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优质全文阅读

扶摇直上优质全文阅读

徐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扶摇直上》是作者“徐福”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赵泗嬴政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4-12-12 20: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优质全文阅读》,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扶摇直上》是作者“徐福”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赵泗嬴政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扶摇直上优质全文阅读》精彩片段


“好嘞!”王离乐得轻松。

倒不是不愿意给自家兄弟送东西,主要是一应使女奴仆挑选等事物确实麻烦。

完成了赵泗的请求,王离老老实实的跪坐在一旁给王翦按摩双腿。

王翦则眯着眼睛沉迷享受膝下承欢。

爷孙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上一句,直至夜深,王离才被王翦赶去睡觉。

翌日一大早,王离兴致冲冲的查看家中门客为赵泗连夜誊抄的书籍。

而王翦,则将给赵泗挑选宅院奴仆使女的任务交给了家中亲近宾客王兴。

“主人……”王兴在一旁开口。

“说了许多次,你是大夫,在家中与我也是门客,不是奴仆。”王翦叫停,看着和自己一样白发苍苍的王兴。

“我这大夫全赖主人栽培。”王兴固执的摇了摇头。

秦国虽然是奴隶制,但并不限制奴隶脱籍,王兴本是官奴隶,很早之前被赏给王翦,后来跟随王翦出征,立下一些战功脱籍,不仅自己脱籍,还让家中妻儿一并脱离奴籍。

王兴好学,人又忠厚老实,颇得王翦喜爱,虽然脱籍,但依旧留王兴在家中以宾客供养。

如今王家很多杂务,俱由王兴负责。

“主人……”王兴再次开口,也是对于王翦吩咐自己的事情心有疑惑,

“你是想问为何我前后不一?”王翦笑着开口。

王兴点了点头,他疑惑的点倒不是王翦送赵泗宅子奴仆使女。而是王翦的前后不一。

王翦灭楚以后急流勇退,家中宾客几乎尽数遣散,朝中友人几乎不再来往,而王贲又天生性情淡漠,寡言少语,为人缺少变通,于同僚之间的相处也不咋地。

王翦自获封彻侯以后,一向的行动原则就是不闻不问。

朝堂谁起谁落一概闭门不问,还对王贲也严格约束。

王贲本就没有多少友人,因为王翦的干涉,后来干脆也成了孤身一人,几乎无人亲近。

王兴以前问过王翦何故如此,王翦也给王兴解释过,王兴也明白这是王翦明哲保身的行为。

他疑惑的点在于王翦的前后不一,赵泗简在帝心不假,可是为何王翦不说阻挠王离亲近赵泗,还奉上如此厚礼。

“兴……”王翦拍了拍王兴的肩膀。

“人都说,年过七十古来稀,我还有几年好活呢?”王翦眼中带着唏嘘感慨。

“我得避嫌,贲儿也得避嫌,但唯独王离这孩子不用。”王翦笑着开口。

“当年陛下海上参议,同行者廖廖,为何王离这孩子能以稚童之龄同行参议?”王翦又幽幽开口。

王翦所作所为,始皇帝又何尝不明白呢?

王翦功至彻侯,再不急流勇退,就不礼貌啦。

王贲能力出色,同生代也算最出色的那几个之一,自己也因功封候,王翦彼时年壮,王家又是父子双候,一脉相承,王贲,也得做个孤臣。

“陛下知道,王离这孩子,实诚,憨厚。”王翦笑眯眯的说道。

现如今,王翦已经老迈不堪,和故交旧部几乎切断了一切联系,同僚之间也并不友好。

王贲亦无几个亲近友人。

如今的情况,和以前又有所不同。

“我不用,贲儿不用,但是王离这孩子用得着。陛下亲近赵泗,王离这孩子亲近赵泗,陛下只会高兴。”王翦幽幽开口。

自己死后……自己的爵位会交给王离继承,这是他和始皇帝的约定,也是他亲自向始皇帝求来的。

始皇帝很大方,没有任何为难。

大笔一挥还多赏了许多田地。

这份爵位,只有王离能够守得住,这是很早很早之前王翦就预见的到的事情。

王兴闻言恍然大悟。

王离资质平平,有些平庸,再加上年幼,和王贲王翦的情况大为不同。

一代功盖天下,位极人臣,若不急流勇退,那就是取死之道。

二代父子同袍,亦是军功一流,颇有一代风范,父亲尚且年壮,若再交友广泛,广受好评,也不礼貌。

三代资质平庸,年龄幼小,胸无大志……只有从这一代开始,才能够开始经营人脉,所以只要王离交的朋友不算太差,王翦都不会过多干涉。

甚至很早之前,王离就拥有了自由将家中奴仆使女送人交友的权利。

甚至于,始皇帝也会乐见其成。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再赠些田产铺子?赵泗初来咸阳,应该也无甚家业。”王兴开口问道。

送给赵泗的东西算不上太多,对于王家真的只是九牛一毛。

“嗯?”王翦看了一眼王兴脸上的笑容,过了好半晌哈哈大笑。

“你这老货,却是在这里揣着明白装糊涂。”王翦指了指王兴,尔后拿手杖轻轻戳了一下王兴佯装斥责。

“快去置办!”

王兴笑呵呵的告退,倒是王离从一旁快步走进来一边走一边开口。

“大父何故如此欢心?叔父说的不错,何故不再送些田产铺子?”王离开口问道。

“既然送了家宅,也总得有产业傍身,干脆一并送了。”王离正在努力为自己的好兄弟谋福利。

“那你干脆给他升爵封官算了。”王翦没好气的拿手杖敲了一下王离的脑袋。

“书籍可都抄录好了?”王翦笑骂到。

“日夜未停,已经抄录好了。”王离回答道。

“抄录好了就尽快回去,你还在任职,不要再家中久留。”王翦开口道。

“好嘞,对了父亲让我问大父胃口如何,身体可有不适。”王离继续开口。

“告诉你爹,一顿能食一鼎肉!”王翦拍了拍肚子笑着开口。

王离点头,躬身行礼,向王翦告退。

王翦盯着自家孙子并不算得上沉稳的步伐,脸上露出一些笑容。

这孩子……有福气!

王家得落在这孩子手里他才能放心。

三代人,才能稳住王家的家业。

尽管王贲看王离哪里都不顺眼,但是王翦却觉得王离的优点很多,王家也必须在他死之前彻彻底底的交给王离他才能放心。

至于王贲?

彻侯?继承父亲的荣誉?

没听说过富二代花钱花穷的。

王翦打下的家业,就算是败家,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败完的。

(月票推荐票快捷通道)




“嗯……”始皇帝允许了蒙毅的请求。

盐,从来都是国之重器,晒盐法将制盐成本进一步压缩,制盐效率进一步提高,但是缺点也变得显而易见。

在晒盐的过程中,只要天气不好,前面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无用功。

古代没有卫星,也没有天气预报,但基本上诸子百家皆对天气有一定的研究,而阴阳家则是其中造诣最为深厚者。

蒙毅点了点头继续汇报。

“制一犁,辕曲,耕种之时,事半功倍!”

“制一尺,使之精效准确!”

蒙毅念着念着自己反而有些好奇起来了。

蒙毅的好奇并非毫无根源,而因为蒙毅治墨。

他本就是一位墨者。

一个合格的墨者必定是知道一定的工具制作的相关道理的。

因为这玩意在墨家经典上是绕不过去的,只不过有的擅长有的不擅长罢了。

当然,墨子千古以后,墨家迄今为止已经一分为三,匠巧制作完全不学,只钻研经义理论的墨者也不是没有。

蒙毅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墨者。

他的匠巧技术属于这个时代墨者的平均水准,对大部分技巧以及原理都有所学习。

故而在看到赵泗弄出来的一些颇为实用的小发明之后,蒙毅倒是来了一些兴趣。

曲辕犁放在历史长河之中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放在当前这个时代只能算是一个不错的小发明。

实在是这个时代较为原始,百姓普遍没什么积蓄,天下普遍还在使用较为原始的耕种方式,除了关中之地耕种模式受大秦国制影响普遍比较成熟普遍开始使用耕牛套犁以外,其余地区一言难尽。

总之意义在这个时代确实没那么大,想要曲辕犁普及天下,前提是大多数个体农耕户能配置的起耕牛曲辕犁。

不过短曲辕犁人力也能拉动,制作成本也就没那么高,比起来耒耜这种较为原始的耕种方式,人力拉动短曲辕犁耕种,也并非不能推广普及,耕种效率肯定会有所提升。

赵泗压根没考虑过以人为畜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思想有所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这个时代缺乏认知。

难道使用耒耜就不算以人为畜了?

蒙毅不同,他看到王贲汇总的具体经过,以及大小曲辕犁的表现,第一时间就敏锐的捕捉到,小曲辕犁虽然效率低相对来说,但是有可能人力代替畜力。

牛这玩意忒贵,不是以人为畜不为畜的事,是实在用不起耕牛时的一种补充。

不过因为王贲并非专业人士的原因,记载数据也以询问军匠为主,故而其中一些关键地方还需要蒙毅去亲自考证才能确定自己想法是否正确。

因为王贲只记载了先弄出来了小曲辕犁,后弄出来了大曲辕犁。

而赵泗也压根没提小曲辕犁是否具备可以以人力代替畜力属性。

至于其余的游标卡尺锉子刨子等小工具,却先被蒙毅放在了一旁。

“怎么?”始皇帝见蒙毅话语之间有所思考,开口问道。

“这曲辕犁臣倒是有些想法。”蒙毅皱眉开口。

“如何?”始皇帝示意蒙毅发炎。

“此曲辕犁先制出的是小犁,尔后和直犁对比以后,效率不及大犁,又制出曲辕大犁。”

“只是大犁沉重,不以畜力难以耕种,小犁轻巧,却不知人力能否拉动。”蒙毅开口道。

始皇帝拿过竹简看了一遍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若这小曲辕犁能够以人力使用那就真的可以推广开来了,小犁造价成本虽然也不会低,但是不会高到像大犁一般令人难以接受,可以用人力,也可以用畜力,还能提高耕种效率,百姓没有道理不使用。

“若此犁能用,需得计算出来,各地核考也要重改。”始皇帝开口道。

眼下的大秦各地官员都是有考察制度的,作为耕战体系的国家,地方产粮的多少对官员的业绩考核影响很大。

基本上上到官员,下到黎民,大秦都有一个成体系的奖惩系统。

作为一个自耕农,假如你耕种得力,缴纳的赋税比旁人多,种地产量比别人高,是可以获得实打实的爵位奖励的。

是真金白银直接落实到个人的。

作为一个官员,假如当地的粮食过低,而说不出什么所以然的情况下,是会直接判罚判责的。

秦国的税收很重,处罚很严,但是同样奖励也很到位,哪怕是饲养的耕牛每年都有耕牛选美大赛,照顾的最好,最健壮的耕牛,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赏赐。

如果你的耕牛消瘦,还会有当地里长专门谴责问询。

当然,这些描述的是一统天下以前的大秦。

完善的奖惩制度的维护需要足够的有素质有素养有能力的庞大的吏员规模来支持,而目前一统天下的大秦,摊子一下子铺开数十倍之大,吏治相对来说有些败坏。

这个败坏程度是以咸阳关中为放射圈,咸阳,关中地区,吏治依旧清明,奖惩制度依旧完善,越远,吏治情况越差。

这么说吧,张良要是个关中人士,想刺杀秦始皇,可能没行动人就被扭送官府了。

而在博浪沙刺杀的张良,却能够逃之夭夭。

总的来说,大秦吏治因为摊子铺的太大很多东西放眼天下只能停留在书面上,是落实不到关中之外的地方实际的。

但是粮食产量,作为考核的核心标准之一,肯定是全国通用的,如果曲辕犁能够人力使用,普及到千家万户,具体的考核业绩标准肯定还要重新调整。

这样一来,想不推广的也要推广,不推广考核压根不可能达标,因为新的考核标准就是按照曲辕犁推广以后的产量直接制定的。

不过落在实处,始皇帝更在意的还是畜力耕种,耕牛普及。

一项小工具只能略微提升一定的粮食产量,六国地区的粮食产量和关中地区的差别太大了。

跟地理因素反而没太大关系,秦地苦寒那是春秋以及战国初期公认的事实,现在关中作为天下粮仓,也是秦人几百年修建渠道,刺激生产,改革吏治法制做到的。

六国很多地区气候比关中更加宜人,自然条件更好,但是粮食产量反而被关中甩开一大截。

很显然,刚刚被征服的六国之地,要走的路还有很多,也还有很长。

人力肯定不如畜力!

哪怕有了可以人力耕种得曲辕犁,大秦依旧要走耕牛普及的路线。不能因为一个可以人力使用的曲辕犁而本末倒置。

耕牛犁种不能普及,天下就不能如关中一般。

(短曲辕犁可以人力耕种,有文献支持,不贴了。水田不太能行,有点够呛,

人力耕种曲辕犁在本书不会大书特书,主角,蒙毅,始皇帝,是三个层次的思考。

主角的认知固有停留在短曲辕犁现在不如长曲辕犁,曲辕犁也没有普遍推广的基础,因为除了关中地区,其余地区耕牛耕种做不到普及百姓。

蒙毅认为短曲辕犁具备人力代替畜力的可能。

始皇帝认为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不会因为曲辕犁的出现而改变大秦目前推广农耕的战略步骤和路线。

事实上,封建时代,如果人力广泛代替畜力并且成为长期的主流现象,一定是朝廷出了问题。)



  几个匠人围在曲辕犁前面,一边仔细观察和直辕犁的区别,一边开口称赞。
  “好在哪里?似乎速度还不如直辕犁?”王离开口发问。
  “将军,此犁小巧,又只使一人一牛,自然不如二牛负直犁。方才犁过,地上犁痕深浅一致,一牛负犁,速度自然不如二牛负犁,吃土不够深也是因为犁具太小,若是再大一些,吃土定比直辕犁更深更快。”
  军匠开口解释,赵泗豁然开朗。
  这次做出来的曲辕犁只有直辕犁的一半大小,因为赵泗是跟着自己脑海里的记忆中来的。
  时代和时代不一样。
  秦朝时期,哪怕是直辕犁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还在使用耒耜的传统耕种作业模式。
  汉朝以后,长直辕犁才逐渐普及开来。
  直至唐初,长曲辕犁才真正面世。
  至此,长直辕犁才被完全淘汰。
  相同大小的情况下,曲辕犁性能完全碾压直辕犁,这完全是结构和力学上的进步。
  而赵泗所画的小巧便携的曲辕犁,则在宋朝时期才普遍推广开来。
  短曲辕犁的推广普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方地区的日渐开发。
  长曲辕犁更适宜大规模耕种,面积大,地势不复杂的情况下,大犁耕种效率优于小犁。
  而普遍面积小,地势情况复杂的南方地区,则更加适合使用短曲辕犁。
  尔后乃至于明清时期,人口进一步增多,粮食生产中心由北向南过度,人均土地不断减少,普通百姓人均数亩耕地成为了常态,小而精的短曲辕犁就更加符合社会要求。
  但是,长曲辕犁从未消失,因为本质上大家都是曲辕犁,大小不同并没有真正的革新改变,只是使用长曲辕犁的大多是地主士绅阶级,而非贫农阶级。
  而秦朝时期。
  自耕农一户授田大多为百亩上下,产量中心也集中在中原这般地势平稳,地貌并不复杂的地区,故而长曲辕犁比短曲辕犁更加适合推广使用。
  有军匠解惑,赵泗也不用动脑子思索,王离当场下令再做一个长曲辕犁出来。
  日上中天,到了中午饭的时候。
  可惜赵泗人在军营,食物配给是一日两餐,饿倒不是很饿,可是晌午不吃点东西总感觉有些不舒服。
  趁着空隙,王离和赵泗继续闲聊。
  赵泗乐得交好对方,又得益于赵泗的金手指,王离和赵泗的交谈体验也十分愉快。
  赵泗眼看唠的差不多,也开口询问对方的姓名。
  “我名王离。”王离开口说道。
  赵泗愣了一下,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思索着秦朝时期的王姓名人,忽的想起来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赵泗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这不是王翦的孙子嘛,得益于上辈子看过几本历史小说,赵泗对王离这个人还是有点印象的。"


  哥俩客套一下,王翦也就回乡下养老去了。
  好在,蓝田大营本就不在咸阳城中,王离一路拍马赶路倒也比较快。
  经过路途中重重身份查验以后,王离回到家中,由家中奴仆引着来到王翦的屋子里面。
  王翦正抱着一个小黑狗靠在炭炉前烤火。
  因为身体原因,王翦十分怕冷,哪怕现在已经开春许久,天气已经算不上寒冷,但是王翦晚上也还是喜欢烤烤炭火再睡。
  “这天气还冷么?”王离揪着小黑狗的脖子扔到地上,然后跪坐在一旁隔着兽皮给王翦的小腿按摩。
  “人老咯,身子热的慢。”王翦眯着眼睛慢悠悠的说道。
  王翦是坐在玉质的胡凳之上。
  这是王翦众多战利品之一,以往不曾正眼看过的东西,现在却整天陪在王翦身边。
  王翦的腿不好,跪坐已经跪坐不下去了。
  跪坐作为这个时代的正式坐姿,其实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
  《韩子》有提过。
  晋平公与唐彦坐而出,叔向入,公曳一足。叔向问之,公曰:‘吾待唐子,腓痛足痹而不敢伸。’
  可见正坐十分累人。
  而辅助跪坐的坐具也就自然而然的诞生。
  坐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隐入屁股下面的小马扎。
  另一种是凭几,双腿隐入凭几之下,双肘或手支撑发力,进一步减少双腿压力。
  而王翦的双腿,哪怕跪坐的时候用上坐具也不长久。
  现在只能蹲坐在胡凳之上,或者躺在床上。
  王翦拍了拍跪坐在一旁的王离的脑袋眯着眼睛缓缓开口。
  “何故星夜而返?”
  王离一边给爷爷揉腿一边说道:“心中有惑,友人让我回家问一问大父。”
  王翦沉默,许久之后才示意王离继续讲下去。
  王离赶紧将今日之事仔细向王翦一一叙说。
  从赵泗炮制各种各样的工具,直到点石成金一般一样把不能吃的卤盐变成上等的青盐。
  到赵泗猜出王离想法,让王离问一问家中大父。
  王翦老神自在的眯着眼睛,连眼皮子都没有睁开。
  “不能碰,不能碰……”
  王翦拍了拍王离的脑袋。"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