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是作者“一杯冰美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朱小宝朱元璋,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站在你面前的是,洪武皇帝的好大孙,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子,淮西勋贵的大靠山!八岁被葬入钟山,却推开棺材板爬了出来,十年行乞无人知,一朝入朝天下惊。让有毒的盐矿变成精盐,解决千百年来百姓吃盐难得问题。淮西勋贵因为他,躲过的朱元璋的屠刀,靖难之役不复存在。改革宗室供养制度,避免了大明二十七六年亡国的悲惨命运。文治武功,横扫草原,让瓦剌、鞑靼、朵颜三卫胆寒称臣,大明十三道之外多了安南道、东瀛道、澳洲道、美洲道......鼓励藩王打出去,让中原文化成为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文化,上学皆考汉语,让汉人成为这个星球上唯...
主角:朱小宝朱元璋 更新:2025-01-18 21:26: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小宝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由网络作家“一杯冰美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是作者“一杯冰美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朱小宝朱元璋,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站在你面前的是,洪武皇帝的好大孙,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子,淮西勋贵的大靠山!八岁被葬入钟山,却推开棺材板爬了出来,十年行乞无人知,一朝入朝天下惊。让有毒的盐矿变成精盐,解决千百年来百姓吃盐难得问题。淮西勋贵因为他,躲过的朱元璋的屠刀,靖难之役不复存在。改革宗室供养制度,避免了大明二十七六年亡国的悲惨命运。文治武功,横扫草原,让瓦剌、鞑靼、朵颜三卫胆寒称臣,大明十三道之外多了安南道、东瀛道、澳洲道、美洲道......鼓励藩王打出去,让中原文化成为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文化,上学皆考汉语,让汉人成为这个星球上唯...
“你小子看问题倒是通透得很呐!”
“但随着人口的滋生,你口中再分配的问题便会被无限放大,恐怕不只如你说的这般简单。”
朱小宝见是马老头,赶紧一阵小跑过去,将他搀扶住。
“马爷爷,你什么时候来的?”
朱元璋笑道。
“有一会儿了,我一直在外面蹲着偷听呢。”
朱小宝闻言,立马板起了脸。
“简直胡闹!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学会听墙角了?要是闪到腰怎么办?”
刘三吾顿时一怔。
这小子是在训斥朱老爷子?
这可是大明帝王啊!
这简直比听到刚刚朱小宝的那番高谈阔论,还要让他感到刺激。
若不是在人前,他早就失态了。
这与寻常百姓家的孙子,教育顽皮的爷爷有何不同?
刘三吾咽了一口唾沫,神色紧张的看着朱元璋。
但让他没料到的是,朱元璋不怒反笑。
“咱跟你保证,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卧槽?
刘三吾差点在心里骂娘。
强硬了一辈子的老朱,居然心甘情愿的被孙子训?
这也太颠覆他三观了!
刘三吾的眼神在朱小宝和朱元璋之间来回切换。
他后知后觉回过神,才想起来要行礼。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
“刘学士是咱特意请来考你的。”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恰到好处的阻止了刘三吾行君臣礼的动作。
刘三吾顿时一惊,立马切换成了普通的行礼姿势。
朱元璋敷衍回礼后,便迫不及待地看向了朱小宝。
“孩子,你刚刚说的再分配的事,是真说到点子上去了,即便是朝廷里的那些大官儿,也都未必能比你分析得更为透彻。”
朱小宝腼腆一笑。
“马爷爷,你快别给我戴高帽子了,你一句人口滋生,可比我点的透彻。”
随即,朱小宝又叹气道。
“以你的博学多识,也难怪都一把年纪,还依旧要被圣上倚仗。”
朱小宝这可不是在瞎吹。
刚刚他确实忽略了人口滋生的问题。
这也是在再分配之中的土地兼并时,会同时出现的并发症。
若处在战争年代,人口有增有减,即便土地兼并,对普通百姓而言,影响并不大。
因为地广人稀,百姓们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的土地。
可若在和平年代,人口只会有增无减。
毕竟普通百姓除了种地,便也只有造娃这事可干了。
土地数量未变,人口却不断增长,人均占有土地量便会不断锐减。
等百姓们负担不起种地的税收和摇役后,便也只能将土地低价贱卖给佃户。
此番,便会有大量佃农出现,这也是大势所趋。
但佃农再多,也不会威胁到国家统治。
真正影响国家税收的,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财主,大士绅。
一旦土地流落到他们手中,他们便会想尽法子逃避税收和徭役。
这爷孙两人的对话,似乎让刘三吾看到了两代帝王正共谋大业。
若是单论学问,他兴许能口若悬河。
可这谋政之事,他是真插不上嘴,也根本不敢插嘴。
所以,刘三吾很是识趣的闭嘴不言。
朱元璋笑而不语,但眼神却紧盯着朱小宝。
“孩子,此事你可有法子解决?”
“当然!”
朱小宝直接开口。
如此笃定的回答,让朱元璋猛的一震。
一旁的刘三吾更是被朱小宝的这种自信,震得呆愣在了原地。
朱小宝微微一笑。
“我的法子,必定能解决此番问题。”
呵呵!
朱元璋面带微笑,点头捋须,转而回首看向了刘三吾。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
咱乖孙这股子自信劲儿,是不是随咱?
“哦?你且说来听听。”
朱小宝叹息摇头。
“可我说了又能如何?当今圣上怕是没这个胆量去做。”
此话一出,刘三吾顿时胆战心惊。
这世间还有老爷子不敢做的事?
你怕是还不够了解你爷爷吧!
朱元璋的胃口倒是被吊的更高了。
“你且先说说看嘛。”
朱小宝也不磨叽。
“其一,测量土地并记录在案,后将新发现的土地也纳入税收征收范围,从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其二,将各类税赋和徭役合并征收,简化税收种类,从而限制官员苛刻扰民的行为,使税赋趋于稳定。”
“再者,按照田地面积征收银两,并由官府统一负责征收和解运。”
他要是记得没错,大明题材的电视剧里,张居正提出的改革法便是解决方案。
他将这个方法直接照搬就行。
此番话,让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就连他眼中的光亮,也都渐渐淡去。
单是测量土地并记录在案,这就已经十分困难了。
朝廷可以颁布政策,可地方政府又能执行到位吗?
怪不得这小子说咱未必敢做。
但不考虑执行方面的问题,单就这话题而言,朱元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那你觉得,该如何将这些落实呢?”
朱小宝继续道。
“首先,那些朝廷不得知的隐匿田产,只要朝廷派人丈量,就一定会增多。”
“其次,如今按人头征税,有不少百姓为了能少纳税,不惜将男丁抚养长大,女丁则多以不足二十钱贩卖,如此惨状,屡见不鲜。”
朱小宝掷地有声。
即便他只是在陈述事实,却似是在替百姓家的女娃向朝廷讨个公道。
此时,朱元璋沉默了。
对于大孙的质问,他即便知其因却不能作答。
刘三吾沉默片刻道。
“此惨状皆因女丁不是劳力,还徒增了税收负担。”
但世间还有更狠的,直接抛弃杀害的,更是不计其数......
人都是逐利的,这便是封建社会的残酷。
即便朱小宝可以去抨击这些不公,但身处其中时,他也只能遵循规则。
人在弱小之时,能做的便只有无声呐喊了吧!
朱小宝继续道。
“若想改此惨状,也很简单!只要丈量土地并登记在册,往后将人头税并入田税中一并征收,不再单独按人头征税便可。”
人可以说没就没,但地不可能。
这些地就在那儿摆着呢,谁会傻到不出来认领?
只要官府盯着田产,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照样得按地上税。
除非他们不要这地了!
至于最后一条政策,朱小宝没打算说。
若是前两条不能施行,最后一条说了也是白搭。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45607】
“呵呵,这些都是我胡乱说的,你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看着早已呆滞如化石的马老头和刘三吾,朱小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呼!
许久之后,屋内的沉默才被朱元璋长吁的一口气给打破了。
“痛快!”
“孩子,咱纵观整个朝廷都找不出一人能比你更有魄力。”
不错不错!
不愧是咱的亲大孙。
竟然能把问题洞析得如此透彻。
不过,刘三吾此时却担忧了起来。
思索再三后,他郑重其事的看着朱小宝,提醒道。
“今日之言,你休要与外人说,以免招来祸事。”
如此机智果敢有勇有谋的学生,他怎会甘愿让其陷入灾祸之中呢。
这话要是传到那些既得利益者耳朵里,即便你是皇孙又如何?
他们照样能将你给拉下来。
他这般说也是为了保护朱小宝。
朱小宝轻叹一口气。
要说儒生有何弊端,那便是他们总会因寻找万全之策,而错过许多机会。
但朱小宝此时也并未多说,只是点了点头道。
“学生知道了。”
对于自己这个大乖孙,朱元璋简直越看越满意。
一旁的刘三吾也是双拳紧握,内心翻涌。
朱元璋冲刘三吾道。
“刘先生,你且出去等咱,咱还有些贴己话要与这孩子说。”
刘三吾很是识趣的冲朱小宝点了点头,然后便拱手朝屋外走去。
经过这一番探讨,朱小宝对朱元璋的身份也愈发起疑了。
“马爷爷,你究竟是做的啥官?”
刘三吾是翰林院庶吉士,起码也是个七品的文官儿。
朱元璋呵呵一笑。
“我也就比刘学士的官位高那么一点点而已。”
“高一点点而已?”
朱小宝不由得有些佩服。
他原本以为马老头最多不过位阶七品,看来还是自己的格局太低了。
朱元璋没再顺着话往下聊,而是直接问道。
“你对刘学士的印象如何?”
朱小宝挠了挠头。
“刘先生品格儒雅,知识渊博。”
朱元璋点了点头,继续道。
“那你认为,他对你的印象又如何?”
朱小宝认真思索一番后才道。
“刘先生对我以礼相待,也没有因为我是商籍而低看我。”
朱元璋又道。
“今日我便传授你一个道理。”
见朱小宝正襟危坐,朱元璋这才满意开口。
“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示好,你便觉得他是好人,也千万别因为别人训斥你,你便觉得对方有错。”
“刘学士对你关爱有加,想必你也切身体悟到了。”
“他最后的那句话,在你看来是何意?”
朱小宝有些不解。
刘学士的话,明明已经说的非常明显了,马老头怎么可能不懂?
“他是让我多加谨慎,别祸从口出。”
朱元璋点头道。
“确实如此,但韬光养晦也得视情况而定。”
“你现在虽只是一介商籍,可若有天你登上了更高的位置,甚至凌驾于刘三吾之上,便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切不可将文人儒生这一套贯彻始终。”
“毕竟在他们文人眼里,正品行永远被排在第一位。”
“而且这些文人儒生之中,也不乏有许多满口仁义道德,日日百姓天下不离口的人。”
“你必须懂得分辨何人可用,又该如何用。”
“在面对困难,甚至强权之时,切记不要像刘三吾那般因怕得罪人,引祸上身而放弃自己的目标。”
“只要自身实力过硬,站得够高,即便得罪人又如何?”
朱小宝似乎从朱元璋的眼中,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想当初朱元璋问鼎天下之时,也并非没有测量过土地,不然鱼鳞黄册根本就不会颁发。
他自然也动了许多人的利益。
但只需一个字,便能解决所有问题。
那便是......
杀!
朱元璋作为一介武夫,他自是不喜欢儒生的,但他需要这些儒生来替他治国。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忍旁人所不能忍,且拥有宽广的胸襟。
但在做决断时,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和魄力。
即便背负骂名,也要将对的事情推行下去。
朱小宝郑重点头。
“马爷爷,我明白了。”
“不过我还有个敛财的法子,你可想知道?”
嗯?
朱元璋一愣。
“你还有什么敛财的法子?”
朱小宝挑了挑眉,突然大喝一声。
“抢!”
“我听说蛮夷之地,财帛富饶,大明养武多年,直接派人去抢回来便是啊!”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
好家伙!
你小子的狠劲儿,简直不差爷爷我分毫啊!
当初咱吃不上饭的时候,那蒙元江山不就是咱自己抢来的吗?
但眼下时机还不成熟,朱元璋自是不会与朱小宝谈论过多军政之事。
朱元璋会心一笑。
“呵呵,不必如此心急,咱的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再教你几年没问题!”
朱小宝嘿嘿一笑。
“几年?马老头你又开始谦虚了啊!”
嗯?
朱元璋十分不解。
“咱谦虚啥了?”
朱小宝笑了笑。
“几年怕是说少了吧!你这分明还能再活数十年不止。”
“你这臭小子!”
朱元璋宠溺摇头,笑着招了招手。
“今日便到这吧,咱先走了。”
朱元璋刚一出朱小宝的院子,便看到了已经等候多时的刘三吾。
只见他一副神色踌躇,欲言又止的模样看着朱元璋。
他的那点小心思,朱元璋早就猜透了。
“大孙之事,切莫声张。”
刘三吾胆战心惊的连连点头。
“遵旨。”
陛下都用大孙二字了,那他还有什么好问的?
这院子里的少年,便定是真的皇长孙。
这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朱元璋面不改色,继续沉声问道。
“依你看,这孩子如何?”
刘三吾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
“此乃......吾大明之幸也!”
“长孙殿下学识渊博,治国有方,虽偶尔语出惊人,但却一心为朱家社稷着想。”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日之事就当全没发生过,回吧。”
“是,微臣谨遵圣上旨意。”
刘三吾的品行,朱元璋是知晓的。
若是用好了,便会是一柄利刃,可正国风。
将来朱小宝肯定用得着。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45607】
奉天殿。
朱元璋刚一回来,便又开始批阅奏疏。
其他事上他都可以糊涂点,唯独政事不可,他必须亲力亲为。
还未批阅几封,黄狗儿便小心翼翼的朝他走来。
“陛下,皇孙求见。”
朱元璋一喜。
那小子竟也会主动来找咱?
可片刻之后,朱元璋的笑容便渐渐消融了下去。
“哦......允炆吗?让他进来吧。”
“是。”
见朱元璋的表情转换得如此之快,黄狗儿都有些拿不住他的心思了。
虽然有些好奇,但还是应声出去传朱允炆进殿。
“皇爷爷,孙儿今日晌午便过来了,您一直不在,您是去哪儿了?”
朱允炆恭敬行礼后,开口道。
朱元璋和蔼道。
“你可是找咱有事儿?”
朱允炆道。
“倒没什么正经事儿,只是怕黄爷爷过于想念父亲,所以才想着来陪陪您。”
皇室子孙,个个都是人精。
朱允文自上次回去之后,好好反思了一番。
现如今他想清楚了朱元璋需要什么,这便来对症下药了。
昏暗的烛光下,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朱允炆,突然有些感慨。
他这些日子一直往宫外跑,倒是把东宫这个孙儿给抛诸脑后了。
朱允炆这孩子,也是同样的孝顺仁德。
在礼节方面,他也着实比自己另外一个孙儿要强。
是的。
为了让翰林苑所有文人都认可他是个守规矩的皇储。
所以朱允炆在朱元璋面前,一直都十分注重礼节。
可朱元璋却希望朱允文不要这么少年老成。
而是像自己另外一个孙子一样,能在他面前高谈阔论,使了劲儿的撒欢。
在另一个孙子面前,他就像是一个普通百姓家的爷爷。
他也希望朱允炆能如此待他,而不是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了话,逾越了规矩。
或许是他在年迈之后,便将亲情看的更重了吧。
“孩子,你有心了,过来坐吧。”
朱允炆微微一震,随即抱拳拱手。
“皇爷爷这可使不得,如此这般便是逾越了规矩,孙儿不敢。”
“噢。”
朱元璋应了一声。
但朱允文却未曾察觉到朱元璋脸上一闪而过的失落。
他依旧彬彬有礼。
“皇爷爷,孙儿听人说,您最近时常出宫?”
朱元璋点了点头。
“没错,这世上有许多事是不能光凭想象,需要切身去体会感受的。”
朱允炆立即道。
“皇爷爷,那您下次出宫,便让孙儿陪着您吧!”
“有孙儿陪在皇爷爷身边,也好有个照应,也能陪您说说话。”
朱元璋本想出口回绝。
毕竟在宫外和朱小宝谈天论地的这段时日,便是他在丧子期间最大的乐趣了。
可看着朱允文那带着浓浓关心之意的神情,朱元璋却犹豫了。
他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行!明日你就陪咱一同出宫。”
朱允炆强行压制住内心的兴奋,淡定道。
“遵旨。”
朱允炆一回东宫,便直接去寻了吕氏。
吕氏听到这好消息,笑靥如花。
“乖儿子,你做的很好!”
随即,吕氏便继续叮嘱了朱允炆一番。
“儿啊,明日陪同陛下时,定要万分细心,遇到不懂的切莫逞强,要多向你皇祖父请教学习才是。”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时刻关注老爷子的状态,把你作为孙子应有的礼数和孝道作全。”
“大明的国策便是以孝治天下,这便足以看出老爷子有多注重孝道,你一定要谨记于心。”
朱允炆正色道。
“是,娘的话,孩儿一定谨记于心。”
朱小宝今日一大早便出门了。
盐山脚下的工坊已经盖好,他买回来的那些个劳力也已经开始工作。
这些劳力都是些老实汉子。
其中一个名叫王海天的大汉,竟还是元末起义军中的一员,却不知为何沦落到了奴隶市场。
朱小宝也没多问,毕竟世道艰辛,谁都有不愿被触及的心酸往事。
他只需要清楚一点,以后这些汉子便是将性命都托给他的家奴了,他可以绝对信任。
这便是封建社会的规则。
既已入世,他便会依照现世的规则去行事。
等朱小宝来到盐山,便发现制好的精盐已堆成了好几座小山,约莫有三千多斤,也就是一千二白两白银。
视察一番后,朱小宝便直接去了转运司。
上次和转运司闹过不愉快后,朱小宝便已经整理好了缓和关系的措辞。
朱小宝深吸一口气后禀明了来意,随后便在外面等待通传。
“杜大人好。”
朱小宝抱拳行礼。
见来人是朱小宝,杜子腾顿时腿脚一阵打颤,神情也立马谄媚了起来。
这表情,朱小宝都看得想吐。
“原来是朱小郎君来了。”
“快快快!随咱进去喝口茶。”
“你今日来是要卖盐吗?”
歪日?
看这架势,感情自己准备的那一肚子说辞,怕是用不上了。
“呃......茶我就不喝了,我确是来卖盐的,这次约莫有三千斤。”
杜子腾立马道。
“三千斤?好好好!”
“快来人!赶紧给朱小郎君拿钱!”
等等?
这尼玛什么情况?
朱小宝迟疑开口道。
“那什么,杜大人,今日我并未带盐来。”
杜子腾连连摆手道。
“那又何妨?本官定是信得过朱小郎君的!放心吧,先将钱付给你,不会坏了规矩的。”
朱小宝挠了挠头。
“那便依杜大人的吧!我稍后就派人将这批精盐拉来。”
“好!”
杜子腾喜笑颜开,一口便应下了。
随后他还盛情邀请朱小宝去喝茶,但被朱小宝以还有事为由给婉拒了。
杜子腾也是个有眼力劲儿的,便也不再挽留。
还真是奇了怪了。
今日转运司的人怎么都像是换了一副面孔?
莫不是因为上次被马老头给教训过了?
对!
肯定是这样!
朱小宝一边感叹马老头权势大,一边又有些心疼他。
为了帮他,马老头居然都跨衙门出手了,这可是最得罪人的事。
但这些事,马老头却对自己只字未提。
嘿!
这傻老头,还真是对自己用心呐!
朱小宝鼻头一酸,直接朝市场走去。
“今日便买点下酒的好菜,破例让你吃口酒吧!”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45607】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