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王振华董秋兰的女频言情小说《重生五零:打猎起家,崛起四九城全局》,由网络作家“宝珠道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孙庄,孙老憨家。孙老憨黑着脸瞪着王振华。他刚吃完饭,正准备上床跟老婆亲热,不速之客提桶拜访,邀请他去地里抓老鼠。拎个破木桶就能抓老鼠?夜里怎么抓老鼠?如果不是欠王振华姥爷人情,他早就把王振华轰出去了。“振华,你到底想干什么?”孙老憨哭笑不得。他指着墙上的步枪,“我的枪不卖,也不借,你赶紧回家睡觉。”“老爷子,我不是为了枪。”王振华陪着笑,“我的全自动捕鼠陷阱,可以零成本抓老鼠,躺着就能赚钱。”孙老憨打个哈欠,“别闹了,你快回家睡觉,我明天要给别人做棺材。”王振华从兜里掏出红宝书,翻开书本,露出崭新的大黑十。“老爷子,这十块钱就是靠它挣的。”大黑十反射灯光,孙老憨瞪大双眼,扭头看旁边的破木桶。王振华接着说,“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去地里试...
《重生五零:打猎起家,崛起四九城全局》精彩片段
孙庄,孙老憨家。
孙老憨黑着脸瞪着王振华。
他刚吃完饭,正准备上床跟老婆亲热,不速之客提桶拜访,邀请他去地里抓老鼠。
拎个破木桶就能抓老鼠?
夜里怎么抓老鼠?
如果不是欠王振华姥爷人情,他早就把王振华轰出去了。
“振华,你到底想干什么?”孙老憨哭笑不得。
他指着墙上的步枪,“我的枪不卖,也不借,你赶紧回家睡觉。”
“老爷子,我不是为了枪。”
王振华陪着笑,“我的全自动捕鼠陷阱,可以零成本抓老鼠,躺着就能赚钱。”
孙老憨打个哈欠,“别闹了,你快回家睡觉,我明天要给别人做棺材。”
王振华从兜里掏出红宝书,翻开书本,露出崭新的大黑十。
“老爷子,这十块钱就是靠它挣的。”
大黑十反射灯光,孙老憨瞪大双眼,扭头看旁边的破木桶。
王振华接着说,“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去地里试试,万一有用呢?”
这话听着有些道理,孙老憨点点头,“好吧,试试呗。”
他准备老虎钳、剪刀、鞋钉锤等工具,拎起煤油马灯。
农田在村子南边,种的都是玉米。
夜里漆黑一片,远处有乌鸦叫。
两人一路来到孙家玉米田。
王振华走进农田,把陷阱放在第五、第六列玉米苗中间。
“老爷子,接下来就是坐等老鼠们自投罗网。”
孙老憨觉得自己被耍了。
“就这?你小子骗鬼呢?”
“老鼠和人斗智斗勇几万年,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这种低级陷阱骗不到老鼠。”
“你自己玩吧,我回家睡觉,明天把工具给我送过去。”
孙老憨说完,拎着煤油马灯走人。
王振华也不拦他,坐在路边枣树下,抬头数天上的星星。
......
孙老憨气呼呼回到家,脱鞋上床,钻进老伴的被窝。
“死鬼,这么大年纪还不消停?”
老伴儿小声嘀咕,“王振华呢?你们有没有抓到老鼠?”
“抓个屁,那小子脑子进水了。”孙老憨冷哼。
“你的脑子没进水,你去给我挣十块钱,也让我高兴一下。”
媳妇开启唠叨模式,不停地数落孙老憨。
孙老憨一阵无语,顿时兴致全无,翻身背对着老伴儿,闭上眼睡觉。
到了后半夜,他被一泡尿憋醒。
穿上衣服去外面撒尿,然后就睡不着了。
“那小子走了没有?”
“最近总有野猪下山搞破坏,他手里没枪,万一出事......”
想到这,孙老憨彻底睡不着了。
背上步枪,拎着马灯离开家。
孙老憨来到玉米田,看见王振华坐在树下。
“振华,你去拿你的水桶,我送你回家。”
孙老憨打个哈欠,说道,“我知道你想借枪,但我真的不能借。”
枪是致命武器,万一王振华开枪打死人,谁借给他枪,谁也会跟着受罚。
“好吧,不折腾了,你把马灯给我。”王振华从他手里拿走马灯。
迈步走进玉米田,掀开陷阱盖子,微微一笑。
他拎着桶来到枣树下,把马灯放在桶上。
“老爷子,你看桶里有啥?”
大半桶老鼠被灯光刺激,被吓破鼠胆。
它们逃不出来,就在桶里疯狂地践踏同类,疯狂地撕咬同类。
孙老憨目瞪口呆,两个腿肚子发软,看着疯狂的老鼠。
嘴里喃喃自语,“这,这怎么可能?俺家地里的老鼠为啥这么傻?”
“老爷子,我就问你服不服,哈哈。”王振华笑道。
“好小子,真有你的,老汉我服了。”
孙老憨老脸一红,“这么多老鼠,不知道祸害我多少庄稼。”
他拿起老虎钳,借着灯光夹住老鼠脖子,拎出来杵在砖头上,用鞋钉锤敲鼠头。
老鼠的脑瓜子嗡嗡的,很快就被铁锤砸死。
孙老憨再用剪刀剪掉老鼠尾巴,把尸体和尾巴分开放,继续处理下一个。
处理完全部老鼠,王振华重新布置陷阱。
两人哪都不去,就坐在枣树下熬时间。
熬到黎明,处理了四次陷阱,灭杀老鼠一百二十只。
爷俩拎着工具回到家,孙老憨马上研究陷阱。
“好家伙,好精巧的陷阱。”
孙老憨心服口服,竖起大拇指,“振华,真有你的。”
他不知道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却有把握做出相同的陷阱。
王振华抬头看步枪,“老爷子,我想进山打个野猪尝尝鲜,嘴里都淡出鸟了。”
孙老憨摘下步枪,双手递给王振华,打开抽屉拿出五发子弹。
“振华,我只有五发子弹,你先拿着用。”
他一脸严肃,继续说,“你放心,没有你的同意,我不会给任何人做陷阱。”
王振华摇摇头,也是一脸严肃。
“老爷子,我用陷阱术和老鼠尾巴换你的枪,好使不?”
两人四目相对。
孙老憨开始权衡利弊。
身为老木匠,政策允许他给别人做陷阱和家具,从而换取一些粮食。
他可以参考木桶陷阱,做出更高级的陷阱。
到那个时候,既可以做陷阱谋利,又可以献给国家得到名声,名利双收。
名和利加起来的价值,肯定会超过一把猎枪。
想到这,孙老憨心动了。
“振华,你把枪拿走,送给你了。”
他取下挂在房梁上的竹篮,用一张报纸打包六个鸡蛋。
“振华,从今往后,这个陷阱就跟你没关系了,我就是发明陷阱的人。”
“这是必须的。”王振华笑着点头,“老爷子,要不要我告诉陷阱的原理?”
“不用了,区区陷阱难不倒我。”孙老憨信心满满,说道,“快去打你的野猪吧,记得把死老鼠带走扔掉。”
两人又聊几句,王振华背着猎枪,背着装满死老鼠的背篓,大步流星离开老孙家。
野猪吃老鼠,他准备用老鼠勾引野猪。
回到家,王振华把六个鸡蛋交给老妈。
“娘,我用捕鼠机关和孙木匠换了猎枪和鸡蛋,这买卖不亏吧?”
“不亏啊!咱们赚了!”董秋兰顿时眉开眼笑。
老王家有祖传的打猎手艺,祖上靠打猎致过富,一把好枪还是很贵的。
王振华笑道,“娘,你把这六个鸡蛋煮了,我明天进山碰碰运气。”
脑子里有原主的打猎经验,他在前世还是资深驴友,射击爱好者,打猎是完全没问题的。
“大哥带上我,我想跟你学打猎。”弟弟王振东舔着脸说道。
“二哥别闹!”王晓莹抱住大哥的手,笑道,“大哥,我祝你打到一只很大很大的野猪。”
“借你吉言喽。”王振华摸摸妹妹的头,心情大好。
只要能打到肉,就能换粮票和细粮,这才是囤粮计划的关键。
“哈哈,嘿嘿......”大嘴于辰东笑出声。
他说话声音小,笑声却很大。
王振华觉得他的笑有点猥琐。
“振华同志,你上过学吗?”于辰东停住笑,眯着眼看王振华。
“这辈子还没上过学。”王振华心里却有些不爽,你们两个争权夺势,为啥在我身上进行。
“刘厂长,振华没上过学,您就不要赶鸭子上架了。”于辰东说道。
刘润也不装了,黑着脸冷哼。
这话再次惹到王振华,什么叫赶鸭子上架,你特么才是鸭子。
“厂长同志,你有没有纸笔,我以前听过一首歌,可能有助于弘扬皮鞋厂文化。”
工科狗总会在不经意间犯直男癌,王振华也不例外。
委员们都很惊讶,把视线聚焦在王振华脸上。
刘润愣了两秒,急忙掏出钢笔和记事本,又给他搬个椅子。
“谢谢。”王振华拧开钢笔,趴在椅子上埋头写“大头皮鞋”的歌词。
这是他唯二能从头到尾唱下来的歌曲,另外一首歌是国歌。
唰,唰,一口气默写完歌词,递给厂长刘润。
刘润皱着眉头看歌词。
渐渐地,他眉头很快舒展开,然后扬起了眉眼,最后勾起嘴角。
刘润给王振华竖大拇指,随手把歌词递给于辰东,说道,“老于,你看看怎么样。”
众委员的目光又落在大嘴于辰东身上。
于辰东咳嗽一声,单手拿起记事本,战术性后仰,眯着眼看歌词。
“唱什么样的歌,你会喜欢,穿什么样的鞋,不会难看,说什么样的话才能够亲切,大头鞋。”
他小声念完前几句,眼里露出不屑,心说这是什么玩意儿?
众委员也是一脸懵逼,这几句歌唱都是口水话。
于辰东再念,“穿上大头皮鞋,想起了我的爷爷,走过雪山草地,踩过敌人的肚皮。
这双大头皮鞋,传给了我的爹爹,跨过鸭绿江边,冲破了三八防线。”
接下来于辰东忘记念词,瞪大双眼默读。
嘿哟嘿,我们英雄的祖先,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
嘿哟嘿,革命传统不能变,不能变不能变一年又一年。
......
“好词!好词!”
砰!于辰东握拳捶桌子,拎着歌词走到王振华跟前,“振华同志,请给大家唱一遍。”
“算了吧,你们找人谱曲。”王振华挠挠头。
对于五音不全的人,唱歌就是要命。
于辰东猛转身,一脸严肃面对众委员,声情并茂朗诵歌词。
然后他放下歌词,昂起头,声情并茂背诵歌词。
啪啪......
现场马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歌词政治正确,紧密结合皮鞋厂的产品,如果广为流传,就是毫无违和的广告歌。
“厂长同志,这首词很好,和咱们皮鞋厂的文化高度契合,我建议!”于辰东慷慨激昂,“感谢王振华同志的创作,奖励不超过五双的全家鞋!”
“同意。”厂长刘润举手。
“同意。”
“同意......”
众委员举手表决,全员投了赞成票。
“振华同志,我派人请文工团,你教他们唱这首歌。”于辰东说道,“你家有几口人,都是多大脚,可以选五双本厂的皮鞋。”
王振华挠挠头,脑瓜子嗡嗡的。
这首歌在九十年代确实红遍大江南北,没想到也对皮鞋厂的口味儿。
“我有老娘,七岁的弟弟,五岁的妹妹,还有帮我送野猪的大舅,再加上我。”
“刘厂长,书记同志,谢谢诸位领导的赏识。”
王振华豁出去了,弯腰给众人鞠躬。
现场又响起掌声,刘润马上安排人拿皮鞋。
于辰东马上派人去通知文工团。
艺术工作要深入人民大众,皮鞋厂有自己的文工团。
等文工团来了,王振华赫然发现,在山里帮他抬野猪的韩英杰,竟然是文工团的。
“振华同志。”韩英杰笑道,“我就在这里工作,文工团是我的战场。”
“英杰,你们认识?”刘润问道。
“有过一面之缘。”韩英杰笑道。
他绝口不提抬野猪的事,因为没想到王振华会把野猪卖给皮鞋厂。
五双大头皮鞋来到,三大两小。
刘润厂长承诺,鞋码如果不对可以调换。
王振华硬着头皮,对着歌舞专业的文工团员唱歌。
众人认真听,没人笑他五音不全,等他唱完,全员又给他鼓掌。
“我懂了。”韩英杰坐在椅子上快速谱曲,把曲谱递给王振华,“振华,你看对不对?”
王振华看不懂曲谱,说道,“我不懂这些,这首歌是我乱哼的。”
韩英杰点点头,马上教团员们唱歌。
歌手嘹亮,气势如虹,别有一番滋味。
良久后。
王振华跟他们道别,带着大舅离开皮鞋厂,刚出大门就被五个大汉拦住。
他们已经在鞋厂外边蹲守了很久。
“同志,我是食品站主任黄浩,你好你好。”黄浩握住王振华的手。
“黄主任好,请问您找我有事吗?”王振华知道他们的来意。
黄浩掏出钢笔,“你留下地址,打到野猪就通知我,我派人去你家拉猪。”
他转身指着皮鞋厂,“我给的单价不比他们低,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
王振华点点头,报出家里的地址,现在手里没野猪,没有提要求的必要。
两人又聊了几句,黄浩带着人走了。
“振华,以后的野猪卖给谁?”董家旺问道。
王振华从布袋里掏出双大头皮鞋。
“大舅,咱俩的脚差不多,你挑一双。”
“这些日子,你帮了我太多,外甥要孝敬你。”
说到这,他笑了,“大舅别担心,这是皮鞋厂送给我的全家鞋。”
董家旺一屁股坐在鸡公车上,直盯着黑色的大头皮鞋。
良久后,他哆里哆嗦脱掉草鞋,拧开水壶用力洗脚。
脱掉脏兮兮的外套,把双脚擦干净,哆里哆嗦穿上皮鞋,站起来走两步。
“合适,正合适。”董家旺挠头傻笑,像个呆萌的孩子。
“这就好。”王振华笑道,“大舅,时间还早,跟我去粮食站买细粮。”
国营供销社和国营食品站对门。
王振华先去供销社问皮鞋的价格。
售货员说道,“大人皮鞋十三元一双,儿童皮鞋五元一双,要皮鞋票。”
“啥?十三块?”董家旺头皮发麻,脚上的皮鞋开始烫脚。
王振华倒是不惊讶,真皮皮鞋本来就不便宜,总裁定制版一双几十万。
“售货员同志,那是棉袜吗?怎么卖的?”
售货员回头看货架,说道,“同志,那是大人棉袜,七毛钱一双,儿童袜子五毛钱,都要袜子票。”
“额......”王振华也有了烫脚的感觉。
只是贵也就算了,竟然还要袜子票,没有袜子怎么穿皮鞋?
八达岭黑市在长城烽火台,买卖双方在黎明时分交易。
彼此看不见对方的脸,所以叫黑市。
原主以前经常去黑市买步枪子弹,那时候家里还有猎枪。
王振华读取原主的记忆,在原始山林中行走,轻车熟路登上了长城。
他沐浴着落日余晖,欣赏着崇山峻岭和万里长城。
突然觉得好笑,长城本是抵御外敌的防线,现在成了投机倒把的庇护所。
忽然,一只狐狸从树丛里探出脑袋,跟王振华四目相对。
这狐狸体型细长,耳朵大而尖,深红色的皮毛。
“赤狐?真漂亮!”
王振华小声说道,“你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赤狐,我终于理解纣王了。”
就在这时,又有一大一小两只赤狐探出脑袋。
“原来是一家三口,不好意思,下次给你们带老鼠。”王振华向它们挥手。
三只赤狐受到惊吓,马上消失在树丛中。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王振华躲进烽火台睡觉。
到了黎明时分,有灯光射进烽火台,他急忙站起来。
光线很暗,看不清对方的脸,只能确定对方是个魁梧的汉子,他手里拎着手电筒。
“同志,要不要粳米?”那人沉声问道。
“要,请报价吧。”王振华努力挣开双眼。
粳米是粳稻的种仁,又称稻米,也就是最常见的大米。
“五毛钱一斤,我有二十斤,不讲价。”那人说道。
“同志,供销社的粳米只卖一角四分钱,你的价格太高了。”
王振华知道黑市的米价贵,没想到贵到这种程度。
那人轻笑一声,沉声道,“朋友,在供销社买米需要粮票,你有粮票吗?”
王振华心说这不是废话嘛,我要是有粮票,还来这里干嘛,直接去供销买米就行。
他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要把粮票折算成钱,是吧?”
那人回道,“我就是这个意思,一斤粮票折算成三角六分钱,所以我的米是五毛钱一斤。”
王振华摇摇头,“粮票的黑市价最多一毛六分,我给你三毛钱一斤,你的二十斤大米,我全都要。”
“这不可能,最低五毛钱。”
那人说道,“这是我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粮食,我冒险卖粮食,一斤多加两毛钱,我觉得很公平。”
王振华回道,“我也是冒险买粮食,大哥,咱们都来黑市了,就不要说危险了。”
两人的行为就是投机倒把,如果被经济警察抓住,估计都要坐牢。
“不可能,低于五毛钱,你买不走我的粮食。”
那人说完,直接离开烽火台。
交易宣告失败,王振华也不着急,继续蹲在角落里等待。
这年头儿,粮票是宝贝,没人愿意卖粮票,除非用肉食换取粮票。
想搞到肉食,除了进山打猎,他也想不到别的办法。
想打猎首先要有猎枪,王振华想到木匠家的五三式步骑枪。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道过了多久,天空出现鱼肚白。
天就要亮了,还是没人卖粮食,他打个哈欠,准备天亮就回家。
只要下了长城就是崇山峻岭,夜里走山路等于作死。
就在这时,一道人影闪过烽火台,“朋友,二十斤大米,四毛钱一斤。”
王振华一愣,这人就是那个坚持五毛钱一斤的倒爷。
不是说低于五毛钱不卖吗,怎么降到四毛了?
今天运气不错,没有人过来买大米。
王振华笑道,“我只出三毛钱一斤,俺家有红薯,买大米只是为了改善伙食。”
言下之意,大米可买可不买,反正饿不死人。
良久,那人说道,“好吧,三毛就三买,今天算我倒霉。”
他家里急用钱,这一夜不敢睡觉,差点把他活活熬死,不想再来第二次。
“谢谢。”王振华从兜里掏出六块钱。
现在已经有了能见度,两人很快就完成交易,各自匆匆离开。
王振华从缺口处走下长城,走了很久的山路终于回到家。
“振华!”董秋兰死死抓住儿子的手,急切道,“以后不能去黑市,太危险了。”
“娘,我没事。”王振华打开布袋,露出白花花的大米。
空气顿时安静,六只眼睛死盯着大米。
“老天爷!”董秋兰用力捂心口,自从老伴儿去世,家里再没吃过大米。
弟弟和妹妹的眼都直了,恨不得一头扎进米袋,化身米虫吃一辈子。
“不过了,咱们吃咸鱼米饭。”董秋兰抱着粮食跑进厨房。
很快,中午饭做好,四碗大米饭,碗里放着几条小咸鱼。
香甜软糯的米饭,仿佛融化在舌尖,咀嚼时会有淡淡的甜味。
小鱼被盐和酱油腌制,没有鱼腥味,只有脂肪的美。
王振华感慨,这才是生活,从穿越到现在,这顿饭吃得最香。
家人们狼吞虎咽,一边摇头晃脑,一边露出傻笑。
王振华吃过无数次酒席,从没见过有人对着食物傻笑。
最后,家人们用舌头舔瓷碗,把碗底舔得干干净净。
这让他一阵心疼。
“振华,你比以前有本事了,娘心里痛快......”
“娘,你别激动,以后我努力挣钱,咱们天天吃大米饭。”
王振华急忙安慰她,老妈喜欢哭鼻子,心肠太软。
不过,一家四口一年要吃多少斤大米呢?
王振华问道,“娘,如果顿顿吃米饭,咱家一年要吃多少大米?”
“七百斤,七百斤大米绝对够咱家吃一年。”董秋兰说道,话语中带着憧憬。
王振华决定,用最短的时间囤积七百斤大米,为进京计划节省时间。
屯粮需要钞票和粮票,打猎可以换到这些,但打猎需要猎枪。
老孙的猎枪要九十块钱,目前买不起。
王振华考虑要不要租他的猎枪,扭头看墙角的捕鼠陷阱。
“娘,昨天抓了多少只老鼠?”
“只抓了十五个,老鼠快被大家抓光了。”
董秋兰道,“晚上你去地里下陷阱,地里老鼠多。”
王振华笑着道,“一百斤鱼卖了二十块钱,我用六块钱买二十斤大米,剩下的钱我拿着?”
“你存着吧,留着娶媳妇儿。”董秋兰道,“大米太贵,以后买红薯就行,量大管饱。”
王振华想起红薯就想吐,这辈子都不想吃红薯。
这时,他有了主意,决定带着捕鼠陷阱找孙老憨,用陷阱忽悠他的猎枪。
董秋兰柔声道,“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娘宁愿一辈子吃红薯,也得让你娶媳妇。”
老太太对儿媳妇的执念太大。
王振华道,“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到时候我跟媳妇亲,不跟你亲。”
“哼,没良心。”董秋兰狠狠瞪他一眼。
片刻后,她笑着说,“你要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娘也认了。”
吃过晚饭,王振华拎着陷阱去孙庄,不知道捕鼠陷阱能不能忽悠孙老憨。
背后没有追兵,刘润的体力也快耗尽。
他放缓脚步,低头瞅瞅王振华穿的草鞋。
“猎人同志,穿草鞋打猎不方便,我给你一双皮鞋,从猪钱里扣。”
身为皮鞋厂的厂长,他不喜欢看别人的衣服,喜欢看别人的鞋。
“刘厂长,您还是给我钱和粮票吧。”王振华婉言谢绝。
皮鞋不便宜,先用草鞋凑合,先囤积粮食再说。
“草鞋穿着不舒服,我送你一双次品皮鞋。”刘润说道。
次品鞋,通常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未能达到标准的产品。
皮鞋厂对次品鞋的处理方式是内部消化,当作福利发给鞋厂职工。
“谢谢您!”王振华挠挠头,说道,“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要一双女式次品鞋。”
“我娘还穿着草鞋呢,我怎么能穿皮鞋?”王振华笑道。
此言一出,刘润马上停住脚步,盯着王振华看两眼。
把身上的野猪放在路边,一屁股坐在野猪身上,“歇歇再走。”
这时,黄德华骑着自行车追上来。
“厂长同志,食品站的孙子们夹着尾巴走了,同志们都在后面。”
他被打得流鼻血,鼻孔里塞在草纸,说起话来呜啦呜啦。
“那帮孙子肥头大耳,挂着腐败的双下巴,老子早就想抽他丫的。”刘润骂骂咧咧站起来,把野猪捆在自行车后座上。
这时,董家旺推着鸡公车向这边狂奔。
他刚才被堵在车底,脚趾头被踩无数皮鞋踩得生疼,差点吓得魂飞魄散。
“大舅,以后再遇见这种情况,您要远远躲开。”
王振华说道,“哪怕一万头野猪,也没有你的安全重要。”
“废话,我的命不值一头野猪。”董家旺心中一暖,笑道。
刘润又看王振华一眼,推着自行车向前走,“德华同志,你先去厂里报信。”
黄德华点点头,马上撒腿跑向皮鞋厂。
国营延庆皮鞋厂,工厂大门口人山人海,全厂工人全部脱岗。
当刘润的自行车驮着野猪进厂时,顿时喊声震天。
工人们举着双手包围野猪,又蹦又跳又呐喊,场面彻底燃爆。
就在这时,一群老弱妇孺潮水般涌进工厂,举着双手又蹦又跳,加入狂欢行列。
他们是皮鞋厂职工的家属,家属院就在工厂隔壁。
王振华麻了,这是一头野猪引发的狂欢。
他决定继续进山大野猪,一件商品能引起客户的狂欢,那肯定能挣钱。
大舅董家旺吓傻了,没想到工人阶级也缺肉。
采购部的人抬着磅秤挤进人群,把野猪抬上磅秤,加秤砣,挪游标。
刘厂长拉着王振华来到磅秤旁边,指着秤砣,“毛重222斤8两,我给你记223斤。”
“谢谢您。”王振华笑道,超过二百斤的野猪绝对是大野猪。
食堂的食堂把猪抬走,放血,退毛,杀猪,今天就得吃肉。
皮鞋厂采购部。
刘润说道,“振华同志,野猪的收购价是三毛钱,我也给你三毛。”
“我们厂这季度的粮票也不多了,我给你238斤粮票,再加33元5角8分钱,行吧?”
他有些紧张,这是财务部给出的报价,总价是66.9元,用粮票和钞票一起支付。
工厂食堂当然有粮票,他们也要去粮站买粮食。
“可以的,谢谢厂长同志。”
王振华已经算出来,对方把一斤粮票折价为一角四分钱,这很合理。
“好!”刘润马上带着他办手续,走流程。
先在采购单上签字,再去财务部签字,最后拿到钞票和粮票。
全省通用粮票,正面印刷着万里长城,禁止买卖投机,一九五六年印制。
一沓粮票,面额从五十市斤到一市斤不等。
钞票的最大面额是五元,王振华微笑问出纳员,“同志,有没有大黑十?”
“没有。”出纳员回道,“一斤粳米一角四分,大黑十面额太大,不方便流通。”
王振华只能作罢,跟着刘润厂长来到厂长办公室。
总共九个人,他们是皮鞋厂党委会成员,一把手是党委书记余辰东,嘴巴很大。
“振华同志,我代表皮鞋厂全体职工感谢你。”
余辰东竖起大拇指,“你以后打的野猪,不要送到外边,就送到我们厂。”
这人虽然最大,说话声音却是柔声细语。
王振华马上表态,“您客气了,能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是我的荣幸。”
刘润拿出一双女式皮鞋,“振华,这是不能出厂的次品鞋,拿回家给老太太凑合着穿。”
大头皮鞋,鞋头很大,棕黑色,复古感和前世的记忆扑面而来。
前世在孤儿院当孤儿时,老院长就是靠手工制作大头皮鞋,给孤儿们的饭碗里加肉。
王振华总是帮他做鞋,他教王振华做人的道理,还有一首歌曲——大头皮鞋。
敬爱的老院长已经去世十年。
王振华鼻子一酸,急忙伸手假装揉两个太阳穴,努力把眼泪逼回去,不让他们看见。
屋里响起善意的笑声。
委员们觉得有趣儿,振华同志被一双次品鞋感动了。
大嘴余辰东却是一脸严肃,沉声说道,“刘厂长,振华不是皮鞋厂职工,这不合适。”
“我觉得合适。”刘润说道,“振华卖野猪给厂里做贡献,按照规定,可以赠送次品鞋。”
“厂长,野猪是物资贡献,只有做出精神文化贡献的场外人员,才能获赠次品鞋。”
余辰东摇头,柔声说道,“如果说物资贡献,皮革厂等供货商的物资贡献更大。”
空气瞬间安静,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
厂长刘润是个要面子的人,被余辰东怼得下不来台。
王振华大概掌握了余辰东的脾气,原则性强,墨守成规。
“辰东同志,特事特办,咱们给振华人情,振华的野猪还能送到外边吗?”
刘润控制住脾气,用商量的口吻说道。
“不行啊厂长同志,这明显不符合规定。”
余辰东公事公办,笑道,“如果振华做出企业精神文化贡献,别说次品,咱们给好鞋。”
空气再次安静,厂长和党委书记互相制衡,两人有矛盾。
“谢谢大家的好意,既然不符合规定,我就不要鞋了。”
王振华不懂他们的企业精神文化,也看不上次品鞋。
刘润盯着他,“你能打野猪,肯定很聪明,给我们厂写篇文章,做企业文化贡献。”
此言一出,包括王振华在内,全都懵逼了。
刘厂长被挤兑得上头,矛盾已经由给不给次品鞋,变成厂长和书记的面皮战争。
大舅的威胁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一直以来,他都在竭尽全力照顾大姐和外甥们。
当娘的舍不得打孩子,当舅舅的要唱白脸,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王振华严肃道,“大舅,娘,你们知道的,红薯吃多了会烧心烧喉咙,不能当主粮。”
“所以我要想办法炸鱼,然后去水产社卖鱼,最后再想办法买细粮。”
“大舅啊,我是堂堂男子汉,如果让母亲和幼弟幼妹整天吃红薯,那就是我的无能。”
王振华一口气说完,转身走到墙角,挑一根直径一厘米的高粱杆儿。
他能理解老娘和大舅的心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孩子竟然用钱买“没用的”炮仗。
但是,他不想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
以前的事跟他无关,既然他来了,家里必须顿顿吃细粮。
底面积的直径一厘米,高度20厘米的火柴炮,到底能不能炸鱼?
王振华仔细计算,觉得应该问题不大。
他从老妈的针线筐里拿出缝衣线,把废报纸折叠起来。
在请小妹帮忙,把报纸切割成二十厘米宽的纸条。
董秋兰和董家旺震惊,原来细线可以切割纸张,他们从没见过这种办法。
董家旺挠挠头,仔细看外甥的操作。
报纸切割完,王振华把报纸条包裹在高粱杆上,放桌子上用力擀压,就像擀面条。
他知道,外层的炮壳越紧,爆炸的威力越大。
董秋兰松口气,柔声道,“振华,你告诉娘,你到底想干啥?”
董家旺道,“你不是胡闹的人,炮仗真的能炸鱼吗?”
王振华点点头,一边手卷炮仗,一边给他们科普。
“炮仗在水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其威力是空气中的六倍。”
“冲击波可以把鱼震晕,震死,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
“然后我跳进坑里去捡鱼,拿到水产社卖钱。”
“小炮仗的威力小,肯定炸不到鱼,所以我想把它们整合起来,做一个大炮仗。”
前世,他和朋友在鱼塘里炸过鱼,那场面非常壮观。
“大舅。”王振华说道,“你去河边找粘土,最好再找一些生石灰,鸡蛋大小就够了。”
家人们全员懵逼,他们不懂什么是冲击波,却能理解炸鱼的底层逻辑。
董秋兰仔细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孩子有想法,还要动手实现想法。”
“家旺,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咱们当长辈的,都要支持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
制造炮仗的材料已经买了,钱也花出去了,她只能一条道支持到黑。
王振华手里的动作略微停顿,没想到老妈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
“大姐,你去河边挖黏土。”董家旺咬咬牙,“村委会有生石灰,我去借一些。”
董秋兰点点头,拿起墙角里的铲子,转身离开家门。
董家旺轻叹一声,大步流星离开大姐家,直接去村委会找生石灰。
王振华松口气,能得到长辈的支持,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
弟弟妹妹一左一右坐在大哥身边。
王振东的兴趣越来越浓,手也越来越痒,“大哥,让我卷卷呗。”
“卷个屁。”王振华摇头,“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必须亲自操刀。”
炮仗的壳越卷越厚,厚度渐渐达到零点五厘米。
“差不多了。”王振华先用木工胶水封边,再用透明胶带缠绕,炮壳制作完毕。
老娘和大舅先后回家,大舅从家里拿来一个瓷碗,生石灰加水变成熟石灰。
再混合黏土和水,做成用来砌墙的石灰泥。
王振华用力抽动炮仗里的高粱杆,在炮仗底部留下1厘米高的空心。
他用石灰泥填补空间,用力压紧石灰泥,慢慢抽出高粱杆。
熟石灰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
“大舅,娘,咱们把这些小炮仗剥开。”
王振华把一张报纸放在桌子上,笑着道,“咱们把炮仗里的火药放在纸上。”
众人不再废话,齐下手剥那些炮仗。
炮仗外面是一层红纸,里面也是废报纸,剥开废报纸就是火药。
众人小心翼翼把火药倒在报纸上,火药越来越多,封口的石灰泥也凝固了。
王振华填充火药,找个细一些的高粱杆,每填充一部分火药,就用高粱杆压实。
“大舅,火药够了,不要再剥了。”王振华说道。
桌子上还有二十个小炮仗,现在的炮仗很实在,装药量很足。
他用石灰泥填空炮口,再从火柴盒里拿出两根火柴,在石灰泥中间扎个孔。
董家旺看见外甥把拆下来的引线全部收起来,急忙道,“振华,你怎么不插引线?”
王振华微微一笑,“炮仗要在水里爆炸,不能用这种引线。”
他从兜里掏出六盒火柴,说道,“我要用火柴头做引信,咱们把火柴头刮下来。”
听到这话,家人们目瞪口呆,四双眼睛直盯着他。
“振华,火柴头能在水里能点火吗?”董家旺急忙问道。
“当然能,水里面有氧气,完全可以支持红磷燃烧。”王振华笑着道。
家人们继续懵逼,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氧气,什么是红磷。
不过,他们还是懂底层逻辑。
火柴头引燃火药,炮仗在水里爆炸,然后炸晕坑里的鱼。
“家旺,咱们动手吧。”董秋兰说道。
接下来,他们用砍菜刀、剪刀、木片等工具,小心翼翼把火柴头刮下来。
折腾了很久,消耗了三盒火柴,董秋兰心疼得眼皮直跳。
董家旺也很心疼,三盒火柴可以用一两个月。
王振华用擀面杖把火柴头粉碎,加入木工胶水和清水,用力搅拌混合,做成有粘性的红磷泥。
再用红磷泥填充炮仗头部的小孔,用力挤压,让红磷和火药充分结合。
最后,他又在炮仗的头部,做一个半球形的火柴头。
长二十厘米,直径二厘米的大号火柴炮制作完毕。
董家旺小声问,“振华,咱们啥时候炸鱼,需要我帮什么忙?”
王振华仔细想想,轻声道,“爆炸声音很大,所以咱们要等没人的时候。”
“大舅,等全体村民去村委会开会,咱们再悄悄炸鱼。”
“不过咱们也别闲着,你不是会编草席嘛,帮我编一个装鱼的麻绳网兜。”
王振华把大火柴炮放在窗台上,现在天已经黑了,只能明天做第二个炸弹。
“行,我知道了。”董家旺说道,“大姐,我做网兜,咱们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