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完整版

扶摇直上完整版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无删减版本的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徐福,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赵泗嬴政。简要概述: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5-02-22 11:4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完整版》,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徐福,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赵泗嬴政。简要概述: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完整版》精彩片段

  而非洲美洲距离大秦就有些远了,哪怕是走海路往返一趟恐怕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出于习惯,始皇帝本能的衡量了一下出兵的成本和纳入统治以后可能面对的问题,发现不管哪个地方似乎都距离过远,几乎无法传达王命。
  况且,这些地区各个都比大秦广袤,秦以一国而吞六国都有些力有未逮之处,更何谈跨越如此距离去鲸吞天下。
  况且面前少年给的地图是真是假谁也说不好。
  毕竟这个时代并没有所谓的世界地图,赵泗就是第一批环游世界的人,没有任何人能够佐证他说的话。
  而且,始皇帝敏锐的发现,赵泗所画的世界地图,以及对宜居地区的描述,竟然和大九州说某些地方能够照应的上。
  古人虽然未曾有过环游世界的壮举,但是对于外面的世界或多或少都有所猜测。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有九州,九州即指中原宜居一代,除了九州,便是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诸夏已经占据了世界最为广袤的领土。
  夏商周时期,九州说一直是对世界主流的认知。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开扩,诸夏的脚印不断向外扩张,开疆扩土,九州说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阴阳学家代表人物五行学说创始人邹衍提出了大九州说。
  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即,中国不过是宇宙的八十一分之一罢了,大禹所说的九州,不过是赤县神州下的九州。
  而世界之外如赤县神州一般的,还有九个,被高山和汪洋分割,永远不得相见,故而习俗也于诸夏不同。这是中九州。
  如中九州者又有九,被分割开来,互不接触,这是大九州。
  邹衍提出的大九州说相比较于小九州说更加完善,迅速流行起来风靡一时。
  而至始皇帝一统天下,诸夏之地混为一谈,小九州说的市场再次降低,又因为秦国的制度,以及秦国统一以后对外界缺乏认知,大九州说一度成为官方认可的主流学说。
  始皇帝,不可能不了解大九州说。
  大秦一统天下以后,大秦的军功制度,大秦未来想要持续对外战争,都需要大九州说的理论支持。
  赵泗送上来的世界地图,就有点大九州说的影子。
  富饶强大的大秦在世界上也只是一隅之地。
  宜居的环境不止大秦一处,值得大秦征服的土地还有很多。
  只是某些地方和大九州说还是对应不上。
  赵泗当然不知道什么大九州说,以他历史爱好者的身份,能知道大秦二世而亡,能说上几个知名人物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在赵泗的印象中,九州一直也是指的中原大地……嗯……毕竟中原地大物博看不起蛮夷荒芜之地早就成了刻板印象。
  (ps:主角并没有对外面的土地命名,之后命名不会沿用澳洲欧洲等现代名字说法。以前看小说总觉得主角发现新大陆还用什么欧洲澳洲美洲很尬,这回轮到我写就以大九州学说的理论来进行命名和划分吧。)
  "


  而且这些履历都很好证实,船上四百多人,不可能串供一致,分开询问,很容易问出真假。
  但是,始皇帝敏锐的捕捉到了一点。
  赵泗的船队不是第一时间靠港,而是在一个月前滞留海外,单独派了一艘船和琅琊本地官府接触以后才集体靠港。
  恰好当时始皇帝大巡天下,经过琅琊,得知出海寻仙的船队归来,于是特意前往琅琊等待,这才有了今日赵泗船队靠港,始皇帝亲至的场面。
  赵泗沉默片刻开口说道:“所为归家罢了。”
  实际上,不管是怎么样的信念,都没有思乡和归家来的强烈。
  真正不顾一切都想要执行王命的是极少数,大多数跟随赵泗夺船出海的人,内心最深的执念还是归家。
  执行王命,本质上是不愿流落海外的一种借口。
  留下来很简单,但是留下来就再也回不去了。
  出去执行王命,就有那么一丝虚无缥缈的归家的希望。
  哪怕很多人都知道,寻仙之事,十分飘渺,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完成王命,重新踏足故乡土地。
  但是很多人,都情愿死在归家的路上。
  “彼时出海,船上人手,又有哪个没有家眷?一应童男童女,有的还是家中独子。”赵泗开口说道。
  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沉重之处。
  徐福出海是诸夏历史上第一次远洋探索和航行,听起来波澜壮阔,充满了史诗的味道。
  然而本质上,这次出海是徐福一个人的骗局,和几千个家庭的悲剧。
  工匠,农人,士卒,告别家中孩儿,最终沦落海外……终生不得归家。
  三千童男童女,他们尚在懵懂之时,就在父母悲戚的哭声之中踏上海船,从此往后人生的几十年,再也见不到亲人的面目。
  记忆会在她们脑海里逐渐模糊消散,乃至于只是记得自己是有父母的人,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了。
  历史华丽的诗篇是用鲜血和眼泪书写而成。
  而徐福出海,也只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小小插曲罢了。
  谁又不想回家?所有人都想回家。
  他们在畏惧什么?还不是畏惧未能完成王命而被牵连诛杀?
  这或许是徐福的欺骗,可是没人愿意用生命试探真假。
  赵泗甚至无法揭开徐福的骗局,因为他没有办法和徐福对峙,他不能代表始皇帝。
  所有人都想归家,但只有九百多个和赵泗夺船出走,留在扶桑的本质上也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始皇帝看着赵泗,眼神凝重。
  “你在怨朕?”
  赵泗诚恳的摇了摇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