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畅读佳作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

畅读佳作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

兰若寺小妖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张宏城楚描红,故事精彩剧情为:看了一个老信封后,我莫名穿越了,来到了七十年代。开局就被女友要求让工作给小舅子?我直接选择分手。朋友想在背后坑我?我选择送他吃免费牢饭。这个继母和妹妹不错,我认可了!和继母和解后,我把工作让给继妹,带着信封,前往北大荒。却没想,我在这遇到了此生挚爱。逆天了,为啥挚爱重生了有空间,我一穿越者没有啊!...

主角:张宏城楚描红   更新:2024-09-21 03: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宏城楚描红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佳作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由网络作家“兰若寺小妖”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张宏城楚描红,故事精彩剧情为:看了一个老信封后,我莫名穿越了,来到了七十年代。开局就被女友要求让工作给小舅子?我直接选择分手。朋友想在背后坑我?我选择送他吃免费牢饭。这个继母和妹妹不错,我认可了!和继母和解后,我把工作让给继妹,带着信封,前往北大荒。却没想,我在这遇到了此生挚爱。逆天了,为啥挚爱重生了有空间,我一穿越者没有啊!...

《畅读佳作年代:腹黑男的北大荒之旅》精彩片段


再说场部离书里主要情节发生地太远,这会让他前知的优势大打折扣。

“我还是选择去连队,接受再锻炼。”

听到张宏城的回答,刘副主任越发对他满意了。

不忘本心好啊,果然是咱们军人子弟的作风。

“那成,”刘副主任见张宏城的态度很坚决,只能选择放弃,但他也决定给张宏城一个额外的待遇,“你过来看看,我们团三个营一十八个连,你自己选个去处。”

张宏城心里一动,上前看了一眼刘主任拿出的小地图。

三十九团负责的云山农场面积达到了四百七十平方公里,拥有大型水库、牧场和农耕区。

他在地图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地名。

穆棱河,春阳村。

在春阳村的河对面,是三十九团的二营五连。

“报告主任,我申请去二营五连。”

......

二营的分场部距离场部有十多里路,小秦主动帮张宏城联系了一辆牛车,顺路把他送到了二营营部,也就是分场部。

分场部不大,大概只有场部的三分之一大小,看上去也就比一个村子稍微大点。

“你是去五连的?”

负责接待的是分场部知青办公室的高科长。

“那你再等等,你们连长中午才到,还有一批去五连的知青等下也会到。”

事实证明高科长说错了。

先到的是一批东倒西歪的知青。

他们是被场部用拖拉机送过来的,一帮人下了车就开始大吐特吐。

从场部到二营分场部的路况确实很感人。

张宏城有些庆幸自己之前坐的是牛车。

拖拉机是农场不远镇上的,送这些人过来也是顺路。

狭窄的车斗里不光装着镇上的物资,还挤着十个人和大批行李,加上那十步三个坑的路况,能好受才怪了。

张宏城很快和这帮新来的互相认识了一下。

其中八个知青和他一样,也是五连的新知青,而另外两个是普通插队知青。

拖拉机手很热心,在半路上把这两个也给捎带上了。

很巧合的是,这两个普通插队知青要落户的地方正是春阳村。

也就是女主楚描红所在的故事中心地带。

张宏城对这两个人的名字也有些印象。

男知青叫伍建磊,女知青叫方春苗,都是来自沪上。

在文里,这两个对于楚描红来说,一开始属于中立阵营人物,但最后多少在情感上更偏向了女主。

张宏城和两人聊了几句,他这是先混个脸熟,好在以后借着这两位的关系探查春阳村里的情况。

另外八位五连的新同志来自天南海北。

年纪最大的是20岁的宋春荣,来自粤省韶关的男知青。

比宋春荣小了四个月的是冯雪秀,金陵女子。

年纪排在第三的是张宏城,十九岁。

接下来是两位同样十八岁,还是同月出生的女同志,分别是来自徐州的贾玉梅和来自川省的包智慧。

来自赣省的寇世宏、鄂省的马长江和金陵的杨拥军都是十七岁。

最小的一个叫苏北京,广州小伙,只有十六岁。

在分场部一直等到下午三点,一帮人都已经混熟了,五连来接人的两辆马车才赶到分场部。

五连连长不是一个大个子,目测最多一米七,但人很是粗壮。

一口东北话里夹杂着几句“龟儿子”,很明显的表露了这位严连长的籍贯。

“我是你们的连长,严锦荣。”


“都把行李装马车上,还有春阳村的两个,你们也跟着我走。到了我们连,再送你们过河去春阳村。”

十一个人里,就张宏城的行李最多。

在装车的时候,苏北京满脸惊讶的看了张宏城好几眼。

“张哥,你这么多东西都是从湘省背过来的?”

他就带了一床薄被子和几件衣服。

张宏城笑了笑,也没解释。

因为他半路去京城的事是违规的,真不好跟人讲。

绑好了行李,几个女同志开始寻找马车上空余的地方,想坐着去五连。

谁知五连长冷笑一声。

“坐什么坐?”

“你们从今天开始既是知青,也是战士!”

“都给我下车走路,放心,呵呵,路不远。”

一帮知青都乖乖的走在两辆马车的旁边,出了分场部时还说说笑笑的。

显然是真信了连长的话。

在出分场部前,张宏城找了个借口去路边“方便”了一分钟。

他才不信浓眉大眼严锦荣同志的鬼话。

之前在刘副主任那里看小地图的时候,他发现地图上分场部与五连的驻地大约是半根食指的距离。

二营负责的农场区域沿着穆棱河展开,是一块宽约四公里多一点、长度达到了十六公里的狭长区域。

而二营的分场部和五连的驻地刚好在这块狭长地带的两头。

所以这半根食指的长度是不多不少的十六公里,而且张宏城还发现地图上去五连驻地的道路可不是直的!

他们要走的距离少说也有二十公里以上。

出了分场部,一行人往东北方向一路前进。

大概走了三公里,知青们不再说话。

因为连长根本不会喊停,就连女同志提出休息一下也不行。

继续说话只会让他们嘴巴变得更干。

除了张宏城外的所有人都开始大口的喝水。

但张宏城却只是用水壶里的水润了润嘴唇。

因为他猜真正渴的时候还没到。

严锦荣大步流星,对着新来的知青们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

“我说你们这帮年轻人,不会连我这个中年人都走不过吧?”

“怎么我看着还越走越慢了?”

川妹子包智慧不服气的回嘴。

“连长你别瞧不起人,我以前从城里走到乡下我姥姥家,那是一秒钟都不需要停的!”

来自鄂省的马长江也附和着出声:“连长,我以前练过短跑,那时候每天都是一千米。”

严锦荣呵呵一笑。

“行啊,都是人才嘛,那,咱们继续,走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再休息一下。”

年纪最小的苏北京马上目瞪口呆。

“不是吧,我们还没走到一半?”

这是严连长给新来知青们的下马威,张宏城以前看年代文的时候见识了太多。

十一个人里,目前就他走的最轻松。

一行人足足走了七公里,几乎所有人都累的不行。

严连长这才“开恩”,让大家休息十分钟再继续走。

来自赣省的寇世宏累得像小狗一样,他一把拉住了显得不是很累的张宏城。

“老俵,看不出来啊,你的耐力有这么好、”

张宏城喝了一口水,笑着偷偷掀起了自己的裤脚。

寇世宏看着张宏城小腿上缠得紧紧的绑腿,他被惊得目瞪口呆。

张宏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父亲是军人,这都是家传的......。”

反应过来的寇世宏急忙压低了声音。

“哥,你还有吗?!咱们可是亲老俵啊!”

张宏城趁着严连长没看自己这边,偷偷从挎包里拿出了两卷绑腿布塞给了寇世宏。


兵团药铺收的药可不是给普通人用的,直接供给的是军方医药企业。

所以来铺子里卖药的知青都会主动告知自己是哪个连队的。

楚描红迟迟不肯说自己的来历,已经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怀疑。

倒不是楚描红傻,而是她根本不知道三十九团有哪些单位和连队。

发现自己是村里的知青,最多不收自己的药材,要是自己撒谎,那就真的会出事。

她的犹豫,甚至让店里的几个顾客也在警惕的盯着她——怕她跑了!

“诶?你怎么还没卖完,回连部的车马上就要开了!”

—个身影走了进来,看似熟稔的和楚描红搭起了话。

店员和顾客们都看向了来人。

其中—名顾客认出了张宏城:“这不是二营五连的新知青小张么?”

张宏城对着这人笑了笑。

“牛师傅,好几天没见了。您怎么啦,来抓药?”

原来这个人是当初赶牛车送他去营部的车把式。

老牛头叹了口气:“老毛病了,腰疼,估计马上又要下雨。”

老牛头和张宏城的对话,解除了大家对楚描红的怀疑。

店员有些不好意思的接过楚描红的篓子开始点药。

“你是新来的知青吧,我们这里收药很方便的,不要这么拘谨,我都差点误会你了!”

楚描红微微点头,心里的诧异无法现在说出来。

因为她根本不认识张宏城。

楚描红的药材不错,—共卖了五块三毛七分。

店员还叮嘱她下次有药—定要送过来。

出了药铺的门,楚描红才敢认真的打量张宏城。

咦?

这个人怎么有点眼熟?!

张宏城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和女主有过多的接触,免得破坏了剧情的发展。

他很在意自己的前知优势。

只要女主的发展—切照旧,他就能从中获利。

不过解释还是要的。

“你估计不认识我,但那天你们村在玉米地边上打架,我看到过你。”

楚描红这才恍然。

原来这个人是河对岸五连的!

怪不得他认得自己,还会出手帮忙。

“真是太感谢你呢!”

楚描红的感谢很诚恳。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这是准备记住,好日后报答—二。

谁知张宏城却摆摆手。

“举手之劳,我还有事,再见。”

看着大步流星离开的男人,楚描红有些莫名想笑。

自己现在的样子很被人嫌弃么?

回镇上的汽车晃晃悠悠,楚描红忽然睁开了眼睛。

她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觉得刚才这个男人有些眼熟。

自从她重生之后就发现知青点里少了—个人。

前世和自己关系还可以的张玉敏居然消失了!!!

(上辈子张玉敏和楚描红关系只是姣好,但按照书里的剧情,女主重生后,两人会因为几次互相救助而变成好闺蜜,可现在男主强行改变了妹妹来东北的剧情。)

她根本没来春阳村落户插队。

而刚才这个男人和张玉敏长得有五六分相似......。

张宏城回到五连已经是晚上七点,好在郝爱国替他打了饭搁在炉子上。

他—边吃着热饭,—边任由室友们翻看他买回来的零食。

这年月大家的边际感分寸还是有的。

看归看,但没人会起哄要吃。

张宏城也没拆开零食请客。

人情往来向来讲究—个对等。

自己大方点没关系,但让人家还人情为难就不好了。

而且这种习惯—旦养成,很容易变成升米恩斗米仇的结果。



正如之前外头传的消息一样。

还在读高二的张玉敏提前毕业了,张宏城知道接下来厂里知青办的人会很快上门。

自己和妹妹张玉敏之间肯定有一个要去插队。

虽然继母在家里一直回避讨论这个事情,但张宏城猜到继母怕是早就决定让张玉敏去,要不然试工通知上不会是自己的名字。

不管到时候是谁下乡,兄妹两人都必须有一副好身体。

给全家补充营养的计划必须马上提上日程。

张宏城回到自己房间,立即用掉今天使用老信封的机会。

他给胡胖子写信,让他想办法弄些本地的票据,最好是临期的票据。

在七十年代初期各种必不可缺的票据,多数都有着使用时间的限定。

尤其是肉票和油票之类,有些使用期限甚至只有一个月。

胡胖子这几天又陆续出售了几张邮票。

他在网上联系的都是终端藏家。

中间商虽然可以大笔吃进,但无疑会拉低市场价格。

手里有了钱,在网上扫票据和旧钞的行动极其方便快捷,他找的都是有信誉的拍行机构。

因为张宏城提醒过胡胖子虽然从藏家手里收会便宜一点,但也容易收到“看不准”的东西。

但凡有一点问题,放在自己这边就是天大的事。

张宏城点名要的市区和桃陵县的票据,胡胖子已经入手了不少。

只有临期的票据不太好找,哪怕出高价也只收到了寥寥几张。

当然这个所谓的高价其实也就是几百块,毕竟这东西的收藏价值不高。

张宏城到手的临期票据有七张,只能在市里使用的粮油票倒有十多张,虽然张宏城让胡胖子暂时不要寄大团结过来,但胡胖子几乎每次都会随手塞一张给自己。

如今他的手里已经积攒了两百多块,对于1972年的普通家庭来说,也算是很大一笔存款。

张玉敏毕业后在家这几天,一直在整理她的各种书籍和课本。

张宏城知道她是准备把这些东西卖到废品站去,好攒点零花钱下乡用。

这些旧书旧本子卖给废品站的价格很低,才一分钱一斤。

两兄妹吃力的提着几大捆书本纸张跑了一里多路,最后张玉敏到手的不过才两毛一分钱。

张宏城没有急着离开废品站。

他得淘些旧书回去。

某某人在废品站旧书里找到夹着钱或者票的故事不是后世才有的,这类故事在厂区很是流行。

导致有些不爱看书的人,有时候也会带着几分钱来废品站“淘宝”。

废品站收书报都是一分钱一斤,但卖出去最低也要两分一斤。

作为后世来人,张宏城一直怀疑这类故事其实是废品站的人故意放出去的。

要不然废品站的人不会一直向所有来淘书的人强调,每本书最多只能看两页。

张宏城就是想借着这个传闻,给自己身上的票据来个合理的“出处”。

当然他选书也有规律,找的都是那些看起来在这里放了很久的书籍。

这是为了让继母和妹妹不用担心日后会有钱票的“失主”找上门。

而且繁体字的书籍他是一本都不敢碰。

张玉敏知道张宏城不是个爱看书的人,看着哥哥一连选了好几本很旧的书,她猜到了张宏城的企图。

此刻在废品站里,同样在淘书的人也不止她们兄妹两个。

根据不成文的“行规”,来废品站淘旧书,不能超过自己带来卖的旧书报重量,而且烟是必需品。

两兄妹到这里的之前,在淘书的人已经有了五六个,所以废品站的人也没再向他们兄妹要烟。

张玉敏很想嘲笑一下兄长想靠这个发财纯属异想天开,但到底是读了十多年书的人,她最后非但没有出声嘲讽,反而自己也挑挑拣拣的找了几本自己爱看的。

结账的时候,细心的张宏城从发废品站工作人员的眼里看到了隐藏的笑意。

他立即秒懂。

我去,这些家伙肯定是把所有的书都翻过一遍......。

张玉敏拿下了两本书,花费两分钱。

而张宏城则拿了十多本,足足有七八斤,用了一毛六。

两人回到家,爱干净的张玉敏立即拿着毛巾盆子去了水房。

张宏城则趁着妹妹去洗脸洗手的机会,将身上的一些钱票飞快的塞到这些旧书的书页中。

甚至连张玉敏买回来的两本故事书,也被他塞了好几张。

十分钟后,正在看书的张玉敏眼睛忽然发直。

因为一张五块钱从书页里飘落下来。

“啊~!”

“傻啊你,叫什么叫?”

张宏城故意借机拍了张玉敏的头一下。

“生怕别人听不见么?”

张玉敏对张宏城怒目而视,但在她看到张宏城刚好从手里的旧书中“找”出一张大团结时,瞬间忘记了报复的事。

她死死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半个小时过去,张玉敏彻底傻了。

自己今天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随手挑的两本故事书里,居然夹着十二块四毛钱,还有十三斤粮票!

而自己这个大哥的运气更是逆天。

从那十多本书里找出来的钱票堆成了一小叠。

光大团结就有十六张!!!

还有工业票、自行车票和上百斤本市粮票。

她记得大哥的这些书是从最底层的旧书里找的,也就是说这些书起码被放置了一年以上!

根本不会有失主回头找的那种!

在发愣的张玉敏看到张宏城在穿衣服,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你干嘛去?”

张宏城笑了笑:“今天运气这么好,当然是去下馆子!”

“中午我不去食堂吃,去厂外南街新开的那家国营饭店,你去不去?我请客!”

张玉敏一甩辫子。

“去!不吃白不吃!”

......

“怎么这么贵?”

看到张宏城点完菜,张玉敏忍不住低声嘀咕起来。

“一份红烧肉居然要三毛二分钱!”

“我们厂里食堂才卖二毛五分。”

“还有你别大手大脚的,点这么多菜我们吃不完的!”

张宏城耸耸肩,把从家里拿的几个铝制饭盒拿了出来。

“吃不完就带回去,多大点事。”

“而且你也不想想我们厂里食堂给菜的分量能和国营饭店比么?”

张宏城点的菜陆续去窗口端了回来。

三菜一汤,两荤一素,红烧肉和梅菜扣肉,都是店里最贵的荤菜之一,素菜是烧茄子,同样也是店里最贵的素菜,而汤是肉末粉丝汤。

想到张宏城给出的一块零五分钱,虽然她自己今天也收入十多块,但还是让她觉得自己心头在流血。

这个哥哥实在是太能败家了!

看着自己面前的二两白米饭,张玉敏忽然严肃的提醒张宏城。

“今天我们找到的钱和票,绝大部分都要上交给妈妈!”

张宏城故意想了半天,最后才“无奈”的答应下来。

他以为张玉敏以前是胃口太小,所以午餐从来是一个馒头,但今天他才知道自己错的离谱。

只比自己矮几厘米的张玉敏,真正敞开胃口后,那就一个风卷残云。

别的不说,光在大米饭上,自己花了四两粮票,而她则花了半斤!

最后是哭笑不得的张宏城提着几个铝制饭盒,扶着捂住肚子的张玉敏回的家。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