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百汇赵锦衣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古代从零开始打造幸福地球村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易阴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嘿,听说了吗?前几个月来的那个人渣又搞事情了。”“人渣?哪个人渣?”“哼,咱们青牛镇一共才几个人渣?我说的自然是最渣的那个了。”“哦,你是说那个粮商赵老爷啊?怎么,赵老爷除了卖那神仙酿,又出什么大新闻了?”“这次是听说他疯了。赚了几个钱,尾巴就翘起来了。”“听说他在四处找人,开垦荒地,据说努力的,一天能赚十文钱!”“一天十文钱?那三分月不就是一两银子?我不信。”“我也不信,但是就是有傻子信,哈哈,听说大傻子还不少。”…峡谷这边,建筑队的王老板带人在小湖南边忙活着。这边是赵百汇规划的商业区,居民区,占据了峡谷三分之二的地方。这次他要建设一条商业街,建完之后在两边再建居民区。估计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王老板都不会因为到处找活干而四处奔波了...
《穿越古代从零开始打造幸福地球村小说结局》精彩片段
“嘿,听说了吗?前几个月来的那个人渣又搞事情了。”
“人渣?哪个人渣?”
“哼,咱们青牛镇一共才几个人渣?我说的自然是最渣的那个了。”
“哦,你是说那个粮商赵老爷啊?怎么,赵老爷除了卖那神仙酿,又出什么大新闻了?”
“这次是听说他疯了。赚了几个钱,尾巴就翘起来了。”
“听说他在四处找人,开垦荒地,据说努力的,一天能赚十文钱!”
“一天十文钱?那三分月不就是一两银子?我不信。”
“我也不信,但是就是有傻子信,哈哈,听说大傻子还不少。”
…
峡谷这边,建筑队的王老板带人在小湖南边忙活着。
这边是赵百汇规划的商业区,居民区,占据了峡谷三分之二的地方。
这次他要建设一条商业街,建完之后在两边再建居民区。
估计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王老板都不会因为到处找活干而四处奔波了。
神仙酿开始赚钱,让赵百汇的发展踏上了快车道,形成良性循环,以后恐怕会建设的越来越快。
这次的商业街不会再建设的那么快了。
因为这次不是建造泥土房,而是要建造正儿八经的建筑,还是楼房!
规划是建两排二层楼,以这个时代的水平,和王老板这乡村建设队的水平,这差不多是极限了。
不过赵百汇听锦衣说,王老板为了匹配这边的发展速度,似乎有心去县城或更远的地方去挖掘人才。
果然,有需求才有发展。
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啊。
而他就是创造需求的人。
傍晚,峡谷几处有人聚集的地方都有炊烟袅袅。
赵百汇和几个丫头会在后院吃饭,院里住的三户人家则基本上是聚在中院一起吃。
做饭都是三家的女人做,锦文娘手艺最好,其他两人负责打下手。
厨房就在中院接近后院的一间改造出来专门用来做饭的房间。
锦文娘厨艺确实比锦衣好一些,但是更多还是因为锦衣现在太忙了。
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每天下午傍晚还要坚持学习。
另外三个丫头也差不多,都开始管事了。
锦衣是大管家,她们三个就是小管家。
主要是现在手里活还不多,加上她们年纪还太小,再大点,就要和锦衣一样挑重担了。
“饭好了吗?我有点饿了。”刚刚上完课,脑子都快成浆糊的锦绣来到厨房。
“就差最后一道菜了,马上就出锅了。”灶台上的锦文娘赶紧答应一声。
另外两个女人也在忙活着盛饭,剥鸡蛋。
就连四岁的大马和三岁的虎子都在添柴火赚工分。
因为今天赵百汇突然想吃鸡蛋了,煮鸡蛋配上肉粒酱,一口下去咸香软滑,主打的就是俩字,下饭。
所以厨房煮了十个鸡蛋。
“锦文娘,老爷说您手艺不错,以后每天工钱给您提到10文钱。”
“真的吗?”锦文娘惊喜异常。
另外两个女人一脸艳羡,包括锦绣娘,都眼巴巴的望着她,但是她好像没看见一样说,“老爷说了,只要努力工作,以后都会越来越好。”
“是是是,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
饭菜弄好,三个女人端着往后院送去。
锦绣拿过一小盆鸡蛋,看着两个小子眼巴巴的盯着,笑了笑,抓出两个白嫩嫩剥了壳的鸡蛋递过去。
“快吃,要是被哥哥姐姐发现了,小心被抢走。”
“谢谢锦绣姐姐。”两个小子急忙往嘴巴里塞鸡蛋。
几个女人把主人家的饭菜料理好,才开始做自己的饭菜。
主人家能吃大米白面,她们自然吃不起,不过现在也能吃的起不掺杂野菜的粗粮,已经很满足了。
不大会,锦绣几个丫头把食具拿回来,里面还剩下一点饭菜,虽然不多,但也让三个女人很高兴。
她们给主家做饭,肯定是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做太多浪费,也不能做少了不够吃。
故意做多想占便宜,那是要被处罚的。
所以主家偶尔会剩下一点饭菜,让她们能给家里孩子解解馋,但并不是每顿都有。
赵府开饭了,其他地方也都差不多。
小湖南边商业街的工地上也开饭了,吃的一般,但是能吃饱。
这还是亏了王老板拿到赵百汇很多工程,所以才宽裕了不少。
酿酒厂那边有十户五十几口人,他们给赵百汇做工,待遇虽然比府上三户人家差一点,可跟工地上的外人比,那是强了太多了。
工厂里的工作都是有数的,赵百汇定下的规矩就是多劳多得。
谁干的多,赚的就多。
成年男人平均一天能拿六七文的工钱,家里老婆孩子可以帮干活,反正干多少拿多少。
酿酒厂目前活不多,大家又都干的积极,每天大半天就干完了,下午三四点之后就没事了。
所以早早的吃完饭,一些男人就围在一起闲聊。
女人们得了闲也凑在一起,却不能真的得闲,要么看管年纪太小的孩子,不用照顾孩子的也是一边聊天一边做针线活。
略大一些的孩子凑在一起玩耍,更大一些的则跑出了院子。
“今天是开工钱的日子吧?你们说新老爷说话会不会算数?”
“不知道,以前都是年底才给一年的钱,到了这居然说十天一结工钱,我有点不相信。”
“急什么,赵老爷这么大的家底,还能差了咱们这点工钱吗?”说话的男人不安敲动的手指暴漏了他内心的想法。
“再等等吧,或者明天才给也说不定。”
“来了,来了,锦衣姑娘来了。”一个半大孩子从院外跑进来,一脸的开心。
众人都站起来,看到锦衣和锦绣带着两个男人走进来,都拘谨的问好。
锦衣笑着说,“大家不要紧张,我不是讨债的,我是来给大家送钱的。”
“今天咱们就在大厂房发工钱,以后呢就在办公室了。”
今天在大庭广众之下发钱,就是告诉他们,老爷不会差大家的工钱。
也是用这个工资激励一下大家伙。
普通酒水,一斤价格在10文到30文左右。
普通人家很少喝,只有过年或一些特殊节日才会打一点。
一个普通家庭如果真的出了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那用不了几年,家也就散了。
青牛镇上有很多小商小贩。
十里八村的一些富户乡绅也会选择在青牛镇定居,贪恋着这里相对村子而言的繁华。
这些人才是酒水消费的主力。
中院后排最大的房间,一个三人合抱的大铁炉子立在角落,下面是熊熊燃烧的大火。
晶莹剔透的酒水从出酒口流淌而出。
锦绣娘一个人给炉子添柴,酒水快满的时候换桶,不累不忙,比起在家里的时候,轻松了太多。
屋子里虽然有点热,但是门窗开着,也不是无法接受。
三家的女人轮流来这边工作,每天七文钱的工钱。
“锦绣她娘,货准备好了没有?”
“来了,来了,催什么催,要是觉得我弄得慢,你就自己来!”
锦绣爹一脸尴尬的走进来,把一捆柴放下,同行的另外两人呵呵笑着不说话,同样把柴火放下。
连着后院的小门推开,锦衣走进来,“货准备好了吗?”
几个人都赶紧收起脸上的笑容,锦绣娘也收起了泼辣劲。
“锦衣姑娘,马上就好了,这几坛子封装上就好了。”
锦衣点点头,也没催促,几个男人很有眼色的上前帮忙。
“现在柴火和原酒都还供应的上吗?”
锦文爹赶紧开口,“原酒还好,方掌柜那边暂时还供应的上,而且也在加大产量。”
“但是柴火确实不太足,我们几家每天都在砍柴,附近的枯木都快要砍光了。”
锦衣再次点头,“我知道了,看来要准备花钱买柴火了,买炭也行,不过那样支出有点高。”
“回头我和老爷商量一下再说,这批货先送到镇上去再说。”
镇上只有一家专门做酒水生意的,普通酒水大点的地方都有,所以赚钱肯定是赚钱,暴利谈不上。
一年下来,大概百八十两的收益吧。
然后赵百汇带着蒸馏酒,去和酒馆张老板谈了一笔生意。
讲了讲自家神仙醉的好,讲了讲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酒馆就改姓赵了。
扣除运营花销,利润赵百汇拿七成!
而随着赵百汇一波邀请富户免费品酒,神仙醉之名在青牛镇一炮打响。
最便宜的普通酒水十文一斤,二文一碗。
而神仙醉,百文一斤,一碗二十文。
主打的就是一个字,烈!
神仙喝了都得醉,自从有了神仙醉,千杯不醉已经成为了历史。
一斤神仙醉,需要三斤原酒当原料,加上木材等运输成本,也接近五十文了。
在赵百汇看来,利润不高,但是他现在要的是名声,利润暂时少点就少点吧。
等名气打出来,一百文一斤的神仙醉同样会成为历史。
假如将来进了京师,少于一两银子一斤,都不好意思说给别人听。
马车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坛子,车上海放着一个小椅子,锦衣登上马车,端坐在椅子上,拿起自己的小笔记本,翻看昨天赵百汇教的东西。
孙王李三家的男人一人牵着马车,另外两人跟在车后,一路往镇上赶去。
来到镇上主街,马车在一个大大的写着酒字的旗子下停车。
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走出来,看到锦衣赶紧堆起笑容打招呼。
“锦衣姑娘,您来了。”
“张老板,您太客气了。”
酒馆里走出两个年轻伙计过来搬酒水,路过锦衣的时候低着头看都不敢看,走过来之后,才敢偷偷的看几眼。
孙王李三位注意到了两个年轻伙计的目光,纷纷对视着笑了起来。
锦衣姑娘再过两年,也就十五岁,到了可以许配的年纪。
但是凭她的能力和赵老爷对她的喜爱,哪是区区两个伙计能配得上的,恐怕只能在心里惦记惦记喽。
另一边,锦衣和张老板进入酒馆,来到雅间里坐下。
有伙计赶紧上了几盘下酒小菜。
然后方掌柜拿来账本交给锦衣。
锦衣翻看账本,同时拿出自己的小笔记本写写算算。
张老板和方掌柜都一脸艳羡的看着那本子和油笔。
那么小的笔,竟然可以写出那么清晰的小字,真是好宝贝啊。
张老板家的孩子都在读书,他曾经问过锦衣,这东西的价格。
锦衣只是说价格昂贵,数量稀少,她家老爷也是很辛苦才从很远的地方购置了一点,只够家用,概不外售。
要是卖本子和笔,利润肯定比大米高的多,但是风险太大,没必要,只要他苟住,未来什么都会有。
现在有了酒水生意,他连大米都不卖了,毕竟青牛镇的大米被他卖的都跌破二十文大关了。
大米这种精细粮食,就算整个镇子加起来的消费量都不太多。
“这里有点出入,方掌柜看一下。”
方掌柜赶紧拿过账本,用算盘噼里啪啦打了起来。
“锦衣姑娘真是慧眼如珠啊,确实是我算差了。”
方掌柜立马承认错误。
一开始锦衣来查账的时候,方掌柜还有些不屑一顾。
一个十三岁的小丫头来挑他这个干了半辈子的掌柜的错误?
他觉得就算他做假账,也能让这丫头看不出破绽来。
结果就被打脸了。
这丫头拿着纸笔写写算算,不大会儿,就挑出了好几处错误。
错误都很小,毕竟差错大了,反而容易发现。
自那以后,方掌柜对锦衣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
要不是锦衣只是个十三岁的女娃,估计他都要跪下来磕头拜师了。
“对了,方掌柜,还有一件事儿。”
“现在神仙酿供不应求,因为产量有限,迫不得已,我们只好涨价了。”
“涨到多少钱?”
锦衣露出两颗洁白的小虎牙,伸出两根葱白一样的手指,“对外售价两百文一斤,店里进货价一百文!”
张老板倒吸一口凉气,直接翻倍,这是在抢钱啊!
现在每天的产量大概是一百斤,一斤两百文,那就是二十两银子?
当然,这二十两跟他关系不大。
店里进货也是要花钱的,买进来就是十两银子,除了神仙醉之外普通酒水的利润完全可以抵扣掉各种开销,他分三成,也就是三两银子。
他有自己的酒庄,每天供给三百斤原酒,一斤八文钱,也是二两多银子。
但是这二两多是带着成本的,实际上赚的才半两左右。
如果按年算,供应原酒一年赚一百多两,酒馆分成一年上千两。
和之前一年百八十两的收益比,自然是暴涨了十倍。
但是人都是不知足的,张老板舔着脸道,“锦衣姑娘,既然神仙醉涨价了,您看这原酒的进货价…”
锦绣脸上职业化的笑容渐渐消失。
小随从抱着一个大托盘,十两一个的大银锭就24个,还有4枚小银锭。
二十多斤的东西,还是蛮重的。
锦绣走在前边,抱怨说,“还是老爷弄的纸币好,这东西也太重了。”
“吴乡老,您点点数量,看看对不对。”
“不用点,不用点,想来赵村长不会诓骗老夫。”
林学瑾显然气还没消,硬声说,“为朝廷办事,自当严谨,怎么可以如此草率,让你点你就点。”
吴乡老都要哭了,“是,我这就点,这就点。”
锦衣帮着说了句话,“很多事情又不是吴乡老造成的,没必要对他太严苛。”
吴乡老再次投来感激的目光,林学瑾深吸一口气,“是我的问题。”
他向锦衣承认错误,却不会向吴乡老道歉。
对锦衣就按照锦衣她们这边的方式方法行事,他就是一个副村长。
做错了该认错就认错。
可对其他人,那就用他们这边的处事方式,他是举人老爷,给一个三老认错道歉?
想屁吃!
“没错,没错,我清点好了,赵村长,老夫没事儿了,就先离开了。”
“好的,吴乡老,我送一送您。”
“不用,不用。”吴乡老抱起二十多斤的银子,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跑的比年轻小伙子都要快。
仿佛是在逃离鬼门关。
目送吴乡老离开,锦衣开口,“林副村长,拟一个公告贴出去,今年的徭役村里给大家都花钱免除了,让大家安心工作就好。”
“只要是桃园村的居民,往后每年的徭役村里都会花钱免除,不用大家掏一毛钱。”
“知道了村长,一会儿开完会我就去弄。”林学瑾在本上把事情写下,他内心是开心的。
在桃园村这些天,他清晰的感觉到了村里对百姓的好。
那是从点点滴滴的好一点点累积,形成的村民们的幸福感。
当初他从京师出来任知府,抱着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的想法,想为治下百姓好好谋划,可却处处受到掣肘,几年下来,治下的百姓吃不饱的依然吃不饱。
最后他灰心丧气的离开官场,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没想到意外来到桃园村,他又迸发出来第二春,再一次见到了完成理想的希望。
桃园村的百姓收入情况,在他看来只能算还行,也就是还能吃得饱,可是这里每个人的脸上却都带着笑容。
会议结束,林学瑾拟好了告示贴出来。
几个路过的村民围上来,“林村长,这上面写的是啥啊,是不是又有好事儿了?”
林学瑾这个人对沾上官面和商业的人物向来不假辞色,但是对普通百姓却很和善。
受到从小教育的影响,他认为这些人才是王朝统治的根基。
以前他曾瞧见百姓见告示贴出来,畏惧如虎,远远看着,等人解释。
怕,又不走。是因为想要知道是什么内容,总要知道虎狼又要吃谁了啊。
可这里呢,百姓看到告示,总是第一时间围上来,听听人家第一句话。
是不是又有啥好事儿。
显然人们对桃园村村委是有信心的。
林学瑾笑着说,“来,我给大家读一读。你们听完了,也去告诉一下别人。”
林学瑾读完了,几个百姓果然兴奋起来。
“老爷真是大善人啊,免除了咱们的徭役,那徭役可太辛苦了,不但没有工钱,还要自己带粮食。”
“是啊,去一次徭役,对咱们这些穷人来说,就是闯一次鬼门关啊。”
“林村长,谢谢您啊,您和锦衣村长还有老爷都是大善人啊,我回去要给你们都立长生牌位。”
随从问,“老爷,那我们还去对面那什么银行看看吗?”
“不用去了,那小伙子已经跟我说了对面是干什么的了,我才不会去把银子换成纸呢!”
“就算那小伙计奸滑如鬼,也休想骗过老爷我的火眼金睛!”
也不知道是谁刚刚交了押金,随从默默吐槽。
“我也打听好了村里是谁主事,走,上车,去那什么村委!”
马车继续往前走,来到村委大院。
已经有人来禀报过,说乡上的三老之一吴乡老来了。
要说是怎么知道的,自然是刚才在租赁中心他自己说的。
人家赵六只是随意引导一下,他就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给说了。
就差把底裤颜色都给暴露出来了。
“这位老爷,您有什么事儿?”赵十二从角房走出来,假装一无所知的问。
吴乡老的随从上前一步,昂着头说,“我们老爷是青牛镇乡老,叫你们村长出来。”
“啊?乡老?好,我马上去叫。”赵十二假装慌乱的往里跑,还踉跄一下差点摔倒。
同样在角房里没出来的孙大柱默默看着,心想这赵十二可真机灵啊,装的跟真的似的。
我远不如啊。
不大会,锦衣带着两个更小一些的丫头走出来。
这两个丫头是她从家里挑出来比较聪明伶俐的,带在身边培养。
“吴乡老,您好,我是桃园村村长赵锦衣。”
虽然已经听人说过了,村长是个小丫头片子。
但是当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依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而且眼前的丫头真漂亮,气色也很好,加上行事仪态完全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做派,让吴乡老一时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交涉了。
锦衣一看就知道了吴乡老的一些想法,所以展颜一笑说,“乡老,我们到里面谈吧,请。”
“好。”
锦衣走在前,吴乡老走在后,来到锦衣的办公室。
锦衣的办公室很宽敞,会客的桌椅周围坐十几个人都没有问题。
桌椅摆件都很精致,还有两个书柜,上面放满了各种书,这办公室和书房一般,根本不是普通人该拥有的。
吴乡老去过县里县令大人家的书房,也没有这么气派啊。
就是这些书都价值不菲了,这个时候的书很贵,价格都是用银子来计算的。
所以吴乡老更拘谨了。
双方落座,锦衣吩咐道,“春兰,给乡老上茶。”
叫春兰的小丫头从旁边一个放了各种摆件的架子上取下来一个罐子,捏了一点茶叶放在精致的茶壶之中。
另一个丫头秋菊从旁边房间拎过来水壶,往茶壶之中浇热水。
“这是我家老爷赏的炒茶,一般只有在京师才有机会喝到,乡老不知喝没喝过,一起尝尝。”
京师才有机会喝到,难道是贡品?
锦衣给对方倒了一杯,自己也倒了一杯。
“请。”
吴乡老更拘谨了,舔着老脸笑的跟菊花死的,两手碰着茶杯,小心的喝了一口,还没尝出味道呢,就舔着脸夸赞起来。
“赵村长,不知贵老爷是哪里人啊?”
“老爷是北方人,家里有长辈在朝堂上穿紫衣,具体的还请乡老别问了,老爷不喜欢仗着家里的权势耀武扬威,所以也从来不透露自己的身份。”
“好,不问了,不问了。”
我的乖乖,紫衣啊,三品以上的大员才能穿紫衣啊。
怪不得人家一个丫头都这么气派。
人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每次有新品发布,我们还将给您送请柬,邀请您来参加新品发布会,方便留下地址吗?”
这位乡老夫人跟听天书一样听不懂店长在说什么。
但是却明白她似乎获得了什么特权。
这个世界上吃饱穿暖之后什么最迷人?
特权!
别人没有而我拥有的东西才最迷人。
其他妇人都妒忌疯了,默默算了一下手里衣服的价格,又往衣架方向走去。
然后留下地址,期待着店长口中的请柬和新品发布会。
那该多有面子啊!
十几辆马车离开了,留下了两百多两银子。
抵得上某些身价弱一些的老爷半年的收入了。
一些夫人回家之后可能会不太好过。
不过这和她们没关系啦。
锦绣和锦衣说了这个事情,两人也是对成年女人的消费观叹为观止。
一下子把自家老爷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花出去了,太败家了,姐姐们,理性啊!
虽然以现在桃园村的规模而言,两百多两银子不算什么大数目。
可是抛开神仙醉的话,想赚两百两银子也并不容易。
毕竟这是一个中大型村落一年的税收了。
“没想到成衣这么快就打开了市场,青牛镇上可不止这十几个地主乡绅。”
“附近也不止一个青牛镇。”
“估计成衣铺以后也能成为村里的一项支柱产业。”
“是的,大姐,我想把三家铺子里的普通衣服撤出来,再另外弄个门店卖。”
“普通服装利润没有那么多,打折狠了不赚钱,还容易拉低锦绣牌子的档次。”
“而锦绣服装,我准备只卖100元以上的衣服,专门赚有钱人的钱。”
“可以,我支持。”
“好好做吧,希望你的锦绣服装也能像神仙醉那样,为老爷赚来大笔的钱,帮老爷更好的建设桃园村。”
“嗯,大姐,我会努力的!”
吴乡老的马车又一次驶入桃园村。
其实他是不想来的,但是没办法,另外两位乡老让出来一些利益,怪只怪,他们给的太多了。
而且也确实只有他来过桃园村,和这里有几分香火情,可这香火情究竟有几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吴乡老狠狠地拍了自己大腿一下,想当初回去就不该那么吹牛逼。
吹狠了,结果迷失在了别人惊叹羡慕的目光中,最后走到了坑里。
站在那并不高大雄伟的村委大院门口,吴长老的腿有些抖。
赵老爷深不可测的事情已经传开了,小小的村子里还跑来了一位曾经是五品高官的举人老爷定居,也被传开了。
至少在青牛镇的上流人士之间传开了。
至于传了多远,县令知不知道,还属于未知。
“吴乡老,您来了,我去禀报一下。”
吴乡老没有,也不敢为难大柱,老脸上堆起菊花一样灿烂的笑容。
“好,我等着,嗯,麻烦你了。”
这恐怕是吴乡老这辈子第一次对一个看门小厮这么客气。
很快,吴长老独自一人跟随孙大柱往里走,来到一间会客厅。
进去一看,对面正位上坐着锦衣,锦绣锦文锦园和一个中年美髯男子分别列坐在两次。
扑通,吴乡老给跪了。
“小的吴有才,见过知府大人!”
“起来吧。”林学瑾先让吴乡老起来,这才压抑着怒气拧着眉头,尽量平静的说。
“我早就不是知府了,仅有举人身份在身,你以后见到我不要下跪!”
“是是是,知…举人老爷说的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