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女频言情 > 完结版小说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

完结版小说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

朱允熥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朝堂上一片寂静。这一刻,所有人都屏气凝神,连呼吸都仿佛忘记了。这可是凉国公啊!此时的大明,开国不久,文官集团在朝堂上的势力尚小。功臣勋贵们,才是真正的位高权重。蓝玉身为朝堂诸武将之首,皇亲国戚,毫不夸张地说,跺跺脚都能让整个朝堂抖三抖。何况朱允熥还是他的外甥孙。论礼制,论尊卑,他怎么能打自己的舅姥爷呢?文武百官们的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今天发生的一切太过于惊骇,让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方。朱元璋的眸内掠过一抹精芒。一闪即逝。他的表情,威严如初。没有出声,仍似看戏一般的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至于心中是何想法,就无人知晓了。蓝玉懵了。完全懵了。突如其来的一记巴掌,将他打懵了。他是什么人物?率兵到边关,守关的将领没有及时给他开门,他就敢...

主角:朱允熥朱允炆   更新:2025-01-08 09: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完结版小说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由网络作家“朱允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朝堂上一片寂静。这一刻,所有人都屏气凝神,连呼吸都仿佛忘记了。这可是凉国公啊!此时的大明,开国不久,文官集团在朝堂上的势力尚小。功臣勋贵们,才是真正的位高权重。蓝玉身为朝堂诸武将之首,皇亲国戚,毫不夸张地说,跺跺脚都能让整个朝堂抖三抖。何况朱允熥还是他的外甥孙。论礼制,论尊卑,他怎么能打自己的舅姥爷呢?文武百官们的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今天发生的一切太过于惊骇,让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方。朱元璋的眸内掠过一抹精芒。一闪即逝。他的表情,威严如初。没有出声,仍似看戏一般的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至于心中是何想法,就无人知晓了。蓝玉懵了。完全懵了。突如其来的一记巴掌,将他打懵了。他是什么人物?率兵到边关,守关的将领没有及时给他开门,他就敢...

《完结版小说退位让贤朱允熥朱允炆》精彩片段


朝堂上一片寂静。

这一刻,所有人都屏气凝神,连呼吸都仿佛忘记了。

这可是凉国公啊!

此时的大明,开国不久,文官集团在朝堂上的势力尚小。

功臣勋贵们,才是真正的位高权重。

蓝玉身为朝堂诸武将之首,皇亲国戚,毫不夸张地说,跺跺脚都能让整个朝堂抖三抖。

何况朱允熥还是他的外甥孙。

论礼制,论尊卑,他怎么能打自己的舅姥爷呢?

文武百官们的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

今天发生的一切太过于惊骇,让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方。

朱元璋的眸内掠过一抹精芒。

一闪即逝。

他的表情,威严如初。

没有出声,仍似看戏一般的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

至于心中是何想法,就无人知晓了。

蓝玉懵了。

完全懵了。

突如其来的一记巴掌,将他打懵了。

他是什么人物?

率兵到边关,守关的将领没有及时给他开门,他就敢纵兵毁关,破门而入。

连元顺帝的妃子,他都敢抢!

他何曾受过这样的耻辱,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被狠狠打了一记耳光。

打他的人,竟然还是自己的亲外甥孙。

然而,未等蓝玉发作,便见朱允熥用手指着他鼻子,厉声喝道:“蓝玉,你可知罪?”

“知罪?我……我哪有什么罪?”

蓝玉一边用手捂着被打痛的脸,一边说道。

若换了一个人,蓝玉早就冲上去,大耳刮子扇回来了。

朝堂上又怎么样?

别人敢动手打他,他蓝玉就动不得手吗?

但看着眼前的外甥孙,蓝玉罕见压下了心头的冲动。

亲外甥孙不是这样的人啊!

平日里在他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可怕他这个舅姥爷了,今天是怎么啦?

蓝玉很想听听他有一个什么说法。

反正要打回来,什么时候都不迟。

面子已经丢了,找是必须要找回来的。

否则,他也不叫蓝玉了。

亲外甥孙又怎么样?

如此不敬舅姥爷,这小兔崽子,就是欠收拾。

“于私,我确实应该称你为舅姥爷。可今日是在朝堂上,议论国事,非是私宅论亲情。”

朱允熥向上方拱手。

“我乃是皇爷爷亲封的郡王,而你,不过是凉国公。”

“论爵位,我比你高一等。”

“朝廷有礼法,国家有制度。”

“依礼法制度,你应向我行礼。”

“可你却不顾尊卑礼制,向本王大呼小叫,此罪一。”

“其二,我是皇爷爷嫡出的孙子,帝王一脉,龙种子孙,你身为臣子,理应效忠皇室。”

“倘若皇爷爷立我为储君,将来我继承大统,登基称帝,你是否还要仗着舅姥爷的身份,欺凌君上呢?”

“你这分明是欺君惘上,无人臣之道!”

蓝玉怒眼圆睁,瞪着他,显然对这番话,很不服气。

朱允熥顿了顿,突然话锋一转。

“你平时嚣张跋扈,所行不法之事众多,御史多有弹劾,朝臣亦有微言。”

“皇爷爷却一直没有严惩你,只对你稍加训诫,却仍然尽量包容你,维护你。”

“你可知为何?”

“一则念你南征北战多年,功高劳苦。”

“二则是希望你将来能继续为大明皇室效力,为朱家子孙后代效力,能从保我大明江山,护我朱氏儿孙的顾命之臣!”

“如此,只要我朱家子孙还坐这江山一日,便有蓝氏的荣华富贵。”

“君臣相知,世代忠良,不失为一段千古佳话。”

“我朱允熥身为皇室子孙,纵有错处,能教训我的,也只有皇爷爷,以及专门负责此事,由我朱氏自家人掌握的宗人府。”

“你有什么资格在这这里大呼小叫?”

“你持功自傲,不敬皇室子孙,便是大罪。”

“今日当着皇爷爷的面,你尚且不将我这龙子龙孙放在眼里,当众扬言要扇我耳刮子。”

“他日皇爷爷龙驭宾天,新皇登基,谁还能压制得你呢?”

“就算皇爷爷能容你,后世的朱家子孙还能容你吗?”

“你做了榜样,你蓝家子孙后代,又会如何对我朱氏皇族?”

“倘若朱家子孙不能容你骄横张狂,你和后代蓝氏子孙,又该如何自处,是准备起兵造反吗?”

“如此一来,恐怕皇爷爷再不忍,为江山计,为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也只能痛下心来,在大行之前,将你处死,以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保天下百姓不致再陷兵祸之乱。”

“你逼着君上行此不仁之事,令陛下痛心疾首,岂是臣子所为,你还不知罪吗?”

轰隆隆!

如同五雷轰顶。

蓝玉呆立当场,冷汗淋漓。

他不是蠢人。

装出嚣张跋扈的样子,一方面固是性格使然。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污”。

功高盖住,焉能持久?

蓝玉觉得自己战功赫赫,就该学习历史上那些名将自保的法子,故意犯一些错误,以使帝王不猜忌他。

在朱元璋对他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但对他的惩罚却始终不算太重之后,蓝玉更是在心中坚定这一念头。

他就按这个想法行事,也慢慢行成了习惯。

不管在谁的面前,都一样。

此际听朱允熥这么一剖析,猛然醒悟。

对啊!

在外人面前横行霸道,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污”。

老朱也许表面上会责骂,但心中说不定更欢喜。

但在皇子皇孙面前横行霸道,却是例外。

因为这意味着朱家子孙无法驾驭他。

更何况如今太子朱标已死。

若老朱认为后世子孙掌控不了他这个凉国公,那老朱还会容他活下去吗?

想到这里,蓝玉又如何能不浑身冒冷汗呢。

他虽然身经百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从来就无所畏惧。

但唯独面对老朱,却是打心眼里的怕!

这个大明的建立者,在蓝玉心中,远比任何妖魔鬼神更可怕。

蓝玉抬头,望向高坐上方的老朱。

却见对方也正盯着自己。

目光如炬,似乎要将他身上所有秘密都完全看透一般。

扑通!

蓝玉身为武将的庞大身躯猛地跪了下去。

他重重磕头。

“陛下明鉴,臣蓝玉万死也不敢对大明皇室有任何不敬!”


这种人,且不管其他方面的能力如何。

至少,他天生就是玩政治的高手啊!

朱允熥对杨士奇越来越满意了。

因为他此刻最需要的,便是一个懂政治,能玩弄政治的人辅助。

相比之下,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暂时先不管。

“杨先生既有经世之才,便不该埋没于市井中。”

朱允熥直截了当,道:“皇爷爷同意让本王自己寻找老师。”

“本王仰慕先生之才,欲拜先生为师,先生以为如何?”

杨士奇身体呆滞,愣在了那里。

以他的修养功夫,也被这句话震得不轻。

较之刚才骤然听到朱允熥的名字,犹有过之。

“殿下说笑了,殿下是何等身份,草民不过是一介落魄秀才,连举人都未曾中过,更不是饱学大儒,何德何能,能做殿下的老师?”

朱允熥神色认真,道:“身份地位,那都不重要。本王信服你,那你便可以做本王的老师。”

杨士奇问道:“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殿下的意思?”

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应该还不知道你这个人,但他老人家已金口玉牙,许下了由我自己寻找老师的承诺。”

“只要你愿意,我今日便正式拜师。”

杨士奇没有立即回答。

沉吟半晌,他问道:“敢问殿下,草民可以拒绝吗?”

…………

(PS:今日加更一章,马上就要进入高潮了,在这里求一下月票,推荐票……新书需要支持啊!另外,最重要的是每天的追读,不要养书啊,一定要每天按时追读,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推荐资源,让这本书走得更久,各位今年必定会暴富的读者老爷们,拜托了!)

朱允熥再度怔住,原以为杨士奇一定会欣然接受,没想到人家一开口就问能不能拒绝。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声音。

原来是酒菜已经备好了。

当下吩咐他们送来,一一摆好。

两人分别坐下,待下人退去,地牢内再无第三人,朱允熥方拿起酒壶,给杨士奇倒了一杯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他端起酒杯,一口喝下,笑道:“你不会拒绝的!”

杨士奇道:“吴王殿下为何会如此自信呢?”

“草民对殿下在朝堂所做的事,亦有所耳闻。”

“殿下勇猛,行事出人意料,令人钦佩。”

“但须知眼下殿下的处境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我若做了殿下的老师,从此追随殿下,便是九死一生。”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我家中尚有老母亲要侍奉,不得不爱惜己身。”

朱允熥又倒了一杯酒,却并不喝,而是拿起筷子夹菜。

吃到嘴中,顿时双眼放光。

不得不说,开国公府的厨师很不错。

这菜看着精致无比,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珍肴制作而成,但味道真是好极了。

常升不愧是常遇春的孝顺儿子,果然很会享受!

“你自幼丧父,后来你母亲改嫁,继父又因得罪权贵而被派去戍边,客死他乡。


前世的他连一只鸡都不曾杀过,虽然经过那一夜血腥洗礼之后,他开始迅速融入这个世界,心已经硬了很多。

但此际亲手下令将人打死,仍不免有些情绪波动。

便不想再看对方。

赵瑞见前来的两名侍卫仍有些迟疑,连忙尖着鸭公嗓子叫道:“还愣着干什么啊?没听到殿下的话吗?还不快将这贱婢拉下去打死。”

玲儿抬头望向赵瑞,有点难以相信他竟然会这般说。

他不是和自己一样,都是吕妃派过来监视吴王殿下的人吗?

怎么不帮着求情,反而落井下石呢?

可惜。

没有人再告诉她答案了!

侍卫闻言,已将玲儿按住,拖了下去。

很快,外面便响起了劈啪劈啪的板子声,以及凄厉无比的惨叫声。

声音先是极大,渐渐弱了下去,慢慢再无动静。

……

朱允熥将府中的所有下人全部召集。

“本王不管你们是谁的人,也不管你是不是受人指使,即然进了本王的王府,就是本王的人。”

“本王在朝堂上做的事,说的话,想必你们也都听说过了。”

“若是本王真封了储君,有朝一日继承了大位,你们便都是潜邸旧人。”

“这其中的好处,不用本王说,你们自己也清楚。”

“若是有人里外勾结,暗中使坏,那刚才那个玲儿,便是他的下场!”

“别想着靠外面的人来救,你倘或不在本王府上当差也就罢了。”

“只要本王府上,本王想要打残打死,谁也阻拦不了。”

“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所有宫女太监侍卫齐声回答。

朱允熥不再多说。

有了玲儿作榜样,相信以后至少不会再有人敢公开和他对着干。

他今天没有去宫中读书上课,打死玲儿也就算给老朱做了一个交待。

一举两得。

“殿下,奴婢有事禀报!”

人群中,有一名小太监站了出来。

“今儿一早,开国公府派人来传信了。”

“说是殿下让找那个名叫杨士奇的秀才,已经找到了。”

“当时殿下正在睡觉,玲儿姐姐……不,是那个贱婢不让唤醒殿下。”

“她还说,殿下要每日进宫陪陛下读书,听大儒讲课,回来累得连睡觉都睡不过来呢,哪有时间管外面的事。”

“让奴婢不要告诉殿下,她来处理就好了。”

朱允熥眉头轻皱。

这个玲儿,还真是胆大妄为啊!

要是不尽早处理,日后恐怕还真不知道给他闹出多少幺蛾子来。

不过,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常升这么快就找到杨士奇了吗?

可杨士奇,此刻不应该是在江西吉安吗?

那里距离金陵,少说也有一千多里。

这个时代又没有高铁飞机,就算快马加鞭,一来一回,也得好几日甚至数十日功夫。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找到了呢?

他心中奇怪,抬头看了看太阳。

算算时辰,下午都该过了一半。

此时再进宫去读书,便毫无必要了。

左右无事,不如去看看。

顺便亲自探望一下被自己打了屁股的常升。


风轻轻吹过。

老朱的脸上布满了笑容。

年岁太大,笑起来便多了许多皱纹。

看上去,却越发和蔼可亲了。

此刻的他,不再像是一名杀伐果断,俯视天下的帝王。

而更像寻常人家的老爷爷。

只是不知为何,面对这个更和蔼的爷爷,朱允熥反而心底越发不安起来。

据说有些人精,每句话都蕴藏深意。

每一个普通的举动,实际上都不普通。

老朱此举,又是何意呢?

朱允熥心念飞转。

一边搜索着脑海中存留的对联,一边笑道:“诗词歌赋,终是小道,难登大雅之堂。”

“平日里用来陶冶性情,玩乐游戏罢了。”

“熥儿年幼,却也知该多读圣贤书,多务正业的道理,不敢在诗词歌赋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故而于诗词一道,熥儿并没有太高的造诣,让皇爷爷见笑了。”

老朱闻言,再度深深看了他一眼。

“无妨,就当逗皇爷爷乐一乐。”

“圣贤文章固然要读,休闲娱乐也不可少了。”

“来吧,熥儿作对联,皇爷爷亲自给你提笔。”

说话间,早有小太监送来了文房四宝。

朱元璋走到凉亭内的桌前,提起笔,醮了醮墨,满脸笑意地望向朱允熥。

“既然如此,那皇爷爷,我就献丑了!”

朱允熥的语气中,仿佛还略带着几分心虚胆怯的模样。

似乎是真的担心自己写不出来。

老朱微微点头。

朱允熥开口缓缓念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老朱挥笔写就。

原本的笑意散去。

他盯着写好的对联,神色竟有些呆滞。

“写得好!”

过了很久,老朱才大声称赞。

“这幅对联写得好啊!”

“与咱这院子相映成趣,极配,极配!”

他转头望着朱允熥笑道:“你果然没有白读圣贤书,倒是真学了一些东西。”

“这幅对联,便是让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来写,也未必能写得这般好!”

“有才气,有学问!哈哈哈哈!”

朱允熥嘻嘻笑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素来并不喜诗词歌赋,也不擅长。”

“今日在朝堂上作诗,不过被逼无奈,有感而发,才胡乱写就。”

“刚才也是见皇爷爷挖地辛苦,体量到百姓民生不易,才想到这幅对联。”

“若是易时易地,恐怕就写不了这般好,甚至可能全然写不出来。”

“皇爷爷莫要夸得太过!”

他心里确实很虚。

毕竟全靠背诗过关,唯恐下次就写不出来,故而早早打好预防针。

真要将自己吹成“诗仙”,那随时都可能坍台。

老朱再次称赞道:“不骄不躁,性子也不错。”

“标儿有你这么一个孩子,足以含笑九泉了!”

朱允熥低着头不语,眼眶内已有泪珠打转,喃喃道:“父亲大人……”

“唉!”老朱重重叹了口气,转而笑道:“好好的,哭什么呢?”

“都怪咱不好,没事提你爹干嘛!”

朱允熥仍旧垂着头,用手擦了擦眼角,作悲切状,不言语。

朱元璋唤道:“来人,将这幅对联抄写三千份,给京中的皇亲国戚,以及所有有品级的官员,每人送去一份。”

“咱要他们,将这两句话永远都牢牢记在心头。”

顿了顿,他又大笑道:“咱也要让那些瞧不起咱老朱家,觉得咱老朱家都是泥腿子的文人们好好看看,咱老朱家,也有读书种子,咱老朱的孙子能写得出这等诗词对联,比他们那些整日里舞文弄墨的文人只强不弱。”

朱元璋夺得天下,此前没少遭一些敌对势力文人的编排,嘲笑他不通文化,大字不识几个,泥腿子出身。

偏偏老朱心里对此十分在意,此际就难免有些得意。

太监们连忙走过来,接过对联,抄写去了。

老朱又笑问道:“熥儿,你写了一幅这么好的对联,咱要赏你。说说,你想要什么呢?”

朱允熥忙道:“那就请皇爷爷立我为皇太孙,传位给我吧!”

“你……”朱元璋抬手指着他,气狠狠道:“你放肆!”

“大明的江山社稷,岂是你说要,就能给你的?”

“你知道你今天在朝堂上说的那些话,会引起多大的风波吗?”

“你不要脸面,皇爷爷我还要呢!”

“今日念你初犯,也就罢了。”

“日后再敢胡说八道,咱定不轻饶你。”

朱允熥不以然的撇了撇嘴。

明明是你自己问的嘛,我说了又不给,还要训斥我……

“那皇爷爷无论如何,也不能立我二哥为储君,他真的不行。”

朱允熥道:“皇爷爷立谁都可以,就是不能立他。”

朱元璋双目一瞪,怒气似又冲了出来。

但尚未发作,自己却自行压制下去,道:“炆儿是你二哥,你们两个一起长大,年龄也相差无几。”

“咱往日里听人说,你们兄弟二人感情极好。”

“你为何就一定阻止他当储君呢?”

朱元熥道:“皇爷爷,公是公,私是私。”

“我和二哥感情好,这是私情。”

“二哥不适合当皇帝,这是公事,事关天下苍生社稷。”

“我岂能因私废公,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呢?”

老朱冷笑道:“好一个公私分明,你倒是振振有词啊!”

“罢了,罢了,咱不想再与你说这些。”

“你年岁也不小了,该做点事情,历练历练。”

朱允熥眼珠子转了转,忙问道:“皇爷爷可是要给我安排什么差事吗?”

“自元末以来,天下纷乱,盗贼四起。”

“沿海一带,有倭寇袭扰百姓,杀烧掠夺,无恶不作。”

“一些不法盐商,盗贼以及张士诚余部,也混入倭寇里面,他们出则为寇,入则为民,因此一直无法剿灭。”

“为了彻底清除倭患,此前咱已经下旨,实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

“但一直以来,这项政策,落实得并不彻底。”

“官府衙门中,总有人胆大妄为,与见利忘义的商人,甚至是倭寇相互勾结。”

“他们偷偷出海,行非法之事。”

说话间,老朱从袖子里掏出一卷案卷。

“这是下面查到的资料。”

“金陵城里面,就有富商与倭寇勾结,做一些见不得人的生意。”

“今天晚上,你就带着锦衣卫,去抄了这个朴家。”

朱允熥怔了一下。

抄家?

这种事情,直接让锦衣卫去做不就行了吗?

何必还非得他一个皇孙带队呢?

再说,抄家能历练啥啊?

说中想着,却听老朱又交待道:

“记住了,如果朴家的人敢反抗,格杀勿论!”

“办好了这趟差事,咱就给你封亲王。”

朱允熥再度一怔,眸光凝望老朱。

皇帝的儿子十岁便会封亲王,但他原本只是太子之子,故而只封了郡王。

“怎么?封你亲王,还嫌小了吗?”老朱冷哼了一声。

朱允熥垂眸不语。

“你的意见,咱也不是完全没听。立储之事,暂时搁置。”

“你好好办差,咱也在看着,要是你真有能力,有本事,咱也不是不能立你为储君。”

老朱挥了挥手:“去吧,好好办差!”


朱允熥脑海内的思维发散开来。

该发明些什么呢?

蒸汽机?

不可能!

他虽然大致知道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却也仅此而已。

那些基本原理,离造成真正实用的蒸汽机,少说也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炼钢?

技术不够,不现实!

水泥?

技术也不够,还是不行。

造枪?

仍然不行!

……

朱允熥将无数物件在脑海内一件件翻过。

越想竟越迷茫。

前世的他虽然不仅仅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大学文凭。

但大部分知识,都是概念性的,原理上的。

涉及到具体的制造,少之又少。

若是处于后世的现代文明社会,能在网上查技术资料,还有数不清的工具可以使用,自己动手做点什么东西,倒也不难。

只要有钱有时间,稍微具备一点点动手能力的人,都能造各种各样的东西。

但在这个时代,根本不行。

他连玻璃怎么制造,也仅仅知道主要是石英砂加碳酸钠炼制而成。

其它的东西制造,皆是如此,都只知道皮毛,具体的细节,全部不清楚。

毕竟,在前世,这些都属于“无用”的知识。

只有闲极无聊的时候,才会在网上翻翻,或者偶尔在纪录片里面,在刷到的视频里面,在书籍里,看到一星半点。

不成体系,不会去深入研究,记得也不牢固。

现在想动手造起来,就全部抓瞎!

朱允熥的眼光,从一件件物什上面扫过。

一直看到书桌上的文房四宝……

突然。

他眼前一亮,有了!

御书房。

朱元璋如往常一般,坐在案前,批阅奏折。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帝王,每日都要看几十万字的奏折,还要写上万字的批语,比生产队的驴还能干。

即使现在年龄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

但只要没有病倒在床上,实在起不来,就会一直坚持。

“参见陛下!”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走了进来,跪下行礼。

“平身吧!”

老朱没有抬头,仍拿笔写着批语。

蒋瓛站在那里没动,足足过了一刻钟。

老朱看完了几份奏折,才放下笔,抬起头来,活动了一下身体。

“怎么样?这两日,炆儿和熥儿都有什么动静呢?”

老朱淡淡问道。

“献王殿下自出东宫,搬入献王府之后,便有许多文官前去府上道贺。”

“他们的名单,微臣都已经写在折子里了。”

蒋瓛递上去一个折子,又继续道:“这些人,都送了贺礼,倒也不是很贵重,微臣也都记载在折子里。”

“献王殿下收下贺礼,也给他们回赐了礼物。”

“在这之后,便每日在府中听老师讲课,卯时起床,亥时睡觉。”

“除了读书做功课之后,再无他事。”

老朱接过折子,扫了一眼,顿时愉快地笑了起来。

“不错,不错,咱让他们两个搬出东宫,独自去王府,就是想看看,若无人管束,他们都会做些什么,现在看起来,允炆很不错啊。”

“有他父亲当年的风采!”




“陛下素来最疼爱太子,太子薨后,便准备将储君之位,传给太子的儿子,也就是陛下的孙子。”

“不过,立储是何等大事?”

“陛下的孙子,终究太过年轻,故而,陛下才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只是给其中的两个,一个封了吴王,一个封了献王。”

他说到这里,立时又有人插言道:“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有什么好奇怪的,你倒是说点大家不知道的啊!”

“对啊!”

“对啊!”

人群里,人们纷纷出言附和。

“要不说你们这些没读过书的人,就是笨,就是见识浅薄呢。”粗壮汉子冷笑道:“这不明摆着吗?那名神僧口中说的“吴王立”,可不就是陛下封的吴王吗?”

粗壮汉子接着道:“‘吴王立,天下兴,乾坤从此定;八百年太平’这首歌,它的意思,就是只要立了吴王为储君,继承皇位,天下就会兴旺。

“乾坤从此安定,再也没有了战乱,接下来,会有八百年的太平盛世!”

“原来如此!”

解开了谜底,众人皆流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有人开口道:“只要立吴王为储君,让他登基继位,天下就有八百年的太平,那陛下肯定会立吴王吧?”

“那可不一定!”

有人接言:“陛下可不一定信什么神僧的话。再说,这首歌,也不一定会传入陛下耳中。”

“是啊,陛下住在深宫里面,哪里会知道啊!”有人附和道。

“可是,那神僧既然有莫大的神通法力,也可以去皇宫里面,告诉陛下啊!”有人说道。

“仙佛行事,岂是我等凡人能妄言的?”

有人道:“神僧在金陵街上说了,信与不信,那都随别人,天下大乱,苦的是黎民百姓,关他何事?他能这般暗示一下,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对啊,天机不可泄露。万般皆有命数。”

有人道:“就是不知道,咱们大明百姓的命,究竟如何,陛下会不会传位给吴王殿下呢?”

也有人道:“我还是不太信,传位给吴王,天下就能有八百年的太平?传位给别的皇子皇孙,就会天下大乱?这也太玄乎了吧。”

“管他是真是假呢。”有人道:“这种事,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吴王殿下也是陛下的孙子,故太子的亲生儿子,听说还是嫡子,传位给他,有何不可?”

“对对对,他登基继位,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一那神僧说的都是真的呢?”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朱允熥站在后面,默默听着。

“你们说,朝中的公卿大臣,会不会将神僧说的话,传给陛下知道呢?”有人问道。

“我看不会。”有人道:“那些当官的,一个个都只想着明哲保身,哪里关心什么天下大事。”

“立谁为储君,乃是国之大事,只能由陛下乾纲独断。”

“大臣们谁敢随便开口啊。”

“神僧的话,涉及到储君之位,他们恐怕一个个都恨不得将眼睛蒙起来,将耳朵捂起来,只装看不到,听不到才好呢。




“陛下也不能容他!”

姚广孝慈悲的脸上笑容满面。

“可他不知道消息也就罢了,明知消息却他作壁上观,于蓝玉等勋贵武将而言,便是背信弃义,从此也会与他恩断义绝。”

“不仅如此,陛下要动蓝玉,他却束手旁观,那他便是对陛下不忠不孝!”

“此次,他是进也不能,退也不能,不进不退,也不能!”

朱棣抚掌大笑,道:“也只有你道衍,才能想出这般妙计。”

稍许,又有些不安道:

“不过,我私自将父皇有意动蓝玉的消息透露给他,却不知父皇心里会作何想?”

姚广孝笑道:“这一点,倒也无须太过担扰。”

“其实你我皆清楚,自吴王在殿下直言索要储君之位,索要大明江山之后,陛下心中对于是否还要拿下蓝玉,恐怕有些迟疑了。”

“若真让吴王继位,那蓝玉就不该拿下,也不会拿下。”

“此时将消息放出去,正好逼着蓝玉狗急跳墙,也逼着陛下不得不早日下决断,拿下蓝玉。”

“如若不然,待陛下回心转意,立了吴王为储君,事情可就无法再挽回了。”

朱棣沉默半晌,叹道:“确实是这个道理。”

“我也是被逼无奈,才将了父皇一军。”

姚广孝摸了摸胡须,又道:“这是一举多得的法子。”

“何况,陛下当初找你商议,便是存了心让你做准备。”

“要做准备,就不可能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你也必须向一些将领交待一番,才能做好准备。”

“吴王是皇室的人,告诉他,认他早做准备,也是正理,算不得违拗圣意。”

朱棣道:“话虽如此,但你我都心知肚明,自那日朝堂上的事之后,情况已经起了变化。”

“我不过是钻了父皇没有重新再说的空子罢了。”

“当断则断!”姚广孝道:“吴王绝不简单,况且若他真当储君,将来继承大位,以殿下与蓝玉等人素来的仇怨,将来殿下恐怕想要安稳过一生,也是痴心妄想。”

“如今断了吴王的前程,就算是献王受益,最终获得储君之位,结果也好很多。”

“何况蓝玉等人,又岂会坐以待毙?”

“他若临死反扑,我等再从中搅浑,未必没有将献王也一起搬倒的机会。”

“秦晋二王,在贫僧看来,皆不足为虑。”

“到那时候,殿下便未必没有再进一步的机会了!”

朱棣闻言,脸上掠过一抹笑意,道:“一切都得多谢大师帮本王谋划了!”

姚广孝笑道:“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我的谋划虽然不差,但他会如何出招应对,犹未可知。”

朱棣道:“这条计策,就算他看穿了,也该是没有任何办法应对,倒也不用担心了。”

姚广孝撩起窗帘,望向外面漆黑如墨的街道和天空。

“贫僧也想不到,他还能有什么应对之道。”

“只是总觉得,此子恐怕没有这般容易认输!”

“或许,他会有我等都意想不到的招数!”


朱允熥告辞离开。

前脚刚走,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便走进了小院,向老朱恭恭敬敬的递上来一卷画。

老朱接过来,展开一看,正是之前朱允炆和朱允熥两兄弟谈话的场面。

画卷旁边,还用小字清楚写着两人间的对话。

若是朱允熥能看到的话,一定会惊讶无比。

因为上面所记录的谈话内容,一个字都不差。

老朱细细看了一遍,脸上的神色平淡,没有任何变化。

“陛下,微臣就先告退了!”蒋瓛行礼道。

“你对于今日之事怎么看啊?”老朱忽然开口问道。

扑通!

蒋瓛双腿一软,重重跪了下去。

“陛下,微臣万死也不敢议论皇孙啊!还请陛下宽恕!”

他拼命磕头,身体都在颤颤发抖,似乎吓得不轻。

“行了,不用磕了。”

老朱一拂手道:“难得你有自知之明,咱家也不为难你。”

蒋瓛顿时喜欢望外,连忙再磕了一个头。

“谢陛下!”

“要是朝廷里的官员,都能像你这么懂事就好了。”

老朱道:“今天退朝之后,咱就收到了许多封弹劾熥儿的折子。”

“看这架势,恐怕后面还有更多吧。”

他的语气骤然严厉,恨恨道:“咱的孙儿,也是他们能随便弹劾的吗?”

“你去查查,这件事都是谁在带头鼓噪,有没有人在背后指使?”

“记着要暗中调查,不能打草惊蛇。”

蒋瓛忙道:“微臣遵旨。”

朱元璋又道:“还有,今晚带人随熥儿去查抄朴家,你……”

……

……

……

从皇宫出来,朱允熥坐在马车上,想着今日与老朱的谈话。

他现在算是卷入储位之争了。

而这种事情,再是凶险不过。

稍有不甚,就会身败名裂,甚至是人头落地。

即使老朱不对他下狠手,但是,别人呢?

而且,老朱表现出来的态度……

帝心如渊,还真是太难揣测。

今夜让他带锦衣卫去抄家,也不知是何用意。

抄个家而已,锦衣卫直接就能办了,又何须他这位皇孙亲自带队。

要说给他办差锻炼能力,抄家又能锻炼什么呢?

朱允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

夜幕降临,秋风瑟瑟。

今日刚下过暴雨,此际却早已雨去云散,月挂高枝。

数百名锦衣卫举着火把,整齐肃然而立。

身披飞鱼服,腰挂绣春刀,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杀气。

蒋瓛站在最前面,拱手道:“启禀三皇孙,锦衣卫已准备好了。”

朱允熥点了点头,道:“那就开始行动吧。”

大队人马当即出发。

此时的金陵城,入夜之后,按惯例会宵禁。

街道上没有其他行人。

几百名锦衣卫走在空荡荡的街巷里,响起踏踏踏的脚步声,显得极为萧杀。

朱允熥的心,也开始微微有些紧张,还有稍许的兴奋。

无论是前世还是原身的今生,他都没有执行过这样的任务。

在天黑之后,带人去抄家,却不知会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他心中胡思乱想着,一路前行,直到看见两扇紧闭的黑木大门,

大门上方,挂着一幅横匾,上面写着两个大字——朴宅!

蒋瓛下令道:“分出人马,包围这座宅子,不要让朴家的人逃了。”

得到命令的锦衣卫立即分出了一半人马,将朴府前后左右,皆团团围住。

随后,一名锦衣卫上前,拍打大门。

不会儿,“吱呀”一声,有人从里面打开了门,探出一个约摸是年岁过半百的脑袋。

他似乎睡得刚醒,朦胧睁眼问道:“谁啊?怎么大晚上还敲门,不知道宵禁吗?”

呼啦!

他的话还未说完,那名锦衣卫已猛然用力强行推开了大门。

“锦衣卫奉旨抄家,有反抗者,杀无赦!”

蒋瓛大喝一声,一干锦衣卫如潮水般涌入朴府。

不一会儿,朴家的人便被全部找了出来,拉到院子里。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还抱在怀里的婴儿,还有约摸三五岁,以及七八岁的孩童。

变故来得太突然,孩子们受了惊吓,不由得啼哭起来。

但很快就被家长捂住嘴巴,不让他们哭出声来。

朴家人丁不少,除了自己的族人,还有许多丫鬟仆役小厮。

足足上百人口,将院子里站得满满当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些人的眼神内,尽是惊恐和不安。

“朴家与倭寇勾结,狼狈为奸,祸害百姓,为恶不计其数。”

“今奉陛下旨意,着即刻将朴家所有家产抄没入官。”

“朴家所有男女老少,全部下狱。”

蒋瓛话音刚落。

人群内,忽然有一名青衣汉子猛地暴起。

“哗!”

清脆的刺空声,划破了黑夜中的宁静。

火光照耀下,朱允熥的瞳孔内,便看到一道闪光,向着自己的胸前袭来。

“不好,是飞镖!”

他不由得大惊失色。

虽然看到了,可没有受过训练的身体,却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反应,眼看就要被飞镖刺中。

就在这时。

旁边的蒋瓛动了。

只见他一个疾步向前,拦在了朱允熥的前面。

与此同时,绣春刀骤然出鞘,“叮当”一声,手起刀落,击开了飞镖。

反应之敏捷,出手之快速,让一旁的朱允熥看得目瞪口呆。

不愧是锦衣卫指挥使,手底下果然有几分真功夫。

蒋瓛的动作没有停顿。

他举着刀,往前直冲而出,正对着那名发出飞镖的青衣人。

速度快若闪电,攻势有如迅雷。

青衣人的身形刚动,想要闪避,便被一刀刺中。

咔嚓!

鲜血喷洒而出。

青衣汉子倒在了血泊中。

“朴家负隅顽抗,不仅不认罪伏诛,还暗藏杀手,公然行刺三皇孙殿下,罪同谋逆,锦衣卫听令,杀无赦!”

蒋瓛高声喊道。

“刷刷刷!”

一连串的拔刀声响起,数百名锦衣卫齐刷刷地拔刀。

火光照映冷冷的刀面,反射出耀眼的光,闪烁不止。

“杀!”

锦衣卫呼喊着,一齐冲向了朴家的人。

“咔嚓!”

“咔嚓!”

“啊……”

“啊……”

鲜血四溅。

哭喊声,惨叫声,彼此起伏。

老人,少女,婴儿,妇孺,孩童……朴家上下,所有人,都在四处奔命逃窜。

却又在锦衣卫的刀光下,化作了亡魂。

眼前的一幕宛如人间地狱,修罗杀场,直看到朱允熥心惊胆颤。

前世的他,生长在红旗下的和平岁月。

从小到大,连一只鸡都不曾杀过。

虽然也曾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过杀人,但与现场直击带来的冲击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血花飞溅,肢横遍野,哀嚎声不断。

朱允熥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

几名锦衣卫持刀围在他的四周,将他保护得严严实实。

好几次,朱允熥忍不住闭上了眼睛,不敢去看。

却又一次次强迫自己打开。

他要直面这个世界的残酷!

这才能真正融入封建社会。

扫清不必要的心理障碍。

渐渐地,朱允熥瞳孔深处的恐惧一点点褪去,怜悯和不忍也慢慢消失。

他慢慢变得麻木,眸子内不再带丝毫感情色彩。

直到最后一个朴家人倒下。

朱允熥双眸内的麻木也不见了,目光中只剩坚毅与冷漠。

他握紧拳头,默默转身回头。

“将朴家搜查干净了,每一块瓦片都要仔细翻遍。”朱允熥下令道。




“怎么可能去传话给陛下呢。”

此言一出,立时迎来了周围大多数人的附合。

有人义愤填膺,愤愤不平地说道:“这些人领着朝廷的俸禄。平日里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大鱼大肉,却一个个不誓死报效朝廷,报效国家,报效陛下,为天下老百姓请命,简直是可恨至极!”

“当官的嘛,能有什么好东西!”一聊到官员们,百姓们顿时都有了共同话题。

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骂就对了!

自古至今,莫不如此!

甭管什么时候,也甭管啥情况,更甭管事实如何,只要你开口骂当官的,保管都能得老百姓一大片一大片的喝彩声!

“当官的不敢说,咱们去说。”

人群内,有人提议道:

“咱们一起,给陛下上万民书,将这件事,告诉陛下。请求陛下立吴王为储君,你们看如何?”

人群顿时寂静了下去。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面面相觑,竟是没有人再作声。

“怎么?难道你们都不敢吗?”那人又大声问道。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终于有人小声开口。

“自古参与立储的,大多都不得善终。”

“弄不好就是要抄家掉脑袋的。”

“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都担待不起。”

“咱们小老百姓,哪里敢啊!”

这句话可说到了很多人的心窝上,立时一个个点头附和。

“是啊!是啊!这种事,我可不敢!”

“我还有一家老小要养呢,这种事,做不得,做不得!”

“当今陛下,可不是容易说话的主。弄不好全家都要掉脑袋!”

……

“怕什么?”那人道:“吴王本就是陛下嫡孙,又不是外人。”

“咱们请求立他为储君,不过是顺应天意而已。”

“陛下也是明理的人,不会为难咱们的。”

他说得激情澎湃,却没有一个人应声。

那人不禁有些失望,道:“你们一个个贪生怕死,我却不怕。”

“总有一日,我会约一群志同道合之辈,一起给朝廷上书。”

说完,转身扬长而去。

围观的人群,也一个个皆散了。

朱允熥站在旁边,从头听到尾,望着散去的人群,又望了望开国公府的大门,脸上的神情,不由得阴晴不定起来。

那个所谓的神僧是怎么回事?

这些流言的背后,恐怕不简单啊!

这是冲着自己来的?

他们在开国公府门外散播,却不知常升是不是知道呢?

看来,日后还是要多留意一下市井消息,不能一直呆在深宫里面。

要不然,别人都已经出招对付他呢,他却还耳塞目闭,一无所知。

朱允熥心中想着,转身走进了开国公府。

一进去便听到一片悠扬悦耳的丝竹乐器声。

十分动听,令人不自主地沉迷其中。

常升的身体扑在一张极为宽大的软床上。

因为屁股挨了板子,伤还没好,他只能保持这个姿势。

不过,即使如此,他也不见得不舒服。

因为他的身体四周,有七八名年轻貌美的女子,正围着侍候。




杨士奇见他说得如此肯定,有些好奇是为何,却也没有多问。

他笑道:“不过,此计虽妙,解决的法子,却不用我来教。”

“陛下早就告诉殿下了。”

朱允熥眼睛骤然睁大:“皇爷爷告诉我了?”

“对!”杨士奇道:“陛下深谋远虑,早在燕王出手之前,就已化解。”

“那夜蒋瓛与殿下说的话,便是陛下在告诉殿下解决的法子。”

“没有明旨,因为这亦是陛下对殿下的考核。”

“过了此关,殿下才真正具备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

朱允熥的瞳孔猛然缩了缩。

脑海内无数念头闪过。

他早就已经想到了蒋瓛那夜突然莫名其妙的投效试探极不正常。

在向老朱告发之后,老朱做出的惩罚,也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

但朱允熥却没有看出来,这其中到底潜藏着什么意思。

果然。

玩政治斗争和阴谋算计,并非他的特长。

与老朱等高手中的高手相比,他还差得太远。

不过,朱允熥并不气妥。

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他身为穿越者,自然有穿越者的优势。

与这群政治高手玩勾心斗角,那不妥妥的找虐吗?

现在有了杨士奇这个玩政治的高手,短板也就补齐了。

身为上位者,最重要的就是善于驱使别人为自己所用。

思索了一会儿,仍没有想通,便道:“先生不妨明示。”

杨士奇笑了笑。

将手指伸入酒杯内,沾了一些水酒,在桌子上写下一个“莽”字。

朱允熥盯着这个字看了看,又抬头望向杨士奇,脑海念头飞闪,已然想到了许多。

“殿下在朝堂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请求陛下立自己为储君,靠的不就是这个‘莽’字吗?”

“既然已经莽了,为何面对凉国公之事的时候,殿下却又畏缩不前了呢?”

“殿下只要莽到底,进退两难的危局便会自解!”

声音不大,却如同一柄锤子,轻轻敲碎了前方道路上阻拦的障碍。

朱允熥眼内骤然射出两道精芒。

他站起身来,深深一拜:“多谢先生指点迷津,本王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

……

……

皇宫。

一处清净小院内。

朱元璋正与人下棋。

与他对弈的人,乃是翰林学士刘三吾。

虽然翰林学士只是五品官,但与后世不同,在洪武一朝,翰林学士的排位还在殿阁大学士的前面。

品级不高,但因为能经常与皇帝当面讨论国家政事,参与用人选将,制定国家诸多大政方针,权力和影响力非常大。

刘三吾有才华,性格却特别直爽,有话便直说,也因此而更得朱元璋的器重。

今日无事,老朱便召他来宫中对弈。

“不对,不对,这着棋,咱走错了,重新来过。”

老朱一边说,一边从棋盘上拿起了两颗棋子。

“陛下说过,一局只悔棋三次,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刘三吾提醒道。

“咱悔过棋吗?”

老朱回头望了望旁边侍候着的一众宫女太监,道:“你们来作证,朕刚才有悔过棋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