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启明周亚夫的现代都市小说《西汉小亭侯完结文》,由网络作家“喝口小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于是其中几人回到家中之后,让工匠做出了几把,学着老管家轻摇羽扇,看赤壁火海,在某日出现在某纨绔聚会上,结果不仅引来纨绔们的围观,还一举赢得了好几位侯府小姐的青睐。就这样,其余纨绔纷纷效仿,使羽扇很快就在长安城中流行起来。事情的大概经过,在下人们的讨论中逐渐完整。他们觉得前因后果就是这样。但对扇子的流行,下人们们却很是不屑。因为在别人眼中十分帅气的羽扇,在他们眼中,都是小侯爷玩剩下的东西。所以偶尔有人去长安办事,看到那些来来往往羽扇轻摇的贵公子后,都会翻着眼睛,默默的骂一句:“傻/逼”。“不傻/逼我们还怎么赚钱?”听到这个消息的赵启明,此时坐在书房中,一脸奸商。没错,他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因为就像白瓷一样,羽扇这种东西,能欣赏它艺术美...
《西汉小亭侯完结文》精彩片段
于是其中几人回到家中之后,让工匠做出了几把,学着老管家轻摇羽扇,看赤壁火海,在某日出现在某纨绔聚会上,结果不仅引来纨绔们的围观,还一举赢得了好几位侯府小姐的青睐。就这样,其余纨绔纷纷效仿,使羽扇很快就在长安城中流行起来。
事情的大概经过,在下人们的讨论中逐渐完整。他们觉得前因后果就是这样。
但对扇子的流行,下人们们却很是不屑。
因为在别人眼中十分帅气的羽扇,在他们眼中,都是小侯爷玩剩下的东西。
所以偶尔有人去长安办事,看到那些来来往往羽扇轻摇的贵公子后,都会翻着眼睛,默默的骂一句:“傻/逼”。
“不傻/逼我们还怎么赚钱?”听到这个消息的赵启明,此时坐在书房中,一脸奸商。
没错,他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因为就像白瓷一样,羽扇这种东西,能欣赏它艺术美感的并没有几个,真正拿来扇风的其实也不多,而它之所以风靡,无疑是因为京城纨绔们追逐风潮的热情。而风潮这种东西,无疑是赚钱的利器。
老实说,赵启明并没有想到扇子会如此受欢迎。
但扇子的意外流行,他却不打算坐视不理。
他想做扇子的生意。
哪怕现在羽扇已经流行起来,很多工匠都会做了,但就像他之前夜以继日的研究一样,扇子的种类其实有很多。
就好比现在的羽扇,正流行于嫖客,哦不,是流行于众纨绔之间,那么众小姐呢?
怜香惜玉的小侯爷怎么忍心让小姐们因为无法追赶潮流,而在摇着羽扇的公子们面前自卑呢?
于是,赵启明打起了团扇的主意。
因为团扇这东西,目前只有细柳手上有一把,还并没有被外人看到过。即使那一把团扇只是将绫罗绸缎固定在一个圆框之中,扇柄挂上了扇坠,只是团扇的简易版本,却一样能让细柳视若珍宝,让其余丫鬟羡慕的眼红。
那么,现在为什么不推出真正的团扇呢?
试想,圆润小巧的扇子,鲜红的牡丹图案,加上扇坠轻轻摇晃,汉朝淑女们提前进入到林黛玉模式,我见犹怜。
这样的东西,淑女们可能不喜欢吗?
尤其是臭男人们都有了羽扇,满大街显摆的情况下,淑女们也有相互攀比的需求啊。
“来人!”赵启明凄厉的一声大叫。
很快,钱管家就被细柳请到了书房。
听完赵启明的讲述,老头捋了捋胡须,沉思一阵,然后说:“若小侯爷觉得可行,老臣没有意见,只是这团扇不比白瓷,有专门的匠人,要做着买卖,团扇该由谁来做?”
“这也是我找您来商量的原因。”赵启明若有所思的说:“我刚想着可以让家里的下人们来做,但家里的所有丫鬟和老妈子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个,而团扇要绣图案,起码两天才能做出一柄,这速度太慢了。”
钱管家点了点头,然后说:“若是如此,小侯爷倒不必忧虑,可以由府中的丫鬟先行掌握,然后将方法和材料带去东乡亭。村子里有很多妇女和待字闺中的姑娘,若能给些赏赐,速度要比府中这些丫鬟要来得快。”
听到这话,赵启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可以让她们就在自己家里,一有空了就做,但是咱们要提前商量好价钱,比如做出一柄给五十个钱,每三天去村子里收一次,拿到扇子就付现钱。”
赵启明赶紧回答说:“长公主要是喜欢,我送你几套就行了。”
“我要三百件,你也愿意送?”
“三百件?”赵启明咋舌:“要这么多干吗?”
“下次见面再告诉你吧。”静安公主朝赵启明露出笑容,然后翻身上马,离开了。
静安公主的到访,成为下人们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为之津津乐道的话题。
老妈子因为亲手给静安公主做了刨冰,并且还得到了称赞,威望一时无两,隐隐可以比拟和静安公主说过话的钱管家,堪称侯府雌雄双煞。
至于普通下人,因为伺候过真正的皇亲,无疑又一次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于是,某某侯爷某某将军的八卦他们再也不屑去说,张口就是静安公主如何如何,仿佛隐约间自己也充满了宫廷气息。
但其实,细柳才是和静安公主发生了故事的人。而这一点让家里的下人十分羡慕。
因为她既没有给静安公主做刨冰吃,也没有给静安公主伺候过一杯茶,就因为摔了一跤,就得到了静安公主的赏赐。这堪称侯府历史上最牛逼的一跤,尤其让后院的丫鬟们心中嫉妒。
于是她们纷纷指责,说细柳肯定是为了引起公主的注意,所以故意摔倒在地上。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策略性的“假摔”。就像为了争取点球,被人碰了一下就满地打滚的足球明星一样。
可惜,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认同。
因为他们之中的某个人,在随后的时间里尝试过在小侯爷的面前假摔,甚至假摔到小侯爷的怀里,结果却并没有得到赏赐。似乎小侯爷觉得他们在讹人,东张西望见没有被人看到,就撒腿跑走了,让不得不重新站起来的某个下人感觉有点尴尬。
好在,静安公主光临东亭侯府的话题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几天之后,大家就因为另外一件事而展开激烈的讨论。
扇子。
这毫不起眼的小物件,因为某种不确定的原因,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风靡整个长安。
据说,现在的长安就好像某种邪教在兴起,每个衣着光鲜的贵公子,人手一柄扇子,就好像拿着邪教的黑暗法器一样,变得十分不可理喻。
都说如今的长安城中,经常有摇着扇子的公子哥,三五成群的走着,本来正讲着黄色小笑话,结果忽然之间看到了美女,一群公子边猛然停下脚步,眺望远方,羽扇轻摇,看赤壁火海,引发后方马车连续追尾,让内史府官员大为头疼。
似乎一夜之间,扇子这种东西成为了帅哥的标配。
连青楼女子在接客之前,都要看一眼公子手里是否轻摇着羽扇。如果有,姑娘们会觉得自己伺候的是一位时尚小达人,服务起来会非常热情,但如果没有,姑娘们就会觉得自己将要委身于一介山炮,躺下时的表情非常之悲壮。
于是,对于长安城中男子来说,扇子就好像小JJ一样,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做案”工具。
无疑,这是一种令人困惑的风潮。
但东亭侯府的下人们猜测,扇子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他们的老板。
原来,几天之前各路伸手党来侯府讨要白瓷的时候,钱管家手里就时常握着一柄黑白相间的羽扇。据说当时,很多人都因为老管家眯起眼睛,羽扇轻摇的样子,而记住了这种独特的物件。
赵启明自信的笑了笑:“能学去,但并不容易,而且就算学了去,他们也没原料。”
“原料?”静安公主似乎很感兴趣。
赵启明就喜欢美女向他请教的样子,有些飘飘然的解释说:“原料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白瓷区别于青瓷的原因,所以没有这原料,别人有了技术也学不去,而这原料目前只有我有。”
静安公主看着赵启明,忽然灿烂的笑了起来:“还说和你没关系?”
“啊?”
“原料你有,技术你也如此清楚,这白瓷真的与你无关?”
“这个。”赵启明这才知道被套话了,于是眼珠乱转,赶紧解释说:“这个,我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那个作坊老板是我的远亲,没有对我有任何隐瞒,全部都跟我说了一遍。”
静安公主似笑非笑:“这可是发财的秘方,也能轻易说出来?”
赵启明张了张嘴,忽然不知道怎么辩解了。
“挺老实的一个人,就别学人家瞒天过海了。”静安公主瞥了眼赵启明说:“撒起慌来就眼珠乱转,这么大个人连点城府都没有,心里的想法全都写在脸上,这可不像深宅大院里里出来的。”
赵启明有点惭愧,干笑了两声,看着静安公主不说话了。
“上次在魏其侯府就看你看了个通透。”静安公主说到这里,好气又好笑:“嘴上说着要把檀香扇送给我,一听我说只是借去两天,立马松了口气,你装出大方的样子给谁看?”
赵启明有点脸红,毕竟被当面拆穿,实在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所以怪不好意思的说:“其实也不是我装大方,主要是那扇子弄起来很花时间,而且我只有那么一把,才有点舍不得。”
“如此说来,幸好我只是借几天,不然真成了夺人所爱了。”
赵启明讪笑,不过忽然想起什么,弱弱的问一句:“不过公主打算什么时候把扇子还我。”
“还在仿着呢,别催。”静安公主气笑了,瞪了赵启明一眼。
正说着,老管家端着个托盘,弯着腰进来,还行了个礼。
静安公主恢复仪态,示意老管家平身,然后看着托盘里的小碗,问了句:“这是什么?”
“天气炎热,厨房准备了些碎冰,替长公主解暑。”钱管家果然是见过大阵仗的人,已经适应了静安公主的皇家威仪,这时恭敬的把小碗放到静安公主面前,还伸手示意:“请长公主品尝。”
静安公主点了点头,往小碗中看了一眼,然后说:“这碎冰倒是别致。”
“回长公主,这叫刨冰。”
静安公主回忆了下,确认没有听过,才抬起头,笑着朝钱管家说:“您老费心了。”
钱管家赶紧行礼:“长公主客气。”
静安公主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拿起勺子准备品尝。
但忽然间,她想起什么,趁老管家低着头的时候,歪着头看向赵启明。
赵启明正鄙视拿刨冰出来显摆的钱管家呢,忽然发现静安公主的表情,稍微一愣。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这个歪头的动作,似乎有请示的意思。
是在问,舍不舍得给她吃这碗刨冰吗?
这让赵启明感觉受到了侮辱。
因为他就算再抠门,也没抠门到一碗两块五的刨冰都舍不得的地步啊。
损人呢这是?
太过分了。
在钱管家的目光注视下,静安公主用勺子盛起一勺刨冰,用另外一只手遮住嘴,让人看不到她张嘴进食的动作,甚至不知道她是否咀嚼。就好像看到她的吃相就等于看到她的胸部一样。
有这样的一群手下,作为老大的赵启明觉得很有面子。
这才是充满威仪的大汉东亭侯府啊。
不过赵启明正自豪着呢,忽然之间,正厅的偏门突兀的传来一声惊呼。
赵启明和静安公主同时看去,发现几个丫鬟从偏门跑走了,留下其中一个丫鬟摔倒在地上,见已经被发现,赶紧跪了下来。赵启明仔细一看,这丫头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丫鬟细柳。
这就让人感觉有点尴尬了。
你说你们把人家长公主当成长颈鹿一看围观也就罢了,居然还因为围观摔倒在人家长颈鹿的面前。这上一秒还是人才辈出的东亭侯府,这一下就成了组团到动物园参观的东亭侯府了?
真是给侯府抹黑啊。
威仪的侯府门风瞬间荡然无存了。
赵启明有点无语,狠狠瞪了细柳一眼。
结果细柳有点惶恐的看了看身后,然后惊恐的脸上,多了些委屈。
长时间的相处,这让赵启明大概能读懂这丫头的意思,因此很快明白,刚才跑掉的肯定应该是后院那群丫鬟,不管有意无意,总之细柳被她们推了出来,于是就这样在公主面前失了礼数。
看来,这丫头又被欺负了。
这么想着,赵启明无奈给了细柳使了个眼色,让这个丫头赶紧去跟静安公主告罪。
可这丫头却好像很害怕静安公主一样,缩了缩脖子不敢过去。
于是赵启明又狠狠瞪了眼过去。
可他却不知道,这眼神的一来一回,静安公主在旁边看的真真切切,露出饶有兴趣的表情,等两个人眼神交流的差不多,而细柳终于过来告罪的时候,她才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今年多大了?”静安公主在细柳开口之前问道。
细柳跪坐在静安公主面前,赵启明的身后,有点害怕的回了句:“回长公主,奴婢十五。”
静安公主笑着点了点头,把细柳叫到自己面前,稍微打量了一下,然后朝赵启明说:“看着是瘦弱了些,但五官俊俏,身段也不错,等过两年身子长开些,也是个一等一的美人了。”
赵启明其实没明白静安公主的意思,见人家又夸自己手下,正傻乎乎的朝人家笑呢。
这让静安公主有点无奈,但也没有继续纠缠,反而是取下了手上的一个翡翠镯子,然后拉起细柳,亲自给这丫头戴上,然后打量了一下,笑着说:“这皮肤白得,比我更配这翡翠。”
细柳傻乎乎的看看自己的手,又有点发愣的看向静安公主。
“送你了,下去吧。”静安公主松开了细柳的手。
这让细柳忽然不知道怎么办了。
她完全就没料到静安公主会送给她东西,而且还是她刚才险些冲撞了静安公主的情况下。这丫头本来就不够用的脑子瞬间更加不够用,于是只能惊恐转过头,向赵启明求救。
赵启明其实也没想到静安公主会送细柳东西,也闹不清楚原因呢。但仔细一想,这静安公主是个爽快人,说了要送就肯定不喜欢再推辞,于是他便朝细柳说:“还不快谢谢长公主?”
细柳稍微愣了愣,然后转过头来,跟静安公主道了个谢,最后从侧门跑了。
之后的时间里,静安公主跟赵启明聊了些乱七八糟的事,没过多久就要告辞离开。
不过当赵启明将静安公主送到门口的时候,静安公主忽然想起什么,站在后附大门口,朝赵启明说:“等你的新作坊投入生产,不麻烦的话,替我准备一批瓷器,到时我派人把定金送来。”
“秦文也随老夫进来,今天你来得正好,待会一定要好好表现!”
绑匪说着这话,夹着赵启明走进了魏其侯府。
因为姿势的关系,赵启明仍然看不到绑匪的长相,但却可以看到秦文乖孙子一样的跟了进来。
有点不对。
因为自己的护卫是个什么德行赵启明十分清楚,除了武功高强之外这家伙就只知道吃,绑匪既然说要让秦文表现,在今天这种场合之下,大概不会是让秦文当众表演一次能吃五大碗吧?
那意思是有用得着秦文武艺的地方?
赵启明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发现刚才被绑匪带来的那群护卫也跟了进来,而且都拿着长刀,气势汹汹的样子。
这就更不对劲了。
哪有带着一群持有凶器的护卫来给人贺寿的?
难道这绑匪不仅要强抢民女,哦不对,是不仅要绑架贵族,还要来魏其侯府打砸抢?
太恐怖了。
这可是堂堂魏其侯,那么多达官显贵云集的地方,绑匪居然敢来闹事……
咦?
自己就这样一起跟着进去,万一被人当成是这家伙的同伙,岂不是要被一起乱刀砍死?
这后果太严重了。
赵启明可不想背这个黑锅,所以他赶紧给秦文使眼色,一边试探着朝绑匪说:“前辈您先息怒,有什么话咱们坐下来好好说,今天毕竟是魏其侯的寿辰,咱们就这样进去恐怕是不好。”
“恩?”绑匪似乎有些诧异,但下一秒赵启明就感觉到后脑勺挨了一下,然后绑匪不爽的声音传来:“敢跟老夫讲道理?都说你小子摔坏脑子不记事了,现在看你胆子也大了不少啊?”
这一巴掌下来赵启明差点被打晕过去,苦着脸求饶:“那您能先放我下来不?”
“闹什么闹,到了。”
随着绑匪不耐烦的声音,赵启明听到了一片嘈杂。
他扭头一看,发现在面前是练武场。远远看去,场中央似乎有人在比斗,在外围的地方,是跪坐着的达官显贵,以及达官显贵们的仪仗。至于再往后,就是那群正在交头接耳的小辈们了。
似乎比斗正是精彩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比武场中,但绑匪夹着个活人出现,仍然吸引了不少人的侧目,尤其是附近一些的人,都疑惑的扭过头来,想看看引起骚动的到底是谁。
然后他们都乐了。
没错,他们居然对绑匪带着护卫没什么太大反应,好像绑匪这么干是可以理解的。
但对于绑匪夹着个人来,他们觉得比较搞笑。
真丢人啊。
赵启明有点想自杀。
“跟我英儿一起坐好。”灌夫忽然把赵启明一扔。
这太突然了,赵启明一点防备都没有,刚才还是上班途中被夹得紧紧的公文包,这下就成功回到家中被随意扔向沙发的公文包,他猝不及防,差点摔倒,但踉跄了几下才总算站稳。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看清楚,绑匪是个大胡子的中年人,十分的威武雄壮。
果然很符合绑匪的形象啊。
不过这货到底是谁?
赵启明仍然没搞清楚,而绑匪已经上前几步,背对着他,哈哈大笑着看场中的比斗。
“启明兄,小弟有礼。”旁边一个年轻人站起来,很有礼貌的朝赵启明行了个礼。
赵启明赶紧回礼,看了看这个年轻人,心说这就是绑匪口中的英儿吧?
“启明兄请入座。”年轻人朝旁边伸了伸手。
这时,又一阵叫好声传来。
赵启明一边跪坐下来,一边往前看去,发现此时所处的位置,是比武场很近的地方,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场中厮杀的两个人,不仅装束看得一清二楚,就算是表情也一样尽收眼底。
就像是公园人工湖边搭建的栈道,比武场周边建有看台。达官显贵们端坐在看台上,身后有举着华盖的仪仗队伍,面前有案几,摆放着酒水和瓜果。而再往后,就是瞎起哄的小辈们了。
这么说,自己被绑匪当公文包一样夹着进来还是沾了光的,否则只能站在后面?看不清楚就只能脑补?
不过,这种待遇赵启明实并不想要,实在是太丢人了啊!
叫好声再次传来,场中的一个护卫被打退出好几米,比斗似乎已经有了胜负。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在呐喊助威,达官显贵们却要矜持许多,基本上都跪坐着喝茶,彼此闲聊,笑看场中比斗。唯有绑匪,此时大骂落败者,脸色阴沉,就好像输了的人是他儿子一样。
“秦文!”绑匪忽然大喊一声,转过身来,朝秦文说:“既然你在这,我的这些护卫就别试了,你现在就上场,去给我把周建德的人打趴下,只要赢了这场比斗,我一定重重赏你。”
秦文行了个礼,却没有说话,只是看向赵启明。
这明显是在请示,可赵启明哪敢不同意?尤其是绑匪随着秦文的目光看向他之后,他连问一问秦文有没有把握的话都给咽了回去,只叮嘱了一句:“要量力而行,小心不要受伤了。”
“喏!”
秦文领命,放下长剑,走下场去。
年轻的后生们又开始欢呼,围坐在场边的达官显贵们则都开始议论上场的人是谁。
眼看着秦文上场,拿上一根哨棒走到对手面前,绑匪的注意力又被吸引了过去,赵启明忽然想起绑匪刚才所说的名字,于是朝绑匪的儿子问:“对了,刚才所说的周建德是什么人?”
“赵兄可不要乱说。”绑匪儿子又朝赵启明行了个礼,并提醒说:“直呼其名是大不敬。”
赵启明想想也是,古代社会大家都有“表字”,就好像关老爷,其实大家都叫他“云长”。因为云长是“表字”,而“关羽”这个名字只有父母或君长可以叫,你一个外人敢跑上去说“签个名吧关羽”,含义基本等同于“签个名吧儿子”,其下场很可能是被关老爷用青龙偃月刀劈死。
所以刚才绑匪直接“周建德”姓名,是一种极不尊重的叫法。
不过以这家伙把人当公文包夹在腋下的尿性,这么胆大妄为,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家父所说之人,乃是‘绛侯 ’周将军。”绑匪的儿子给出了解释。
结果赵启明被吓了一跳。
“绛侯”这个封号他可不陌生,因为当年跟着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那个周勃就是第一代绛侯,那可是和张良、萧何并列的开国功臣,而第二代绛侯更是赫赫有名的周亚夫,周太尉啊。
要知道,当年赵启明的老爹就是在这个周亚夫,周太尉的手下。
即使现在周亚夫已经去世多年,但作为爵位的继承者,这个周建德又怎么会是好惹的?
这绑匪到底什么来头,敢跟堂堂绛侯对着干?
赵启明忽然有点慌。
他咽了咽口水,看向绑匪的儿子:“请问……”
绑匪的儿子礼数很周全,又向赵启明行了个礼,然后看着他等待下文。
“阁下贵姓?”
绑匪的儿子眨了眨眼,似乎有点懵,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什么,抱歉的朝赵启明抬手行了个礼:“听说启明兄上次受伤之后有些不记事了,小弟本应该自报家门的,还望启明兄莫怪。”
“不会不会。”赵启明赶紧回礼,虽然觉得这家伙礼数周全得有点烦人,但有他老子做对比,这小子很有礼貌的样子实在让他很有好感,不由得多看了这家伙几眼,还别说,长得挺帅。
“小弟灌英。”绑匪儿子又行了个礼:“是启明兄一起长大的发小。”
一起长大还这么多礼数?
这小子有点奇怪啊……
不过等等,这小子姓灌,这可是个稀罕的姓氏。
似乎西汉年间只有……
“灌夫!”赵启明/心里念出这个名字,顿时咯噔一下。
不得了。
这可是混世魔王啊。
历史上这个灌夫是出了名的二百五,虽然也是能征善战,但却莽撞到因为喝酒打了个太皇太后的亲侄子,弄得汉武帝刘彻都不得不留着冷汗替他求情,还差点因此丢掉小命。
那可是太皇太后啊。
汉武帝刘彻都得小心伺候的《养生堂》老太太,这家伙居然打人家的外戚。
这样的二百五,自己居然和他儿子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而且从这个二百五对待他的态度,虽然暴力了一点,却多少能看出长辈对小辈的溺爱。
这么说来两家人应该关系不浅。
可有这样的一位长辈,赵启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总觉得前路坎坷,充满了凶险啊……
此时,叫好声再次传来。
赵启明扭头一看练武场,秦文正帅气的站着,而对手已经躺在了地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