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梨花陈强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灾年不逃荒,我有空间粮满仓番外》,由网络作家“十三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好在之前让强子帮忙做了几个小蒸笼。她在陶锅里倒了些水,把底部有三个竹脚的蒸笼先放进去。一笼放四个包子,叠放三层,二十几个包子得分两批蒸。刚蒸完一批,就看到隔壁烟囱也冒起白烟,知道金花婶也起来了。她把另一批放上去蒸,进屋喊了俩孩子起来。两个小家伙边走边揉眼睛。不过走到灶房口,闻到香味瞬间就精神起来。狗蛋眼睛噌的就亮了,惊喜问:“娘,好香,早饭吃啥呀?”这段时间,姐弟俩是越来越放得开。娘虽然也让他们干活,但每天都给他们吃饱饱,还给她们吃饴糖,还有甜甜的橘红膏。她们已经没那么担心害怕了。娘现在有好多好多铜板了,肯定不会卖掉他们。姜梨花抬手捏捏他还没什么肉的脸颊。虽然他每天都给他们喝泉水,皮肤手感是变好了。可缺乏其他营养,依然很难胖起来。下...
《穿越灾年不逃荒,我有空间粮满仓番外》精彩片段
好在之前让强子帮忙做了几个小蒸笼。
她在陶锅里倒了些水,把底部有三个竹脚的蒸笼先放进去。
一笼放四个包子,叠放三层,二十几个包子得分两批蒸。
刚蒸完一批,就看到隔壁烟囱也冒起白烟,知道金花婶也起来了。
她把另一批放上去蒸,进屋喊了俩孩子起来。
两个小家伙边走边揉眼睛。
不过走到灶房口,闻到香味瞬间就精神起来。
狗蛋眼睛噌的就亮了,惊喜问:“娘,好香,早饭吃啥呀?”
这段时间,姐弟俩是越来越放得开。
娘虽然也让他们干活,但每天都给他们吃饱饱,还给她们吃饴糖,还有甜甜的橘红膏。
她们已经没那么担心害怕了。
娘现在有好多好多铜板了,肯定不会卖掉他们。
姜梨花抬手捏捏他还没什么肉的脸颊。
虽然他每天都给他们喝泉水,皮肤手感是变好了。
可缺乏其他营养,依然很难胖起来。
下次去县城就顺便买些肉回来吧。
只是肉不好放久,县城这么远,来回也不方便。
干脆看看能不能买些羊或者鸡鸭回来养。
“今天蒸了三鲜包,赶紧去刷牙洗脸。”
牙粉和牙刷是她上次在县城买的,之后就一直逼着两孩子早晚刷牙。
“哇,包子!”丫丫眼睛也亮了。
自从上次吃了娘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包子后,她就一直念念不忘。
姜梨花轻笑,“没有肉,都是菜。”
丫丫立刻很上道:“娘做的包子,就算没有肉也最好吃。”
姜梨花被逗笑了,抬手轻轻揉揉她长出一点小毛茬的圆脑袋。
“你们倒会拍马屁,快点,等会冷了。”
两孩子立刻去洗脸刷牙。
姜梨花掀开木盆上的盖子,拿出六个包子放在小藤盘里。
她做的包子大概拳头大小,没上次买的那么大。
不过她的包子做得很漂亮,上面一圈褶子大小一致,跟建模似的。
俩孩子一看眼睛就更亮了。
狗蛋接过包子,阿乌就咬了一口,然后瞪大葡萄似的眼睛。
“娘,好好吃,包子好吃!”
丫丫也连连点头,“太好吃了,比县城买的还好吃,娘真厉害。”
姜梨花被两个小马屁精哄得心花怒放,也拿了一个吃。
味道的确不错,小白菜的酸苦都被笋子和菌菇的鲜给中和了,那种微酸的苦味反而像调味剂似的,把味蕾给激活过来。
而且她舍得下麦粉和酵母,和面时还加了白糖,包子皮虽比上次买的包子厚很多,但非常松软香甜。
两孩子一口气就着橘红水吃了两个。
姜梨花也吃了三个。
剩下的她拿了六个用布包起来,放进篮子里,到时候在林子里当点心吃。
吃完,三人就熟练的拿起家伙,关上院门去隔壁。
金花婶两人刚好也准备好。
姜梨花给两人递过去一个包子,“这是我早上做的包子,帮我尝尝味道怎么样?”
金花婶也没跟她客气。
两家人关系越来越紧密,经常一起吃饭,也没再计较这些。
才咬一口,金花婶眼睛就亮了,“我就说梨花你厨艺真的很好,这包子可比县城里卖的好吃多了。”
强子也直点头,不过今天看着似乎有点蔫。
姜梨花哈哈一笑,“两孩子也这么说,说不得以后有机会还能上县城卖包子。”
当然,她只是随口一说。
山路不好走,她如果真想在县城做吃食生意,就只能住那儿,不然跑来跑去太费时间。
后世市面上很多榨菜,用的原材料就是芜菁。
不过芜菁的食用方法可不单是腌菜。
她可以凉拌生吃,也可以炒菜炖汤,味道一点不比萝卜逊色。
最重要的是这种蔬菜成长期短,亩产高。
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可种植,两个月内就能收获,亩产高达六七千斤。
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极适合在酸性土地种植的蔬菜。
这种蔬菜,对目前的她来说,无疑能解燃眉之急,至少下半年不用担心没东西吃。
种子她也取了出来,大约五斤左右,至少能种50亩田。
当然,她没那么多田,不过只需要把院内院外种一圈,今年收上两三茬,这个冬天就不用担心会饿死。
她还可以用来芜菁来做腌菜,不知道能不能拿出去卖。
至于这东西品种新,反正古代信息不流通。
她就说在县里跟个流商随便买的废种。
所以还是得找个时间进县城一趟。
琢磨着琢磨着,睡意涌上来,渐渐就睡了过去。
或许是因为生活更有盼头。
她这一晚上睡得特别香。
直到被金花婶的敲门声惊醒。
睁开眼看向窗户。
外面天还麻麻黑。
她突然想起昨天答应金花婶今儿跟她一起进山采野菜。
脑袋瞬间清醒过来,忙起身下床。
两个孩子也被吵醒,坐起来迷迷糊糊揉眼睛。
姜梨花一边把头巾稳稳绕到手上,边往外走边说。
“你们还困就继续睡,我跟婶子先去山里,晚点再回来做早饭。”
两孩子一听到进山也清醒了,顾不上疑惑自个怎么在床上,立刻也麻溜的爬下床。
“娘,我不困,我也去。”狗蛋赶紧道。
“行,那就先去灶房拿水洗把脸。”
姜梨花已经走到外面,小跑去打开院门。
“婶子,抱歉,我睡过头了。”
金花婶笑道:“没事,还早。”
“行,您等我一下。”
她说完转身也往灶房走,随便泼凉水洗脸,拿布巾给两孩子脸上糊了一把。
接着背上背篓,拿上小石锄和斗笠,让两孩子各拎上一个竹篮便走。
这会天色处于即将天亮的阶段,还很暗,只能模糊看到轮廓。
三大两小踩着泥路快步往山里赶。
他们这条路平时没什么人走。
所以一开始她还以为来得早了。
结果到山脚时,就见到了很多地方都有明显有人影晃动。
偶尔还能听到一些叫喊声和闲聊声。
村里周围有一座大山和两座小山。
这座算是小山,还离得远,结果来这边的人还这么多。
可想而知村里的人是多热衷采集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扛过冬季已经弹尽粮绝,只有等到夏收才有新的粮食。
上半年多数人就只能靠着为数不多的余粮和野菜野果果腹。
想到昨天刷新的芜菁,她抿抿唇。
金花婶很有经验,立刻道:“现在人还来得不多,我们先去竹林挖竹笋,强子你往里边走。”
姜梨花没经验,自然跟她走。
两人往竹林走去,发现昨天捡竹米那一片这会已经有两三个人分开穿梭其中。
才一夜过去,昨儿还没见到影的竹笋,今天又跟地针似的穿出来老多。
姜梨花看得眼睛发亮。
可能是因为竹子偏好酸性土壤,所以长出来的竹笋也没有酸苦味,还脆嫩爽口。
昨天吃过后她便念着。
金花婶则看着不少掉下来的竹米被踩到泥里,心疼得直拧眉。
但还是安奈住情绪,拉着姜梨花娘三往另一边没人的地方快步走。
她们走的这地老竹子比较多,很多竹身都发黄了。
这种自然长不出竹笋。
但竹子上挂的竹实很多,地上也落了一大片。
不过黄竹中也夹杂着一些翠绿的竹子。
这些竹子看着还很青翠,发力强,出来的竹笋够她们两人挖了。
两人尽量把脚下的竹实用脚瞥开,免得踩到泥里。
姜梨花让两孩子负责在周边找蘑菇,她则跟金花婶一样,蹲下来开始挖春笋。
不知道是因为这片土酸性是不是正好适合竹子,所以才一夜,竹子长得很快。
不少露出表面的春笋都有半个小臂长,成年汉子手臂粗。
一根半米的春笋挖出来,至少得有两三斤重。
她学着金花婶,把春笋竖着从中间两边划一道,直接剥出里边白嫩的笋肉。
这样虽然慢一些,但能减重。
她速度比较慢,金花婶剥好三根了,她才剥好一根。
好在这会人不多,她也不着急。
把竹笋丢进背篓里,她朝前拨开小竹叶丛,打算挖下一根。
下一刻眼睛却是一亮。
叶丛后面的腐叶堆里,竟然冒出两个黑色的头,下边还有雪白色的裙摆。
是竹荪!
真的好吃!尤其新鲜的,裙摆做麻辣烫特别赞,清炖鸡汤很鲜美!
她惊喜的上前想把竹荪挖出来。
突然想到《万植图鉴》,便尝试在心里默背竹荪的资料。
可惜左手没有任何动静。
看来只能口头述说才能录入激活。
她想了想,先把竹荪挖出来,然后朝不远处的金花婶道。
“婶子,这边有竹荪。”
金花婶抬头,疑惑,“什么孙?”
看到她手上的东西,才恍然笑道:“哦,是黑鼻菇啊。”
姜梨花眼珠一转,就道:“我们那有老人叫竹荪,因为是只有竹子的地方才会长出来,只能早上才能采到,下午就会溶掉了,竹荪还能当药呢,吃了对身体好。”
左手手心的书自动冒出来。
姜梨花眼睛一亮,果然得说出来,不过采摘后也可行。
她可以先把植物都采回去,再寻机慢慢解锁。
金花婶听到能当药,对身体也好,顿时也来精神。
“是吗?我就当普通菇子吃了,不过这菇子的确挺好吃。”
狗蛋也前头也喊,“娘,我也挖到黑鼻菇。”
隔壁丫丫纠正,“娘说是竹荪。”
狗蛋不解,“为什么叫竹荪呀?”
丫丫也不懂,想了想,“娘说只有长竹子的地方才有,可能跟竹笋一样,是竹子的孙孙吧。”
“哦,原来也是竹子的孙子啊。”狗蛋恍然,“可是一点也不像竹子。”
两孩子自顾聊起来,性格似乎活泼一点。
说是大道,其实也就是一条杂草丛生的泥土路,
不过这条路估计因为行走频繁,给踩出一条笔直的路,也比较宽,估摸拖车可以行走。
“往前直走再拐两个弯就能到县城了。”
小红掐着腰也直喘气。
她姥家在县城里,所以一年总少不得往县城跑几次,对这路倒也算熟。
姜梨花抹掉额头上的汗,拿下斗笠扇了扇风。
“大概得走多久?”
“应该半炷香。”强子道,随后看两人。
“要先休息会再走吗?”
姜梨花和小红对视一眼。
小红说,“我都行。”
姜梨花也道:“继续走吧,早去早回。”
三人便又继续抬腿往前。
走了大半个小时,姜梨花就看到一座有些破旧的大牌坊。
牌坊有三个门,中间最大,两边比较小,便是县城的城门了。
没有她想象中的城墙和城楼,就是一座长七八米左右的牌坊,左右连着一面四米高,用石头垒砌的围墙。
三个城门口都站着两名小吏,懒洋洋的曲起一条腿,靠坐在长条凳上。
旁边一张八仙桌,上面放了茶壶水杯和一个正方形木制小箱子。
箱子一边用封条封上。
顶部有一个能容一个铜板放进去的细口。
看到这个东西,姜梨花就忍不住想到老式公交车上的投币箱,还挺像。
每个人经过自动投两枚铜板。
这会进城的人还不少。
有的跟他们一样,背着东西走来。
有的挑着担子。
有的赶着牛车或驴车,有的直接骑着驴子。
倒是没见到有马车的。
小红听到她嘀咕,就小声道:“这边是南城门,通的都是村子,很少有流商走这边,他们都走北城门,那边就能看到马车进出了。”
姜梨花了然。
村落里的都是穷人,谁能买一头牛或者一头驴,便算是村里的富户了。
马是不用想,这东西就相当于现代的宝马大奔,是奢侈的交通工具,寻常人可买不起。
就是普通的流商,也少有直接用马赶车,多是驴车,骡车,牛车,或者人力拉车。
就是那种绳子套肩膀上,两手拉着走的拖车。
三人没一会就排到,投了铜板进城。
小吏也没看他们,更没检查什么通关行文之类。
她路上还在担心如果检查怎么办呢。
村长虽说会帮她们申请新落户,但也不知道能不能申请到,什么时候出结果。
好在顺利进城。
进城后,她好奇左右四看,发现跟现代五线城市那种小城镇差不多。
县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是用土砖建的,偶有几座青砖房穿插其中。
对比起来,原本普通的青砖小屋都豪华起来。
她突然有点理解陈红娘看不起乡下,并对青砖房执念很深。
这种差别,大概就是城里公厕都贴瓷砖,村里大家还在蹲旱厕的区别,落差感的确很大。
虽然县城的情况在她看来依然非常破败落后,但对比起村子来说,完全是天上和地下。
“我要先去集市卖皮子,姜姐你是先去集市还是去药铺,去药铺的话让小红陪你去,她对这里熟。”强子道。
小红直接道:“姜姐你把春笋和菇子也给强子让他一起帮你卖,我陪你去药铺,再去集市吧,这样快些。”
姜梨花没意见,“行,那就麻烦你了强子。”
强子接过她的背篓。
姜梨花从里边拿出一个小布袋。
里边放着胖大海、橘红和半夏,还有用布包着的一颗重楼。
也就是七叶一枝花,这种植物算稀有物种,所以她空间也种了一株。
她想着今天如果那两样不能卖,至少重楼应该也能卖点钱,这东西从古至今都算是好药材。
虽然比不上人参灵芝,但能卖个几十文也好。
小红带着她往侧边街角进去,走过两条小胡同,走上一条大道,又拐过一条小路,然后就看到另一条大道路边一家药铺。
“这是县里最大的药铺了,咱先来这里看看,不行我还知道有两家小药堂。”
姜梨花点点头,两人一起走上去。
药铺是青砖瓦房,门檐下挂着一串棱形膏药板。
中间还有一块黑褐色的牌匾,上面写着永安堂三个墨字。
永安堂分抓药和看诊两部分。
进门先看到的就是正对面一张长长的柜桌。
桌后是很大一面百药柜。
柜子上没有写药的名字,她也不知道里边都有什么药材,哪些药材药铺会收。
柜台后有两名伙计和一名穿着长裳,戴着头巾的老者,不知道是掌柜还是抓药的大夫。
右侧有一个空,大概就是两人过道的位置。
靠墙放了几张长凳。
这会凳子上坐着五个人。
往里是一个小门,挂着灰布帘子,估摸是大夫看诊的地方。
她走上前。
伙计立刻问:“两位是看诊还是抓药?”
姜梨花直接问:“请问你们这边收药材吗?”
伙计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立刻看老者。
显然是收的,并且应该没少人拿药材来卖。
所以伙计并没有露出排斥或者鄙夷的样子。
老者正在配药,没理会。
姜梨花便也耐心等。
老者时不时转身回墙柜上,随手拉开一个柜子,取出一点药材,放到小称上,然后分别放到油纸中。
没一会就配好十几贴药。
两个伙计立刻利索的上手包药。
老者才看向两人,问:“是什么药材。”
姜梨花把袋子放到柜台上,道:“您看看。”
老者也不在意,拉过袋子打开。
袋子里面是三个灰色小布袋和一个小布包。
老者先是皱了下眉,先拿起布包打开。
等看到布包里边还新鲜完整,根须还带着土的重楼时,眼睛骤然一亮。
他几乎下意识就脱口而出。
“你这重楼在哪采的?”
姜梨花道:“在山里采的。”
大夫问完也反应过来。
一般收药不问出处,这是规矩。
所以他没继续刨根问底。
刚刚会一时失态,也是因为这株重楼品相实在太好了。
不过想来这么好的重楼,估摸也是万里挑一,难再采到第二株了。
他问:“这株重楼可以,你想怎么卖?”
姜梨花笑道:“我这株重楼价值几何,想来大夫心中也有估量,您看着给个价就行。”
灶台不高,以他们的身高足够了。
所以姜梨花叮嘱完,灭了火就往外走。
两孩子瞅瞅她往堂屋去的背影,又看看灶台上的瓦罐。
她们已经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很诱人。
让两个早上只喝几口凉水的孩子肚子不住咕咕叫起来。
狗蛋先忍不住,小步跑过去,扒拉在灶台边。
“姐姐,好香啊,这是什么,不是菜呀。”
近距离闻,味道更明显了。
男孩忍不住咽口水。
丫丫也舔了舔嘴唇,上前瞅了瞅。
“娘说是菜糊糊,里面有菜叶子。”
“哦哦。”狗蛋胡乱点头,心思早都在糊糊上,“娘说,给咱吃,真的可以吃吗?”
女孩也有些犹豫,又忍不住转头往外看。
但外面已经没了人影。
“娘说给咱吃,就吃。”
狗蛋闻言,立刻伸手就去抱小罐子,“不烫。”
然后递给丫丫,“姐姐,你先吃。”
丫丫看着罐子里古怪的糊糊。
看着有点像大伯姆以前煮糊的面糊糊。
但是没有糊掉的味道。
她接过罐子,先凑过去小心抿了一口。
入口咸味中带着胡椒轻微的刺激,让她瞬间瞪圆了眼睛。
盐在这个时代是非常精贵的东西,寻常百姓日常做菜最多就洒几粒进去。
陈婆子又是个极抠的主儿,平时家里的饭菜都没舍得放多少盐,味道淡得跟喝水似的。
这锅菜糊里本来就洒了盐糖和胡椒粉,压缩饼干本身也加了调料。
入口口感虽然一般,但味道对于基本没怎么吃过咸味明显食物的两孩子来说,又刺激又惊艳,仿佛打开新世界大门。
“怎么样?”狗蛋忍不住擦擦嘴角的口水,不住吸溜。
丫丫赶紧把罐子递过去,“你喝喝看。”
狗蛋立刻迫不及待的捧住罐子,低头喝了一口。
随后也瞪圆眼睛。
卧室里,姜梨花巡视一圈,把角落的藤编席子拿出来,用布沾泉水擦洗一遍,才铺到床上。
木箱里还有两床被褥和毯子。
她拿了一条毯子,被褥没动。
现在已经四月底,快进入五月,白天气温还好,就晚上气温会凉一些。
三人挤一起应该还好,有条毯子盖肚子就差不多了。
不过还是得尽快赚钱补全物资。
怎么赚钱她现在心里也没数。
晚点再找金花婶子聊聊,再上县里看看。
只是马头村距离县城有好几里山路。
路途遥远不说还难走,一个来回至少得花三四个小时。
思索间,头皮又一阵瘙痒。
手隔着布巾忍不住挠了挠,却还是没法解除痒意。
总感觉头发里好像有东西在爬。
想到可能是头虱,她就忍不住抖了下。
又低头看看身上脏兮兮的衣服和明显的酸臭味。
“不行,还是得洗澡。”
她转身往外走,却没在灶房看到两个孩子。
灶台上的瓦罐和木盆都不见了。
姜梨花猜测他们应该是去隔壁借水。
金花婶家的院门这会敞开着。
姜梨花走过来就听到里边有聊天声。
“我跑得也很快的!”
“但是兔子会藏起来,你找不到。”
“不会的,我跟姐姐一定能找到。”
“不行,反正你们不准上山,山上很危险,有会吃人的野兽。”
“可是哥哥你为什么可以上去。”
“因为我会武功,可以打死野兽。”
“那那,那我也会打架。”
“哥哥能教我怎么打野兽吗?”
姜梨花听着三大一小聊天,眼角挑了挑,随后转身迈步进入院子。
见到她出现,院里声音戛然而止。
正蹲在井边处理兔皮的陈强立刻站起来,“婶子。”
两个孩子也是一慌,连忙抱着手里的瓦罐站起来。
还以为是娘找不到他们,才找过来。
“娘,我我们没偷懒,我跟弟弟来洗罐子。”丫丫忙紧张解释。
姜梨花听到那声婶子就郁闷,先朝俩孩子道了句,“知道了。”
随后对陈强道:“不要喊婶子,我也大你没几岁,喊姜姐。”
“啊?”陈强一愣,表情更憨了。
姜梨花心说金花婶看起来挺精明,怎么儿子这么憨。
她不着痕迹转开话题,笑道:“我就跟婶子一样喊你强子吧,能不能借我一个大些的木盆和水桶,我想给俩孩子洗澡。”
两孩子茫然。
陈强则点头,“哦哦,有,我去拿。”
说着就转身进了屋。
姜梨花才看向两孩子,“你们先回去吧。”
见娘没骂他们乱跑不回家,两孩子心下一松,忙点头,抱着瓦罐和木盆就赶紧走。
很快,陈强抓着一个大木盆和两个挑水的大木桶过来,放到井边。
“婶子……”
姜梨花眼角抽了抽,笑眯眯,“是姐。”
陈强顿住,啊了声,不好意思挠头,“姜姐,你先拿木盆回去,我帮你打水提过去。”
姜梨花看着那两个到她膝盖的大木桶。
以她现在的力气也的确整不过去,便利索点头,“好,那就麻烦你了。”
“没啥。”陈强憨憨笑了笑,开始甩桶打水。
姜梨花不由心中感慨,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母子俩都是热心肠的人。
她也没打扰对方,抱着大木盆就回去。
两孩子又趴门口偷看,见她来就又要缩回去。
姜梨花发任务,“你们去外面多捡点树枝干草回来,不要跑远,就院外一圈。”
见她真的不会骂他们,两孩子彻底放心,赶紧应声跑出去。
姜梨花摇摇头,把木盆放下后,又进灶台里开始烧火。
“姜姐。”陈强的声音传来。
姜梨花立刻出去,见他站在院外,手里还拎着两桶水,手臂上青筋暴突,明明看着瘦,力气倒不小。
“诶,快进来,放这里就好,真是谢谢,水桶我等会再拿过去还你。”
陈强犹豫了下,见她不介意,便还是提着两桶水进来,放到灶房门口。
“那我先走了。”
“行,谢谢啊。”
“没事。”
把人送走,姜梨花立刻舀了一瓦罐开始煮水。
两孩子很快也捡了一大把干草和枯枝回来。
灶膛火烧得旺,水也开得快。
她把一桶水舀进大木盆了,又把瓦罐的热水倒进去。
试了试温度,刚刚好。
丫丫惊讶,“娘,菇子也能种吗?”
姜梨花点头,“那当然,山里能长出来的就能种,不过得找对办法,娘还在试试怎么种,等种成功了,以后你们就不缺菇子吃了。”
“哇,娘好厉害。”狗蛋星星眼,他最喜欢吃菇子,甜甜的,肉肉的。
姜梨花轻笑,把剩下的干草都重新盖回去,分别再撒上一点水。
今天难得闲着了,好像也没什么事做。
她想到之前买的布还没动,正好小红也在。
她让狗蛋去隔壁问小红姐有没有空,来帮忙做衣服。
她从屋里把那匹灰蓝色的细麻布和针线包都拿到堂屋。
接着就见小红跟金花婶一起走进院子。
“婶子也来了。”
金花婶笑道:“让他们哥几个说话去,我也来帮忙,是做什么衣服。”
姜梨花也没推脱,直接道:“我想先给两孩子和我都各做两套夏装,就身上这种款式的就行。”
金花婶点头,“行,这个简单,交给我吧,我来剪版子。”
姜梨花乖觉的让开位置,让两人来。
做衣服是大部分女子必须学会的技能,所以两人动作都得吃纯熟。
都不需要尺子量,布一扯开叠几下,然后剪刀直接绕着剪。
没一会就出来好几片衣服的版型布片。
姜梨花看得赞叹不已,也瞪大眼睛跟着学。
俩孩子的衣服比较简单。
虽是姐弟,但因为是龙凤胎,年纪一样大,身板也一样大。
所以版型布片直接批量剪。
她们现在最常穿的就是短上衣和直筒裤。
上衣下摆长到遮住屁股的位置,直接用腰带扎起来就行。
就是领子和衣襟、袖扣、裤边得拼接厚点的布条,缝起来费些功夫。
缝衣服姜梨花还是会的。
她们剪出来后,她便学着把哪两块布叠一起缝起来。
三人就这么坐在堂屋里,一人一根针缝起来。
针她买了两根,实在是这东西不便宜。
一根小小的铁针就要30文钱,实在贵。
金花婶的针则是自带的。
缝衣服是个细致活。
姜梨花以为只需要把两片布缝一起就行。
但两人都说不行,针脚必须要很细密,衣服才不容易裂开。
细密到什么程度呢,就比芝麻粒的一半还细。
姜梨花试了几次都没法,总是不小心扎回同一个孔里,把穿过来的线又穿回去,只能再稍微放宽一些,针脚大概跟芝麻粒差不多,勉强算过关。
三人缝衣服,两个孩子就坐在门槛上伸着脖子等。
在知道娘要给他们做新衣服后,两孩子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因为要控制针脚,所以衣服一天是没法做完。
临近中午,金花婶就先回去做饭,小红也得先赶回家。
昨儿她娘已经很不满了,她今天得多哄哄,不能再一天都不着家。
姜梨花就也放下衣服,去灶房重新升火做饭。
两孩子盯着篮子里做一半的衣服,不敢上手碰,满脸期待。
狗蛋还有些不确定。
“姐,娘真要给我们做衣服吗?这衣服好新啊,好好看。”
丫丫也不确定点头,“娘就是这么说的,而且衣服这么小,肯定是给咱的。”
“说不定是给表哥他们做的呢。”
想到几个舅舅家的孩子,丫丫面色也一变,心中更加不确定起来。
这阵子娘对他们太好了,都差点让她忘记娘会更疼爱的表哥表弟他们。
她抿抿唇,一脸不开心又难过。
“可是娘说是给咱们穿的。”
狗蛋眼巴巴看着篮子里的衣服,“是啊,娘会给咱穿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