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徐妙云的现代都市小说《争名夺利短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朱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军事历史《争名夺利》,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朱棣徐妙云,由大神作者“朱棣”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坏消息:我穿越了好消息:穿越成爽文男主,大明燕王judy劲爆消息:我公开喊出争储夺嫡我爹,老朱更劲爆:“贬为庶人!逐出族谱!给他十亩地,一间泥坯屋!子承父业,给咱做农民去!”……我,农民Judy!开局十亩地……......
《争名夺利短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如何?秦王召见那和尚了吗?”
派去跟踪道衍的人一回来,朱棡蹭一下起身,迫不及待追问。
“召见了!”
微微皱眉,朱棡快步走到门口,关上门。
来到心腹面前,压着声音,严肃命令:“认真想一想你看到的、听到的,然后给本王细细说来!”
心腹不明所以,但通过察言观色,看出了朱棡很重视。
认真回想一遍,说道:“那和尚路上嘀嘀咕咕,不知说了什么,属下没听清。”
“离开咱们小院后,就径直去了秦王的院外。”
“大声说:贫僧精通儒释道三教之长,刘伯温、李善长不入贫僧法眼!”
“请转告秦王殿下,贫僧给殿下,送来了一场大富贵!”
“然后呢?”朱棡追问。
“然后,和尚等了片刻,就被秦王殿下的人,带进去了。”
皱眉沉默片刻,朱棡摆了摆手让心腹下去,转身来到桌前,低头,视线落在桌案边的佛串上。
挣扎凝视许久……
某刻,突然转身。
从行李箱中,翻找出一个精致盒子,取出里面的东西。
折返。
把佛串装入其中。
盯着盒中佛串,自言自语道:“见本王,就扮作送茶的和尚。”
“见二哥,就狂言刘伯温、李善长不入法眼。”
“到底有几分鬼才,有待商榷,但这手根据性格,玩弄人心的本事,倒是了不得!”
“这种善于玩弄人心的妖僧,真选中本王?咱们拭目以待吧!”
话罢,锁上盒子,把盒子压在了箱底。
……
秦王下榻小院。
朱樉吊儿郎当侧身坐在椅子上,瞥了眼站着的道衍,故意张大嘴,冲玉扳指哈了口气,擦着扳指同时,似笑非笑嘲讽:“你这和尚,口气不小!”
“李善长、刘伯温是谁?”
“那是辅佐我父皇,开创大明的王佐之才!”
“竟不入你的法眼?”
“不入!”道衍从容笑着摇头,语气十分自信坚定,“殿下可知,此番陛下派您和晋王回凤阳。”
“有一明一暗两重考验!”
“明面上的考验,做的再好,在陛下心中也只是及格。”
“若能洞察暗,且完成暗的一重考验,殿下可在陛下心中,得满分!”
在朱樉面前,道衍的话术,和朱棡时,完全不同。
擦拭扳指动作停下,唇角嘲弄笑容凝滞,朱樉来了兴趣,坐直身子,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道衍坐下说,好奇询问:“一明一暗?”
“给本王说说!”
道衍落座,转头,看着朱樉,“秦王真愿意听贫僧唠叨?”
“其实,贫僧最先选中的是晋王。”
说着,摇头叹息:“奈何,晋王根本不听贫僧把话说完,便把贫僧赶了出来。”
哈哈……
朱樉爽朗大笑,抬手点了点道衍,“你这和尚,如此狂妄,被老三赶出来,咱一点儿都不奇怪!”
“说!”
“只要你说的有道理,本王就重用你!”
笑过后,朱樉回过味儿了,又一次用手点了点道衍:“你这和尚有点本事。”
“你先选中了老三,老三瞧不上你,你才退而求其次投奔本王,你这是看不起本王!”
“本王应该很生气。”
“可你就有本事,让本王听后,非但不生气,还很开心!”
“咱就喜欢你这种人!”
“无论你说的一明一暗考验,是否真有其事,本王都会把你留在身边!”
“咱身边,就需要你这种聪明人,把不好听的劝谏,变一变说法,让咱听进去,还能让咱高兴!”
道衍含笑颔首,暗暗好笑,明知自身缺点,却不试着克服改变,而是要求别人,适应他的缺点。
秦王朱樉,不缺聪明!
可聪明劲儿,用偏了!
“陛下明着的考验,不用贫僧说,想必殿下也很清楚,贫僧就为殿下,分析分析陛下的暗中考验……”
……
土桥村。
村口。
三架马车缓缓驶来。
“停车。”
吁!
毛骧立即控马停下来,转头,撩起帘子:“娘娘,有什么事?”
马秀英放下窗帘,“我想下去,走着进村。”
坐在马车内,她就是个旁观者,看看罢了,无法真切感受,老四身处的环境。
“下车喽!”
“到四哥家了?”
“这就是农村吗?”
“四哥的小屋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
一群皇子皇女,争先恐后跳下马车,看什么都好奇,一边打量,一边叽叽喳喳,激动议论着。
马秀英招了招手,瞬间安静。
纷纷小跑到马秀英面前,老老实实排好队。
“到了村里,不能喊四哥、四嫂,并且还要装出不认识,知道了吗?”
“要是暴露你们四哥、四嫂的身份,以后,你们再也没有出宫玩的机会了!”必须先叮嘱好这群小调皮。
四郎的身份若是暴露了。
依着重八的性子,肯定会让他们搬离土桥村。
重新安顿,就要重新开始。
甚至,可能搬到离京城更远的地方。
“母后,我们记住了。”皇子皇女异口同声,稚嫩保证道。
马秀英转头看向,皇子皇女中,十三岁的临安公主:“临安,你照顾好他们。”
临安公主,朱镜静,生母穆贵妃。
朱棣和徐妙云订婚不久,朱镜静和韩国公李善长长子李琪订婚。
年底成婚。
“母后,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一会儿,您想和四嫂、四哥说话,放心说吧。”朱镜静乖巧笑道。
笑笑,伸手摸摸朱镜静的头,马秀英十分喜欢这个善解人意,乖巧的女孩。
转身,漫步走在前面,仔细观察着。
……
小屋。
小窗户开着。
柔和的光线,透过小窗洒在桌子上。
轻柔的风像调皮的小精灵,带着院中杏花的淡淡轻柔芬芳,卷着一瓣两瓣粉红杏花花瓣,嬉笑着,调皮从小窗钻入。
把花香和花瓣送到,又调皮离开。
淡淡花香窜入鼻孔。
花瓣轻轻落在桌面上。
小屋内。
满屋春天的喜悦。
徐妙云坐在桌旁,感受着春的喜悦,品味着命运馈赠的幸福日子,唇角泛着点点笑意,手持毛笔,一串涓涓小字,留在纸面上。
“有人吗?”
闻声,徐妙云下意识抬头,顺着小窗看去……当看到篱笆小院外的来人时,惊呆了。
四月末。
大明境内,主要产粮区的农耕,基本进入尾声。
御书房。
左相徐达,右相胡惟庸,向朱元璋汇报着各地汇总上来的农耕情况。
当然,主要是胡惟庸汇报。
徐达任左相,是被朱元璋强行赶鸭子上架。
目的很简单。
遏制相权。
李善长任左相期间,对皇权表现出的侵蚀、对抗,已经让朱元璋产生了警惕。
李善长去职退隐后,朱元璋就不希望,再有第二个李善长。
故而扶持徐达,牢牢占住左相的位置。
徐达,是朱元璋伸向中书省的,一只强有力大手!
徐达平日不管事不假,可左相在制度设计中,先天性就是文官之首,拥有压制右相的权力!
如此,即便中书省联合起来,想做某些,朱元璋不支持,不赞同的事。
朱元璋也不需要亲自下场镇压。
只需把心思透露给徐达,徐达就可借助左相权力,在中书省内反对、镇压。
再不济,也可以把问题,拖在中书省内。
某刻。
胡惟庸合上奏折,笑着总结:“陛下,根据各地汇总情况,总体来说,今年春天,各地风调雨顺,墒情不错。”
“百姓耕种积极性也很高。”
“除了北方,黍子之类的作物,尚未到种植季节。”
“天下各地的农耕完成度很不错。”
“好!”朱元璋高兴的拍了拍龙椅扶手。
粮食多重要,没人比他这个,即当过农民,又在当皇帝的人,更清楚了。
“命令各地不得放松。”
“要密切关注洪涝、虫害等一系列,影响秋收产量的事情。”
“另外,天下承平已经九年,战争烈度逐渐降低,你们合计合计,朝廷有没有能力,进一步降低一些百姓负担。”
“咱这段时间,读史,看过历朝历代的田税法。”
“宋朝每亩收一升田税。”
“元朝每亩收三升田税。”
“本朝每亩收五升田税。”
“宋朝为何很富裕?咱没看懂。”
朱元璋微微皱眉,宋朝虽软弱,还割地赔款,却又能保持富裕,实在让人不解。
微微摇头,继续说道:“本朝收五升田税,百姓可以生活,可以果腹。”
“元朝收三升,看似比本朝还少,为何百姓却活不下去?”
“立国不足百年,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呢?”
“咱在元朝生活过,对此深有体会,元朝设定的田税法的确不高,但地方官贪婪无度,派发的苛捐杂税太重太多。”
“你们考虑减轻百姓负担,要从本朝制度设计,以及田税额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要尽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确保国家有钱粮,保持强盛,同时百姓负担最小。”
胡惟庸眼皮敏锐跳了跳。
制度设计!
皇帝是什么意思?
胡惟庸一时半会儿,猜不透朱元璋到底隐晦暗示什么。
于是,笑着应承道:“臣会马上召集同僚,征求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尽快拿出一套可施行的方案。”
话落,立刻转移话题,“陛下,卫所军户逃逸已经调查清楚了。”
“系卫所官员,利用手中权力,把军户当做自家佃户引发。”
“卫所官员,让军户中的泥瓦匠,无偿给他们修建华宅。”
“春耕,让军户无偿先给他们耕种,秋收,让军户……”
啪!
朱元璋猛地拍案,脸色漆黑看向徐达:“把这些贪得无厌的畜生斩首!传首各地卫所!”
“让其他人看看,胡作非为的下场!”
“遵旨!”徐达赶忙领命。
“徐达留下。”朱元璋摆了摆手。
胡惟庸行礼后,离开。
哼!
好一会儿,就在徐达准备开口宽慰时,朱元璋哼了一声,转而笑道:“这段时间,你家那几个小的,有没有往土桥村跑?”
“臣严令他们,不准去土桥村。”徐达脸色变了变,忙起身说道。
朱元璋笑着摆手:“坐下坐下,咱不是要追究谁,既然你不知妙云丫头的近况,咱和你说说。”
“毛骧说了,那个混账整个春耕、春种都没让妙云丫头去地里干农活,还算像个男人。”
……
何止像个男人!
分明就是铁汉子!
换做他们当农民,能做到这些?
徐达唇角微扬,微不可察笑了。
心中,对朱棣是一百个满意!
大丫头,自己把自己嫁过去,没选错人!
“说实话,咱都没想到,他能顺顺利利完成春耕、春种,完全超出了咱的预料……”
……
就在朱元璋和徐达,谈论朱棣时。
田边。
朱棣正在做插秧后,第一次大水灌田。
叮,系统已按照宿主吩咐,将三百粒玉米种子,种在宿主田中。
将两百粒玉米种子,随机种在土桥村村民田中。
本次兑换,总计消耗40点力量值。
宿主春耕总计节余:3000点力量值。
系统提示音落下,朱棣笑了。
用全部的力量点,兑换种子。
没那个必要。
今年权当做育种,明年正式耕种也不迟。
给乡亲田里也安排一些。
主要是为了好解释。
如果只有他的田里,种稻子麦子,种出了玉米。
万一被当成祥瑞,指不定会带来多少麻烦。
现在,乡亲们田里也有。
就好解释了。
秋收时,他大可以说,玉米是飞禽走兽,在某些深山老林中觅食,吃掉的野生种子,没来得及消化,来到土桥村,排泄在大家的田里。
这个解释,天衣无缝!
瞧着田里的水也够了,时间也临近中午,笑着把水渠豁口堵上,扛着䦆头回村。
……
“四郎,浇田去了?”
“嗯,二叔也快耕种好了吧?”
“快了,快了,今年多亏四郎借大黄给俺,就剩几亩旱地种棉花了。”
……
一路往回走,渐渐,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大家都在聊着耕种情况,以及畅想着,秋天的收成。
经过公祠时。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嬉戏打闹着,从祠堂跑出来。
朱棣看着跟在孩子们后面,唇角含笑的佳人,笑着打招呼道:“徐先生,放学了?”
噗!
徐妙云闻声看来,听着朱棣的称呼,不由莞尔笑了。
乡亲们很懂。
哈哈笑着,纷纷领着自家淘气孩子,加快脚步,匆匆离开。
徐妙云走来,笑着嗔目瞪了眼,“以后不准在乡亲们面前,叫我徐先生!”
“为什么?”
“就是不准!”
朱棣不由被逗笑了。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中午都会遇到。
每次回来,遇到下课,他都会远远喊一声徐先生,然后两人一起回家。
这事,已经成为村里乡亲们,善意的笑谈。
那些婶子,故意学他,每次见了妙云,都要嘻嘻哈哈,问一声,徐先生,放学了?
徐妙云含笑又白了眼,问道:“这回,春耕就全结束了,对吧?”
“嗯。”
“那,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就能一起给孩子们上课了,对吧?”高兴激动询问同时。
徐妙云抬头,眼巴巴期盼看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