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新书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新书

文盲写小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主角分别是崇祯朱连,作者“文盲写小说”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主角:崇祯朱连   更新:2025-02-24 04: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朱连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新书》,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主角分别是崇祯朱连,作者“文盲写小说”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新书》精彩片段


随着叫卖声响起,附近看热闹的百姓瞬间围了过去。


不差钱的人纷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银子购买。没钱的人站在地摊前不停地观察摩挲。

附近警戒的兵卒维持秩序的同时也好奇的往里看,毕竟普通人一辈子也没机会接触皇室物品。

在现场监斩的刑部侍郎张忻,大理寺卿凌羲渠,右都御史施邦曜对视一眼,表情各不相同。

凌羲渠和施邦曜一脸担忧,担心此事传出去不好听,有损皇家颜面。

刑部左侍郎张忻则是冷漠中夹杂着一丝戏谑。

他在想,历史上有摆摊卖东西的皇帝吗?

有,且多是昏君。

东汉灵帝刘宏,宋少帝刘义符,还有大明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有他们做榜样,崇祯会怎样?

看来,朱家王朝要走老路了!

崇祯回到乾清宫简单吃了午饭,随后直接去往德胜门。

明代京城有十六个城门,内城九个,外城七个。

德胜门在西北方向,军队出征时都走这个城门,此门谐音“得胜”,寓意自明。

历史上,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先是攻打西直门。

西直门守将吴麟征用土石把城门洞子堵了个严严实实,李自成随后改打其他城门,最后由德胜门进入北京。

崇祯顺着台阶迈步登上城墙,放眼远眺。

天地无垠,入目荒凉。

脚下的城墙高有四丈,顶部宽有三丈,能并排跑十辆马车!

守城的兵丁纷纷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直视。

崇祯走在前面,新任京营总督范景文跟在身后,东厂太监王德化紧随左右。

(崇祯给每个城门都配置一名武官和一个守城太监,表面上看似能互相监督,实际上武官反感太监,太监嫌弃武官,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皇爷,城墙上寒风刺骨,请陛下移步城门楼,奴婢在里面烧了炭,里面暖和。”王德化谄媚道。

崇祯瞥了他一眼,考虑是现在杀他还是待会再杀。

史书记载,李自成兵临城下后,兵部尚书张缙彦见大势已去,主动将内城的正阳门打开,带领百官亲自迎接,同时还劝说李自成在北京重新登基为帝。

司礼监太监王德化则亲自带领部下打开德胜门,跪迎李自成进城。

这厮身为皇帝内官,不尽忠也就罢了,跪舔李自成是几个意思?

崇祯停下脚步,面无表情的问道:“炭从何来?”

王德化愣了下,有些不解的回答:“回皇爷,这些炭是奴婢在兵部领的。”

“领了多少?”

“二百斤。”

“二百斤够用吗?”

王德化以为崇祯在关心他,有些感动的说道:“皇爷,够了!臣每天只烧十余斤炭,这些能用半月还有富余。”

“呵...”崇祯冷笑不止,他伸手抓住旁边一个守城士兵的脖领子,直接将他拖拽到王德化面前,冷声问道:“他可有碳取暖?”

“没有。”王德化毫不犹豫的说道。

别说这人只是一个普通士卒,就是七品把总也没有炭火取暖,能烤火的六品起步。

“既然没有碳取暖,你为何说够了?我大明守城的将士们不是人吗?你身为内官,不但不为朕解忧,反而借着朕的名义压榨守军,行奢靡之事。”

“实在可恨!”

王德化前一刻还在享受着崇祯的关心,没想到后一刻就被定了罪。

他感觉天塌了。

见皇上生气,王德化立刻下跪:“皇爷恕罪,臣并非有意独享炭火,兵部户部缺少钱粮,炭火供应不上。”



崇祯拍着朱慈烺的肩膀说道:“如果京城失守,朕会消失并留下一封亲笔信昭告天下,是建奴的细作毒害了朕,这样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建奴。”

自古只有师出有名的战争才能承天意顺民心。

建奴入关时吴三桂在前,八旗兵在后,喊着的替崇祯复仇的口号冲进北京,不知真相的老百姓开门欢迎。

所以北方很快陷落。

过了黄河,南明朝廷建立后老百姓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说好的复仇变成了偷梁换柱,而且还是根坏柱子。

建奴这才遇到反抗。

如果南明朝廷没有内斗,建奴不一定打进南京。

“如果征讨不顺,可以联合流贼共同讨伐,这便是朕给你定的国策!”崇祯拍着太子肩膀。

“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朱慈烺跪在地上再次叩头。

“亡国可以,灭种不行!”崇祯盯着朱慈烺,“给朕重复几遍。”

最开始,朱慈烺的声音有些青涩,“亡国可以,灭种不行。”

慢慢的声音变得洪亮,底气也足了很多,“亡国可以,灭种不行。”

到最后,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血性和愤怒:“亡国可以,......”

崇祯对朱慈烺的表现很满意。

他拍了下对方的肩膀,一张纸条后头也不回的走出乾清宫。

朱慈烺看着崇祯的背影渐行渐远,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顿时涌上心头。

前一刻还在潜邸学习帝王之道,下一刻便被父皇派去南京监国。

此时的他一头雾水毫无准备。

但。

皇家的人从不退缩,他用力擦干眼泪,朝着崇祯离开的方向重重的磕了一个头,捡起纸条起身从侧门离开。

......

王承恩从慈庆宫送信回来后一直守在殿门外,见皇帝走出乾清宫,立刻跟在他身后。

宫殿外艳阳高照,虽已是三月,天气却尚未转暖。好不容熬过了寒冷的冬天,倒春寒却来了。

他看着阳光下的皇爷,内心一阵担忧。

大明朝里里外外所有事,都压在这个三十四岁的男人身上。

他十七岁继位,当了十七年皇帝,也累了十七年。

现在大明风雨飘摇,是皇爷不够勤奋的结果吗?

显然不是。

有时候他会产生一种错觉,皇爷越是努力,大明朝就越乱。

难道说天要亡大明?

王承恩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他急忙收回心思,老老实实跟在崇祯身后。

“铛!”

清脆悦耳的钟声响起,随后钦天监漏刻博士隐约可闻的声音穿过宫墙钻进了崇祯的耳朵里:“午时已到,日正当中!”

崇祯停下脚步看向天空,时间过得太快了。他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却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

王承恩在他身后说道:“皇爷,该用膳了。”

“嗯...不急!”

崇祯双手背在身后,两眼看向天空,没心情吃饭。

他有些不甘心。

别人穿越自带系统金手指,不是掏出AK突突突,就是变出三五万虎狼之师绝地反击,打的李自成屁滚尿流,杀得建奴兵退千里。

到了他这,开局一根绳。

太扯了!

南京已经交给太子,希望他到了之后会按照自己的规划治国。就怕这帮文臣不懂乱逼逼,到时候对朱慈烺口诛笔伐,逼迫他攘外必先安内。

“看来,还得安排几个有能力的忠臣才行!”崇祯在心里嘀咕。

这时,一个小太监从远处跑到王承恩面前,跪地说道:“王公,内阁首辅李邦华让奴婢把这封信递给陛下。”

信?

得到崇祯的授意后,王承恩接过信件打开后扫了一眼,随后将信件举过头顶:“皇爷,这是去南京的臣子名单,请皇爷过目。”

“嗯。”崇祯拿过人名单,认真的看了起来。

他之前的想法是找几个有能力,且忠诚的大臣去应天府辅佐太子。

经过皇极殿借钱一事,他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

能力和忠诚缺一不可。

有时候忠诚甚至比能力更重要。

求稳为上!

南京也有六部,官员虽不齐全,情况却也十分复杂。

以朱慈烺的能力肯定无法驾驭他们,必须派能稳住朝堂的人去才行。

否则皇权会被架空。

新乐侯刘文炳,都督刘文耀,彰武侯杨崇善,惠安侯张庆臻、驸马(明光宗时的驸马)都尉巩永固、宣城伯卫时春,前户部尚书倪元璐......。

见这些人都在,崇祯点点头。

历史上,这些人在得知崇祯皇帝自缢而亡后纷纷自杀,妥妥的忠义之士。

唯一担心的是,南京六部官员能不能容下这些人。

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内斗。

“让李邦华拟旨,把所有没有实职的勋贵都安排上实职,职位可以不高,但必须关键。太子到达南京后立刻整顿守备军补充禁军,越多越好。”

“去往南京的官员、勋贵携带的家眷不宜多,轻装简从,今夜戊时整在午门集结准备出发。”

“遵旨。”

随着崇祯一声令下,整个皇宫顿时忙碌起来。

崇祯的妃子们没去南京,但他们的孩子都有资格。这些人一边给孩子收拾行李一边痛哭流涕,仿佛这一别便是生离死别。

整个皇城上空笼罩着一层阴霾。

“皇爷,该用膳了。”王承恩再次轻声提醒。

崇祯本不想吃饭,考虑到如果京师失守身死道消,这饭是吃一顿少一顿。

而且他穿越以来还没尝过宫廷美食,想想都觉得嘴馋。

“告诉尚膳监,午膳弄快点,朕一会还要去戊字库议事。”刚离开乾清宫的崇祯转身走了回去。

“遵旨。”

尚膳监的膳食准备的非常快,不到一刻钟便端到了乾清宫。

崇祯坐在方桌旁,看着面前的饭菜提不起胃口。

崇祯节俭不吃肉菜,所以只有素菜。

第一道菜是烧萝卜,第二道炒白菜,第三道是炒竹笋,第四道是土豆片。

没错,在明末土豆属于高级货,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享用。

汤是鸡蛋汤,主食则是一碗米饭。

四菜一汤,妥妥的太祖皇帝吃饭标准。

吃完饭后,崇祯喝了几口茶润嗓后吩咐道:“摆驾戊字库。”



锦衣卫百户王世德躬抱拳拱手:“末将在!”


“你带五百锦衣卫与张容一起将此人拿下,他若逃跑你们不必追赶,即刻回援。”

“遵命。”

“汪学海。”

“在。”东厂太监王学海拨马出列。

“你带二百厂卫将那伙与步兵缠斗的流贼尽数斩杀。”

“遵命。”

张容带着王世德再一次发起冲锋,王学海带着二百人支援步兵,刘文耀则带着一百人打扫战场。

说是打扫战场其实就是补刀。

救治伤员,补刀敌人。

果毅将军张能见明军追来,立刻就跑。

就算明军不追他也会撤退,连日奔波人困马乏,早已是强弩之末。

再战斗下去必将全军覆没。

且此地属于明军势力范围,孤军深入已是大忌,决不能就留。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活捉明太子。

既然明太子朱慈烺不在这里,他们也就没必要继续打下去。

随着张能的离开,战场上的流贼逐渐放弃了抵抗,纷纷扔下武器打算投降。

刘文耀来到一个投降的士兵面前,面无表情的问道:“此次前来你们何人带队?”

“是...是果毅将军张能。”

“哦,砍了!”刘文耀得到答案后一声令下,将所有流贼士兵全部斩首。

他们都是流贼死忠,放了也会想办法回到流贼队伍之中。

尤其是这些人手上沾满了明军的鲜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杀完俘虏后,刘文耀请点人数。

这一战伤亡惨重。

一千锦衣卫死二百八十四人,伤一百七十六人。

一千厂卫死了三百七十一人,伤八十九人。

伤亡最严重的是天津守军,他们一千人死了七百五十二人,剩下的几乎人人带伤。

看着死伤惨重的守军,天津巡抚冯元飏泪如雨下:“造孽啊,造孽!”

刘文耀在心中默算之后吩咐道:“锦衣卫东厂与我一起护送太子车驾前往直沽,天津守军伤亡惨重,返回驻地修整。”

“你们当中官职最高的是谁?”

一个浑身是血的人站起来看了看,开口说道:“末将任把总一职。”

刘文耀点点头,说道:“我给你留下两车银子,虽然不多却也能兑现我的承诺。你们即刻启程回到驻地,休养生息。回去后将人名册递给骆养性(锦衣卫前指挥使,现任天津总督一职),到了南京我向陛下请旨,论功请赏,并将战死将士的名字刻在忠烈祠内。”

浑身是血的把总眼睛瞬间湿润,他单膝下跪:“末将遵命。”

“启程!”

刘文耀带着一千多锦衣卫收拢队伍,重新启程。

在流贼的追杀之下,南迁队伍损失不轻。

朝臣、勋贵皆有伤亡,路上啼哭之声不绝于耳。

有几个勋贵看到刘文耀后破口大骂:“刘文耀,你不得好死!流贼追来时你不在后面阻挡,反而将我等抛在最后吸引流贼,到了南京饶不了你!”

刘文耀面带歉意:“宣城伯莫要生气,幸亏你们的金银挡路,否则流贼不会乱阵型,我们也无法取胜,到了之后我给诸位给论功请赏!”

“放屁!放你娘的屁!”宣城伯卫时春大怒,“流贼还未追来时你就带着锦衣卫、厂卫跑没影了,哪来的侥幸取胜?分明是他们杀够了!”

“还有,太子呢?你奉命保护太子安全,我可是亲眼看到你抛下太子的鹤驭逃跑的。”

提到太子,一行人终于找到攻击刘文耀的理由了。

此行的目的是护送太子,如果太子出了意外,他们完全有理由将刘文耀革职查办。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