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其他类型 > 养绿茶的孙子?我重生后让你绝户洛清微乔南迁无删减+无广告

养绿茶的孙子?我重生后让你绝户洛清微乔南迁无删减+无广告

慢慢同学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有养得好的,就有养得不好的。“前街宋家生了个闺女,听着左手左脚各少了个小手指,他家那媳妇怀孩子的时候怕胖,不好好吃饭,瘦得麻杆似的,肯定是有影响了。婆婆怪罪,月子里只要宋成文不在家,就只给喝小米粥,不下奶,孩子指靠着小米汤活着,可怜见儿的。东院他王婶去下奶,说那媳妇儿累脱相了都。县里的工作也让家里给卖了,户口转回咱们生产队上,原来还是知青,多少有个盼头,这回真成农村户口了……”夏梦生了,生的那天洛清微知道,难产了,在家生了一天没生下来,送到卫生院去,夏梦说啥不让她近身,非让唐大夫给看。唐大夫不擅长妇科,卫生院也没有接生的条件。平时大部分人生孩子就是找接生婆在家里生。讲究点的,去县医院生,真没有到卫生院生孩子的。还是护士赵美琴,自己生...

主角:洛清微乔南迁   更新:2024-11-12 10:3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洛清微乔南迁的其他类型小说《养绿茶的孙子?我重生后让你绝户洛清微乔南迁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慢慢同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有养得好的,就有养得不好的。“前街宋家生了个闺女,听着左手左脚各少了个小手指,他家那媳妇怀孩子的时候怕胖,不好好吃饭,瘦得麻杆似的,肯定是有影响了。婆婆怪罪,月子里只要宋成文不在家,就只给喝小米粥,不下奶,孩子指靠着小米汤活着,可怜见儿的。东院他王婶去下奶,说那媳妇儿累脱相了都。县里的工作也让家里给卖了,户口转回咱们生产队上,原来还是知青,多少有个盼头,这回真成农村户口了……”夏梦生了,生的那天洛清微知道,难产了,在家生了一天没生下来,送到卫生院去,夏梦说啥不让她近身,非让唐大夫给看。唐大夫不擅长妇科,卫生院也没有接生的条件。平时大部分人生孩子就是找接生婆在家里生。讲究点的,去县医院生,真没有到卫生院生孩子的。还是护士赵美琴,自己生...

《养绿茶的孙子?我重生后让你绝户洛清微乔南迁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有养得好的,就有养得不好的。

“前街宋家生了个闺女,听着左手左脚各少了个小手指,他家那媳妇怀孩子的时候怕胖,不好好吃饭,瘦得麻杆似的,肯定是有影响了。婆婆怪罪,月子里只要宋成文不在家,就只给喝小米粥,不下奶,孩子指靠着小米汤活着,可怜见儿的。

东院他王婶去下奶,说那媳妇儿累脱相了都。

县里的工作也让家里给卖了,户口转回咱们生产队上,原来还是知青,多少有个盼头,这回真成农村户口了……”

夏梦生了,生的那天洛清微知道,难产了,在家生了一天没生下来,送到卫生院去,夏梦说啥不让她近身,非让唐大夫给看。

唐大夫不擅长妇科,卫生院也没有接生的条件。平时大部分人生孩子就是找接生婆在家里生。讲究点的,去县医院生,真没有到卫生院生孩子的。

还是护士赵美琴,自己生了三个孩子了,有经验,学护士的时候也在妇产科实习过。也是实在没法子了,她上的。跟宋家找的接生婆一起,侧切把孩子取出来的。

孩子生下仨小时,就出院回家了。

就那么个折腾法儿,她不遭罪谁遭罪。

都是该的。

“为啥工作都不要啦?”

大嫂问呢,其实大家都好奇。好好的正式工作,还能卖了?哪头大哪头小啊。

二嫂知道,“这个我知道,供销社里都传遍了,说是那谁不愿意跟宋成文领结婚证,非说办过酒席就是事实婚姻了。老支书怕她有外心,而且,听说在县剧团,也有些风言风语传出来。

那人,在农场的时候不就弄得沸沸扬扬的,改不了。

老支书怕人再跑了。干脆给调回家里。

那工作是卖给俺们主任家的闺女了,听那个话儿,得花大几百。”

老支书的手腕多硬啊,这么大的生产队,大几千人,管得服服帖帖,整个金家园子公社,也是跺跺脚,地都要抖三抖的存在。

夏梦的那只会靠男人的小手段,怎么可能逃出老支书的手掌心。

“总算是宋成文那小子到底没丧了良心,没嫌弃那孩子。在县城里想法子买奶粉往回送,得空就回来看老婆孩子,对那媳妇儿也好,吃的用的可着劲儿的往回倒腾。

八成我还是年岁小,经得少?咱也是不明白,咋就那么宝贝那媳妇儿呢?”

大伯母是想不明白,那么个名声,真就一点儿不介意?不就是脸比别人好看点儿嘛,就那么招人稀罕?

这世上就没有空穴来风的事儿,老支书要是不抓着点实证,能下这么大决心?

她就看老太太,那意思,您活得时间长,经的多,许是见过?

老太太白了她一眼,没个正形的,“我也年岁小,活得时间短,没经过。”

逗得妯娌几个笑倒在一起。

小媳妇儿们听明白婆婆和奶奶说的是啥了。

只放假回家的俩大姑娘,不是很懂。

沈云跟大伯母娘家嫂子的侄儿见过面了,死活不乐意,说人家三块豆腐高,脑袋大脖子粗,不像个人样儿,看得反胃,要天天生活在一起,她受不了。

沈宝仓本来是不同意攀那高枝儿的,可听她这么一说,也生气,“你不乐意就不乐意,怎么能那么说人家孩子呢?能不能留点口德。”

大伯母也生气,一是气闺女说话太气人,再一个也是气自家嫂子,怎么给介绍个那样儿的。工作再好,样子拿不出手,也不行啊。管怎么着得是个普通人样子吧,不然亲戚朋友见了,不得以为他们两口子卖闺女,图点啥呀?


“是是是,这不是腌菜收拾秋正忙的时候嘛,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就你家老太太儿孙最孝顺,啥活儿不用干,闲着的时候多,当是我求着老婶子帮个忙了,好不好?

这样,等忙过了冬天这一茬子事儿,我跟厂长申请,看看能不能把小沈调来咱派出所,行不行?小沈的优秀,有目共睹,本来也该是咱们公安系统的人嘛。”

洛清微一听,就明白,老所长肯定是知道点儿啥了。那他跟刘厂长的关系,肯定很近。

要不然,口气不能这么大,说调人就调人。

哪那么容易啊。

从农场工人,到警察,可真不是一句话的事,要走的手续,正经不少。少了哪层领导的签字,都调不动。

“看所长您说的,我可不是帮着我男人要工作啊。就是没把您当外人,跟自家叔叔大爷是一样的,报怨两句难处。”

哎哟,老所长心说,我可当不起你的叔叔大爷。

但人家孩子这话说的好听,他就这么听着呗。

“留下吧,我只当是练练手了。这一转眼,自打沈莲长大,二十来年没哄过这么大的孩子了。快让我抱抱,哎哟,这孩子,大眼睛,虎头虎脑的,长得真好。啥爹妈呀,这么好的孩子也舍得扔了。”

老太太看到抱回来的孩子,听着说了原由,挺乐意带的。

她天天坐炕上闲着没事儿,找村里的老姐妹儿来家打水浒牌。忙起来的时候,人家或是有活儿,或是看孩子,就她又不用干活儿,又没孩子看,天天坐着听广播,自己摆牌消磨时间。

闲得说帮着切点菜吧,还把手切了,住好几天院。儿子、儿媳妇更不让她干了。

六个孙子孙女,都是她带大的。孩子长到四五岁上,实际就不用怎么看了。这会儿的孩子,都是粗生粗长,能走能跑的,知道到点儿回家吃饭,天黑回家睡觉,就不用管了。

自打大孙媳妇怀孕,她就盼着哄重孙,这提前来一个,也行啊,能看。

“这么大的孩子,好看,三个小时喂一次奶,看着换尿布就行,不爬不动的,就躺着。洗洗尿布,我当活动腿脚了。要不然炉子也不灭火,水壶坐上,啥时候都有热水,不遭罪。”

才入冬,人家几个孙子早早就给东屋盘上了炉子,就怕老太太冷着。炉子里架着木头,不烧大火,就小火不断,不冷不热,刚刚好。烧水壶一直放着,随时有温水用。一早一晚烧大火的时候,烧开水,把暖水瓶就灌满了。老太太洗脸洗脚,洗自己贴身的衣服,从来不沾凉水。

自家院子里有水井,几十年的老井,不用去生产队大井里打水,家里谁有空,都能打水,水缸总是满的,用水很方便。

尿布洗出来,放炉子边上干的也快。

洛清微两辈子也没带过这么大的孩子,她也没在妇产科待过,上辈子乔夏到家的时候都快四岁了,能自理。

在她看来,一个月科里的娃,除了哭,什么都不会表达,怎么着了全靠猜。麻烦死了。

要不是为了沈默工作能进一步,她是没脸把孩子抱回来麻烦奶奶的。

可在老太太嘴里,听着咋那么容易呢?

“有啥不容易的,一摩挲就大了。”

连好信儿听说沈家捡了个孩子,来家里看热闹的老太太们,都这么说。

她也是很服气。

也是怪,在卫生院和派出所的时候,孩子哭过几回,她手忙脚乱的喂,换尿布。孩子还是哭。赵护士说是她不会弄,孩子不舒服,可是赵护士上手了,孩子也哼唧。


这不是赶上了嘛。不想错过了。

咱就是说,真等过几年,我俩想领养一个,哪就有那么合适的,现成的孩子呀。我可干不出来买孩子的事儿。”

这个赵朝阳,还是那样儿,自来熟,也不怕被人笑,大大方方就说了自己有毛病。

洛清微心里清楚,根本不是他有毛病,而是高红秀双侧输卵管堵塞,严重的堵,得等过些年,医疗器械更发达些,做手术,通输卵管,或者试管。并不是说就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只是最近十年要不上。

赵朝阳这是有担当,把责任揽自己身上了,免了婆媳矛盾。

“找好大夫,针灸,调理上十年八年,还是有希望的。”

她还是讲了一下。

“那我们也不等了,只是有希望,又不是肯定。到那时候,我们养这个孩子,都让初中了。还费那个劲呢……”

这……

满屋子人都让他说无语了。

人家另外想领养的两家,站起身走了。

不跟这种非说自己生不出来的人抢了,他们能生的,回去自己生吧。

然后这孩子就被赵朝阳和高红秀两口子收养了,给起名叫赵缘,收养他是缘份。

到沈家抱孩子的时候,老太太可舍不得了,才看了几天,都没稀罕够呢。

“这是个省心的孩子,不闹腾。”

本来还想说,让孩子过渡几天,高红秀来家里住几宿,学学怎么带孩子再抱走。听说人家婆婆和亲妈都在呢,打算过完冬再走。那就没法留了。

抱走吧。

“还得问问,你家有没有余粮?我们买两百斤,家里老人来了,粮不够。”

高红秀又找洛清微买粮。

“玉米还有,细粮没有多余。大黄米应该也能匀出来几斤,得问问大伯娘。”

“行,谢啦。明儿个让赵朝阳来取。”

好。

农场这边不缺粮食,不挨饿,工资也是全额开,分房了还有自己的小院子,能种菜,花销少。日子算是好过的。

每年到冬天,都有好些外地老人来农场探亲,到子女家过冬。有的还带着孙子孙女一块儿,一住几个月。

这边吃得好,还能给家里省一份口粮。

听赵朝阳说,他们家兄妹六个,父母都是造纸厂的工人,今年他妈还提前退休给他小弟接班了。哥四个,就老大结婚了,没分房子,一大家子住在十三平米的小屋里。

条件要多紧张有多紧张。

估计高红秀家也差不多。

要不,两个妈也不能一直住着,提都没提过回家的话。

刚好给带孩子了,住着吧,都是亲妈,还能撵咋滴。

不得不说,这会儿的东北,生活条件确实比别的地方高两个层次。

谁家有个东北的亲戚,都能缓解许多困顿。

孩子到赵家了,洛清微隔三差五,卫生院里没患者的时候,就遛达着过去看看。

跟高红秀的关系,比以前更近了。

“我觉得,缘缘就是杨柳抱回来的,根本不是她在火车道捡的。”

这天,俩老太太都去邻居家里帮着包豆包去了,这边就这样,冻豆包一次包很多,都是邻里互相帮忙,做豆馅,包豆包。

高红秀在家带孩子,跟洛清微聊起来。

“咋这么说呢?”

“我住宿舍的时候听说的,杨柳想回城,直接回省城回不去,夏梦之前不是调去县剧团了吗?杨柳想照着她的路子走,先调去县城,然后再想法子调回城省。折腾了几个月,每周休息都往县城跑去找夏梦,夏梦没帮她。

后来说是认识了一个女知青,那女知青的男朋友是省里大领导的侄子,那段时间她特别兴奋,想尽法子跟大家换粮票,到处淘换吃的用的带去县城,每次回来,都在念叨着回城后的打算。


“还不滚,以后再让我听见谁说清微对你小子有意思的瞎话儿,你小子就等着跟那女的一起游街吧。艹,傻逼。”

吕清远上去踹了乔南迁一脚,把人给踹出去了。

“呸呸呸,怎么那么恶心呢。那女的也是,就不能等结婚再……”

田甜说不下去,脸红得不行。

韩春生说话,“还提他干什么,不嫌膈应啊。他现在也就能跟那帮胡同串子在一起瞎混了。”

洛清微跟他们分享最新消息,“刚听他说,这次去救灾,得了奖状和推荐信,要入伍了。”

吕清远和韩春生前年就入伍,现在早提干了,都在军区大机关熬资历呢,每周都能回家。

张玉梅在文工团,是乐团的风琴演员。田甜在话务连干了三年,已经是老兵了。

一大帮子玩得好的发小,分散在各地,就剩下他们几个在京城能常见面。还有几个虽然也在京城,但是离得远,一年也见不到一回。

本来跟乔南迁也算是一个圈子的。后来因着他父母的事儿,渐渐的疏远,走得没那么近了。遇到了也一起玩儿,但很少一起吃吃喝喝,消费水平不一样了。乔南迁也更爱跟胡同里的人一起,在那些人眼里,住在大院的,全是子弟,都是少爷小姐,大人物。他在那个圈子里,能拔份儿。

听说他要当兵了,张玉梅撇嘴,“就他这样的,配当兵吗?入什么伍,回家我得跟我爸说说,他人品不行,不能当子弟兵。”

“对,我也得跟我爸反应反应,这事儿,他当政委的,得管。”

韩春生也不想让乔南迁舒服了。

吕清远说他俩,“你们就没找着重点,说什么配不配当兵啊?你们就把他骑驴找马,扯仨挂俩,处着对象还在外面散播清微谣言的事儿一说,你就看看咱那几个爹能不能放过他就完了。”

几位首长也都是洛爸带过的兵,洛清微是他们老首长的独女,欺负她,那不是让人戳他们这些老部下的脊梁骨吗?以后他们还怎么带兵?谁还能服他们?老首长留下的孤女都不照看?跟着你们卖命能得着什么?

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人心就得散,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韩春生笑着点吕清远,“还得是你小子损主意多。行,就这么干。”

洛清微笑了,“那乔南迁这兵,当定了。”

啊?

“为啥?”

田甜没明白。

“当兵了,才能按手里,想揉圆了搓扁了都成啊。放到地方上,手能伸那么长?”

张玉梅比田甜明白。

“那你们说,他跟夏梦的事儿,能成吗?”

田甜又问起来,她挺好奇的。

“夏梦可是能豁得出去的,要是让她看到一点儿希望,她不会放弃的。”

吕清远笑着看韩春生。

“懂,不就是传瞎话嘛,谁不会似的。你们就擎好儿吧,保准不出三天,粮油胡同里的人都能知道,夏梦跟大院的子弟处上对象了。”

他可是真正的大院首长的亲儿子,走出去,小弟一叫一大帮,传个话儿而已,分分钟。

“那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别留下首尾,传出去,韩叔非得赏你一顿柳条儿炒肉。我部队上还有事儿,这就回了。电话联系。”

吕清远把事儿都安排出去,他深藏功与名,要撤了,走之前嘱咐洛清微,“别傻不拉叽的啥事儿都自己扛,你长嘴干啥用的?不会告状啊?哭会不会?你就往大院里随便哪个门进去,你就哭,啥事儿解决不了啊?”

其实还真没啥事儿,大家对她够照顾的了。

她之前也不知道外面有她的谣言。

“我挺好的,没啥要告状的。”

换了张玉梅一个白眼,“笨,远哥是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话是这样说,她本身就是受照顾一方,再不知足,要这样要那样的,成啥了。

“你们都忙去吧,我明儿休假,今天晚上陪护。”

田甜要留下。

“不用,我自己能行,另一条腿好着呢。”

左腿打着石膏,右腿是好的,不影响自理。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在你这儿,偷着看看书,不能让我妈发现的。”

那行吧。

晚上几家都来送饭,医院的陆院长亲自来查房,也给带了猪血汤。

第二天一大早,乔南迁的父母带着鸡汤来了,“小迁回去说了我们才知道,熬了一晚上的老母鸡汤,尝尝,是不是小时候那个味道了?”

丁香阿姨原本也是军医院的大夫,这一回家,什么消息都得不到了。

两位老人一直对洛清微很好,上辈子,也是拿她当亲闺女一样待,从来没说过她一句。夏梦的事儿,孩子的事儿,两老到死都不知道。

她愿意跟乔南迁结婚,跟两老有很大的关系。

既使再恨乔南迁,对这两位长辈,洛清微恨不起来。

他们这一代的人,太讲究奉献了,一心都扑在工作上,孩子都是自由生长,没时间教育。长生什么样儿,那真不是父母教的。因为大多数父母,只要管了吃穿,没饿着没冻着,就行了。

“阿姨还记得我最喜欢你熬的鸡汤呢?”

“肯定记得啊,还得把鸡腿和鸡翅的肉撕成细丝儿泡在汤里熬进味儿才吃,鸡腿不能带鸡皮,是不是?”

“对。”

“看看,是不是那么做的。”

是。

“快出院了吧?”

“嗯,一会儿就办出院手续,办完就能出院了,之后就是养着就行。”

“出院直接回家里住呗,你的房间还留着,我跟你叔现在整天在家待着也没啥事儿,正好伺候着你养病,想吃啥想喝啥,我也有时间做了。”

“不用,阿姨,我还是住宿舍里,日常用的东西,我随手拿着习惯了,冷不丁换地方也不习惯。在宿舍里看书也方便,学姐能帮我打饭,还能帮我带书,哪不得劲儿,出门就是门诊,比住大院里方便。”

她向来是有话直说的,不方便就是不方便,没必要瞎客气。

乔爸应了,“那就住宿舍,你怎么自在怎么来。想吃啥了,让你阿姨给做了送来。”

嗯。

出院手续是田甜帮着跑的,乔家老两口一起把她送回宿舍,里里外外的看过,确定没啥不方便的地方,才回。

之后丁香阿姨更是每天晚上来送饭,汤是必有的。

他们工资都不发了,老这么给她做饭也不是个事儿,可这话,洛青微性子再直,也知道不能直接说,她是脾气直,又不是傻。

再加上得了信儿的叔叔伯伯阿姨姑姑的,都来看,送的吃用,把宿舍堆得满满当当的,舍友林秀羡慕得不行,跟着享用了不少好东西。

这样儿不是个办法。

她被照顾得太好,有时候也是束缚,眼看着到七六年了,再过两年,选择就太多了。

跳出这个圈子,她才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要不然,还得在医院待一辈子。

然后很快的,就得被各种介绍对象,结婚,生子,一眼能看到头儿的一生。

不行。

这么过日子,白瞎重生一回的经历了。

世界这么大,她想换一种活法儿,去看看别的风景。

想看看,她的人生,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哎,好。今年过年,我们一定争取回去给您拜年去。您可得给准备个大红包,我还等着呢。”

“好好好,肯定是大红包。”

闲聊了两句,放下电话。

“不知道谁病了,让回去看病。”

刘厂长坐着发呆,心里说不上什么滋味儿,这一年,首长们一个接一个的走,天都塌了一半。把关了十年的老孟都请出山了,那得是什么人呢?

他不敢想。

缓了好一会儿,才道:“行,知道去处,咱们就不惦记了。回去上班吧,也别再打听了。老孟知道家里担心,得空了他肯定会打电话报平安的。我得跟老雷说一声儿。你安心工作,有啥事儿,我打发人告诉你去。”

嗯。

洛清微走了,刘厂长给老雷打电话,只说了一句回京了。放下电话,想了想,出门往林场去。

见了面,才说的细一些,把自己的猜想也提了一句。

俩人都沉默,真要是那样,这将来,可怎么办呀。

国家又会怎么样呢?

不敢深想。

“等吧。”

……

“是啊,等着吧,咱们除了等,也做不了什么。”

九月九日,大事发生那一天,沈家人坐一起听广播,生产队的大广播反复的播着新闻稿,一直没停过。

说起以后,都沉默,最后结论,还是等着。

等到了十月,下了第一场雪,去灾区救援的人都回来了。农场也到秋收最忙的时候,洛清微终于接到二舅的电话,电话里二舅声音都是抖的,“我这里很好,已经恢复工作了。你大舅,最迟年后就能回来。”

多的不能说。

那就好,那就好。

放下电话,洛清微已经泪流满面。

刘厂长眼里也有泪花,“好事儿,好事儿。”

可不是好事嘛。

五天之后,广播通告全国,接着就是声势浩大的庆祝伟大胜利。

本来农场是最忙的时候,还是放了一天的假,狂欢。

知青院里,开始是笑和闹,后来不知道谁开始哭,最后变成整片知青院全是哭声。

都知道他们为啥哭。

也都以为,很快的,他们的苦难就能结束,可以回城。

然而,并没有。

狂欢过后,日子还是那样,没有新消息,没有任何改变。

知青院的气氛,沉闷得如北大荒的冬天,白雪皑皑之下,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闷在房间里,猫冬。

沈家人受的影响不大,三哥沈海随着建筑队回来了,因为表现突出,升了副队长。

冬天建筑队不能干活儿,再加上救援时没休过假,一下给了三个月的假。

大嫂怀孕五个多月,孕肚已经很明显,家里基本不让干啥,学校里也照顾,新学期没让当班主任,让教地理课,不坐班,教两个年级,六个班,一周六节课,两天就上完。

二嫂也确定怀了三个月,开始有点显怀了。二哥沈山冬天活儿是最多的时候,也不像以前,远路就住在做活的人家,不回来了。这会儿,不管多远,只要不是大雪封路,骑着自行车,来回的跑,天天回家,今儿个拿个果儿,明儿个带个饼的。

也都带着大嫂和老太太的份儿。

大哥也一样,自打二嫂确定怀孕,大嫂有的,都给二嫂带一份儿。

孕妇有的,老太太都有。

别人是没这个待遇的。

都有工作,都挣工资,家里只种口粮地,自留地打的粮,就够口粮的。再挣上一份工资,家里老人身体健康,不吃药不打针,没有孩子要养,挣得多花销少,日子是相当宽松的。

这会儿有孕妇了,自然养的就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