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许明王良的其他类型小说《穿到古代做夫郎许明王良》,由网络作家“灿烂如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再有几天长泽也要放年假了。王良坐在牛车上,等着长泽从夫子家下学出来。不到半刻,人便从夫子家里出来了。“大爹爹!等很久了吗?”沈长泽看到王良,加紧两步跑了过来。“没有!刚到一会!快上车!”王良把手中的汤婆子递给沈长泽。让他坐好。“你小爹爹晚上做红烧排骨,没让给你带点心。饿了喝口水先垫垫!”说着把包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竹筒递给长泽。“谢谢爹爹!”“坐稳了!”两父子都是沉闷的性子,两人凑一块,一路上更是没几句话。到了家,王良把牛车赶紧卸了,许明已经给他们备好了洗手的热水。让两人赶紧烫烫手,暖和暖和。饭已经都做好了,在灶上热着。盛好就能开饭了。热腾腾的红烧排骨端上桌,给每人盛了米饭。又一人一碗粟米粥。天冷,喝点粥身上也暖和。“长泽!吃块排骨,尝...
《穿到古代做夫郎许明王良》精彩片段
再有几天长泽也要放年假了。王良坐在牛车上,等着长泽从夫子家下学出来。不到半刻,人便从夫子家里出来了。
“大爹爹!等很久了吗?”沈长泽看到王良,加紧两步跑了过来。
“没有!刚到一会!快上车!”王良把手中的汤婆子递给沈长泽。让他坐好。
“你小爹爹晚上做红烧排骨,没让给你带点心。饿了喝口水先垫垫!”说着把包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竹筒递给长泽。
“谢谢爹爹!”
“坐稳了!”两父子都是沉闷的性子,两人凑一块,一路上更是没几句话。
到了家,王良把牛车赶紧卸了,许明已经给他们备好了洗手的热水。让两人赶紧烫烫手,暖和暖和。
饭已经都做好了,在灶上热着。盛好就能开饭了。
热腾腾的红烧排骨端上桌,给每人盛了米饭。又一人一碗粟米粥。天冷,喝点粥身上也暖和。
“长泽!吃块排骨,尝尝小爹爹做的味道怎么样?”许明夹了一块先给了沈长泽,又夹了一块给相公:“相公!你也尝尝!可喜欢?”
“好吃!小爹爹!你做的饭菜,都好吃!”沈长泽这话真是发自内心的。不管什么东西,到了小爹爹手里,做出来的味道就会格外的好。
“明儿做的,我也都喜欢!”王良是夫郎的死忠粉,自是也不会吝啬对夫郎的夸赞。
自从到了冬季,天一冷外面开始结冰。许明便在外面放了一口缸。里面放了豆腐,猪肉,排骨。都分成一份一份的,吃就取出一份,化开直接做菜。王良直夸夫郎聪明。
冬天是真的冷,晚上睡觉屋子里放了火盆,被窝里放了汤婆子。许明还是被冻的直发抖。没办法习惯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的生活。实在是有些受不了这里的纯冷。
冬天许明特别爱抱着王良睡,相公的身上暖和的很,像个自发热的大暖炉。想着泽儿自己一个人睡,会冷些,给他装了两个汤婆子,抱着一个,脚踩着一个。再盖上两床厚被子,屋里也点了火盆。就算泽儿说可以了,没多冷了。许明也还是觉得他冷。
不行,过了年,一开春。这房子就要着手准备了。这床他也不准备做木头床了,直接砌火炕。这夏天可以忍,冬天真忍不了呀。
除此之外,许明还有一个小想法,就是盖房子时,他想单独拿出一间来开个小卖部。里面卖些酱油,醋一类的。周围的几个村子,许明都打听过,没有小卖部一类的。都得去镇子上买,镇子上这一去就是一个时辰,一来一回两个时辰。还是有些不方便。
周围几个村子,都相隔个几里地,来回半刻钟,可比去镇上方便多了。到时候找几个人去周围村子发发传单,宣传一下。这传单他准备用画的,因为村里人都不识字。
转眼便到了年二十九,年关最后一个集了,泽儿也放了年假。陪着爹爹们看摊子。过年了准备的比平时也多了一些,一些村户人家竟也咬着牙买个半斤小菜和辣酱尝尝鲜。饼干,蛋糕卖的也比平时多些,自己吃或是过节走亲戚当个节礼倒也体面。
忙到下午才算收了摊子。去买了肉,油,糖,果子,红纸,一小罐羊奶。许明还去了药店买了些硝石和硫磺。王良不解地问夫郎买这些干嘛?是生病了吗?许明只是笑咪咪的跟他说,这是秘密。
许明准备晚饭时一只炖汤,一只炖蘑菇。又热了烧饼,装了碗黄瓜泡菜。晚饭也算是相当丰盛了。村户人家过年也不过如此了。
鸡汤里的鸡肉味道会淡一些,许明调了个酸辣口的蘸水。给两个小家伙,一人碗里盛了只鸡腿。自己和相公一人一个鸡翅膀。
小鸡炖蘑菇,许明做的很入味。沈长泽似乎更爱吃里面的山菇。许明给他夹了些鸡肉,让他多吃些肉,将来才能像大爹爹,长得高高大大。
玉儿也表示,自己要多吃肉,也要像二叔一样。
王良:“……”
沈长泽:“……”
父子两个各怀心思的想着,一个快到一米九的玉儿,软糯糯地叫自己二叔,哥哥的样子。心里忍不住的一阵恶寒。玉儿呀,你是个哥儿呀,这种好胜心,大可不必呀!
许明也给玉儿夹了一块:“那玉儿也多吃些,像二叔嘛?倒是也不错!玉儿像二叔叔一样好不好?”
“对滴!玉儿要像二叔叔一样,长得美美滴!”埋头吃的更起劲了。明世兰如果看到这几天玉儿吃饭的样子,不知道会不会非常欣慰。
吃过饭,让两个小的先洗了睡了。许明看着那一大箩蘑菇,要不是家里肉和辣椒等材料不够了,他都想再做上些蘑菇辣肉酱。这次是做不成了,下次集市也一样。正好抽时间再去山里采一些。
第二天一早,两夫夫照例早起准备好。
王良叫了两个小家伙起床,许明用昨晚剩的鸡汤煮了面。吃罢,便套好了牛车去了镇上。
有牛车比平时快上不少,两个小家伙第一次坐牛车,玉儿兴奋的坐在二叔旁边,学二叔的样子赶车,许明觉得这小哥儿,性子真是活泼。大嫂不拘着他,完全没有别人家的哥儿,这不能做,那不能做的规矩。
小夫夫像往常一样摆好了摊子,把牛拴在了摊子后面的树上,给了一把草料。
许明看着,集市上竟也有了一些卖小菜的。想着也是,这小菜又不是什么难做的东西。人家买回去尝一尝,自己也就照着做个七七八八。
一位常买他小菜的大婶又来各要了一斤,给许明嘀咕着,尝了其他摊子上卖的小菜,味道总觉得缺些什么。虽是别的摊子卖的比他便宜上一文两文的,也还是来他这里买了。
许明笑着和大婶道了谢,还给她称得高高的。大婶高兴的给许明说道下次还来买他家的。
虽对摊子的生意有些影响,但到中午也都还是卖光了。给大嫂留了二斤山楂酱和2斤辣酱,中午去送下了玉儿,又一起蹭了一顿午饭。等大哥回来时又打听了一下学堂的事。
镇上只有一家私塾,是一个老秀才办的。一年的束修就要五两银子,半年一交,逢年过节还要准备些节礼。
许明一听这费用,就明白了为啥村里一个读书的也没有了。问大哥要了私塾的地址,便决定回家后再和相公好好商量一下。
临走时,玉儿却不愿意了,竟还要跟着许明他们回去。明世兰有些想哭了,自家这哥儿,就一点也不想自己的老母亲和爹爹吗?好哄歹哄地才把人给哄下。
一家三口去了月香楼把自己家的菜坛子装上,冯掌柜说酱菜味道好,很多老顾客都喜欢。跟他订好每半个月给各送50斤。
许明自是开心应下,只是言明,现在黄瓜季过去了,只能做萝卜的。掌柜的也表示明白。冯掌柜也不是没有让自家大厨,试着自己腌制,却总是做不出这个味道。好在也不贵,也便不再费这个功夫,还不如直接找许明定制。两人约好了日子。到时都是现钱现货,倒也省事。
许明挣开身子,转过头不理他了。
已经懂事的沈长泽,看着没脸的大爹爹哄小爹爹的样子。真是没眼看。还是看看都猎了些什么猎物吧。
他没见过狼,看样子倒是也有了些猜测,定是猛兽类的。没想到竟真是狼,心里也不由得替大爹爹捏了把汗。难怪小爹爹这么生气。这也是个不省心的男人。
玉儿完全被地上的猎物吸引了,这两个看着凶凶的,还长着长长的牙。一点也没有小石头可爱。
这时候山里的兔子又肥又多,只是赶上了下雨,又遇上两只狼。王良便没有多待。一共打了5只野兔,2只野鸡。
还不到冬天,怕猎物放不住。明天一早他就得去趟镇上,先把两只狼给卖了,顺便一起带上三只野兔。剩下的留着给两个孩子和夫郎补身子和尝尝鲜。上次的野鸡,夫郎都还没有喝到鸡汤呢。
“好了,快收到后院,洗手先吃饭。你们两个也洗手吃饭!”许明哪会真生气,他就是担心。
桌上的饭菜,热乎乎的冒着香气。小夫郎虽是给准备的吃食足够,在外面终还是吃不好。这会肚子咕咕的直叫。喝了一大口粥,再来上一口炒山菇。冒着傻气的冲着夫郎直笑。
沈长泽看着自己大爹爹没出息的样子,心里笃定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惧内吧!”
玉儿吃饭喜欢学二叔,一大口烧饼,一大口炒山菇,再来上一大口粥。许明直叫他慢点吃,玉儿笑嘻嘻地回二叔叔:“香!玉儿喜欢吃二叔叔做的饭!”
许明头疼的笑了笑,喜欢也可以学泽哥哥的样子,文雅一点。为什么非要学二叔呢!难道这和二叔标着来的劲头还没下去?
吃过饭,天也全黑了,烧了水让两个小的洗了澡先去睡觉。
明天的事比较多,索性今天晚上先把后天集市要卖的小菜先做出来。 小菜卖的不错,还是各做了30斤。黄瓜做完这次就下季了,得想着再做点别的。听说古代读书比较费银钱。
忙完又到了深夜。许明还没有洗澡。温了水,准备擦洗一下。手中的面巾却被人拿走。
这哪里是洗澡?
天凉了,王良浅尝辄止,抱起夫郎往主屋走去。
“相公!玉儿在里面!”许明羞臊的提醒道。
“没事,我把你放下就走!”
救命呀,他的相公好会呀。这个小男人真是该死的优秀,许明感到自己完全不是小相公的对手。
后半夜,竟又淅淅簌簌的下起了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像是约定好的,早上天竟放了晴。王良吃过早饭,便背了猎物去了镇上。
许明让两个孩子在院子里面自己玩。
自己开始忙着烤饼干。上次烤了20斤没卖完,想着这次就烤个15斤。烤完后先拿了一小盘,让两个孩子当零嘴。又做了30斤萝卜辣酱。海棠果没有了,便做了20斤的山楂酱。
忙忙叨叨一上午又一中午,紧赶慢赶的做完了。想着相公说过会赶回来,这个时间应该差不多了。孩子们虽然吃了些饼干,但估计也该饿了。赶紧热了烧饼,煮了粥,炖了个土豆块烧肉。
先盛出一些,让孩们先吃着。自己等相公回来了,再一起吃。不自觉的又起身,走出了院门,向去镇子的路口看去。
“哥哥?二叔叔为什么不吃饭?”玉儿看着吃饭的只有自己和哥哥,忍不住问沈长泽。
沈长泽:“因为小爹爹在等大爹爹一起吃!”
“大爹爹,老师和郑爷爷一条小鱼也没捉到!说鱼都被鸭子吃掉了!”
“那应该~可能~就是了!哈哈…爹爹猎了兔子,晚上给你们烧兔子吃!”王良想打破这尴尬的气氛,转移话题道。
“良小子,不知道,这晚上是谁主厨呀?”乔伯是很想吃兔子,只是也很在意这兔子能不能吃。
王良:“……”
饭后,沈长泽洗了碗。便去了后院看大爹爹猎的猎物。大爹爹跟郑爷爷学了拳脚功夫后,打的猎物越来越多了。
许明午后便起来了,面对沈长泽那关切的目光,脸上火辣辣的发烫。
晚饭是许明做的,炖了野山鸡汤,辣炒兔丁,红烧狮子头,家常烧豆腐。四人吃的头都不抬,经过午饭的洗礼,才能感受到许夫郎做的晚餐的珍贵。
秋去冬来,周而复始。
沈长泽在十二岁时参加了县试和府试,以头名的成绩考取了童生。在镇里一下出了名。安平镇家家户户都知道,小南村出了个头名的小童生。
村里人见了许明和王良,也直夸沈长泽这孩子有出息,以后他们可是要享福啦。
村里啥时候出过童生,连个读过书的都没有。都知道读书好,但读书的费用可也不是谁都承担的起的。
乔伯和郑伯这几年一直还住在王良家,许明也把他们当成了家人一般。
这两人竟说动了长泽和小夫夫,带着沈长泽开始各地游学。许明一开始自是不肯,这孩子还这么小,哪能到处乱跑。虽说有乔伯和郑伯跟着, 可心里到底还是不放心,也舍不得。
最后拍板的也还是他,许明毕竟不是迂腐之人,也明白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样重要的道理。他也不希望泽儿成为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迂腐的读书人。
可想到泽儿去游学,自己不能天天见到他了,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最后还是乔伯和郑伯再三保证,每月只出去游学二十天,月底都会回来住十天,许明才在再三犹豫和斟酌后同意了他们。
只是出去了一些时日,每月回来时,许明都觉得沈长泽又瘦了,在泽儿回家住的这十天,许明便会做好多好吃的给他补身子。这倒是乐坏了两位一同外出陪沈长泽游学的郑伯和乔伯。
沈长泽每次回来,也会跟两位爹爹分享自己游学各地的所见所闻。
眨眼间,沈长泽便十六了。
十六岁这年,被小爹爹唠叨着在外吃苦瘦了的沈长泽,已经长到了一米八。
只是这些年头,外面不太平。边疆战事不断,辉州城以北也因朝廷屡增赋税,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更是传出了当今圣上是谋朝篡位的流言和消息。不少地方也纷纷响应辉州起兵,要恢复文氏正统。
这天下谁当皇帝许明并不关心,只是这战乱之时,他实在不放心在外游学的沈长泽。虽说有郑伯看护,可到底是年纪大了,双拳总有难敌四手的时候。许明想着,等泽儿回来。就让他在家好好待着,哪也不让他去了,一家人整整齐齐最重要。
许明和王良一起也九年了,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这自然又成了村里人饭后闲余的嚼头,许明都听麻了。
他自己虽然不觉得有什么,心里却还是忍不住的认为有点对不起相公。他的身体或许早年就伤了根本。
“打扰了!我是小南村人!和夫郎慕名而来,带自家孩子来拜夫子求学!”王良向妇人说了此行的目的,便被让进了院子。
院子不是很大,院墙边还种了菊花和兰花。东厢房内透过雕花的窗棂传来了阵阵朗朗的读书声。
妇人将他们带到了正屋,让他们稍等片刻,便去了东厢房去请夫子。不多时,一位身着长衫,留着山羊胡须,眉目间透着些许严厉的中年男子便走了进来。想来应该就是夫子了。
王良抱拳向夫子一礼,许明一直没有开口,和长泽跟在相公的身后。这里以男子为尊,特别是读书人,更是把这些礼仪看得比啥都重。此时的许明生怕自己开口会犯了夫子的忌讳,影响了泽儿的入学。
“我听夫人说,是给孩子求学?”夫子进来,点头向王良以示回礼问道。
“正是!今日我夫夫二人带孩子来向夫子求学。还请夫子看在我们的诚意,收下犬子。”既是求学,对夫子说话,肯定是要极尽客气,读书人讲的就是个礼字。
许明将沈长泽向前让了一下,让他给夫子行礼。
夫子显然没想到,这看起来还是两个孩子的小夫夫,竟然有个这么大的儿子。虽是心中疑惑,却也碍于礼数没有过问。只是简单的问了长泽今年几岁?可有启蒙?都学过些什么?
“回夫子,读过两年私塾。《四书》《五经》都略读过。”沈长泽如实回道。
夫子听了,点了点头。略考究了一下沈长泽其中的内容,沈长泽都一一对答如流。夫子满意的捋了捋胡须,让他十月初,便可过来了。
把六礼和半年的束修直接给了旁边的妇人,父子三人便与夫子拜别。
天渐渐凉了,许明又让相公带着他们去街市买了四十斤的棉花,裁了些棉布。回家后找苗婶子帮忙做了两床厚棉被,又给三人做了冬衣。都给做的厚厚的,这样冬天冷了就可以直接穿了。
不知不觉,日子就到了年下。转眼再有个十几天就过年了,下过几场雪,想着来年又是一个丰年。老百姓可都指着老天爷过日子嘞。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只是这几个月,小夫夫在村里却出了名。要说为啥,当然是因为不但收养了一个捡来的孩子,竟然还拿钱让他去镇上读书。那得多少银两。这有多少钱也不够这么败家的呀。
现在村里大姑娘,小媳妇,老嫂子的。村口南墙根一坐,晒着太阳就聊上了。
“要我说呀!这良小子,单了这些年。现在呀,可算是圆满了,不但夫郎有了,不用自己出力,还白得这么大一儿子!指不定呀,在家里偷着乐呢。”说完还笑得一脸得不怀好意,意味深长。
“你说这个我不跟你争,这还出钱让人上学堂呢!我可听说了,这镇上的学堂一年束修就要5两银子。这天上掉银子不成。难道是不行?我瞧着这小两口成亲也有些日子了,也没见有啥动静呢。”
“哟,有没有动静,还能让你知道!说得跟听过人家窗户似的。”
“哎……我瞧着王良小子家的这牛车可过来了,你们可小声着点。让良小子听了,不撕了你们的嘴。”众人一听,赶紧都住了嘴。一看时候也不早了,都一哄而散地赶着回家准备做饭去了。
年下了,许明不准王良再进山了,天也越来越冷。这一进山就是几天,他也舍不得,现下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王良也就听了夫郎的,天天没事就去山上捡柴。早上和下午就接长泽上下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