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结局+番外小说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结局+番外小说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沈维炳,党崇雅有私通流贼,贪墨之嫌,现交由锦衣卫查办,记住,不能用刑。”本来还想提反对意见的大臣见状,纷纷噤声。锦衣卫没了诏狱,屁都不是!李若琏虽不情愿,也只能一脸无奈的跪地领旨。“拟旨,废三饷,永不加赋,并免全国一年田赋。”“最后一件事,京师有流贼和建奴的细作,即日起京师全城戒严,除贩运军需,粮草,蔬菜者,其余人等禁止出京。”早朝结束后,李若琏跟着崇祯来到了乾清宫。他面有难色的说道:“陛下,党崇雅和沈维炳都不是善茬,不用刑什么也问不出来。”崇祯淡淡一笑:“谁说不让你用刑了?”“可是……”李若琏搞不懂了。皇上怎么能说出这种出尔反尔的话?被自己知道了还好,如果被其他大臣知道了,他们会怎么看皇上?那些读书人又会怎么看?崇祯满不在乎的淡...

主角:崇祯唐通   更新:2024-11-11 11: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唐通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沈维炳,党崇雅有私通流贼,贪墨之嫌,现交由锦衣卫查办,记住,不能用刑。”本来还想提反对意见的大臣见状,纷纷噤声。锦衣卫没了诏狱,屁都不是!李若琏虽不情愿,也只能一脸无奈的跪地领旨。“拟旨,废三饷,永不加赋,并免全国一年田赋。”“最后一件事,京师有流贼和建奴的细作,即日起京师全城戒严,除贩运军需,粮草,蔬菜者,其余人等禁止出京。”早朝结束后,李若琏跟着崇祯来到了乾清宫。他面有难色的说道:“陛下,党崇雅和沈维炳都不是善茬,不用刑什么也问不出来。”崇祯淡淡一笑:“谁说不让你用刑了?”“可是……”李若琏搞不懂了。皇上怎么能说出这种出尔反尔的话?被自己知道了还好,如果被其他大臣知道了,他们会怎么看皇上?那些读书人又会怎么看?崇祯满不在乎的淡...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崇祯唐通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沈维炳,党崇雅有私通流贼,贪墨之嫌,现交由锦衣卫查办,记住,不能用刑。”


本来还想提反对意见的大臣见状,纷纷噤声。

锦衣卫没了诏狱,屁都不是!

李若琏虽不情愿,也只能一脸无奈的跪地领旨。

“拟旨,废三饷,永不加赋,并免全国一年田赋。”

“最后一件事,京师有流贼和建奴的细作,即日起京师全城戒严,除贩运军需,粮草,蔬菜者,其余人等禁止出京。”

早朝结束后,李若琏跟着崇祯来到了乾清宫。

他面有难色的说道:“陛下,党崇雅和沈维炳都不是善茬,不用刑什么也问不出来。”

崇祯淡淡一笑:“谁说不让你用刑了?”

“可是……”李若琏搞不懂了。

皇上怎么能说出这种出尔反尔的话?

被自己知道了还好,如果被其他大臣知道了,他们会怎么看皇上?

那些读书人又会怎么看?

崇祯满不在乎的淡淡一笑,“他们阴险,朕就得比他们阴险一百倍才行!他们奸诈,朕也得比他们奸诈。”

“满朝文武嘴上说着仁义道德,私下里干的全是男盗女娼的事。他们管不住自己,却还想用仁义道德约束朕?”

“可笑!”

“你是朕信得过的人,面子上的事朕做,私底下的事你做,明白了吗?”

李若琏咽了口唾沫,震惊之余急忙说道:“臣明白了。”

“好,朕有逼供秘法,只需一张纸一桶水就能让他们乖乖招供。”

得到崇祯的传授后李若琏眼前一亮,谢恩后匆匆离去。

他要马上测试秘法的威力!

连日来各种政令的发布让各部官员无比忙碌,不管他们是不是真心办差,都得按部就班的工作。

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奏本和题本已临近傍晚,崇祯去往坤宁宫的路上突然想起一件事,他急忙问道:“王承恩,太子怎么样了?”

......

是夜,武清城外!

古代城池附近基本没有树,那些树要么被老百姓砍倒,要么被官府砍倒。

老百姓砍树为了烧火,官府砍树为了安全。

有树的地方就能藏兵,官府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锦衣卫千户高文采率领两千人,驻扎在城西二十里的地方准备迎驾鹤驭(太子的车乘)。

这两千人由三伙不同的势力组成。

五百锦衣卫,五百东厂厂卫,还有一千冯元飏从天津带来的驻军。

锦衣卫的帐篷在中间,东厂在北侧,天津驻军在南侧。

中军帐内,三个人正在啃烤馒头喝热水。

这三人分别是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内廷司礼监太监张容和天津守备邓珲。

邓珲边吃边问:“高千户,太子快到了吧?”

“嗯,据探马回报,太子鹤驭距此不足十里,最慢两个时辰也到了。”

“那就好。”邓珲认认真真的将馒头吃完,拿起手中的大碗将里面的热水一饮而尽。

他擦了擦嘴继续问道:“高千户,我没别的意思啊,就是随便问问。你们锦衣卫吃这玩意吃得惯吗?”

看着手里的烤馒头,高文采不假思索,“邓守备何出此言?朝廷处处用钱,锦衣卫也是人,挣得和你们差不多,有一口吃的就不错了。”

邓珲讪讪地笑了,随后看向太监张容。

张容本是司礼监的太监,兼着东厂的差事,奉旨随太子去往南京。

东缉事厂名义上是临时机构,理论上皇帝可以差遣任何人提督东厂。东厂提督不是正式的官职,没有品级,它的人员都是内廷太监兼职。



“还不是给我们升官晋职!”

“所以说啊,现官是一回事,现管又是另一回事。换个人来,他征不上税,到头来陛下还得用我们。”

杨汝成听后恍然大悟,朝党崇雅深深的点了点头。

张凤翔皱着眉说道:“海柯的意思是,崇祯要从上往下把人全都换一遍?”

“稚羽兄猜的不错,我认为皇上的计划是先换尚书,再换侍郎,假以时日他会把京师的官员换个遍。”

“不,不会!”张凤翔摇头否认,“首先朝廷没有那么多人可以换,就算有,他也不知道别人的底细。现在正值用人之际,一旦换人朝廷将会大乱。到时候不用李自成来,刘芳亮一到城门就开了。我说的对吧于姜兄(党崇雅字于姜)!”

党崇雅是晋党人,他背后是陕西和山西商人。这些商人不但做大明的生意,也做李自成和建奴的生意。

其他人觉得党崇雅肯定会第一个投降。

党崇雅被张凤翔问的愣了下,他眯着眼看向其他三人,微微一笑,没说话。

张凤翔有些不悦:“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希望你们都能打开天窗说亮话。”

党崇雅皱着眉想了想,开口说道:“我觉得你们多虑了,皇上这么做只有两个目的:收买人心,筹饷。”

“他想告诉全京城的人,他杀了贪官,杀了勋贵。老百姓不知道其中缘由,只要杀当官的,他们就会高兴,就会向着皇上。”

“至于筹饷,大家都看在眼里了。朝廷缺钱,皇上挖出来的二百万两银子只能解一时之急,等钱花完了他还得想办法筹钱。”

“所以...”张凤翔打断了党崇雅的话,“崇祯会抄京师所有官员的家?”

“有可能!”党崇雅认真的点头。

嘶...

其他三人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换做往常他们肯定不会相信这种言论,但今天崇祯的表现太不正常了。

他不但砍了颇受宠信的内阁首辅,而且还要治成国公和兵部尚书的罪。

尤其是成国公朱纯臣,按照惯例,只要他不犯谋反之类的大罪就不会被治罪。

简直闻所未闻!

他们不怕罢官。

宦海沉浮本就是常事,而且崇祯性格反复无常,他们早就做好了相应的心里准备。

怕的是抄家!

一旦被抄家,之前几十年的努力将毁于一旦。

他们必须想办法避免这种结果。

沈维炳想了一会也没想出个头绪,只好朝张凤翔拱手施礼道:“如果此话成真,稚羽兄可有良策?”

党崇雅和杨汝成见状也拱手问道:“稚羽兄见多识广,还请帮帮我们。”

张凤翔看着其他三人,心中虽然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但是考虑到他们手中都有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只好认真思考对策。

片刻后,对策在脑海中快速成型,“既然如此,我给各位出个主意。”

“稚羽兄请讲!”

“麻烦稚羽兄了。”

“如果崇祯和李邦华以贪腐名义治汝等的罪,你们便弹劾皇亲国戚,朝中勋贵,告他们贪腐。记住,千万不能诬告,得有证据,证据可以从王之心那里买。”

众人眼前一亮。

对啊,崇祯敢对皇亲国戚下手?要死大家一起死。

“其次,崇祯和内阁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多一件事不做,少一件事不行,千万不要被他抓住把柄。”

“第三,今夜回去后把家里的现银,值钱的东西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钱庄,当铺,同乡家里都可以,只要找不到钱,他们就没办法治你们的罪。”


表面上是个精明能干的汉子,至于心里嘛...崇祯不想猜,也猜不透。


李副将说的办法的确可行。

流贼补给三分买,七分抢!只要把源头掐断,后勤补给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打仗表面上打的是人,实际是钱粮。

正因为没了钱粮,历史上的崇祯才会一败涂地!

户部尚书方岳贡站出来摇头:“李副将此计不妥!”

“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李副将撇了一眼方岳贡,问道:“方尚书,咱们朝廷招募一个士兵需要多少钱?”

“目前是年轻力壮者四两,其他人三两。”

“那你知道流贼招募士兵需要多少钱吗?”

方岳贡捋着胡须认真想了想,试探性的说道:“二两?一两?还是一文不用?”

李副将冷笑一声,“岂止一文不花!他们每到一处,如果缺少兵源,便将百姓的钱粮抢走。百姓没了钱粮无法生存,为了活计只能加入。”

“这就是流贼怎么杀也杀不完的原因!”

方岳贡愣了下,随即反问:“难道他们就不怕老百姓出工不出力吗?”

“出工不出力?呵!”李副将再次冷笑,“你以为流贼攻城是让士兵攻城吗?根本不是!”

“他们拿着刀剑驱赶百姓,让老百姓走在前面当活靶子。此时百姓转身逃跑会立刻被处死,向前冲反而有活下来的可能。等大炮,火铳放过一轮等待装药的间隙,后面的士兵才会冲锋!”

方岳贡脸色很是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嘴里喊着均田免粮的人竟然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

“百...百姓们,不恨他吗?”

“恨啊!当然恨!”李副将话锋一转,悠悠说道:“每攻下一城,被驱赶的百姓便可成为所谓的“闯军”,下一次攻城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驱赶百姓的士兵。”

“换做是你,你会恨吗?你不会,因为你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你会把之前受到的屈辱加倍施加到别人身上!”

方岳贡再也忍不住了,他又气又恼的大声喊道:“荒唐!简直荒唐!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百姓?”

“陛下,臣恳请陛下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的城中,免遭流贼之害。”

此言一出,李副将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

能言善辩的户部尚书、内阁阁臣,竟然被自己这种大老粗说服了!

这种感觉太爽了!

他笑着对方岳贡说道:“方尚书,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方岳贡瞪大了眼睛:“你...”

明朝文臣武将本就不和,崇祯见李副将和方岳贡的矛盾要升级,连忙出声制止:“好了,不要吵了。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没必要占嘴上的便宜。”

“朕觉得李副将的办法有可取之处,方圆百里范围确实大了些,方圆五十里应该差不多。”

“至于方尚书担心的民变...问题不大,给所有迁徙的百姓发放银子,数量由户部定。别太少,也别太多。”

方岳贡嘴角抽了抽:“陛下,国库...”

“银子不用担心,朕来解决!”崇祯淡淡的说道。

时间倒退三天,他绝对不敢说出这种话。但今日不同以往,抄家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他有些不敢相信。

先是从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银子。



“范尚书你正好管着工部,朕有一计可使火器发射速度大大提升,名曰纸壳火药。”


“纸壳火药?”范景文不解的问道:“请陛下赐教。”

“将铅丸和火药装进同一个纸筒,装填时将纸筒撕破,把火药,铅丸连同纸筒一起塞进去,既能保证火药装填足够分量,又能增加装药速度。”

范景文拿起一把火铳仔细想了一会,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有效,当时就忍不住开始试验。

他先是找来一张纸,随后从旁边守城士兵身上拿来火药壶和铅丸,然后开始按照崇祯的想法进行包装。

在崇祯的指导下,范景文很快总结出了经验。

弹丸和火药虽然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但二者中间需要隔离,否则气密性会大大降低,影响杀伤力。

其次,包火药的纸不能太硬,太硬无法压实;也不能太软,太软会漏药。

经过几次测试后,范景文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他看着手中的纸壳惊叹连连:“陛下,如果把咱大明军的火药都改成这样,战斗力至少提升一倍!”

“那就立刻安排匠人制作,并配发给守城将士进行测试。”

“遵旨,臣这就安排,只是工部匠人都在制作手雷,短时间内做不了太多。”

崇祯想了想,火铳和鸟铳改用纸壳火药的技术含量较高,火药多了会炸膛,少了威力不足,最好由工部和内廷的兵仗局制作。

至于手雷...技术含量基本没有,只要装药量足够多就行。

“手雷的制作交给内廷,你们工部和兵仗局全力制作纸壳火药。”

“臣领旨。”

针对守城士兵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崇祯让内阁督促兵部和户部着手解决。

回到乾清宫已是傍晚时分,王承恩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在殿外等候。

“皇爷,邸报撰写好了。”

“哦?”崇祯对王承恩的办事效率有些刮目相看。

他拿起邸报,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

总体来说写的还行,除了信息有些滞后,标题不够明显外没有别的毛病。

本想安排人连夜印刷,考虑到明天早朝要干的大事,他让王承恩把头版头条的位置空出来,次日再进行印刷。

王承恩刚走,王之心匆匆来到殿门外:“臣王承恩求见陛下。”

“进来吧。”

“陛下,臣已将国公府围了一天一夜,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行刺朕的凶手确定是朱纯臣?”

“回陛下,证据确凿。虽然没有人证,但物证确凿。”

“那就行,把那些番子都撤回来吧,回来后去兵仗局帮着干活。把朱纯臣和证据移交给刑部,三司会审后再做发落。”

“臣遵旨,臣告退。”

“慢着!”

王之心得到旨意后刚要走,被崇祯喊了回来。

“王之心,你在定国公府收了多少银子?”

“陛下,臣...”王之心刚想说自己没收钱,但看着崇祯犀利的眼神,他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那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眼睛太可怕了,竟然知道他收了定国公的银子!

“臣...没主动要,是定国公非要塞给臣,臣无奈只好收下。”

说着,王之心跪在地上一脸委屈的磕头。

“呵...看这意思,你是被迫受贿?”

“臣不敢,臣惶恐。”

“朕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收了多少银子,只需要你记住。从今日起,你收的银子九成交给朕,剩下的一成留给自己。”

王之心愣了下,随即跪地不停磕头:“臣不敢,臣生是陛下的奴婢,死是陛下的仆人,臣愿将所有银子都献给陛下。”



不消片刻,这道口谕便被传到所有人的耳朵里。

勋贵们顿时炸锅了!

“什么?四辆马车!人都坐不开,东西往哪儿放?”

“从通知南迁到现在只有半天时间,府里好多东西都没收拾。陛下说每户只能用四辆马车,这些东西怎么办?”

“不行,绝对不行!”

“我去找陛下理论!”

很快,一众勋贵来到崇祯面前讨要说法。

英国公张世泽站在最面前,其余人分列身后。

五位一等公,能向皇帝求情的只有这位英国公了。

魏国公徐文爵在金陵驻守,黔国公沐天波在云南驻守。定国公徐允祯有刺杀皇帝的嫌疑,去不了南京。成国公朱纯臣被下狱,也去不了南京。

不等他们说话,崇祯率先开口:“诸位,你们此行是逃命不是出游,带这么多家财上路不怕兵士们哗变抢钱吗?”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崇祯说的不无道理,负责护送的是锦衣卫和东厂厂卫,这些人素来贪婪,谁敢保证他们中途不会哗变?

身怀巨贾本就是让人眼红,搞不好杀人夺财。

“再者,车队臃肿行进缓慢。现流贼已占据河间一带,他们只需派出一队轻骑星夜朝山东进发,若是被他们追上,汝等是何下场还用朕说吗?”崇祯表情严肃的说道。

“太子是大明的未来,朕不能让你们耽误太子行程。”

众人沉默。

嘉定伯周奎上前一步:“陛下,能否通融一下?”

崇祯盯着周奎,心中渐冷。

他的这位老岳父实在可恨,不但极度贪财,而且吝啬至极。

崇祯十六年冬,皇帝号召百官捐款帮助剿贼。既然捐钱就要找个榜样,于是崇祯让太监去找周奎借钱。

结果周奎贪财如命,宁死不捐。

周皇后见事情无法收场,于是将卖首饰的五千两银子交给周奎让他捐出去,以壮皇家脸面。

万万没想到,周奎竟然只捐了三千两。

里外里净赚两千两!

其他勋贵、大臣见状纷纷相仿,最后只募得十几万银子。

李自成进京后周奎被抓,先是杀了他的妻儿,随后又严刑拷打,最后交出了五十二万两白银,其他家产折银数十万,可见一斑!

崇祯在南迁的名单上看到这个名字时本想划掉,但转念一想此举正好引蛇出洞。

他藏银子的地方极其隐秘,一般人根本找不到。

不如趁南迁的机会一网打尽!

“超出数量者留在京师,与朕共御流贼!”崇祯再次声明观点。

勋贵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了主意。

如果留下,一旦京师失守,他们这些勋贵无论投降与否,下场会非常惨。

不死也得扒一层皮。

想走,这些钱就得留下。

要钱还是要命?

周奎第一个说话:“陛下,老臣愿留在京师与陛下共抗流贼!”

崇祯微微一笑:“国丈真乃朝廷的中流砥柱,朕心甚慰。”

英国公张世泽拱手施礼道:“陛下,臣也愿留在京师。”

“好,甚好!”

有了他们两个带头,勋贵和大臣们纷纷表态。

有的宁愿留下家产也要走,有舍不得家产选择留下。

崇祯心中冷笑不止,这些人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留在京师就能保住家产吗?

答案是否定的!

崇祯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火光闪烁中黑压压的人群,他高声说道:“此行山高路远,诸位要竭尽全力保护太子安全。朕以天子之名向诸位承诺,到达南京后,所有人官升一级,赏三个月的俸银。”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