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一杯冰美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是作者“一杯冰美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朱小宝朱元璋,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站在你面前的是,洪武皇帝的好大孙,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子,淮西勋贵的大靠山!八岁被葬入钟山,却推开棺材板爬了出来,十年行乞无人知,一朝入朝天下惊。让有毒的盐矿变成精盐,解决千百年来百姓吃盐难得问题。淮西勋贵因为他,躲过的朱元璋的屠刀,靖难之役不复存在。改革宗室供养制度,避免了大明二十七六年亡国的悲惨命运。文治武功,横扫草原,让瓦剌、鞑靼、朵颜三卫胆寒称臣,大明十三道之外多了安南道、东瀛道、澳洲道、美洲道......鼓励藩王打出去,让中原文化成为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文化,上学皆考汉语,让汉人成为这个星球上唯...

主角:朱小宝朱元璋   更新:2025-01-18 21:2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小宝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由网络作家“一杯冰美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是作者“一杯冰美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朱小宝朱元璋,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站在你面前的是,洪武皇帝的好大孙,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子,淮西勋贵的大靠山!八岁被葬入钟山,却推开棺材板爬了出来,十年行乞无人知,一朝入朝天下惊。让有毒的盐矿变成精盐,解决千百年来百姓吃盐难得问题。淮西勋贵因为他,躲过的朱元璋的屠刀,靖难之役不复存在。改革宗室供养制度,避免了大明二十七六年亡国的悲惨命运。文治武功,横扫草原,让瓦剌、鞑靼、朵颜三卫胆寒称臣,大明十三道之外多了安南道、东瀛道、澳洲道、美洲道......鼓励藩王打出去,让中原文化成为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文化,上学皆考汉语,让汉人成为这个星球上唯...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精彩片段

“你小子看问题倒是通透得很呐!”
“但随着人口的滋生,你口中再分配的问题便会被无限放大,恐怕不只如你说的这般简单。”
朱小宝见是马老头,赶紧一阵小跑过去,将他搀扶住。
“马爷爷,你什么时候来的?”
朱元璋笑道。
“有一会儿了,我一直在外面蹲着偷听呢。”
朱小宝闻言,立马板起了脸。
“简直胡闹!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学会听墙角了?要是闪到腰怎么办?”
刘三吾顿时一怔。
这小子是在训斥朱老爷子?
这可是大明帝王啊!
这简直比听到刚刚朱小宝的那番高谈阔论,还要让他感到刺激。
若不是在人前,他早就失态了。
这与寻常百姓家的孙子,教育顽皮的爷爷有何不同?
刘三吾咽了一口唾沫,神色紧张的看着朱元璋。
但让他没料到的是,朱元璋不怒反笑。
“咱跟你保证,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卧槽?
刘三吾差点在心里骂娘。
强硬了一辈子的老朱,居然心甘情愿的被孙子训?
这也太颠覆他三观了!
刘三吾的眼神在朱小宝和朱元璋之间来回切换。
他后知后觉回过神,才想起来要行礼。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
“刘学士是咱特意请来考你的。”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恰到好处的阻止了刘三吾行君臣礼的动作。
刘三吾顿时一惊,立马切换成了普通的行礼姿势。
朱元璋敷衍回礼后,便迫不及待地看向了朱小宝。
“孩子,你刚刚说的再分配的事,是真说到点子上去了,即便是朝廷里的那些大官儿,也都未必能比你分析得更为透彻。”
朱小宝腼腆一笑。
“马爷爷,你快别给我戴高帽子了,你一句人口滋生,可比我点的透彻。”
随即,朱小宝又叹气道。
“以你的博学多识,也难怪都一把年纪,还依旧要被圣上倚仗。”
朱小宝这可不是在瞎吹。
刚刚他确实忽略了人口滋生的问题。
这也是在再分配之中的土地兼并时,会同时出现的并发症。
若处在战争年代,人口有增有减,即便土地兼并,对普通百姓而言,影响并不大。
因为地广人稀,百姓们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的土地。
可若在和平年代,人口只会有增无减。
毕竟普通百姓除了种地,便也只有造娃这事可干了。
土地数量未变,人口却不断增长,人均占有土地量便会不断锐减。
等百姓们负担不起种地的税收和摇役后,便也只能将土地低价贱卖给佃户。
此番,便会有大量佃农出现,这也是大势所趋。
但佃农再多,也不会威胁到国家统治。
真正影响国家税收的,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财主,大士绅。
一旦土地流落到他们手中,他们便会想尽法子逃避税收和徭役。
这爷孙两人的对话,似乎让刘三吾看到了两代帝王正共谋大业。
若是单论学问,他兴许能口若悬河。
可这谋政之事,他是真插不上嘴,也根本不敢插嘴。
所以,刘三吾很是识趣的闭嘴不言。
朱元璋笑而不语,但眼神却紧盯着朱小宝。
“孩子,此事你可有法子解决?”
“当然!”
朱小宝直接开口。
如此笃定的回答,让朱元璋猛的一震。
一旁的刘三吾更是被朱小宝的这种自信,震得呆愣在了原地。
朱小宝微微一笑。
“我的法子,必定能解决此番问题。”
呵呵!
朱元璋面带微笑,点头捋须,转而回首看向了刘三吾。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
咱乖孙这股子自信劲儿,是不是随咱?
“哦?你且说来听听。”
朱小宝叹息摇头。
“可我说了又能如何?当今圣上怕是没这个胆量去做。”
此话一出,刘三吾顿时胆战心惊。
这世间还有老爷子不敢做的事?
你怕是还不够了解你爷爷吧!
朱元璋的胃口倒是被吊的更高了。
“你且先说说看嘛。”
朱小宝也不磨叽。
“其一,测量土地并记录在案,后将新发现的土地也纳入税收征收范围,从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其二,将各类税赋和徭役合并征收,简化税收种类,从而限制官员苛刻扰民的行为,使税赋趋于稳定。”
“再者,按照田地面积征收银两,并由官府统一负责征收和解运。”
他要是记得没错,大明题材的电视剧里,张居正提出的改革法便是解决方案。
他将这个方法直接照搬就行。
此番话,让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就连他眼中的光亮,也都渐渐淡去。
单是测量土地并记录在案,这就已经十分困难了。
朝廷可以颁布政策,可地方政府又能执行到位吗?
怪不得这小子说咱未必敢做。
但不考虑执行方面的问题,单就这话题而言,朱元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那你觉得,该如何将这些落实呢?”
朱小宝继续道。
“首先,那些朝廷不得知的隐匿田产,只要朝廷派人丈量,就一定会增多。”
“其次,如今按人头征税,有不少百姓为了能少纳税,不惜将男丁抚养长大,女丁则多以不足二十钱贩卖,如此惨状,屡见不鲜。”
朱小宝掷地有声。
即便他只是在陈述事实,却似是在替百姓家的女娃向朝廷讨个公道。
此时,朱元璋沉默了。
对于大孙的质问,他即便知其因却不能作答。
刘三吾沉默片刻道。
“此惨状皆因女丁不是劳力,还徒增了税收负担。”
但世间还有更狠的,直接抛弃杀害的,更是不计其数......
人都是逐利的,这便是封建社会的残酷。
即便朱小宝可以去抨击这些不公,但身处其中时,他也只能遵循规则。
人在弱小之时,能做的便只有无声呐喊了吧!
朱小宝继续道。
“若想改此惨状,也很简单!只要丈量土地并登记在册,往后将人头税并入田税中一并征收,不再单独按人头征税便可。”
人可以说没就没,但地不可能。
这些地就在那儿摆着呢,谁会傻到不出来认领?
只要官府盯着田产,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照样得按地上税。
除非他们不要这地了!
至于最后一条政策,朱小宝没打算说。
若是前两条不能施行,最后一条说了也是白搭。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45607


“呵呵,这些都是我胡乱说的,你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看着早已呆滞如化石的马老头和刘三吾,朱小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呼!
许久之后,屋内的沉默才被朱元璋长吁的一口气给打破了。
“痛快!”
“孩子,咱纵观整个朝廷都找不出一人能比你更有魄力。”
不错不错!
不愧是咱的亲大孙。
竟然能把问题洞析得如此透彻。
不过,刘三吾此时却担忧了起来。
思索再三后,他郑重其事的看着朱小宝,提醒道。
“今日之言,你休要与外人说,以免招来祸事。”
如此机智果敢有勇有谋的学生,他怎会甘愿让其陷入灾祸之中呢。
这话要是传到那些既得利益者耳朵里,即便你是皇孙又如何?
他们照样能将你给拉下来。
他这般说也是为了保护朱小宝。
朱小宝轻叹一口气。
要说儒生有何弊端,那便是他们总会因寻找万全之策,而错过许多机会。
但朱小宝此时也并未多说,只是点了点头道。
“学生知道了。”
对于自己这个大乖孙,朱元璋简直越看越满意。
一旁的刘三吾也是双拳紧握,内心翻涌。
朱元璋冲刘三吾道。
“刘先生,你且出去等咱,咱还有些贴己话要与这孩子说。”
刘三吾很是识趣的冲朱小宝点了点头,然后便拱手朝屋外走去。
经过这一番探讨,朱小宝对朱元璋的身份也愈发起疑了。
“马爷爷,你究竟是做的啥官?”
刘三吾是翰林院庶吉士,起码也是个七品的文官儿。
朱元璋呵呵一笑。
“我也就比刘学士的官位高那么一点点而已。”
“高一点点而已?”
朱小宝不由得有些佩服。
他原本以为马老头最多不过位阶七品,看来还是自己的格局太低了。
朱元璋没再顺着话往下聊,而是直接问道。
“你对刘学士的印象如何?”
朱小宝挠了挠头。
“刘先生品格儒雅,知识渊博。”
朱元璋点了点头,继续道。
“那你认为,他对你的印象又如何?”
朱小宝认真思索一番后才道。
“刘先生对我以礼相待,也没有因为我是商籍而低看我。”
朱元璋又道。
“今日我便传授你一个道理。”
见朱小宝正襟危坐,朱元璋这才满意开口。
“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示好,你便觉得他是好人,也千万别因为别人训斥你,你便觉得对方有错。”
“刘学士对你关爱有加,想必你也切身体悟到了。”
“他最后的那句话,在你看来是何意?”
朱小宝有些不解。
刘学士的话,明明已经说的非常明显了,马老头怎么可能不懂?
“他是让我多加谨慎,别祸从口出。”
朱元璋点头道。
“确实如此,但韬光养晦也得视情况而定。”
“你现在虽只是一介商籍,可若有天你登上了更高的位置,甚至凌驾于刘三吾之上,便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切不可将文人儒生这一套贯彻始终。”
“毕竟在他们文人眼里,正品行永远被排在第一位。”
“而且这些文人儒生之中,也不乏有许多满口仁义道德,日日百姓天下不离口的人。”
“你必须懂得分辨何人可用,又该如何用。”
“在面对困难,甚至强权之时,切记不要像刘三吾那般因怕得罪人,引祸上身而放弃自己的目标。”
“只要自身实力过硬,站得够高,即便得罪人又如何?”
朱小宝似乎从朱元璋的眼中,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想当初朱元璋问鼎天下之时,也并非没有测量过土地,不然鱼鳞黄册根本就不会颁发。
他自然也动了许多人的利益。
但只需一个字,便能解决所有问题。
那便是......
杀!
朱元璋作为一介武夫,他自是不喜欢儒生的,但他需要这些儒生来替他治国。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忍旁人所不能忍,且拥有宽广的胸襟。
但在做决断时,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和魄力。
即便背负骂名,也要将对的事情推行下去。
朱小宝郑重点头。
“马爷爷,我明白了。”
“不过我还有个敛财的法子,你可想知道?”
嗯?
朱元璋一愣。
“你还有什么敛财的法子?”
朱小宝挑了挑眉,突然大喝一声。
“抢!”
“我听说蛮夷之地,财帛富饶,大明养武多年,直接派人去抢回来便是啊!”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
好家伙!
你小子的狠劲儿,简直不差爷爷我分毫啊!
当初咱吃不上饭的时候,那蒙元江山不就是咱自己抢来的吗?
但眼下时机还不成熟,朱元璋自是不会与朱小宝谈论过多军政之事。
朱元璋会心一笑。
“呵呵,不必如此心急,咱的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再教你几年没问题!”
朱小宝嘿嘿一笑。
“几年?马老头你又开始谦虚了啊!”
嗯?
朱元璋十分不解。
“咱谦虚啥了?”
朱小宝笑了笑。
“几年怕是说少了吧!你这分明还能再活数十年不止。”
“你这臭小子!”
朱元璋宠溺摇头,笑着招了招手。
“今日便到这吧,咱先走了。”
朱元璋刚一出朱小宝的院子,便看到了已经等候多时的刘三吾。
只见他一副神色踌躇,欲言又止的模样看着朱元璋。
他的那点小心思,朱元璋早就猜透了。
“大孙之事,切莫声张。”
刘三吾胆战心惊的连连点头。
“遵旨。”
陛下都用大孙二字了,那他还有什么好问的?
这院子里的少年,便定是真的皇长孙。
这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朱元璋面不改色,继续沉声问道。
“依你看,这孩子如何?”
刘三吾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
“此乃......吾大明之幸也!”
“长孙殿下学识渊博,治国有方,虽偶尔语出惊人,但却一心为朱家社稷着想。”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日之事就当全没发生过,回吧。”
“是,微臣谨遵圣上旨意。”
刘三吾的品行,朱元璋是知晓的。
若是用好了,便会是一柄利刃,可正国风。
将来朱小宝肯定用得着。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45607


奉天殿。
朱元璋刚一回来,便又开始批阅奏疏。
其他事上他都可以糊涂点,唯独政事不可,他必须亲力亲为。
还未批阅几封,黄狗儿便小心翼翼的朝他走来。
“陛下,皇孙求见。”
朱元璋一喜。
那小子竟也会主动来找咱?
可片刻之后,朱元璋的笑容便渐渐消融了下去。
“哦......允炆吗?让他进来吧。”
“是。”
见朱元璋的表情转换得如此之快,黄狗儿都有些拿不住他的心思了。
虽然有些好奇,但还是应声出去传朱允炆进殿。
“皇爷爷,孙儿今日晌午便过来了,您一直不在,您是去哪儿了?”
朱允炆恭敬行礼后,开口道。
朱元璋和蔼道。
“你可是找咱有事儿?”
朱允炆道。
“倒没什么正经事儿,只是怕黄爷爷过于想念父亲,所以才想着来陪陪您。”
皇室子孙,个个都是人精。
朱允文自上次回去之后,好好反思了一番。
现如今他想清楚了朱元璋需要什么,这便来对症下药了。
昏暗的烛光下,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朱允炆,突然有些感慨。
他这些日子一直往宫外跑,倒是把东宫这个孙儿给抛诸脑后了。
朱允炆这孩子,也是同样的孝顺仁德。
在礼节方面,他也着实比自己另外一个孙儿要强。
是的。
为了让翰林苑所有文人都认可他是个守规矩的皇储。
所以朱允炆在朱元璋面前,一直都十分注重礼节。
可朱元璋却希望朱允文不要这么少年老成。
而是像自己另外一个孙子一样,能在他面前高谈阔论,使了劲儿的撒欢。
在另一个孙子面前,他就像是一个普通百姓家的爷爷。
他也希望朱允炆能如此待他,而不是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了话,逾越了规矩。
或许是他在年迈之后,便将亲情看的更重了吧。
“孩子,你有心了,过来坐吧。”
朱允炆微微一震,随即抱拳拱手。
“皇爷爷这可使不得,如此这般便是逾越了规矩,孙儿不敢。”
“噢。”
朱元璋应了一声。
但朱允文却未曾察觉到朱元璋脸上一闪而过的失落。
他依旧彬彬有礼。
“皇爷爷,孙儿听人说,您最近时常出宫?”
朱元璋点了点头。
“没错,这世上有许多事是不能光凭想象,需要切身去体会感受的。”
朱允炆立即道。
“皇爷爷,那您下次出宫,便让孙儿陪着您吧!”
“有孙儿陪在皇爷爷身边,也好有个照应,也能陪您说说话。”
朱元璋本想出口回绝。
毕竟在宫外和朱小宝谈天论地的这段时日,便是他在丧子期间最大的乐趣了。
可看着朱允文那带着浓浓关心之意的神情,朱元璋却犹豫了。
他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行!明日你就陪咱一同出宫。”
朱允炆强行压制住内心的兴奋,淡定道。
“遵旨。”
朱允炆一回东宫,便直接去寻了吕氏。
吕氏听到这好消息,笑靥如花。
“乖儿子,你做的很好!”
随即,吕氏便继续叮嘱了朱允炆一番。
“儿啊,明日陪同陛下时,定要万分细心,遇到不懂的切莫逞强,要多向你皇祖父请教学习才是。”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时刻关注老爷子的状态,把你作为孙子应有的礼数和孝道作全。”
“大明的国策便是以孝治天下,这便足以看出老爷子有多注重孝道,你一定要谨记于心。”
朱允炆正色道。
“是,娘的话,孩儿一定谨记于心。”
朱小宝今日一大早便出门了。
盐山脚下的工坊已经盖好,他买回来的那些个劳力也已经开始工作。
这些劳力都是些老实汉子。
其中一个名叫王海天的大汉,竟还是元末起义军中的一员,却不知为何沦落到了奴隶市场。
朱小宝也没多问,毕竟世道艰辛,谁都有不愿被触及的心酸往事。
他只需要清楚一点,以后这些汉子便是将性命都托给他的家奴了,他可以绝对信任。
这便是封建社会的规则。
既已入世,他便会依照现世的规则去行事。
等朱小宝来到盐山,便发现制好的精盐已堆成了好几座小山,约莫有三千多斤,也就是一千二白两白银。
视察一番后,朱小宝便直接去了转运司。
上次和转运司闹过不愉快后,朱小宝便已经整理好了缓和关系的措辞。
朱小宝深吸一口气后禀明了来意,随后便在外面等待通传。
“杜大人好。”
朱小宝抱拳行礼。
见来人是朱小宝,杜子腾顿时腿脚一阵打颤,神情也立马谄媚了起来。
这表情,朱小宝都看得想吐。
“原来是朱小郎君来了。”
“快快快!随咱进去喝口茶。”
“你今日来是要卖盐吗?”
歪日?
看这架势,感情自己准备的那一肚子说辞,怕是用不上了。
“呃......茶我就不喝了,我确是来卖盐的,这次约莫有三千斤。”
杜子腾立马道。
“三千斤?好好好!”
“快来人!赶紧给朱小郎君拿钱!”
等等?
这尼玛什么情况?
朱小宝迟疑开口道。
“那什么,杜大人,今日我并未带盐来。”
杜子腾连连摆手道。
“那又何妨?本官定是信得过朱小郎君的!放心吧,先将钱付给你,不会坏了规矩的。”
朱小宝挠了挠头。
“那便依杜大人的吧!我稍后就派人将这批精盐拉来。”
“好!”
杜子腾喜笑颜开,一口便应下了。
随后他还盛情邀请朱小宝去喝茶,但被朱小宝以还有事为由给婉拒了。
杜子腾也是个有眼力劲儿的,便也不再挽留。
还真是奇了怪了。
今日转运司的人怎么都像是换了一副面孔?
莫不是因为上次被马老头给教训过了?
对!
肯定是这样!
朱小宝一边感叹马老头权势大,一边又有些心疼他。
为了帮他,马老头居然都跨衙门出手了,这可是最得罪人的事。
但这些事,马老头却对自己只字未提。
嘿!
这傻老头,还真是对自己用心呐!
朱小宝鼻头一酸,直接朝市场走去。
“今日便买点下酒的好菜,破例让你吃口酒吧!”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45607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