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其他类型 > 谢昭林暮雨的小说重生后带着妻女疯狂捞金小说阅读

谢昭林暮雨的小说重生后带着妻女疯狂捞金小说阅读

春光明媚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咳咳!”刘志瞧着谢昭,又道:“我带了人—起过来,是个年轻小伙儿,叫赵五—,明天我带着和你碰个面儿,以后他负责收,我还有别的事儿。”谢昭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两人这才告别。这会儿已经是十二点了。谢昭侧头瞧了—眼水产供销社,门已经关了。这鱼今天想要卖出去,有点够呛。可要这么—大桶拎回去,谢昭又不甘心,想了想,他还是认了认路,直奔红星大街的国营饭店去了。这年头饭店还是国营的最好。谢昭早些年走南闯北,曾经去过航运最发达的沿江县城。在国营饭店请人吃饭时,后厨居然直接收了—条三十多斤的大青鱼!这可是长江里的鱼,味儿鲜肉嫩,打—顿火锅,或者是直接红烧,简直赛猪肉!湖东县也—样。拿了饭票,兜里有钱,啥都能吃着。这鱼,冬天里稀缺的玩意儿,国营饭店指定能...

主角:谢昭林暮雨   更新:2024-11-26 19:3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谢昭林暮雨的其他类型小说《谢昭林暮雨的小说重生后带着妻女疯狂捞金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春光明媚”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咳咳!”刘志瞧着谢昭,又道:“我带了人—起过来,是个年轻小伙儿,叫赵五—,明天我带着和你碰个面儿,以后他负责收,我还有别的事儿。”谢昭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两人这才告别。这会儿已经是十二点了。谢昭侧头瞧了—眼水产供销社,门已经关了。这鱼今天想要卖出去,有点够呛。可要这么—大桶拎回去,谢昭又不甘心,想了想,他还是认了认路,直奔红星大街的国营饭店去了。这年头饭店还是国营的最好。谢昭早些年走南闯北,曾经去过航运最发达的沿江县城。在国营饭店请人吃饭时,后厨居然直接收了—条三十多斤的大青鱼!这可是长江里的鱼,味儿鲜肉嫩,打—顿火锅,或者是直接红烧,简直赛猪肉!湖东县也—样。拿了饭票,兜里有钱,啥都能吃着。这鱼,冬天里稀缺的玩意儿,国营饭店指定能...

《谢昭林暮雨的小说重生后带着妻女疯狂捞金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咳咳!”

刘志瞧着谢昭,又道:“我带了人—起过来,是个年轻小伙儿,叫赵五—,明天我带着和你碰个面儿,以后他负责收,我还有别的事儿。”

谢昭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两人这才告别。

这会儿已经是十二点了。

谢昭侧头瞧了—眼水产供销社,门已经关了。

这鱼今天想要卖出去,有点够呛。

可要这么—大桶拎回去,谢昭又不甘心,想了想,他还是认了认路,直奔红星大街的国营饭店去了。

这年头饭店还是国营的最好。

谢昭早些年走南闯北,曾经去过航运最发达的沿江县城。

在国营饭店请人吃饭时,后厨居然直接收了—条三十多斤的大青鱼!

这可是长江里的鱼,味儿鲜肉嫩,打—顿火锅,或者是直接红烧,简直赛猪肉!

湖东县也—样。

拿了饭票,兜里有钱,啥都能吃着。

这鱼,冬天里稀缺的玩意儿,国营饭店指定能收。

十二点半。

谢昭笑眯眯地递了支烟给后厨的帮工。

“就抓了点鱼,新鲜着呢,您瞧瞧,我这第—时间就来咱国营饭店里瞧瞧,看看各位要不要,—口气收了价格给您便宜些,也省得我到处跑不是?”

帮工是个五十多岁的大爷。

抽着烟,—口黄牙,神色有些散漫,显然也是有着裙带关系的,塞进来谋个清闲,里里外外都能说上话。

谢昭找他也不是靠运气。

他早些年跟着陈东海来吃过饭,见过这个帮工。

那会儿他在训斥掌勺的大厨,显然有人撑腰。

黄帮工点烟,抽了—口,又朝着谢昭的桶里瞧了—眼,这才懒洋洋道:“冬天缺这玩意儿,卖的人也少,饭店后厨收这玩意儿的价格是—块六—斤,—口价,不能加。”

“不过,你这鱼小了点,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都是人精,谢昭哪儿不懂得这里头尺度拿捏?

他当下笑着弯下腰,顺手在桶里—抓,—条最大的约莫两斤重的鲫鱼就被放到了—旁的空盆里。

“鱼大鱼小的,不就是图个新鲜?”

谢昭道,“这条鱼大爷您拿回去吃,全当咱俩投缘!”

黄帮工立刻哈哈笑了开。

啧!

是个懂事儿的!

“成!那这些鱼我就喊人过来称,以后你要是有鱼也都送过来!我都给你收了!”

和会做事儿的人打交道,就是舒坦!

黄帮工又抽了两口烟,扭头吆喝了—声,没—会儿就来了—个戴着黑色老式毛线帽,蓝色棉袄涤纶裤的年轻小伙,叫李成明。

他拎着—杆秤,拿了个网兜子,手脚麻溜的开始称鱼。

“叔!—共二十三斤四两,三十七块四毛四分!”

他算账的时候,不过是沉思了—会儿,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谢昭有些惊奇的看着他。

这人,脑子活络,是把做生意的好手!

“钱在这,给您!”

李明成又点了钱,双手递给了谢昭。

谢昭接过,上下打量了他—眼,笑着道了谢。

黄帮工抽着烟,拎着鱼,心满意足的走了。

李明成转身也要进去,身后,谢昭却喊住了他。

“小哥,不知道咱们饭店里还收别的东西吗?”

他低声问道,边说着边抽了—支烟递过去,“我家就住在山脚下,平日里总能弄点儿野鸡野鸭啥的,自个儿吃了觉得心疼,要是能卖点钱,给媳妇儿孩子扯点布料,做衣裳穿不是更好?”

李明成—乐。

他有些惊奇的看着谢昭,“你瞧着比我还小哩,都有孩子和媳妇儿啦?”


二十四元六角。

他想,他两辈子拿到过所有的钱加起来,都没有这一笔的分量重了。

…………

两个小时的风雪山路。

或许是胸口那团火撑着,他居然丝毫没有觉得累。

推开破旧的木门,屋子里冷冰冰的空气灌进来。

谢昭这才发现,这屋子太贫穷,太冷清了。

破旧的棉絮,稻草堆起来的床垫,窗户上是报纸糊的,米浆粘不紧,被风一吹就开了。

屋子里冷得刺骨,弥漫着一股子霉味儿。

横梁柱甚至被白蚁蛀了不少,地上散落了一堆堆的木屑。

谢昭收回了目光,神色有些凝重。

得挣钱啊!

不然到时候暮雨和孩子回来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对身体肯定不好。

他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将板车停在院子里,木桶拿下来,谢昭转身将白天清理好的鱼篓拿出来,又提前烧了一锅热水。

天很冷。

入夜了更是冷得刺骨。

也幸好河水是活水,谢昭年轻,扛得住,他往鱼篓里撒了点干白面,又挖了点蚯蚓扔进去,这才下了水。

“嘶……!”

哪怕是早有准备,这一脚下去,还是冷得刺骨。

他打了个哆嗦,慢慢的走进了芦苇荡里。

鱼视力不好,到了夜里更是看不清,谢昭嘴里叼着马灯,双手拿着鱼篓,沉着,冷静,找准时机,猛的一捞。

每一下都有两三条鱼。

月儿细如钩,悬在天边。

谢昭终于上了岸。

只是他一路在河水里走,上岸的时候已经到了距离大河滩往下三四百米的位置。

这里是一处山脚,左边是田埂,右边是高山。

中间这一块沿着河生长的,是没人认领的荒田,因为靠着山,土地贫瘠,想要开垦出来得育肥一整年才行。

这才没人要。

谢昭上岸,身上挂着满满当当的两个大背篓,里头是沉甸甸的鱼获。

他冷得牙齿发抖,上岸后将马灯放在地上,赶紧将湿漉漉的袜子和衬衣衬裤脱了,之后将顶在头顶上的干净衣裤麻溜穿上。

风一吹,他打了个激灵,鸡皮疙瘩都冒了一身。

得赶紧回家熬姜汤。

心里头念头冒出,谢昭俯下身,将马灯捡起,准备往回走。

然而这一瞧,他又是一愣。

哎?

这是……

他蹲下来,认认真真的认了一下,等认清眼前植物时,他的眼睛里顿时迸出了惊喜!

荠菜!

这一大片,从雪地里冒出一点儿嫩芽的,居然全都是紫红带绿的荠菜!

上辈子,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能够大批养殖了。

连荠菜也是。

大棚里精心栽培,原本手指长的荠菜,能够长成小白菜大小,虽然瞧着是绿油油漂亮极了,但是吃进嘴里,却早就没了荠菜的香味儿。

谢昭赶紧蹲下身子,抠了一棵出来,仔仔细细的看了看。

手里的荠菜不大,只有寸把长,但是根粗,味浓,锯齿很密。

甚至不用凑近闻,都能够嗅到那股子特殊的清香。

这用来包饺子,绝对是顶好的玩意儿!

谢昭心里有了主意,他麻溜将荠菜就着河水洗了洗,扔进嘴里,拎着两大个沉甸甸的鱼篓就往家里走。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鱼倒进大水缸里养着,确认每一条都活蹦乱跳之后,谢昭松了口气。

他转头,快步走到厨房,切了点生姜扔进搪瓷缸子里。

锅里的水已经沸腾过了,这会儿冒着热气儿。

他舀出一勺来,没有红糖,就这么就着生姜水喝了下去。

一杯滚烫烫的生姜水下肚,辛辣驱寒,谢昭冷冰冰的身子终于缓了过来。

他也不敢怠慢,又将锅里的热水舀起来,洗了个滚烫的热水澡。

这才彻底回了温。

呼!

他畅快的伸了个懒腰。

仰头看了一眼月牙,他心里估摸着这会儿应该是十二点了。

心里大致盘算了一下,谢昭决定先睡一觉,今天走了太多的路,又抓了鱼,小腿肚都在抽筋。

钱要挣,命他也要。

翌日。

六点,天色亮起。

一缕微弱的晨光带着暖意,照耀在谢昭的脸上。

他昨天实在是困极了,迷迷糊糊揉了眼,下意识的翻身,想要再睡一会儿。

可是这一动,浑身都痛。

乳酸堆积过度,这滋味叫他顿时疼的呲牙咧嘴。

得。

睡意一下子就驱散了。

他睁开眼,盯着黢黑的房梁,终于找回了意识。

醒了也就不打算再赖床了。

他答应了今天要去送鱼,好不容易找到的挣钱路子,总不能失约。

谢昭起床,稍稍活动了一下,虽然疼得脚发软,但是强大的意志力还是叫他坚持着走到了水缸旁。

鱼儿冬天不容易缺氧,也不容易死。

他昨晚上没清点,今天早上仔细点了点,发现昨晚上收货居然十分不错。

一共三十三条稍大的鱼。

小的杂鱼也有,有全身黑油油的黑虎鱼,寸把长的白条,还有黑白错的麻鱼。

小鱼不经活,死了一些,这会儿飘在水缸里,有些凄惨。

谢昭倒是不在意。

他将死鱼捞出来,找了个破了洞的竹篮子扔进去,顺手就放在了雪地里,为了防止野猫偷吃,他又拿了个罩子罩着。

一切准备完毕,他没有急着去县城。

他可还记得昨晚上发现的那块野菜地呢!

谢昭找了把小锄头,转身就出门了。

…………

今日是个好天气。

大年初二,开始拜年。

石水村虽然穷,但是这风俗还是有的。

大人找出最体面最整洁的衣裳穿上,小孩儿给做了一身新衣裳,要穿完整个正月才成。

大的带小的,拎着一些礼品,出门走亲戚。

一些亲戚在别的村的,这个点也就起来了。

谢昭走在路上,见了好些个人,只是他虽然到石水村一年了,但是却没认得几张面孔。

这也让迎面走来的王金花和谢友顺,笑容僵在了脸上。

两人是谢昭的大伯大伯母,老谢家的长子,老谢头夫妇就和他俩一块住。

两人虽然不喜欢谢昭,可是一个村子,又是至亲,讲究名声,因此面子功夫还是要做一做的。

只可惜,他们嘴角笑容刚扬起来,就见谢昭面不改色的擦着他们走了过去。


这会儿子怎么还舍得把肉拿出来了?

她心里惊疑不定,脚下却本能的往院墙那边靠。

院墙原本就不高,早些年垒起来不过就是为了意思一下,当做院子的分界线,于是王金花这一探头,一眼就瞧见了坐在门槛前,端着大海碗吃面的三人。

过年的灯笼还挂着,夕阳洒下一片红。

三个大海碗,满满当当的一大碗白面,上头盖着一层赤澄澄,油汪汪的香菇肉臊子。

那是真多啊!

沿着碗淌了一圈!

谢恬这会儿拿着筷子,正小心翼翼的搅拌,没等搅和匀乎,她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夹起了一大筷子,送进了嘴里。

嚯!

真香!

白面,精细粮,他们一年到头也就逢年过节能吃上。

不过往日里还得掺着土豆吃,家里人多,只有劳力汉才能吃得上一大海碗,像是谢恬这种丫头,顶了天就是一大碗面汤,漂上几根面条,那都算是开了荤了。

更别提这样满满当当一大碗肉臊子拌面了!

真香啊!

香菇味儿浓郁,瘦肉臊子更是香浓无比,那一层厚厚的油,在后世肯定没人吃,但是在八十年代,这就是补品中的补品。

缺油缺狠了,总是想这一口。

谢恬嚼了嚼,香得她眯起眼,忍不住抖了抖腿。

谢诚拍了她一下,沉声道:“女孩子家像什么话?”

谢恬哼哼了两声,没搭腔,却也老老实实的把腿给收了回来。

谢友振也在埋头吃,他这已经是第二碗了。

是真的香啊!

这油汪汪的面,顺着嘴巴一路往下,快活得叫他在这大冷天里都出了一身的汗。

谢恬悄悄看向正在吃面的谢诚,问道:“哥?就这么算了吗?咱爸打的八仙桌和柜子,可都被大伯母藏起来了!她太过分了!”

谢诚瞥了她一眼没吭声。

“吃你的!”

“哦!”

此刻。

另一边院墙里头,王金花和谢友顺眼珠子都直了!

“这败家玩意儿!”

王金花忍不住骂了一嘴,心里头难受得就像是蚂蚁咬!

谢友顺这会儿已经啃着冷红薯了,越吃越不是滋味儿,他心里头忍不住想。

如果这会儿没分家的话。

那这面,他怎么着也能吃上一碗!

“老二也太不孝顺了!”

谢友顺嘀咕,“不给咱们吃就算了,怎么连爹妈也不端一碗来?”

王金花瞪了他一眼。

自家男人啥心思她能不知道?

“等着吧!明儿个金龙回来了,也叫他给你买几斤肉!吃肉咋了!谁还吃不起似的!”

她说得大声,院子这边都听见了。

谢恬哼了一声,骂了一句,三下五除二将面吃完了。

呼。

好饱!

几人吃完,又收拾了一下东西,天色黑了下来,屋子里头这才亮起了一盏昏暗的煤油灯。

“说吧,你的钱从哪里来的?”

屋子里,三人找了条破板凳随意坐着,谢昭蹲在三人对面。

这模样,倒是像极了三堂会审。

谢友振眉头皱着,盯着谢昭,轻声道:“二小子,咱们可以没钱,可不能去偷去抢,你媳妇儿生娃,你妈拿去的钱都怕不够,你哪儿来的钱买这些?你是不是又去陈家了?”

谢诚也盯着他,眉头拢着,“别的不说,那奶粉,五元钱一袋,我在供销社见过。”

这么贵的奶粉。

谢昭哪儿有钱?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回陈家拿钱了。

谢友振心里一阵酸楚,不是滋味儿,他又想起刚才自己没忍住吃的白面和肉臊子,真恨不得狠狠打自己两个耳巴子!


“我后天就回矿上,挣了钱给你,你拿去还回去。”

谢诚盯着他,闷声道:“二弟,我知道你不想待在谢家,可是陈家你也回不去了。”

“拿这些钱,穷志气,不值当。”

谢昭忍不住抬头看谢诚,看这个上辈子他最厌恶的大哥。

谢诚性格最是刚烈。

上辈子,两兄弟没什么交集,他只知道家里头大半开支都是谢诚给的。

他从矿上回来,为数不多的见面就喜欢教育自己。

为人处世的道理,孝顺爹妈的古训,爱护小妹的劝诫。

一桩桩,一件件,他的满腔亲情,对于当时的谢昭来说,却都成了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叫他心生不满,怨怼非常。

而后来。

他离开谢家。

很多从谢诚口中说出来的道理,都一一在社会上得到了实践。

他挨着最毒的打,一点点清醒。

原来当初,大哥是真的对自己好。

谢昭冲着谢诚笑了笑。

“大哥。”

他喊道,“这钱,是我挣来的。”

谢诚身子一僵。

他,他喊自己什么?

大哥?

谢诚的手抖了一下,他不着痕迹的转了个身,看了一眼外头的红灯笼,片刻后,忽然缓了过来,扭头看向谢昭,眼睛微微瞪大。

“啥?你说这些钱是你自己挣来的?”

谢昭忍住笑。

他点头,将自己捉鱼卖鱼,还有野菜的事情全都说了一遍。

“冬天鱼类的行情好,医院里鲫鱼比较好卖,再加上是年关,家家户户都舍得,所以才能挣这么多。”

谢昭道,“野菜也是一样,冬天里荠菜少,所以馄饨摊子全都收,等再过一个月野菜全都冒出来了,就不值这个价了。”

谢恬瞪大眼。

“鱼和野菜这么值钱哩?我咋不知道?”

谢昭看着她笑得有些宠溺,“你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呢,以后我慢慢教你。”

这年头,消息闭塞,想想要挣钱最快的法子就是倒买倒卖。

说得简单些,就是东边的东西拉到西边去卖,图的就是一个新鲜和信息差。

越是没有,就越是值钱,讲究的就是一个奇货可居。

冬天的鱼和野菜,就是这个道理。

谢恬愣了一下,有些心虚的别开头,可心里头却突突直跳,惊讶极了。

这二哥……

怎么好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

这要是以前,他指定不搭理自己,再要么就是笑话自己是个土包子。

可刚才他说,以后再教自己?

她没听错吧?

谢诚和谢友振这会儿震惊得半晌才缓过神来。

挣钱是这么容易的事儿吗?

七十多块?

他们要好几个月才能挣到!

没等两人继续说什么,谢昭就已经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朝着外头看了一眼,道:“大哥,爸,我得去抓鱼了,明儿个我还得去县城里呢!”

谢诚和谢友振互相看了一眼,当下也赶紧跟着站了起来。

“我们一起去!”

谢诚拧着眉头,看着谢昭,“既然能挣钱,那就一起去,多俩人也是好的。”

谢昭当然不会拒绝。

他呲牙一乐,又指了指板车,“成!明儿个多放两桶鱼!挣着钱了就买肉,咱们天天吃肉臊子面!”

昏暗的夜色下,少年眉清目朗,意气飞扬。

谢恬在一旁赶紧开口:“我去摘野菜!我认识可多野菜了,知道哪里有!”

…………

大河边。

谢友振不愧是老把式,这一段河里,哪里鱼多,哪里鱼少,他门儿清。

他这会儿手里拎着一个渔网,是用苎麻做的,还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又沉又长。

“拉到那边去!拽紧了!千万别松手!”


王金花朝着地上狠狠“啐”了一口。

“都啥时候了还以为自个儿是城里头的少爷呢?老大,你瞧瞧你这大侄子,真是不像样了!瞧见长辈,居然就这么走过去,人都不知道喊!我瞧着爹妈那些鸡蛋喂了狗都比他强!”

王金花心里头忿忿,说话也噼里啪啦像是竹筒倒豆子,骂了个痛快。

倒不是别的,而是这几天,因为谢昭媳妇儿生娃,田秀芬从家里头拿走了不少鸡蛋的缘故。

没错,老谢头还没分家。

老谢头一共生了三个男娃一个女娃。

老大谢友顺,老二谢友振,老三谢友福,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儿谢红梅。

老谢头年轻时候也风光过一阵。

他个子高,身体壮,一个人顶得过两个庄稼汉,干活的一把好手。

在那个拿工分的年代,他一人挣两人的工分,又当了村里头的大队长,家里头条件顶顶好。

再加上男丁多,于是早些年,带着三个儿子,在村头那边,找了块荒地,起了一个大院子。

一大家子全住在里面。

后来,儿子们成了家,生了娃,老谢头就住在大儿子的院子里头。

一家人也没分家,吃喝基本上都在一起,平日里交点公中钱,存在老谢头手里,用于开支。

而俗话说得好。

老大是块金,老小是块宝,只有老二是根草。

谢友振就夹在中间。

老大谢有顺,年轻时候腿摔断了,老谢头夫妻那是如珠如宝的疼着。

老小谢友福就更别说了。

他出生的时候,老谢头家里头条件已经好转了起来,吃啊喝啊都可劲儿供着。

独独谢友振。

他打小就嘴笨,好听的不会说,做事儿也一根筋,从小和老三去地里干活,他一个人干了全部,回来还要被骂干活不仔细。

他也不辩解。

长大了之后,交公中也是这样。

按照老谢头的规定,每一房挣了钱,都要上交百分之三十用于平日开支,什么吃喝,肥料,租牛等等。

老大和老三都是偷奸耍滑,常常报假账自个儿留着。

独独他。

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一个子儿不落。

可这日子久了,不被念好不说,这一切都成了应该,吃亏是常态。

于是。

这次林暮雨生媳妇儿,就生出了一肚子怨怼出来。

尤其是老大家。

田秀芬去医院的时候,带了家里的三十个鸡蛋,还捎了一兜子红糖。

她已经心疼得快要滴血了!

可这还不算!

那谢友振居然还问家里公中借了钱!

足足三十块哩!

他们一大家子,虽说平日里能吃个温饱,不至于饿肚子,但是这钱是真的难挣!

都是土里刨食的,又要交公粮,粮食余下来都难,更别提交钱了。

他谢老二,居然一口气拿了三十!

说是说要还,可他拿什么还?

也因此,王金花一肚子气,今天见着谢昭,算是强忍着露了个笑脸出来,没成想谢昭完全没搭理自己。

她气得眼前发白,扭头对着谢友顺一顿骂。

“也就是你没出息!不然我能受这个委屈?从家里拿了钱出去生娃,居然还敢给咱们摆脸色!这日子算是过不下去了!等年过完了,一定要分家!可不能叫他拖累咱们!”

……

谢昭压根没认出来这两人是谁。

他拎着锄头,挎着篮子,一路到了昨天夜里来的野菜地。

这会儿日头出来了,红彤彤的一片,积雪也开始融化,谢昭一瞧,总算是明白为啥这块地里野菜这么多了。

因为它向阳。

靠近山脚的位置,厚厚的一层落叶压着,已经沤了一点肥,这地的肥力虽然种菜不够,但是发野菜,已经足够了。

他蹲下身子,仔细辨认了一下,心里头一阵欢喜。

啧!

密密麻麻的,都是野菜!

荠菜,还有蒲公英,紧紧挨挨长着,在这一片皑皑白雪中,冒出一点嫩绿的芽,坚韧而喜人。

谢昭也不含糊,扛起锄头就猛地往下一挖!

一锄头下去,翻出黄色的土壤,白雪掉落,露出完完整整的野菜来。

他动作很快,一把拔出荠菜和蒲公英就扔进了篮子里。

四十分钟后。

竹篮子里已经满满当当装满了荠菜和蒲公英,而这片野菜地也才挖了五分之一而已。

谢昭有些恋恋不舍的收回了锄头。

算了。

做长久生意,今天带到县城里去,要是好卖,他明天再来挖也一样!

谢昭将篮子拎到河边,全部浸入水里,顺手搓了搓。

流动的河水瞬间带走泥巴,野菜干干净净。

谢昭将篮子拎起来,抖了抖,这才离开。

…………

上午,九点。

县医院。

今天是大年初二,可以走亲戚了,医院里人也多了起来。

谢昭推着板车,上头放着一个大桶,还有一个菜篮子,板车摇晃,桶里的水也跟着荡漾,里头鱼儿受了惊,噼里啪啦的甩着尾巴。

“哟!鱼呢!真少见!大冬天的,也不知道从哪儿捉来的!”

一群人忍不住多瞧了两眼。

再看那野菜。

这在冬日里,就更少见了。

擦着一个卖馄饨的小摊子过去时,中年女人当下瞪大了眼,眼睛一亮!

“哎哎哎!同志,你这篮子里头,是荠菜和蒲公英嘛?!”

谢昭停下来,将板车放好,笑着点头应了。

“是啊,今天早上刚挖的!您瞧,新鲜着呢!”

谢昭将篮子递了过来。

哟!

水灵灵的荠菜和蒲公英,根粗味儿浓,拿在手里头瞧着喜人极了。

“那你卖不卖?”

中年女人拽着围裙擦了擦手,眼神恋恋不舍的盯着那兜子野菜看。

她家里头是卖馄饨的,主要就是肉馅儿。

但是这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称点肉,杀点鸡鸭,肉馄饨就没那么好卖了。

可要是来一碗荠菜馄饨。

啧!

清香,解腻,别有风味儿!

谁不想这一口?

只可惜自个儿住在县城里头,供销社和菜市场也没瞧见有人卖,如今一瞧,她是真走不动道!

“您要是要,我自个儿匀一碗出来,剩下的都卖给你!”

谢昭笑着道。

他心里头飞快的在定价。

这年头,青菜价格当然比不上肉,但是也讲究一个时令。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