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任童渊的现代都市小说《全章节三国之纵横天下》,由网络作家“一叶遮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三国之纵横天下》中的人物张任童渊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军事历史,“一叶遮目”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三国之纵横天下》内容概括:来,连忙放下书走去开门,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心中最为重要的女儿蔡琰。......
《全章节三国之纵横天下》精彩片段
散朝后,李元和蔡邕一起返回府邸,回到府邸后蔡邕对李元赞不绝口:“哈哈哈哈,文忠,你果然不负我们所望,为我狠狠地争了一口气,看看大将军那不自然的脸色我就觉得好笑。”
蔡琰听闻蔡邕回来便拿着心汤进来,蔡邕上了年纪,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所以蔡琰每天都会亲自熬心汤给蔡邕,进来的时候看到蔡邕笑逐颜开,不禁问道:“爹爹,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
“文姬,文忠大胜归来,天子封他为偏将军,我们应当为他好好庆贺一下。”蔡邕把今天早朝发生的事地说了一遍。
蔡琰得知李元打了胜仗,走到他身边祝贺道:“恭喜李公子剿灭反贼有功,晋升为偏将军。”
“蔡小姐客气了,如若不是蔡大人的举荐,我又怎么会有如此机会表现呢?”李元倒没有多少自得,而且脸上还有一丝忧虑。
蔡邕看见李元的脸色不太对劲,问道:“文忠,你打胜仗归来本该是喜事,为何愁眉苦脸的?莫非你担心何进会对付你吗?”
何进身居大将军一职,现在李元晋升为偏将军,按理说也是归何进管,日后何进要对付他还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李元摇了摇头,“我并不是担心何进会对付我,我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情?”
李元没有回答蔡邕的问题,反而问道:“蔡大人,对于现今的汉朝你是怎么看的?”
蔡邕愣了一下,不知李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回答道:“身为大汉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天子被宦官摆布,我等应当尽力铲除贼党,整治朝纲。”
“蔡大人,还请你说出心中之话,你觉得现今这汉朝还能拯救吗?”李元一脸的严肃,用满是质疑的语气询问蔡邕。
蔡邕身体颤抖了一下,脸色微变,斥责道:“文忠!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什么蔡大人应当比我清楚,大人你为官多年,应该早已看透朝上之事,既然你不愿意说,那就让我来说句不敬的话吧,”李元走到蔡邕身前,丝毫不畏惧,“当今天子不喜贤臣,独宠宦官,朝上之臣皆报喜不报忧,殊不知洛阳之外的百姓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蔡邕厉声说道:“文忠,你别妄论天子,张让等宦官花言巧语欺骗,这并不是天子的错,而是张让实在狡诈!”
李元被气乐了,以蔡邕的才智肯定知道是灵帝的错,但因为传统的观念让他不能责怪所谓的天子,所以把所有责任都推卸给张让等人。
李元冷哼一声:“蔡大人实在是自欺欺人。”
“我怎么自欺欺人了?”蔡邕也来脾气了。
“我大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作为一国之君,可以不懂统筹兵马,冲锋陷阵,可以不会筹集粮草,出谋划策,但是不能不识人用人,如果天子连贤臣和奸臣都分不清,又如何整治国家,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李元引经据典,一番话把蔡邕说得哑口无言,蔡邕虽然有心反驳,维护天子权威,但李元说的都是事实,现今灵帝宠信张让,疏远贤臣,大汉朝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
蔡琰听完这一翻话对李元的多了几分佩服,这些事情或许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没人敢说出来,唯独李元有这个胆识。
蔡邕直直地站在那里,嘴巴张开半天却说不出一句话,李元继续说道:“蔡大人,张角黄巾起义后,虽然被迅速平叛,但是各地的百姓的生活不仅没有变好,反而越来越差,起义军也越来越多,就像我刚剿灭的李木一样,今天出了个李木,第二天又出个王木,这贼军犹如野草一般,火烧不进,越打越多,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蔡邕还真是无法回答,一直以来他们只想着如何剿灭起义军,却从来没想过为什么会有起义军,而且还越打越多,仿佛永远无法消灭一般。
“这些起义军也不过是由百姓组建而来,百姓是一国之根本,无论哪个朝代都离不开百姓,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若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试问又有谁愿意去当强盗,去做叛军,做反叛朝廷之事?”
在李元看来汉朝的百姓都是非常善良的,只要满足他们的温饱,他们就不会轻易反叛的,然而现在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做到,可见灵帝是多么的无能,大汉唯一的繁荣,恐怕只剩下洛阳最后一块遮羞布了。
“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蔡邕口中不断重复这句话,脑中似乎明悟了某些东西,他抬头看向李元,“文忠,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如若是你,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拯救这汉朝?”
“唉,”李元叹了一口气,“蔡大人,你为官多年,懂的道理肯定比我多,其实你应该早已发现,只是你不愿意这样想而已,就让我说一句忤逆的话吧,现在这汉朝已经是病入膏肓,日落西山,气数将尽!”
“气数将尽……文忠你……”蔡邕看着李元久久不能言语,其实李元说的他都懂,而且他也曾经想过,但就是不敢细想,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过,因为他已经为汉朝尽忠数十年,又怎么愿意看着汉朝的江山逐渐没落。
“洛阳乃是天下中心,也是是非之地,不久之后将会多灾多难,现在的繁荣不过是虚像,我敢保证两年之内,这天要变了!”李元用手向上指了指,他清楚地记得,不久之后宦官张让将会设计杀害何进,袁绍等人斩杀张让和一众宦官为何进报仇,接接着就是汉朝黑暗的开始——董卓入京!
听到天要变这一句的时候,蔡邕身体不禁踉跄一下,差点跌倒在地,扶着一旁的桌子才稳住,然而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连忙开口问道:“天要变了?文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你是指?”
“蔡大人,汉朝很快就是名存实亡,我奉劝你一句,如若想保住一家人的性命,还是尽早找借口离开洛阳吧。”李元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蔡邕的问题,而是劝说他离开洛阳。
“这不可能,”蔡邕脸色坚定道,“我身为大汉臣子,岂能轻易离开!”
“蔡大人,你不要只为自己考虑,还要为你家人考虑一下。”李元看了一眼一旁的蔡琰,他这一句话正中蔡邕的软肋,蔡邕现在除了蔡琰外就再无其他亲人,蔡琰是他的掌上明珠,把她看得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文姬。”蔡邕把目光看向蔡琰,坚定的脸色逐渐缓和。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明天我就会带着许诸和王武离开,你自己好好考虑吧。”李元摇摇头,又叹了一口气走出大厅。
晚上,蔡邕独自在书房,桌上点了一根蜡烛,柔和的烛光照在他脸上,满是皱纹的面孔出现了一丝疲倦,虽然手上拿着一卷书,但心中却是不断回想着李元说的话,情不自禁地自问一句:“莫非我大汉真的没救了?”
“爹,爹?”门外响起了温柔的呼喊。
蔡邕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放下书走去开门,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心中最为重要的女儿蔡琰。
蔡邕和张任互相看了一眼,心想是瞒不过王允这头老狐狸了,蔡邕只好抱歉道:“子师,不是我有意瞒你,实在是迫不得已。”
“迫不得已?此话怎讲,我实在想不明白你堂堂蔡中郎为何要用摔断腿,生病的理由来辞官,难道是因为张让和何进的原因?”王允虽然猜到蔡邕是装病,但不知道蔡邕为何要这样做。
张任抱拳说道:“敢问司徒大人,你是如何得知蔡大人装病?”
“哈哈,文忠,这套装病辞官的计谋恐怕是出自你手吧,伯喈应该不想出此等招数,”王允微笑道,“其一,伯喈平常上朝都是坐马车,又怎么可能会被赶路的商人撞断腿,其二,以我对伯喈的了解,他心系大汉,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辞官,除非受人驱使,那个人除了文忠你就别无他人了,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
张任听完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直以来他都算无遗漏,甚至开始有些小瞧这个时代的人,没想到还是太过自傲,王允乃是蔡邕好友,又人老如精,被他看透是轻而易举的事,连王允这种算不上智谋超绝的的人都能看出来,可见这个时代的人并不蠢,日后要是遇上顶尖谋士绝对不能再轻视。
“王司徒说的不错,这条计策的确是我想出来的,不过还是瞒不过您老,我输得心服口服。”张任也不再隐瞒,好在王允与蔡邕的关系非常要好,要是被张让等人知道,恐怕会到灵帝那里告状,到时候蔡邕想走也走不了。
“你们还没有回答我问题,文忠你为何要劝伯喈辞官离开洛阳?”王允又问了一遍。
无奈之下,蔡邕只好把和张任议论的事情完完整整地说了出来,王允听完后沉默了很久,才徐徐说道:“唉,其实你们所说的我也早已料想到,或许汉朝真的气数将尽了吧。”
蔡邕提议道:“子师,你我多年好友,如若真的对着大汉死心,不如与我等一起离开洛阳吧。”
王允摇了摇头,“我已老,心也累,已无更多的精力四处游荡,也不再想和张让何进等人缠斗,你们走吧,放心,此事我绝不会告诉任何人。”
看着王允苍老的身躯,张任有些不忍,王允貌似看出了张任之意,拍了拍他的肩膀,“文忠,以后伯喈和文姬就交给你了。”
张任点了点头,“我会的。”
“对了,我府上有一义女,名叫貂秀儿,如若洛阳真的有祸患降临,可能会连累她,我老了,到时候可能保不了她,你也带她一起走吧。”
“貂秀儿?”张任听到这名字愣了一下,在他印象中三国的美女不少,其中最漂亮的莫过于貂蝉,但对貂蝉的介绍不多,只知道她是王允府上的人,现在王允说的貂秀儿很有可能就是貂蝉。
王允让下人带貂秀儿过来,众人没等一会,马车就回来了,只见一名外貌长得极度娇艳的女子从马车上走下来,雪白的肌肤几乎要将黑夜照亮,大红色的裙袍让她更添几分妩媚之色,虽然不是刻意而为之,但性感的气质还是在无形之中散发出来。
张任看得目瞪口呆,不自觉地吞了一口口水,一旁的蔡琰略微有些吃醋,小嘴撅得老高。其实这并不能责怪张任,只要是正常男人看见貂秀儿都会看呆,除非那男的有龙阳之好。
“文忠,这就是我义秀儿,望你日后好好待她。”王允把貂秀儿拉到张任身前,其实在古时候家长把女儿托付给另一个男人,就相当于把女儿嫁给对方,但张任并不懂这个中道理,在他看来王允所说的照顾和照顾蔡邕等人差不多。
“秀儿见过李公子。”貂秀儿微微颔首,貌似有些怕丑,双眼不敢直视张任。
“你知道我名字?”张任点头回礼,样子有点窘迫,貂秀儿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动作,但极具诱惑力,连张任这种心性坚定的人也难以完全抗拒。
“当然知道,我爹爹时常提起你的本事,更何况李公子你力斩反贼李木和赵立,轻松镇压起义军,此等事情在洛阳人尽皆知,每个人都在讨论你的勇猛,我想不知道也不行。”看见张任窘迫的样子,貂秀儿不禁捂嘴偷笑。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你们也早点出发吧,要是再晚点就要关城门了。”王允催促道。
“子师,我们走了,希望日后还能相见。”蔡邕抱拳说道。
“再会!”王允拱手回礼。
看着蔡邕等人离开的身影,王允感到唏嘘不已。
张任等人都是轻装上路,蔡邕,蔡琰和貂秀儿三人一起坐车厢内,张任亲自驾驶马车,出城之后蔡邕才想起来一件事,把头伸出车厢问道:“文忠,我听说你要带许诸和王武一起走,他们人呢?”
“蔡大人,他们已经在城外等我了。”张任话刚说完,一队人马突然从一旁的小树林冲出来,带头二人不是别人,正是许诸和王武。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蔡邕被吓了一跳,仔细一数足足有两百多人,刚开始他还以为是山贼,等走近才发现是许诸和王武。
“哈哈哈哈,蔡大人不用惊慌,这些人都是我从荥阳带回来的。”张任解释道。
原来张任在攻陷荥阳后,让王武和许诸先把其中的一批俘虏带出城外隐藏,还顺手搬走一批粮食,以保证粮草充足。
这一批俘虏都是经过许诸精挑细选的,年龄都在十八以上,三十以内,皆是身强力壮者,这些人算是张任麾下第一批士兵。
“仲康,王武,让你们久等了。”张任下马分别给了许诸和王武一个结实的拥抱。
“不要紧,我在树林里吃了几天野味,还别说,这个地方的猎物真多!”许诸说完舔了舔舌头,还有点意犹未尽。
“对了,你都有和他们说明情况吗?”张任询问道。
“有,我都和他们说清楚了。”王武回答道,“他们刚开始并不愿意和我们一起来,但听到是跟随文忠,他们就答应了,可能是因为见识过你的武艺所以对你十分佩服,再加上这段日子我都发粮食给他们,虽然不说让他们死心塌地,但都已经有一定的忠诚度。”
“好,你们两个都做得很好,现在我们先去汝南。”张任大手一挥,一行人便开始赶路。
两日后,众人途经颍川郡,抵达颍川的时候张任倒没有着急赶路,而是吩咐王武带众人找地方休息,他则是外出四处打听消息。
在三国时期有许多智谋之士出自颍川,像司马徽、郭嘉、戏志才,徐庶、钟会、钟繇、郭图、陈群等人都出自颍川,还有大名鼎鼎的荀氏一族,张任这番外出自然是要去猎才。
“这位老农,请问你知道这一带有没有高才?”张任看到一农夫,便走过去询问。
“高才?什么是高才?”老农一脸茫然。
张任耐心解释道:“所谓高才就是有才学的人。”
“有才学的人?”老农想了一下,回答道,“这附近的确有个自称能够比肩张良韩信的人,此人喜爱喝酒,为人洒脱,至于有没有才学我就不敢断定了。”
“那你知道此人的住处吗?”
老农用手指了指远处,“你沿着这条小路走,会看到一家破烂的房屋,那里就是了。”
“非常感激。”张任拜别老农沿着小路走,走了大概三里路就找到老农所说的房屋,于是想上前敲门,走近的时候听到里面有说话声,而且人还不少,听起来起码有四五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