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大结局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大结局

石头会长大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石头会长大”创作的《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大结局》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吃一顿白面饺子。“建国脑子是比你好用,晚上咱们多熬一熬,把地窖挖深一点,要是能打一口井,咱们就能多种点大白菜,有那些大白菜掺杂点粮食,冬天也能对付过去,要不,这今年冬天可咋过呀……”何玉芳有些发愁,一家五口人,没有水也没有啥粮食,三个大人还好办,他家最小的闺女张红月也才五岁。常年吃不饱,瘦的跟豆芽菜一样,看着都发愁。“哎,这不是遭灾了......

主角:张建国何玉芳   更新:2025-05-27 11: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建国何玉芳的现代都市小说《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大结局》,由网络作家“石头会长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石头会长大”创作的《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大结局》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吃一顿白面饺子。“建国脑子是比你好用,晚上咱们多熬一熬,把地窖挖深一点,要是能打一口井,咱们就能多种点大白菜,有那些大白菜掺杂点粮食,冬天也能对付过去,要不,这今年冬天可咋过呀……”何玉芳有些发愁,一家五口人,没有水也没有啥粮食,三个大人还好办,他家最小的闺女张红月也才五岁。常年吃不饱,瘦的跟豆芽菜一样,看着都发愁。“哎,这不是遭灾了......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大结局》精彩片段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寻景说屋书号1965


喊他的是赵元家,也是赵元成的弟弟,赵家的老三,他比张建国年纪大一岁。

“我二哥呢?你把我二哥怎么了?”

赵元家刚听到有人说,自己二哥因为打了张建国,被乡里来的人带走了,他赶紧跑来,却发现大哥不见了,只看到了张建国。

这会马上向张建国发难,那轻撇的嘴角,似笑非笑,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傲慢。

赵家有四兄弟赵元军,赵元成,赵元家,赵元国,在农村那是一霸,一般人家看到他们四兄弟,那都是忍气吞声能让则让。

所以养成他们兄弟目中无人,不讲道理的性子。

“你二哥被民兵连带走了,你有事问村长,咋的,想打人刚好,可以跟你二哥一起作伴……”

张建国面露讥讽之色,一边的赵信赶紧吼了赵元家一句。

村里赵家人抱团,赵元成这四兄弟给赵信办了不少事,他们也都最听赵信的话,被他一吼,虽然对张建国恨的牙痒痒,却也不敢在有所妄动。

只是这会赵元家看张建国都两眼喷火了。

张建国看都不看赵信和赵元家,只顾着跟黄大爷说话,恨他又怎么样,这会拿他根本就没办法!

他就喜欢这种,你看不惯我,但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你要小心点呀,你得罪赵家兄弟,以后就连村长,估计都不会给你好脸色看,当心,他给你穿小鞋……”

“没事,我不得罪他们,人家还是是要拿砖头拍死我,躲不掉的东西就迎面冲上去!”

回去的路上,黄三有些担心的提醒张建国,但是张建国倒是满不在乎。

他说的话让黄三一下子笑了,年轻就是好呀,不服就干,这个性格他喜欢。

张元顺中午散工回来的时候,嘴里还说着今天去找赵信,都快把人给气人了,人家那话说的好听,但就是包庇赵元成。

但是回到家里就听儿子说,赵元成已经被被民兵连长带人扭送到乡里,估计不坐牢也得劳教改造。

“真的,建国你这也太厉害了,赵信没拦着不让送去乡里吗?他可是赵元成的叔叔……”

张元顺一下子瞪大眼睛,满脸的不敢置信,他愤愤不平,知道儿子受欺负,想报仇,可是他的方法似乎不管用。

毕竟,村长可是包庇赵元成。

“乡里都来人了,村长有啥用,赵信要是秉公办事还好,他要是一意孤行包庇赵元成兄弟,我非想办法把他这个村长给弄下来,正事不干尽坑人,赵家村让这样人当村长,我呸……”

“嘘,你这孩子,少说两句,村长哪有那么容易被弄掉?这可是赵家村,全村人中,姓赵的最多……”

张元顺这会挺高兴的,还是儿子有本事,别看他年轻,一出手就把赵元成给收拾了。

晚上做饭的时候,张元顺还在跟着媳妇说这事,眼神里满是骄傲。

何玉芳正在小心的洗了一下南瓜皮,洗菜的水不舍得扔都攒着,晚上可以洗脸洗脚,天旱的水比油都贵呀!

就这南瓜,一家人都吃不饱,只能喝点南瓜糊糊,今天家里人高兴,何玉芳狠心的在煮南瓜的时候放了一小把白米。

今年天旱,地里粮食也没啥收成,他们还欠着集体的粮食,只能指望明年雨水好,能有个好收成,把欠集体的粮食给还了,一家人过年能吃一顿白面饺子。

“建国脑子是比你好用,晚上咱们多熬一熬,把地窖挖深一点,要是能打一口井,咱们就能多种点大白菜,有那些大白菜掺杂点粮食,冬天也能对付过去,要不,这今年冬天可咋过呀……”

何玉芳有些发愁,一家五口人,没有水也没有啥粮食,三个大人还好办,他家最小的闺女张红月也才五岁。

常年吃不饱,瘦的跟豆芽菜一样,看着都发愁。

“哎,这不是遭灾了,家家户户都这样熬,明年肯定会好点,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张元顺也叹气,这是老天爷不给饭吃,国家到处都遭灾,虽然也弄了一些救济粮到集体里,村里没饿死人都是好的,这要是赶在旧社会,饿死人都是常事。

晚上大家都吃了个半饱,每个人的碗都比洗过的还干净,又没啥油水,随便用洗菜水冲一下就行。

张家有三兄妹,张建国老大,今年十八了,老二是闺女张红梅,今年十岁,老三是张红月今年五岁。

吃了饭,张建国和父母下地窖,妹妹张红梅在家收拾,并且照顾张红月,让她早点睡。

地窖里,一家三口一直轮流着挖,他们挖出的土,都没舍得扔,堆积在后院里面,打算整理一下,等有雨的时候,种上大白菜。

“哎呦,这地窖下面怎么这么多红石头?石头下面能有水吗?”

何玉芳突然喊了一声。

“有,继续挖就是了,一直挖……”

张建国嘴里喊了一声,地窖出现红石头层,说明挖的比较深了,下面说不定就有什么变化。

果然,到第三天张建国晚上下地窖的时候,一铁钎砸下去,突然地窖就打穿了。

“爸妈,火把拿过来,这下面有溶洞……”

张建国压低声音喊了一下,语气中满是喜悦,因为他知道这溶洞下面是别有洞天,里面的好东西多着了!

一家三口拿了两个火把下到了地下溶洞。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寻景说屋书号1965


但是这明明很正常的话,落到张建国嘴里,就不是那回事了。
“村长和支书以及队长都是选出来的,那记分员呢?记分员可不是选出来的,这赵丽丽直接是你指派的,我可没说错,这样品行不端的人当记分员,真是蛇鼠一窝……”
张建国又骂了起来,骂的赵信恨的他牙痒痒,头上青筋直冒,此时心底暗骂赵丽丽不会办事,给张建国穿小鞋都不会。
“你骂谁蛇鼠一窝,我撕烂你的嘴,你张建国就是一个二流子……”
赵丽丽也气的浑身发抖,平时总是受人捧着尊敬着,哪里受过这样的气,上来就要去打张建国的嘴,却被身边的人一把拉扯着不让去。
场面一下子混乱了,不少村民也趁机表示,赵丽丽这情况确实不适合当记分员,不行就换一个吧。
一说换记分员,当时嚷嚷的倒也不少,都同意换记分员,最后赵信黑着脸点头同意。
那边张建国却又不乐意了。
“换一个,那还是姓赵,赵家村的还是姓赵的一手遮天……”
张建国此时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他这话让一些外姓的村民,此时也纷纷表示,再选记分员,应该考虑一下外姓的大姑娘小媳妇。
人家隔壁柳家湾村干部都不全是姓柳的。
“晚上村干部开会,再议……”
赵信此时看张建国更是不顺眼,想着得早点把他收拾了,这个刺头不收拾,对于他的工作不好展开,下面的队伍都不好带了。
只是这记分员,到底选谁呢?
赵信在心底盘算着。
回去的路上,杨雄和刘桂花两个看到张建国打招呼,张建国都没搭理,只是趁着没人注意到的时候,喊杨雄过来,对着他耳边一顿嘀咕,说得杨雄一愣一愣的。
不过很快点头,表示自己一切听张建国的。
傍晚,张建国家里还没吃饭,他家还在做院墙,就听到隔壁杨老太一通骂,说是自己家的鸡不见了,好像被张建国家偷走了。
杨老太那战斗力超强,骂的张建国家里闭门不出,何玉芳还嘴了几句,根本不顶用。
而最后还是杨雄在柴火堆找到了鸡,这场战斗才算结束了。
可杨老太依旧不依不饶,还是堵着张建国家里骂了好几声才罢休,而这一场骂战到晚上的时候,全村人几乎都知道了。
包括赵信。
当晚上,杨雄和刘桂花两口子就被人喊去村办公室。
看着赵信,杨雄心底却想起了张建国说得话,啧啧称奇,他说的可真灵呀。
只要他家跟张家吵架,承诺以后机灵点,紧紧的盯着张建国家里一举一动,这记分员就是刘桂花的。
从村办公室出来,黑暗中刘桂花紧紧握着男人的手,还有些激动。
“张兄弟人还怪好的,他说我能当记分员,还真就当上了,咱们可不能恩将仇报……”
“知道,我懂,这吵架还不是张兄弟指点的,以后我妈骂人,你避开点,别理她!”
两人说着话很快就到家了。"



这些来给张家帮忙的村民,都知道张家和赵家的恩怨,等到赵信他们离开后,都在一边给张家出主意。

“都是一个村的,人家要是肯道歉赔钱就算了,好几百块了,咱们穷苦人家可经不起这样折腾,你家儿子也有这么大了,回头结婚啥的还得花大钱……”

“这是赵家村,都是姓赵的,你别想不开跟村长过不去,得罪村长有你好果子吃吗?”

……

类似这样的话,一直在张建国的耳边响起,弄得张元顺和何玉芳也忧心忡忡的,怕得罪了赵信怕他报复。

“妈,你别担心,好好把晚饭准备好,多烧一点茶水,别让乡亲们说闲话……”

这会帮工其实也不给钱,就是管饭煮点茶水,回头人家家里有活了,你也去帮帮忙就成。

虽然不给钱,但是管饭也有讲究,那就是饭必须是白米饭,一点杂粮都不能掺杂。

菜得油水足,最少也得四五个菜,里面最少有一两个荤腥,要不然会被人说闲话,名声坏了,下次再遇到什么活,村里就没有人乐意来帮忙。

张家前阵子赚到钱了,他家又大方,不但特意烧了茶叶水摊着大家喝,一人还准备了一碗糖水算是额外的。

这还不算,何玉芳准备了六个菜,一个辣椒炒鸡蛋一个萝卜炖猪肉,还有一个豆腐鲢鱼锅,这就有三个荤菜,还有一个猪头肉以及两个小菜。

这菜端上桌的时候,帮忙做事的乡亲们口水直流。

毕竟,硬菜那是真的多。

“你家这真是舍得呀,这个年景咋还有鱼?”

杨雄干活麻利,又是隔壁的,他感谢上次张建国给他的一点建议,所以张家在修院墙的时候,他第一个就来帮忙,这会看到一大锅鲢鱼豆腐汤,十分惊讶。

鱼塘都没水了,哪来的鱼?

“这是上次去县城的时候,看到人家卖鲶鱼的,我买了几条舍不得吃,用桶装回来养着,想着不用票也能给建国补补,好在这鲶鱼不容易死,要是别的鱼可养不到现在……”

何玉芳有些紧张,把他们原本商量好的一套说辞拿出来。

“那就难怪了,也只有县城里有这样的大鱼,我上次都听人说,今年的鱼比肉稀罕,也只有县城地方大,才有这么好的鱼,赶上我们这边也只有雨水多的好年景,才有这样的大鱼呀……”

杨雄和其他人都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有人也称赞何玉芳会管家,这么好的鱼他们不知道,要是知道的话,肯定也会买两条在家,这比肉都好呀。

这会大家还比较质朴,何玉芳这样说,居然没有一个怀疑这鱼的来历。

吃饭的时候,有人尝一口那鱼,鲜的差点把舌头都给吞了,不住有人冲着何玉芳伸出大拇指,说她做菜的手艺好。

“你们现在才知道呀,要不村里红白喜事咋都愿意请何婶去做饭,不就是她做的饭菜好吃,有时候素菜都能做出荤菜的味道来!”

席间有人直夸何玉芳手艺好。

还有人和何玉芳商量,说是家里有点喜事,过两天想请何玉芳去帮忙做个饭,不知道她有没有空?

“你家对象要来看家吗?我听你妈说过,那天我会早早过去给你加搭把手……”

何玉芳笑了一声,说话的人是村里和他家关系不错的刘二的儿子,叫刘强。

这刘强比张建国大两三岁,他父亲刘二家里有个马车,平时拉人拉货的能吃苦,也为人和气,所以在附近几个村生意都不错,家里过的比一般人家好。

所以有隔壁村的姑娘,过几天要来看家。

这是赵家村这边的一个习惯,就是男女双方被人介绍后有意思,男方去女方家里送过礼后,还比较顺利了,女方会选定一个日子,会带上几个长辈,或者亲人来男方家里吃顿中午饭。

而这一顿饭就很讲究,基本上顺利的话,就可以敲定确定两家的关系。

要是这顿饭吃的不欢而散,这亲戚就做不成了。

所以刘二家异常重视,怕怠慢了女方家里的亲戚,就曾经和媳妇和儿子商量过,到女方看家那天,就把村里做饭最好的何玉芳请来做顿饭。

也是希望,孩子的婚事能顺顺畅畅的,这事刘二的老婆和何玉芳说过,她是早答应了,这不他家修院子,刘二没空就让儿子来帮忙,农村就这样,你给我家帮忙,我给你家帮忙,日子就这样慢慢过。

人多忙碌了几天,张建国家的院墙就修好了。

他家院墙比别人家的高出了半米,差不多有二米高,本来想弄一些碎玻璃渣子放上面,这样没有人敢翻院墙。

但是这年头碎玻璃瓶子都不好找,张元顺去黄大爷家里弄到许多的仙人掌,回头就种到院墙顶上,这样有仙人掌别人也不敢翻墙,毕竟仙人掌那些细刺扎到手里,那种疼简直要命。

赵家村人很多修院子,都是在院墙上面种这个仙人掌,毕竟成本低好养活呀。

这么高的院墙修起来后,张建国立刻感觉满满的安全感,因为他们不管在院子里干啥,外面人的都看不到,特别是后院,把后门一关上,没有人能进来,这里干点啥别人都不会注意到。

何玉芳此时在后院种了很多菜,大白菜和萝卜以及菠菜和香菜等。

这些菜都不怕冷,冬天哪怕下雪也有点绿叶蔬菜吃,关键是被院子围起来的话,大风大雪进不来,温度也没那么低,菜冻不死。

而且张家可以光明正大的把地下溶洞的水弄上来,给菜地浇水,也不怕别人看到了。

张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而这会赵信那边不乐意了,上次张建国怼他的事情,他还一直记在心底,所以一直琢磨着给张建国穿小鞋。

要让他去做一个最危险的活。

那就是用炸药炸石头,这活危险系数特别高,要是操作稍微不注意,很有可能就让自己缺胳膊少腿,或者直接就被炸死了。

自从上一回村里有人被炸死后,这货就一直找不到人,这次赵信把目光盯上了张建国。



这天一直不下雨,赵家村仅有的一口水井,水位也越来越低了。

而这会有人发现在村子的上游十多里外的山上,原本有一处山涧居然还有一些水,只是这山涧被一些石头给拦住了,水根本就流不下来。

去那里取水那路又非常的不好走,现在只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炸掉山涧的巨石,一种是在山涧边修路,最起码得人能通过的道路,而这两种都需要炸石头。

因为那个山涧就是两个石头山的中间,周围都是那种石头根本就没有路。

埋火药炸石头的活,就被分派下来,好巧不巧就有张建国。

张建国自然是不同意,赵信就放出话,要是他不听从村里的安排,他家的今年的粮食就别想要了,毕竟,他前段时间一直借口生病,根本就没上工干活,当然要是他肯去干活,以前休息的时间全部给他算工分补粮食。

这要是换成其他村民,那是根本就没办法抗拒。

因为一旦抗拒不从就没有工分和粮食,不到过年就要饿肚子了,会落下饥荒,搞不好为填饱肚子得去借债弄得几年都还不上。

对于农村人,最怕的就是饿肚子落下饥荒,所以很多时候就算是明知道有危险, 他们也会硬着头皮上。

只是这次,张建国不同意,开大会的时候直接就提出来。

说去十几里外的山涧取水不行,一来太远了路不好走,去一趟得花费不少的时间。

既然大旱之年山涧有水,说明赵家村地下水源肯定还是很丰富的,至少证明有还有水,这样与其去十几里外炸石头开路取水,还不如想想办法,在村里重新挖水井,或者找一找原本那些水井。

也许比去山涧取水更方便更有可行性。

张建国这种说法,其实很多村民都觉得有道理,就算是山涧那边有水,可这往返差不多三十里地,加上又是山路崎岖难行,这弄点水实在是太难了。

要是真的在村里再挖一口井,只要有水,就能解决人们吃水困难的问题。

“我们可以试试让张建国去找水,也可以让一部分人去修路或者去炸石头,两边都准备,谁先给村里弄到水,就听谁的……”

这一次黄三站出来,非常的支持张建国的意见,毕竟村里缺水这是事实。

能给村里弄到水,这就是能耐,不一定非要这样的人去放炮炸火药。

这也是黄三第一次站出来,反对赵信,提出自己的看法,而这一次记分员刘桂花犹豫一下,也表示可以让张建国试试,说要是村里多一口水井的话,大家就轻松许多了,也不用腾出大量时间去找水。

赵信异常不满的瞪了一眼这刘桂花,这才让她当了几天的记分员,就敢跟自己唱反调了,敢向着张建国说话,这还想不想继续干?

“要是张建国同志能找到水源,或者,有一定的把握找到水源,我觉得,都可以让他试试,万一不行,在去炸山放炮也行,毕竟总得试试更好的路!”

说话的是村支书赵杰,他是赵家村最有文化的人,是以前的高中生,在村里也是很有威信的,他这样一说,许多人都觉得有道理。

最后赵信虽然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少数服从多数,让张建国和黄三负责在村里找水,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要是这一个星期找不到水源,那么就让张建国去炸山放炮,保证村里人去山涧取水的路好走一些。

“一个星期太少了,最少也得一个月时间呀,这要是找水源容易的话,村长早就带人找出来了……”

张建国故意装作很焦急的模样,一个劲的说时间不够用。

其实,他发现地下暗河的时候就很仔细的想过,也回忆过前世村里几口水井,哪一个下面有可能和暗河连接在一起。

只有找到那通往底下暗河的水井,才能彻底的解决村里吃水问题。

“那不行,村里人哪能等那么长时间,最多半个月,你要是干不了没信心,干脆直接去放炸药炸石头修路算了……”

赵信脸一板,他本来就想让张建国去干危险的事情,现在黄三出面搞了这个提议,能给他半个月时间已经是心不甘情不愿。

“那行就这样说定了,回头和我和黄三哥一起找水源……”

眼见赵信已经有些恼羞成怒,张建国想了想就一口答应了,在看黄三一直目光看向他,他忍不住给黄三一个微笑,那意思是让他不要急,他心底有数。

既然要找水源,张建国和黄三倒也不敢偷懒,而是很快把村里几口水井的位置都跑了一遍。

赵家村比较大,位置也很宽,原本村边有条大河,不过大旱年大河也没水了,河底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

黄三表示,他们可以试试在河底打水井,也许,比别的地方出水的几率大一点。

剩余村里其实还有四口井,这四口井原本分布在村里四个角落,平时都有水,水质还很清澈,可大旱之年这四口水井都干枯了。

村里人也试过,把水井往下挖,也没有见出水,所以也就放弃了。

但是这一次张建国打算每口水井都下去看看,毕竟,他知道有地下暗河,说明赵家村这个地方地下水丰富,这种情况下不应该缺水,最多也就是没找对位置。

或者水井的深度不够,不然,怎么会缺水?

张建国甚至怀疑,十多里外的山涧之所以有水,很有可能就是因为通着地下河的缘故,要不然这大旱年的哪来的水?

“黄三哥,你让我父亲在水井上面放绳子,我在下面看一看,最好带上工具……”

张建国打算下水井去看看,可是他又要求,就是让自己父亲张元顺在水井上面守着。

不是不相信别人,是张建国觉得自己安全很重要,他得罪赵信,人在水井下面,上面要是掉下去一块石头或者啥的,对于下面的他就是灭顶之灾、

他不愿意,把生命掌控在别人的手里,要是必须要下井,那水井上面的人必须得是自己的父亲。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