辈在长平县,没有坏名声,只有好名声。到了我们这里,也不能有坏名声。”

“那是。外头的人说起咱们家族都是好话。”

“我们可不能毁掉家族的名声,成了家族的罪人。”

李如意在厨房里坐着听完王海与族人的对话,心里再次认为跟王海、王族人合作是对的。

王海、李健安、李福康全程跟着一起干活,众人只用一日就把李家的火炕都砌好了。

李健安传述李如意的话,“三日后,火炕干了,就可以试烧,到时就知道热不热了。”


李英华道:“她跟着五狗子去了山里,说是采草药。”

许家的许正与马氏生了八个儿女,为了省事,也是不识字不会起名字,就按着排名把儿女叫成大狗子、二狗子、三狗子……

五狗子是夫妻俩的五女儿,今年九岁,跟李如意年龄一样大。

李如意的原身跟五狗子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李如意来到礼村之后,五狗子只要一有空就来找她玩。

之前李如意怕被五狗子发现她的不同,一直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了。

一个多月前,李如意为了上山采草药就主动找五狗子玩。

两人的关系恢复如初。

礼村就在山脚下。村里的人靠山吃山,春天到山里挖野菜,夏天砍柴,秋天摘山楂,冬天打兔子野鸡。

夏天植物生长周期短,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山里生出许多的蘑菇、地菜。

两个穿着肥大破旧衣裤的小女孩背着竹篓走在蜿蜒的山路上。

个子矮皮肤黑的小女孩左额头凸起一个枣大的乌青的包,穿着露出脚趾的破草鞋,边走边四处寻找蘑菇、地菜,抱怨道:“如意,我们来晚了。前面的人把蘑菇、地菜都摘光了。”

这个小女孩就是许家的五狗子。

她生着一张长脸,额头短下巴长,鼻大嘴大,容貌非常普通,声音有些粗,乍听以为是个男孩子。

李如意柔声道:“没有蘑菇、地菜,我们可以摘马齿苋、鱼腥草、苦菜。”

五狗子问道:“那些能吃吗?”

“当然能吃,还有药效。”李如意这就将三种野菜的药效细细的说了一遍。

“原来你真的会给人瞧病。”五狗子非常惊喜的道:“那你能治好我额头上的包,不让我破相吗?”

李如意一早就瞧过五狗子脑袋上的包,“你额上的包是你晚上走夜路看不清摔跤碰到树杆上生的,等我回到家里给你涂点药,只要你不去挠它,就不会落下伤疤。”

“太好了。”五狗子喜不自禁,又问道:“那你能让我夜里不眼盲吗?”

“暂时没有办法。”夜盲症就是缺少营养患的。礼村九成的人患有夜盲症。李家的人也一样。

五狗子轻叹一声,“我晚上眼盲,心里可害怕了。”

“我知道。”李如意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晚上走夜路干什么?”

五狗子语气一下子变得很委屈,“我四哥砍柴把柴刀丢在山里,我们全家都去找。我在山里迷路了又碰到下雨,天那么黑,把我吓死了,一脚踩空脑袋撞在树杆上晕了,等醒过来已经到了早上。”

李如意蹙眉问道:“你在山里晕了一夜?”

五狗子十分悲伤的哭道:“整整一夜。我前天下午出去,昨天早上才回到家里。我家里没有一个人去找我,也没有人问我在哪里过的夜。我看我要是死了,他们都不会管。”

许家的儿女多,别说是五狗子这个女儿丢了,就是丢了一个儿子,许正、马氏都不见得冒雨进山去找。

李如意心里一酸,劝道:“雨太大了还打雷闪电,你家人怕进山寻你被雷劈了。”

“我爹娘兄弟心里根本没有我。我姐姐对我好,可是她去镇里当奴婢不在家里。这个家里没有人疼我管我了。”五狗子双手胡乱的抹着泪,站在原地,定定望着李如意,“要是你丢了,哪怕是下刀子,你家人都肯定满山的找你。”

李如意轻轻点点头,伸手握住五狗子瘦弱的肩膀,“我们都不要走丢。你以后千万不要在山里待到黑夜,哪怕有金子等着你捡,黄昏之前也必须下山。走,我们去采野菜,差不多就回家。”

五狗子应了一声,跟在李如意身后朝前走去。

一个时辰之后,两人背着半篓野菜下山。

李如意又教五狗子怎么把野菜做成可口的菜肴。五狗子默默记在心里,望向李如意的目光多了两分敬佩感激。

快要走出大山时,五狗子眼尖,发现一棵柏树的树杈上落着一只大的死喜鹊,三下五除二的爬上树拿到了死喜鹊,下了树非要把它送给李如意。

“我不要死喜鹊。活的我也不要。”李如意坚决不要死鸟。

“这么大只喜鹊拔了毛能有半斤肉,可以烤着美美吃一顿。”五狗子神采奕奕,高高扬起尸体僵硬的死喜鹊,“去年我捡了两只死麻雀烤了,咱们俩一人吃了一只,你还说下次我要捡着死鸟一定想着让你吃一口呢。”

“不。以后这好事你不用想着我。我不吃死鸟。”李如意差点没把早饭给吐出来,再三拒绝,热情似火的五狗子才把死喜鹊收了起来。

“我把死喜鹊藏起来,等下午溜出来烤了,一个人吃。”五狗子细长的眼睛射出幽怨的目光。

李如意到了家,立刻取了新制的药给五狗子涂上,嘱咐道:“伤口不要碰水,就算很痒也不要用手挠。”

五狗子走后,赵氏这才问道:“五狗子的伤是怎么回事?”

李如意长叹一声,把五狗子迷路昏倒在山里呆了一夜的事说了。

“马姐真是的,孩子差点死在山里,她的心还这么大,今个又让孩子上山,我得抽空去说说她。”赵氏跟马氏的关系很好。

当年,许正与马氏带着唯一的长子三岁的大狗子逃难,途中大狗子夭折了,夫妻二人到了礼村时,悲痛得都要上吊。

李山劝许正。赵氏劝马氏。

许正夫妻慢慢缓过来,次年生下二狗子,后面陆续又生了六个娃。

曾经这对夫妻丧子悲痛的都不想活了,现在儿女多了,差点失去一个女儿竟然都无所谓。

李英华从菜地里回来,听了一耳朵,直摇头道:“五狗子可真皮实,在山里昏了一夜也没发烧,今个就活蹦乱跳的跟你去山里采蘑菇。”

“她是没发烧,可脑门上那么大的一个包,还有啊,也不知道有没有摔伤脑子。”李如意担忧五狗子脑袋里面有淤血,想着观察几天再说。

李英华却是笑道:“她猴精猴精的,就算摔伤脑子,也比一般人聪明。”

李如意板着脸问道:“她怎么猴精了?”


李敏寒喂完鸡,洗了手进厨房,瞧见锅盖白气腾腾,笑问:“还没卤好?”

李如意指着靠在墙边摇摇晃晃三条半腿的木桌,那桌上放着一个木盆和一个盛着猪油的大碗,“快了。那边有炕过放了盐的肥肠,你要饿了去吃。”

李敏寒正准备去吃几块肥肠,堂屋里面传来赵氏带着些许自豪的声音,“如意,给你丰姨、姐姐盛碗肥肠尝尝。”

“好。”李如意朝两位哥哥笑了笑,麻利的取了两个家里最小的碗,盛满肥肠,又取了两双筷子,这就去了堂屋。

“这孩子真实在,我们两人吃一碗就足够了,你还一人弄一碗。”丰氏瞧到炕成焦黄色的肥肠,再闻到肉香味,口水差点从嘴里咽下来。

王燕不错眼珠的盯着肥肠,瞧着品相闻着香气就觉得好吃,这可是满满一碗的肥肠,足足有三、四两多,这李如意真是好客大方。

“姨、姐姐难得来我们家一次,又肯尝尝我做的肥肠,我高兴还来不及,自是要多盛些。”李如意把两个碗放在了母女面前的桌上,将筷子递了过去。

赵氏柔声道:“这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早就给你送去尝尝了。”

丰氏母女也好久没有吃过肉了,哪受得了这种诱惑,这就开吃,吃了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两个碗就吃光光,露出油亮亮的碗底。

李如意微笑道:“盆里还有,我再给你们盛去。”

丰氏连忙道:“够了。”

王燕忍不住夸赞道:“实在是好吃。没想到如意的厨艺这般好。”

李如意谦虚的道:“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哥哥收拾的肥肠,弄得干干净净。”把碗筷收走去了厨房。

丰氏心里大赞猪肥肠味道好吃还解馋,望向赵氏,问道:“你家买的猪下水多少钱一套?”

“不要钱。”赵氏微笑着把张屠户送猪下水的前因后果说了,“今个健安、福康去镇里遇到张屠户,又被塞了一套猪下水。”

丰氏跟赵氏道:“张屠户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这都给你家送了三回猪下水了。”

赵氏微笑道:“是。如果说下次张屠户再送东西,我们家就送他一些青菜。”

丰氏母女又坐了一会,准备离开,赵氏特意高声道:“英华,你再去盛一碗肥肠给你姨送回家,遇到你姨家里的人就说这是我给志高吃的。”

丰氏笑道:“你真是有心了,还想着我家志高。”

王燕望向赵氏的目光里面多了一份感激。

李英华从厨房快步走出来,“娘,卤猪肝好了,妹妹说吃猪肝对眼睛好,我给志高哥切一块吃。”

“切吧。”赵氏又跟丰氏道:“志高这孩子天天夜里点油灯看书费眼睛。你可得让他悠着点。”

丰氏点点头,笑容满面,“吃了还拿,我都没脸再来你家了。”

赵氏拍了拍丰氏瘦弱的肩膀,“你可别见外。”

李英华端着一个大海碗出来,上面是两块成人拳头大的卤猪肝,下面是炕肥肠,都快两斤了。

丰氏母女向李家人道谢,带着李英华回家了。

很快,李英华去而复返,手里的大海碗盛了满满一碗冒尖红皮的生花生米,喜滋滋的道:“丰姨又给咱们家送了生花生米。”

赵氏自是欢喜,“留着等你爹回来炸花生米给他下酒吃。”

李如意在厨房里已经把卤下水都切好了,嘴里吃着一块卤猪肚走到院子,高声道:“等我爹回来,我们兄妹给他买花生米。这碗花生米,您每天吃早晚吃十粒补血,对身子有好处。”


丰氏给王海生了一儿一女。

女儿王燕今年十四岁,容貌体型都随了丰氏,十分普通,不过十分聪明,绣技在礼村同龄女子当中是最好的。

儿子王志高今年十二岁,身材高大,容貌周正,如今在镇里的学堂读书。

丰氏的希望都放在了王志高的身上,家里省吃俭用供王志高读书。

王海的长子王立冬、王春分闹了许多次分家,王海被闹得烦了有些松动,丰氏却因为要供王志高读书,怕一分家银钱不够用,死活不同意。

这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屋檐下面,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烦也烦死了。

王志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静下心来读书,不止一次跟王燕说过同意分家,也跟丰氏说过。

丰氏要是手里有银钱,自是愿意分家,可是手里没有多少,又担心王海岁数大了,万一去世了,她与儿女连个靠的都没有。

丰氏低声道:“我们家的白面只够卖一个多月,鸡蛋的话,到了冬天,鸡下的蛋会减少。”

王燕轻声道:“你可以劝说爹从外村收白面、鸡蛋。”

丰氏问道:“我们从外面收白面鸡蛋,再卖给李家?”

“对。这样也能赚些银钱。”王燕俯在丰氏耳边道:“李家跟许家关系最好,可是却第一个买咱们家的面、鸡蛋,还不是看在爹是里正的面上吗?”

丰氏点点头。

当年,她设计了王海嫁给他,名声上面有损,赵氏骨子里清高,多少有点瞧不起,就疏远她了。

不然,赵氏与她的关系是最好的。

“爹现在是里正,跟各村的里正都熟,去各村收白面、鸡蛋,也很便利。”王燕特意道:“我们家挣的是跑腿银钱,不怕被人说道。”

“容我好好想想。”

王燕便道:“我的娘,三妞今年十五,四妞也十三了,你再不分家,就得给她们准备嫁妆。你嫁妆给少了,我爹生气,大哥两口子寻着由头到处说你坏话。这何苦来呢。”

王立冬生了四个女儿。

王大妞、王二妞都嫁出去了。

当年丰氏给王大妞的嫁妆不多,王海为此跟她发火,王立冬夫妻逢人就说丰氏刻薄。

王二妞出嫁,王海特意嘱咐丰氏要多给嫁妆,丰氏咬咬牙给陪了价值五两银钱的嫁妆。

眼下,王三妞开始说亲事了,丰氏要是给的嫁妆少于五两银钱肯定不行。

丰氏最近正在愁王三妞的嫁妆,缓缓道:“这得看李家的买卖后面做的如何。”

王燕急道:“李家每天要三十斤白面、两斤鸡蛋,一个月下来可不少。你可别等到李家找到别人家买白面鸡蛋再后悔。”

这一日下午,天气晴朗。礼村里正王海与长子王立冬从外村喝酒回来。

丰氏想着李家天天从自家买白面鸡蛋,买卖很红火,就要跟王海商量去外村收白面鸡蛋的事。

王海瞟了一眼虽然年轻但容貌丑陋还跛脚的丰氏,没好气的道:“我听说你还没准备给三妞备嫁妆?”

丰氏闻着一身的酒气,心里就烦,“我是她什么人,我给她备嫁妆?”

王海瞪着一双牛眼叫道:“三妞是我孙女。你是我婆娘,你就得管她。”

丰氏丝毫不示弱,冷声道:“你不管管女儿儿子,一天到晚的管孙女,你什么意思?”

王燕明年就及笄,也要嫁人,从来就没听王海问过王燕的嫁妆。王海不就是嫌弃王燕生得难看吗。可王燕还时常给王海做鞋袜,缝补衣服孝顺他。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