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宗李建成的现代都市小说《李承宗李建成结局免费阅读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番外》,由网络作家“山的那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听到卫士的回应,堂内众人心生警惕。尉迟敬德惊疑说道:“我记得前几天陛下降旨,说皇太孙患有癔症,令他在太医署治病,他怎会来秦王府?”长孙无忌走回来坐下,说道:“他是皇太孙,太子的长子,太子垂怜他,请旨将他放出来,也不是不可能。”张公瑾奇怪问道:“他来这里作甚?”长孙无忌判断道:“很可能跟太子有关。”说完,他看向李世民,说道:“大王,明天我们便行大事,皇太孙不必理会,派人将他赶走。”房玄龄开口道:“不行,大王不能不见皇太孙,若是不见他,就是心虚,就给了太子明日不入宫的理由。”杜如晦颔首道:“玄龄所言甚是,大王,得见。”李世民听着他们的分析,嗯了一声,说道:“本王也是这样想。”“你们留在这里,莫要出去,本王打发他走。”说完,他大步走了出去...
《李承宗李建成结局免费阅读大唐:家父李建成?我选黄袍加身番外》精彩片段
听到卫士的回应,堂内众人心生警惕。
尉迟敬德惊疑说道:“我记得前几天陛下降旨,说皇太孙患有癔症,令他在太医署治病,他怎会来秦王府?”
长孙无忌走回来坐下,说道:“他是皇太孙,太子的长子,太子垂怜他,请旨将他放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张公瑾奇怪问道:“他来这里作甚?”
长孙无忌判断道:“很可能跟太子有关。”
说完,他看向李世民,说道:
“大王,明天我们便行大事,皇太孙不必理会,派人将他赶走。”
房玄龄开口道:“不行,大王不能不见皇太孙,若是不见他,就是心虚,就给了太子明日不入宫的理由。”
杜如晦颔首道:“玄龄所言甚是,大王,得见。”
李世民听着他们的分析,嗯了一声,说道:“本王也是这样想。”
“你们留在这里,莫要出去,本王打发他走。”
说完,他大步走了出去。
来到秦王府外。
李世民看到一个身高一米六,穿着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十二岁帅气少年郎。
此时,李承宗也在打量着他。
李世民身高一米九左右,体态魁梧,目光锐利有神,宛若一把出鞘的横刀。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须髯丰美,气质威严,仪表不凡。
史书中说的没错,真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李承宗心里想着,抬起小手挥了挥,面带笑容叫道:“二叔,二叔!”
李世民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大步走到他身边。
“大侄子,听说你在太医署治病,好些没有?”
李承宗闻言咧嘴道:“都是那帮太医误诊,其实我什么病都没有,这不,皇爷爷知道是误诊,放我出来了。”
李世民笑呵呵道:“没事就好。”
“找二叔什么事?”
李承宗见他开门见山直接询问,肃然问道:“二叔,我听说,你去我皇爷爷那里,告了我父亲和我四叔一状,说他们与后宫私通?”
李世民眯起眼眸问道:“你父亲让你来问的?”
李承宗摇头道:“跟他没关系,我是听到消息,自己过来想要问个明白。”
李世民哦了一声,叹了口气说道:“二叔也是听人说起,你皇爷爷已经降了旨意,明日会彻查此事,你不用担心,清者自清。”
李承宗凝视着他问道:“二叔你信他们私通后宫吗?”
李世民摇头道:“不信,但事关后宫,必须得查个清楚,若是子虚乌有,你皇爷爷会还太子和齐王一个清白。”
李承宗认真道:“二叔觉得没有,那就肯定没有,等到明天,二叔你一定要替我父亲还有我四叔说几句话。”
李世民笑吟吟道:“二叔会的。”
李承宗接着道:“我回去也会劝我父亲和我四叔,咱们都是一家人,得相亲相爱,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
李世民凝视着他,沉默了几秒,抬起宽大手掌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了拍,说道:“大侄子有心了。”
李承宗咧嘴道:“那我回去了,明天见!”
李世民笑道:“去吧。”
看着李承宗身影渐行渐远,李世民收敛起笑容,面色平静的返回秦王府大堂。
一进堂内,众人目光纷纷望向了他。
长孙无忌问道:“大王,如何?”
李世民坐在上座,缓缓说道:“看不出皇太孙是太子有意派来的。”
房玄龄问道:“他都说了些什么?”
李世民轻描淡写道:“孩子的一些幻想罢了。”
说完,他扫视了众人一眼,问道:“明天的大事,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众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随即纷纷摇了摇头。
这几天他们一直在谋划这件事,该敲定的细节,都已经敲定,只待实施。
李世民摆手道:“那就分头行事。”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道:“喏!”
李世民看着他们离开,闭着眼睛独自在堂内坐了一会,方才起身去往后院。
后院中,寂静无声。
主屋屋门敞开着。
李世民走到屋门口,看见一名身高一米六五,长相出众的二十五岁秦王妃长孙无垢,怀抱一名五岁女童,轻轻拍着女童的后背,哄着她入睡。
在床榻上,还有两个男童,正睡得香甜。
听到脚步声,秦王妃长孙无垢手中一顿,抬头望去,瞧见李世民走了进来。
李世民见她要起身,对她做了一个手势,让她不要起来。
秦王妃望着他走到自己身边,轻声问道:“二哥,妾身听说,皇太孙来了?”
李世民看着沉沉睡去的女童,嗯了一声道:“他听见一些风声,过来问问,已经没事了。”
说完,他替秦王妃怀中的五岁女童李丽质整理了一下贴在额前的头发,又看了看床榻上睡得香甜的两个男童,问道:
“观音婢,你要不要也睡会?”
秦王妃叹了口气道:“妾身倒是想像他们三个一样,说睡就睡,奈何睡不着。”
李世民过去摸了摸两个男童的额头,转头对着秦王妃柔声说道:
“明天,我就入宫了,秦王府这边,交给你。”
秦王妃抿着嘴唇,知晓他言语的分量,眼神坚定道:“若是二哥出事,妾身绝不独活。”
李世民笑道:“放心,出不了事。”
说完,他直起身子,说道:“今晚上,你跟承乾他们一起睡。”
“我去堂屋,稍微眯一会就行。”
秦王妃明白他的用意,应声道:“妾身听二哥的。”
当天晚上,秦王府内,一家人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李承乾和弟弟李泰,妹妹李丽质看到今日格外沉默的母亲,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吃的很是安静。
李世民却和往日一般,很是贴心的为他们夹菜。
吃完饭菜,秦王妃长孙无垢便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府堂。
李世民则坐在堂屋上座,闭着眼睛,在脑海中将明天的事推衍了一遍又一遍,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
而此时,东宫之中。
李承宗也坐在自己的起居偏殿,闭着眼睛,思考着史书中的记载,推衍着李世民的每一步行动。
封德彝那边,他已经安排下去,明天海池见。
李建成和李元吉今晚上则被他安排在显德殿里打地铺。
门口有冯立带人看着,他们哪都去不了。
下午那会,太子妃似乎听到了风声,特地去了一趟显德殿。
当冯立带来消息时,李承宗给出批示。
今晚上,太子妃也得在显德殿打地铺。
李建成此时脸色铁青,怎么也没想到,储君之位,落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听到李世民的戏谑,冷笑了一声道:“那是,我这儿子,比你儿子强。”
李世民淡淡道:“我儿子不会把他老子绑起来。”
李建成呵呵道:“我儿子还不会让他老子输呢。”
李世民看着他道:“赢的是他,不是你。”
李建成瞪道:“输的是你,不是我。”
这时,看到李渊回头投来凌厉的目光,三人顿时低着头不吭声。
李承宗见状,有些忍俊不禁。
太极殿外。
此时经过唱籍,文武百官已经来到殿内,位列两班,安静等待着李渊的到来。
“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回头望去,当看到皇帝李渊牵着皇太孙李承宗朝着这边走来,纷纷愣了一下,露出疑惑之色。
好端端的,怎么把皇太孙带来上朝?
下一秒,文武百官看到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被五花大绑着跟在李渊和李承宗身后,纷纷露出惊骇之色。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一声不吭,在殿门处站定。
李渊则带着李承宗走入殿内。
李承宗看着殿内尽头,白玉阶上的龙榻御座,想了想,在白玉阶下站定。
然而,李渊却是握着他的手,轻轻拉扯了一下,示意他跟上。
李承宗当即走上白玉阶,来到了龙榻御座跟前。
李渊这才松开手掌,转身在龙榻御座上缓缓坐下。
文武百官看到这一幕,纷纷行礼道:
“臣等拜见陛下。”
李渊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文武百官望着李承宗,他站的地方,是太子平日上朝所站的地方,心中愈发感到震撼。
他们不清楚发生什么事,只能等待李渊开口。
李渊的声音适时响彻而起:“今天,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朕的太子,朕的秦王,朕的齐王,朕的三个儿子,竟然谋反!”
文武百官眼睛瞪大,倒吸了一口凉气,宫中的局势,他们很清楚,东宫、齐王府和秦王府是水火不容,虽然有人已经预料到可能会发生谋反的事,但真当事情发生,还是惊到了他们。
李渊将文武百官的神色尽收眼底,接着说道:“好在有朕的好皇孙,他提前洞悉了这一点,替朕,替我大唐,平息了这场乱象!”
众人纷纷看向了站在龙榻御座旁边,穿着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少年,随即竖起耳朵,等待着李渊的下文。
李渊沉声道:“朕这个人,赏罚分明,有过就要罚,有功就要赏!”
“太子,秦王,齐王,三人谋反,不可饶恕!朕是他们的父亲,朕也难辞其咎!”
“听旨!”
李渊望着文武百官,缓缓说道:“即刻起,废黜太子,废黜秦王,废黜齐王,废除秦王府和齐王府,以示严惩!”
“从今日起,他们三人,再不是太子、秦王、齐王。”
李渊扫视了殿门处的三个儿子一眼,继续说道:“但他们还是朕的儿子,朕也不忍他们在外,所以,朕决定将他们关在东宫。”
“至于他们谋反的事,所涉及到的人,朕会交由皇太孙去查。”
“皇太孙有功啊!”
李渊再次感慨了一声,“若不是他,今日的早朝,决然不会是朕坐在这里,跟你们讲述这般简单!”
“朕的好皇孙,没有让一个人流血,兵不血刃而制止了此次谋反,此功,朕不能不赏!”
李渊伸出手掌,将李承宗拉到自己的身边坐下,搂住他的肩膀,对着文武百官说道:
“即刻起,立皇太孙为储君,入主东宫,节制东宫兵马,接管东宫一切事宜。”
很快,李建成跟李元吉带着十足的兴奋,骑着马匹,在冯立等人的带领下,飞往玄武门。
路上,得知秦王造反失败的消息,李建成幸福的快要晕厥过去。
造反,这是死罪啊!
只凭这一点,就足以摧毁秦王和他的秦王府。
来到玄武门内,李建成远远看到宛若败下阵来的斗鸡,耷拉着脑袋的李世民,嘴角几乎咧到耳根。
他翻身下马,和李元吉一起来到李世民身边,发出了一声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哈!”
李世民抬起头,凝视着他,冷声道:“太子,你有什么好笑的?”
李建成背着双手,围着李世民转了几圈,脸上笑容愈发浓厚,说道:“二弟,你还是把头低下来,本宫喜欢看你低头的样子。”
李世民闻言挺直腰杆,一副不服输的模样。
李建成见状,啧啧了两声,惋惜说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堂堂的天策上将,竟然也会谋反,失败的滋味,如何啊二弟?”
李世民冷哼了一声,说道:
“我没输给你,我是输给了李承宗。”
李建成指着旁边津津有味看热闹的李承宗,神色得意道:“他是我儿子。”
“父子一体,他赢了,就是我赢了。”
说完,他转头对着冯立说道:“去拿绳子,把秦王绑起来!”
冯立没有应声,而是看向了李承宗。
李承宗想了想,对着李世民说道:“二叔,委屈你一下。”
说完,他对着冯立说道:“去拿绳子。”
“喏!”冯立抱拳,转身离开,很快拿着一条麻绳回来。
李承宗皱眉道:“怎么拿一条绳子,再拿两条。”
李元吉此时也是一副幸灾乐祸模样,见状提醒道:“绑他一条绳子就够了。”
李承宗看着他说道:“谁说只绑他?”
“我二叔造反,所以绑他,你们也造反,你们也得绑起来。”
李元吉睁大了眼睛,“啥?”
李世民眉头一挑,看了看李元吉,又看了看李建成。
李建成瞬间感到脸上有些挂不住,瞪着李承宗道:“你哪边的?”
李承宗咧嘴道:“我皇爷爷那边的。”
“不把你们一起绑了,我怎么跟我皇爷爷交代?”
说完,他看着冯立说道:“愣着干什么,赶紧的,再拿两条绳子过来!”
冯立回过神,立即抱拳,转身离去,很快又拿来两根绳子,然后亲自上手,将李世民五花大绑。
李世民抿着嘴唇,没有反抗,任由他将自己绑住。
李承宗从冯立手中接过两条绳子,随即又对着近在咫尺的几名长林兵说道:“帮我把太子和齐王按住。”
说完,他认真的对着李建成和李元吉说道:“父亲,四叔,你们配合点。”
李元吉恼道:“大侄子,有这个必要吗?”
“乖,听话。”李承宗一边说着,一边让长林兵动手。
在几名长林兵的盯视下,李元吉只得乖乖的任由他绑住自己。
李建成却是挣扎着,不肯就范,但在李承宗的强硬态度下,和几名长林兵的协助下,最终绳索还是套在了他的身上。
“逆子,逆子!”
李建成情绪激动的叫骂着。
李承宗拍了拍小手,看着被五花大绑的三王,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父亲,二叔,四叔,走吧,咱们去见我皇爷爷!”
说完,他小手一挥,让冯立带着几名长林兵,押解着他们三人,前往海池。
而此时,距离玄武门两公里的海池边上,停靠着一座华丽的楼船。
李承宗一边走着,一边打量着那座楼船,瞧见李渊坐在楼船之上,和四个老头正饮酒笑谈着,暗暗啧了一声,还挺会享受的啊。
来到池边,李承宗对着上面的五个老头挥了挥手,叫道:“皇爷爷!”
楼船上,李渊听到声音,收敛起笑容,带着四个老头走下楼船。
当看到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被五花大绑,跟在李渊身后的四个老头吃了一惊。
李渊也是愣了一下,皱眉道:
“怎么回事?为什么绑住他们?”
李建成双手被绳索缚在背后,上前两步,大叫道:“父皇,秦王谋反!”
“谋反?”除了早已知晓实情的封德彝外,一旁的裴寂、陈叔达、萧瑀三名老臣听到这话,脸色一变,然后又打量着李建成,眼里满是困惑,秦王谋反,怎么你也被绑了?
李建成继续大叫道:“他在玄武门布下伏兵,欲要杀害儿臣和四弟,还要逼您退位!父皇,秦王不孝不忠,您必须严惩才是!”
李渊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裴寂忍不住道:“可是,太子,和齐王,为何也被绑?”
李建成语气一噎,没有吭声。
李渊冷哼道:“因为谋反的不只是秦王,太子和齐王也是谋反!”
裴寂、陈叔达、封德彝彼此对视了一眼,心中一阵惊骇,三个有储君资格的皇子,争相谋反,这还得了!
李渊的声音带着愤怒响彻而起:“王贺,取马鞭来。”
贴身太监王贺闻言连忙领旨,转身离开,取来马鞭。
李渊接过手中,铁青着脸,瞪视着被五花大绑的太子、秦王、齐王,大喝道:
“都给朕转过去!”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转过身,直挺挺的目望前方。
李建成看着他手中的马鞭,迟疑了两秒,也转了过去。
李元吉见状,也连忙转过身。
啪!
伴随着一道马鞭抽在后背上的声响,李元吉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露出疼痛之色。
啪!
又是一声抽响,李建成闷哼了一声。
当马鞭即将抽在李世民后背上时,李世民忽然冷着脸转了过来。
一马鞭重重抽在他的脸上。
李世民左脸颊上瞬间青紫一片,却忍着一声不吭。
李承宗见状,脑海中浮现出穿越前看过的一部影视剧,暗暗咂舌,跟你儿子一样硬气啊。
而此时,四个老臣见到李世民脸上的鞭痕,齐齐愣住了。
李渊也愣住,手中的动作停了下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由看向了他。
李世民盯着李渊,吐字道:
“陛下用马鞭,是家法还是国法?”
常何将圣旨接到手中,低头打开看了一眼内容,瞳孔猛地一缩,太子和齐王,就地拘押?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故,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正当他震撼想着,李承宗的声音响起:
“常何,考虑好了吗?”
常何抬起头,迎上李承宗的目光,思考片刻,先将圣旨还给他,然后眼神坚定道:“秦王对我恩重如山,恕臣难以从罪!”
李承宗并没有因为常何的拒绝而恼怒,而是凑到他身边,一脸严肃的说道:
“你刚才说,我二叔对你恩重如山,那你就更应该效力于我。”
“否则,不只是我二叔秦王,秦王府一众僚属,还有你和被你用钱收买的禁军,所有人都会被我皇爷爷治罪。”
“到时候抄家灭族,大祸临头,你就是再有忠心,又有什么用?”
常何低着头,不为所动。
李承宗见状,继续劝道:“常将军,你是我大唐的良将,应该知道我大唐的处境,北边有大敌突厥,西边有吐谷浑,东面有高句丽,大唐正是用人的时候,少你一人,大唐就少一份力量,难道你想看到中原大地上再发生一次五胡乱华的惨状吗?”
常何立即摇头道:“不愿意。”
李承宗点头道:“那就是了,我也不愿意,但是现在,咱大唐的朝局是什么样子,你也知道,东宫和齐王府联手,与秦王府同室操戈,到最后蒙受损失的是谁?是我大唐!获利的是谁?是突厥,是吐谷浑,是高句丽!”
“所以,我必须平息京城的乱象,不给外患可乘之机!”
听到“平息京城乱象”几个字眼,常何脸上露出吃惊之色。
李承宗趁热打铁,伸出十二岁的小手,握住常何宽大的手掌,情真意切道:
“常将军,我知道你的顾虑,你是担心你效力于我,会害了我二叔秦王?”
“你如果这样想,便是大错特错!你以为我平息的手段,是杀人吗?我的目的,不是杀,而是保!”
“我不仅要保我的父亲,我的四叔,还要保秦王,以及秦王府的一众僚属!”
李承宗握紧常何的手掌,认真道:“我更要保像你这样的良将!”
看到常何脸上露出深思的表情,李承宗当即拿出圣旨,再次趁热打铁,指着圣旨,正色说道:
“看到这份圣旨了吗?这就是我的底气,现在朝堂上,只有我有这个手段,有这个能力,保住所有人!”
“而你,常将军,我需要你像封公和王晊一样,站出来帮我!”
李承宗严肃道:“你帮我,才是在回报秦王的恩情,不帮我,就是置秦王于死地!”
“我已经跟我皇爷爷请旨,如果我没有平息庙堂上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乱象,我便以死谢罪!”
常何闻言,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他。
李承宗则发出一声低喝和不忿:“常何,我这个皇太孙,为了大唐,为了所有人,已经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你还在犹豫什么!”
这是十二岁少年的嘴吗,这么能说......封德彝在旁边听得都恨不得表忠心。
常何沉默几秒,旋即眸中闪烁着几分坚定,对着李承宗单膝跪地,抱拳道:“只要皇太孙殿下能说到做到,臣常何,愿听命于皇太孙,为国尽忠!”
李承宗露出惊喜之色,认真道:“有常将军帮忙,我这心,一下子就安了。”
常何站起身,注视着李承宗,问道:“殿下需要臣做什么?”
李承宗说道:“我要你听从秦王的安排,秦王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到了关键时候,你就明白我的用意。”
常何抱拳道:“是!”
李承宗收起圣旨,笑着道:“常将军继续当职吧,就当我没来过,如果有人问起,我来做什么,就说我癔症犯了。”
“诺!”常何重重点了点头,随即注视着李承宗、封德彝、王晊离去的背影,随即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经过刚才的谈话,常何已经意识到,秦王府败象已定。
毕竟,连他这般隐秘的秦王暗棋,李承宗都知晓,常何不敢想象他还知道多少。
常何闭上眼睛,消化掉内心的震撼,旋即睁开眼,望了一眼秦王府方向,没有选择迈出脚步去通风报信,而是默默收回目光,继续当职。
而此时,皇宫之中,李承宗双手背在身后,走在路上,一想到原本的死局,现在已经被他盘活了大半,他便感到愉悦,终于不用死了。
封德彝、王晊跟在他的身后,此时还沉浸在常何的事情当中。
许久,封德彝率先回过神,问道:“殿下,你怎么知道常何是秦王的人?”
我要是不知道常何是秦王的人,我史书不就白读了吗......李承宗咧嘴一笑,当然,实话不能告诉他,面露神秘说道:
“秦王有眼线,难道我就没有?”
封德彝不敢置信道:“可是,你才十二岁啊。”
李承宗笑道:“秦朝的甘罗,也是在十二岁时,凭借才智,替秦国赢得十几座城池,从而被嬴政拜为宰相。”
“他十二岁能当宰相,我也是十二岁,我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些常人所不能及之事?”
封德彝哑然,旋即感慨道:“殿下口才了得,老臣佩服。”
王晊连忙道:“臣也佩服。”
李承宗笑纳了二人的恭维,望向东宫方向,说道:
“走吧,去东宫。”
该做的已经做完了,现在该跟李建成和李元吉摊牌了。
封德彝、王晊没有多想,跟在他的身后,往东宫而去。
东宫,位于太极宫的东侧。
三人刚刚抵达东宫的嘉富门,便看到一名身形高挑,肤色白皙的貌美宫女,一脸欣喜的朝这边挥手。
“殿下!”
李承宗一眼认出那女子,正是徐玥,笑吟吟走了过去,直接说道:“咱们没事了。”
徐玥眼眶一红,听懂了他的意思,从现在开始,主仆二人不用住在太医署了。
这时,封德彝的声音响起:“徐玥,殿下不是让你拿着那一沓东西,找个距离秦王府近一些的地方候着吗,你怎么待在这里?”
李承宗见他们的样子,就知晓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心里一乐,却也没说他们什么。
毕竟,他们是第一天见面。
他们不了解自己,也很正常。
而且,李承宗也没想过要靠他们来解决这件事。
来到皇城朱雀门外,李承宗走下马车,说道:“你们先回去吧,等我消息。”
说完,他带着徐玥和王晊,走入皇城之中。
李纲和魏征站在马车旁边,注视着他的背影。
许久,李纲收回目光,望向魏征,问道:“殿下好像也没有办法。”
魏征叹了口气,“是我期望太高了,说到底,他也只是个孩子。”
说完,他对着李纲勉强挤出一抹笑容,说道:“李少保,我想一个人走走。”
李纲摆手道:“去吧。”
魏征行了一礼,便转身徒步朝着自己居住的永兴坊而去。
李纲望着魏征略显落寞的背影,长长唉叹了口气,心里也有种说不上的感觉。
而此时,朱雀门内,李承宗双手背在身后,优哉游哉走在皇城之内,左顾右盼着。
鸿胪寺,太常寺,宗正寺,太仆寺,左领军卫,右领军卫,跟史册记载的位置对上了......李承宗心里想着。
很快,他凭借着史书对皇城的记载,来到了中书省外。
门口处,站着一名中年属吏,正是昨天“接待”过徐玥的那位,瞧见走在徐玥前方的少年,脸色微变,赶忙迎了上去,躬身行礼道:“拜见皇太孙殿下!”
李承宗有些意外,对方竟然认识自己。
这时,背后传来徐玥的声音:“殿下,昨天奴婢来给封公送信时,见到过他。”
李承宗恍然,对着中年属吏微微颔首,问道:“封公在吗?”
中年属吏连忙道:“封公正在衙署办公,臣带您进去。”
“不用。”李承宗摆了摆手,“我自己进去就行。”
说完,他转头对着徐玥和王晊说道:“你们留在这里。”
王晊和徐玥连忙应了一声喏,站在了门口。
李承宗大步走入中书省内。
而此时,中书省衙署之中。
封德彝悠然看着公文,心情很是愉悦。
一想到早上因为自己,才起到一锤定音效果,让李承宗摇身一变,成为储君,封德彝便忍不住轻哼起来。
衙署内,除了他以外,还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起居郎、右拾遗等人,此时他们正聚在一起,议论着早朝的事。
封德彝没有参与他们的议论,但是竖起耳朵,偷听着他们的谈话,每听到一些让他感到愉悦的字眼,他的嘴角便忍不住勾起。
忽然,衙署内的议论声停了下来。
封德彝正听的舒心,见议论声戛然而止,下意识抬头望了过去,见众人呆若木鸡的望着门口。
他也注目而去。
旋即,封德彝便看到一个身穿雪灰亚麻广袖圆领袍的十二岁少年,双手背在身后,站在衙署门口,大吃一惊,立即站起身迎上去拱手道:
“老臣参见殿下。”
衙署内的众人回过神,纷纷上前行礼道:“参见殿下。”
李承宗对他们笑了笑,说道:“都不用拘礼,你们忙你们的,封公,你过来一下。”
“喏”封德彝应了一声,跟在他身后,走在院中。
李承宗看着他道:“封公,你可知京城正在闹粮荒?”
“知道。”封德彝心头一动,先是点了点头,旋即问道:“殿下想要解决粮荒之事?”
李承宗点头,“没错,不过我找不到解决办法,所以过来问问你。”
封德彝沉吟道:“这个事,要说解决,也好解决,据老臣所知,眼下京城之中,有一个人,手里攥着数十万石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