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秋长孙无忌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精选小说推荐》,由网络作家“摇扇子的司马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中的人物李秋长孙无忌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军事历史,“摇扇子的司马懿”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内容概括:本宫也就想着到你的后厨去看一看。”听到这句话,李秋急忙的躬身施礼。“回娘娘,小子这里的后厨烟熏火燎,麻辣气呛人,有恐伤害到娘娘的玉体。”“这……”这时候,一旁的长孙无忌急忙打圆场。“呵呵,李秋啊,你也不用多虑。”“我和娘娘只是站在远处,看你们忙碌、烧菜就好。”“你忙你的,我们看我们的。”......
《大唐:曝光了,我的皇长子身份精选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面对着妻子的关心、询问,酒意微醺的李世民就兴致勃勃的说起今晚的事情来。
先是夸李秋那里做的饭菜好吃,自己这辈子不要说吃,就连听都没听说过。
一口气就吃掉了两大碗饭。
那可是两大碗!
怕是自从自己不带兵打仗后开始,就很少有如此的好胃口了。
随后,他又夸起李秋的气质、才华来了,出口成章,满腹诗篇,年纪轻轻又大有才气。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小子可能因为从小就没被四书五经、传统私塾教导过的缘故。
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谈论,也是触类旁通,十分的新颖,叹为观止。
更是把自己心中的很久以来的一个疑惑给巧妙的解开了
这个孩子,真的是太不一样,太非同寻常。
也是太惹人喜爱了……
不过李世民却没有留意到,就在他滔滔不绝的说着李秋小店的奇妙,夸奖着李秋之时,皇后的脸色却是越来越差。
直到最后,长孙皇后竟然心生愤怒的一甩手,一言不发转身离开了。
见状如此,李世民急忙追了上去,“唉?”
“观音婢,你这是为何?”
“原本还好好的,怎么突然间就生气了?”
这时候,长孙皇后转过头,满眼的气愤和委屈。
“二郎,敢情你和兄长可以没事就去秋儿那坐一坐,同他聊聊天,吃吃饭。”
“可是我这个做娘的呢?”
“我到现在连秋儿完整的长相都没能看清楚呢!”
“近日以来,我对秋儿的想念只能通过听你和兄长的描述。”
“明明我惦念了十七年的孩子就在我的眼前,我却是不能得见,你们可曾想过我这位做娘亲的感受?”
说到这里,长孙皇后无比坚决的说了最后一句话,“明天我就去见秋儿。”
“你们谁都别想拦我!”
……
第二天,下午时分。
由于中午的饭口已经过去,此时李秋的小店也几乎没什么客人了。
顶多是有零散客人在店外街边点几串与子同袍。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的属下提前过来联系,让李秋打开后院之门,等着迎接长孙大人和贵客的到来。
另一边,长孙无忌派来的侍卫,都不用李秋出手,直接把小店清空,把门口封锁。
闲杂人等谁也不得入内。
见到这种阵势,李秋的心中是充满了疑问的,不知道是什么贵客驾临,竟然摆出了如此架势。
大概一炷香时间后,长孙无忌的马车在一众侍卫的保护下,来到了后院。
随后就见到长孙无忌扶着一位头戴凤冠,身着明黄色凤袍的长孙皇后下车。
“李秋,还不快来见过皇后娘娘?”
听到了长孙无忌这句话,李秋,王中他们几个,真的是要多惊骇就有多么惊骇。
谁能想到,堂堂皇后竟然能来到自己的这么一个粗鄙小店?
他们不敢迟疑,急忙的快步上前,大礼参拜。
“小人李秋,拜见皇后娘娘。”
其实自打下车起,长孙皇后的眼神就再没有离开过李秋的范围。
此时见李秋参拜,她急忙伸出双手将李秋扶起。
就在自己的双手真实的搭在李秋的胳膊上时,长孙皇后内心中的酸楚差一点就没能忍住。
整整十七年了,自己终于再一次见到自己这辈子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了。
“李秋,免礼吧。”
“本宫也只是听兄长提起过了你这里很不错,也就萌生想法过来瞧一瞧。”
“你们也不必拘谨。”
要说不拘谨,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可是一国之母,皇后娘娘啊。
也是李秋来到这个世界后,见到过的最具权力的一个人。
当然了,这也只是出自地位悬殊的一种本能的紧张。
在内心中,李秋对于长孙皇后是没有惧怕之意的。
这可是名留青史的一代贤后,跟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商贾,又能有什么加害之心?
而且仅仅是通过短暂的接触,李秋就明显能从长孙皇后身上感受到那种随和、慈爱和暖意。
很快,李秋等众人就无比恭敬的,陪着长孙皇后来到了小店之内坐下。
“皇后娘娘,小子的这间小店实在是过于粗鄙,还望娘娘见谅。”
“不知娘娘是否要尝尝小店这里的粗茶淡饭?”
听见李秋的话,长孙皇后一边细细的看着李秋,打量着他的小店,一边温和的说道。
“你这小店,本宫觉得倒是挺不错的。”
“想当年,还是在前朝时候,在那动荡的年间,我和陛下生活的条件比这要艰苦的多。”
“来既然都已经来了,李秋啊,那就把你们店的菜都点上一遍吧。”
李秋点点头,恭敬的领命,随后就想着告辞转身去后厨忙碌。
这可是绝对的超级贵客驾到,这顿饭是绝对不能出任何岔子的。
他不放心,就想着亲自去帮厨,监工。
眼看着他要走,长孙皇后不由得有些心急。
自己好容易出宫一趟,就是为了看李秋来的,可耽搁的时间也绝不会太多。
“那个……李秋啊。”
“本宫平日里也是很喜欢做饭烧菜的。”
“之前总听长孙大人说你这里的菜式特别,本宫也就想着到你的后厨去看一看。”
听到这句话,李秋急忙的躬身施礼。
“回娘娘,小子这里的后厨烟熏火燎,麻辣气呛人,有恐伤害到娘娘的玉体。”
“这……”
这时候,一旁的长孙无忌急忙打圆场。
“呵呵,李秋啊,你也不用多虑。”
“我和娘娘只是站在远处,看你们忙碌、烧菜就好。”
“你忙你的,我们看我们的。”
“正好,其实我对你的后厨,以及这几道菜的烧制过程也挺好奇的。”
就这样,李秋也只好听命。
他和王中几人在那里无比精心的烧菜,而长孙皇后则是在长孙无忌的陪同下,站在远处静静的观瞧。
从始至终,长孙皇后的目光就没有从李秋的身上离开过。
她也终于有机会,这样子光明正大的,仔细的看一看自己这可怜的孩子了。
一边静静看着李秋,她的心中是思绪万千:这个孩子,真的如兄长所说,更像是自己一点。
同时又带有着他父亲的硬朗和英气。
真的是好清秀、俊俏的一个孩子。
微笑的时候,也是如此的招人喜爱。
就如同她小时候哄他时一样……
想着想着,不知为何,原本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却突然间的让她想哭。
几颗泪珠不受控制的就从长孙皇后的眼里滑落……
“不会因为人类的主观意愿去改变。”
“这就好比是大禹治水的典故一样。”
“天下发了洪水,千百年来,人们的祭拜,祭祀,还少吗?”
“又是烧香,又是贡品,甚至是把少男少女都丢进江河里去了,但洪水依旧。”
“最后也只能凭借人力,修筑堤坝,疏通水路,这才将洪水治理掉。”
“就像大人所说的关中大旱,也是如此,天道无情,它不会管谁是皇帝,谁在位。”
“注定了今年大旱,它一定就会大旱。”
“就是人们再多的祈祷,祭祀,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这时候啊,我们就应该像大禹一样,调集粮食赈灾,想办法引流、打井去灌溉,尽可能的不让庄稼旱死,尽量的将损失降到最低。”
“还有一点,就是大人所说的亡国之君和圣德帝王的举例。”
“事实上,也不是这样的。”
“大人您呐,搞混了一个先后顺序。”
“还是那句话,天道无情,它不会以人们的意愿做任何的改变。”
“是天下先有了大灾,然后有了人们怎样去对待这场灾难,最后才有了史书上的记载。”
“当天下有大灾之时,这圣德帝王,集合国力,赈灾解困,安抚苍生。”
“虽然有损失,但不太大,惨死的百姓没那么多,史书上也就两笔带过了。”
“但是那些昏庸无道,骄奢淫逸的亡国之君呢?”
“在天下大灾时,他无动于衷,不去体察民情,权贵士族还在变本加厉的搜刮百姓,贪污赈灾用的银钱、粮食。”
“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种朝代和昏君又怎能不灭亡?”
“而大人您之前的心中疑惑,就是这样,只看到了史书上的结果,却搞错了事情演变的先后顺序。”
“最后,大人再反观我们如今的大唐。”
“君明、后贤、臣直,百姓心中有气节,这样的一个大唐,国家兴盛,百姓安居,是必然的一件事。”
“这天道虽无情,但人定胜天。”
“眼下这关中大旱,以及这毗邻的强敌,这些困难终将会过去的。”
李秋的这一席话,直接把李世民给说愣在了当场。
这种另辟蹊径的观点,这种有理有据的论调,简直是太过新颖和犀利了,也是以往李世民在史书中都不曾见过,不曾听过的。
李秋这一席话带给李世民的震撼,简直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半晌之后,李世民惊叹着,微微摇了摇头。
“李秋啊,你的那些话,那些想法,都是谁教给你的?”
“还有,你就这么不信天道吗?”
李秋笑着摊摊手,“小子自幼体弱,仅仅是认得些字罢了。”
“这些想法呢,都是我从世间之人,世间之事中想来的。”
“一些胡言乱语罢了。”
“若是有哪里说错,还请大人见谅。”
“至于这天道嘛,也没什么好信的。”
“它既不能给我吃喝,也不能给我看病,最后不还得靠着爹娘养活吗?”
听到此处,酒意上头的李世民顿时感到了一股无比心酸的感觉冲上心头。
看着面前李秋的稚嫩模样,眼圈都有些发红。
“唉,怕是这有些时候,有些爹娘,比这天道还要无情哩。”
“李秋啊,你是一个好孩子……”
眼看着自己内心中的情绪即将失控,李世民用力的拍了拍李秋的肩膀,头也不回的径直离开。
长孙无忌呢,在丢下一枚金锭后,不等李秋推辞,也同样的快速离开,消失在了门外的夜色中。
……
当李世民返回寝宫之时,已经是夜里子时(夜里十一点多)。
见李承乾摇头,李纲微笑,“这件事,无非是一个由头罢了。”
“陛下真正的用意,还是要敲打一下蜀王,让他安分一些,知道一下什么叫做嫡庶有别。”
“不要再搞这些拉拢人心的小手段。”
“说白了,蜀王今天能有此重罚,其背后的原因还在于殿下你这里。”
“也更说明了,圣上对殿下你的关爱。”
……
在魏王府,魏王李泰悠闲的躺在摇椅上,一边笑着一边吃着水果。
“哎呀,我的这个三哥,可真的是要笑死我了。”
“你说今天父皇如此重责于他,真的是因为那个小小商贾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了。”
“要怪,也只能怪李恪他自己太蠢,非要在父皇眼皮子底下耍什么小聪明。”
“这首先吧,他狂妄自大,肯定是事先不知道这个小商贾救过魏征、王珪他们几个人的命。”
“他根本就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竟然能被捅到父皇那里去。”
“此为不明。”
“而后呢,他一边夸下海口,一边威胁着人家把所有的酒都贡献出来免费给那些人喝。”
“就算是商贾,人家也是要过活吃饭的吧?”
“他这么一来,就是把人家往死路上逼,人家肯定不会同意的。”
“你们想想,如果蜀王只管那家小店要一两坛酒,人家怎么可能会被拒绝?”
“此为不智。”
“接下来,他恼羞成怒之下,就砸了人家店,还要害人的性命。”
“身为皇子,目无国法,鱼肉百姓,此为不仁。”
“最重要的一点,这件事被捅到了父皇那里之后,他还耍小聪明,矢口否认,欺蒙父皇,还想着狡辩?”
“此乃不诚。”
“在眼下这泾州谋反,突厥虎视眈眈,军情紧急之际,他却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跑来给父皇添乱。”
“此乃不孝,不忠!”
“就这么一个蠢货,父皇不严惩他还跑的了他?!”
“嘿,如今可倒好,我这三哥被禁足一年。”
“咱们的眼睛里,可要清净不少哩!”
……
第二天,李秋的小馆重新布置了全新的桌椅、餐具,再次开业迎客。
经昨日长孙无忌的一番劝导,如今的他自然是不好再走了。
不过说实话,他这内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并没有完全放弃随时逃跑的打算。
这一天里,王珪、韦挺、冯立几个,都先后来到李秋这里坐了坐,予以关怀,安抚。
同时告诉李秋,别看他蜀王势大,但在这长安城内,有圣上的圣明,他蜀王还翻不了天。
一旦以后有什么麻烦,随时去找他们就可。
要知道,他们几人,看在别人眼中,也都是隐太子的旧党,泥菩萨过江的类型。
能够替李秋如此出头,李秋的内心中又怎能不感到暖意和感动?
除此之外,今天来到李秋这里看望李秋,同李秋说说话的,还有不少的百姓和兵士。
“李公子,我们过来也就是为了见一见你。如今看你无事,我们也就放心了。”
看着他们身上的甲胄,李秋拱手称谢,“多谢诸位的关切。”
“你们这是又要赶赴前线了吗?”
“还请过来喝一口射天狼再走吧。”
不同于以往,这一次,这些兵士却是微笑着摇摇头。
“李公子,昨天就是因为我们的厚脸皮尝你的酒,险些害你身陷囹圄。”
“如今,我们又怎敢再腆脸再喝这酒?”
“我们要走了,李公子,再会了!”
见他们如此,李秋也是急忙的还礼,“诸位,保重!”
“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在走出了这个街角,这些兵士彻底消失在了李秋的视野中后。
众人不由得同时叹了口气。
“唉,多好的酒啊!可是却又偏偏喝不得。”
“哪怕是这一次战死在那边疆沙场,能够含着一口射天狼,也能够瞑目啊。”
“谁说不是呢?!”
“你们怕是不知道,刚刚在跟李公子说话之时,闻着那酒香味,我这嘴里的口水啊,哗哗的直往下流。”
“到后来我干脆都不敢说话了,怕被李公子瞧见,笑话了去。”
他的话,也是引来了身旁几个人的附和,“放心,兄弟,你不是一个人。”
“哎,斗酒万文的射天狼,这辈子怕是都再也难以喝到喽!”
也有人,重重的咒骂了一声,“都怪那个狗屎一样的蜀王。”
“一边说是要请所有人喝酒,另一边却是自己一文钱不出,逼着李公子无偿的把酒拿出来献给他。”
“李公子不从,他就砸人家的店,还要害人家李公子的性命。”
“你们说世上怎么就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就是!”
“人家李公子酿出这射天狼来,想必也不容易。”
“这每日单单送给这么多人喝的酒,少说也得一坛。”
“送给那些小孩子们吃的与子同袍,也是不少。”
“还有平日里扶助乡邻的呢?”
“你说他这么个小店,又能有几分薄利?”
“你堂堂一个蜀王,真的是不要了脸!”
不仅是这些兵士,就是城中的那些百姓们,也都不肯再喝一口李秋送的酒了。
不过,却仍是如同往常一样,来到小店的门口,同李秋说两句话,聊两句家常。
同时还能闻一闻酒香,菜香。
而在这些百姓的日常谈论间,臭骂蜀王李恪也成了每日必备。
那李公子多好的一个人啊,你竟然蛮不讲理,仗势欺人,鱼肉百姓。
砸了人家的店,还要害人家的命。
再回想他当时的嘴脸,真的是令人作呕。
更重要的是,他害的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没有了射天狼可喝。
这种怨念可是要日积月累下的,何其之大?
射天狼越是美味,这怨念就越强。
民间及军中的这些强烈反响,被禁足在府中的李恪又怎能会不知?
于是乎,他更是气得目眦欲裂,暴跳如雷。
但短时间内,却又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自己郁闷了。
魏征,那可是出了名的愣头青。程咬金相信,他是绝对敢一头撞死在这里的。
如今见他如此,程咬金隐隐觉得不妙。
自己毕竟是从程处默嘴里了解到那李秋的情况,心里实在是没底。于是程咬金非常明智的做了一个选择:怂了……
这时候,李世民深叹了一口气,看向了他。
“程咬金,朕今天不为难与你。你现在就出宫去,把关于李秋的事情弄明白,然后明天再来见朕!”
见李世民都如此说了,程咬金也就只好灰溜溜的出宫来。
这时,秦琼在他身后追了出来:“唉,老程,今日之事,你糊涂啊!”
“叔宝,怎么连你也这么说我?你……”此时的程咬金正是郁闷不已。
没等他的下一句话开口,秦琼就一把将他拉住。
“我问你,你可知那个李秋什么来历?”
“什么来历?区区一个年轻的商贾罢了,还能有什么来历?!”
秦琼此时摇头叹了一口气,“要不怎么说你糊涂呢?!”
“李秋是我们那已经故去的罗成兄弟的女婿啊!”
一听到此,程咬金整个人都愣了,“啥?那个李秋是罗成的女婿???”
秦琼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这个李秋,与罗成兄弟的女儿,有婚约的。”
“起初,我以为这件事只有我自己知道。不过看陛下和长孙大人他们对李秋的照拂,应该也是知道的。
当年,罗成兄弟乱箭穿心,不得全尸,死的惨啊!你这个当伯父的,今天若是真的伤了李秋,你对得起死去的罗成兄弟吗?”
程咬金整个人的眼睛都红了,直接就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嘴巴。
然后仰天长叹,“哎呀!我……我愧对我那死去的罗成兄弟啊!”
秦琼此时摇了摇头,拍了拍他。
“因为罗成兄弟的缘故,我也曾暗中留意过李秋。确实是一个好孩子。走吧,今天我索性陪着你一起,到长安城大街上随意的走上一走。”
说着,秦琼就拉着程咬金一起,来到了长安城的这大街之上。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随意的问了一些百姓,知道李秋小店的,就没有一个人说李秋不好!而且说的都是李秋待人真诚,乐善好施。
在经过这么一走访后,程咬金的心中真的是懊悔不已。
同时也无比确定,程处默肯定是受了别人的挑拨,连同自己,都被当成了枪使。
于是乎,程咬金就气哄哄的回到了家。准备换一身衣服,然后先进宫请罪再说。
可是就当他回到府中,换好了衣服,程处默和一众侍卫被京兆府那边给放了回来。
这下,程咬金胸中怒火升腾,就想着先狠狠的教训一顿再说。
可是就当他将战战兢兢的程处默喝到了跟前,还没等算账之际,忽然有管家来报。
说是应国公武士彟来访。
程咬金想不通,与自己交情不深的武士彟怎么在这个时候来了。正想着让管家找个托词推脱掉算了。
还没等他发话,另一边武士彟都已经杀进来了。上来直接就是破口大骂:“程咬金!你真是好威武的一个国公爷,好有出息的一个大将军啊!”
见到武士彟来者不善,本就一肚子火的程咬金也是不乐意了。
“应国公,你这见面就冷嘲热讽。我程某人好像同应国公也没什么过节吧?”
一听到他的话,武士彟直接就炸了。
“没什么过节?我问你,你是不是要把我家女儿一巴掌拍死,才有过节?”
程咬金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的他语气也是有些冲。
“女儿?什么女儿?乱七八糟的!”
见到他还在这里装傻充愣,武士彟直接就爆了粗口。
“好,好,好你个程咬金。你在这跟我装傻充愣是不是?你现在就跟我到陛下面前,让陛下评评理。今天中午,我那十三岁的小女儿正在李秋那里吃饭。你这厮直接闯进来,出言辱骂不说,还直接掀了桌子,若不是有李秋相护,还不知道现在怎么样呢?”
“程咬金,你这么大一个老爷们,你居然欺负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你他妈的算什么东西?!走,你跟我走,现在去进宫面圣去!”
直到此刻,程咬金才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敢情中午那个敢怒视自己的小丫头,竟然是人家应国公武士彟的宝贝女儿。敢情自己又他妈的得罪了应国公,工部尚书啊!
接下来,程咬金瞬间就萎了,表情也是变得无比谄媚,“哎呀,应国公,武大人。”
“我错了,我老程对不住你,是我不对,竟然没认出来那是大人府上的小姐。”
“明日,我定登门拜访,给武大人和令嫒赔礼道歉……”
对于武士彟,程咬金怂的要多彻底就有多彻底。
实在是没办法,谁叫他理亏呢?他敢不怂吗?
看着程咬金满头大汗,红着老脸不断的点头哈腰,赔礼道歉,应国公武士彟感觉差不多了,也就见好就收了。冷哼了一声转身离去。
直到这时,程咬金才放下了心头的一口气,这一关算是过了。折腾了大半个时辰,程咬金只觉得自己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也就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喝口水。
还没等他的水喝到嘴里,门外忽然有人无比慌忙的进来禀报。
说刚接到宫中侍卫的通知,片刻后,皇后娘娘亲至,卢国公府准备迎驾。
什么?皇后娘娘到了?!
“回长孙大人,这安抚百姓,改善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
“相反,一直盘踞在北的突厥强敌,却随时都可能南下袭来。”
“也只有将这些强敌击退了,才能有后续的休养生息和国家的发展。”
“只有将大唐的根基稳住,有国才有家,才能谈得上其他的一切。”
“当然了,在眼下关键且苦难的时刻,若是能减少不必要的兴建土木,修复宫室,对百姓来说,就已经是不小的善意了。”
听完李秋的一番话,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两人相互的对视了一眼。
均是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来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
同时,一股不易察觉的骄傲和喜悦,也浮现在了李世民的眼中。
“李秋啊,我真的是想不出,你一个商贾家的孩子,竟然能有如此的见识和眼界。”
“我想知道,你的老师又是何人?”
“能够教出你这样的一名优秀弟子,想必他定是一位有能的贤臣,若是不能为我大唐所用,实在是可惜了。”
李秋摇摇头,“回大人的话,因小子早些年体弱多病,所以也未拜过什么名师。”
“仅仅是识些字罢了。”
“至于小子刚才所说的粗鄙妄语,也都是从书中读来的,从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口中听到的。”
“小子也没什么真才实学,仅仅是对那些感兴趣,就读一读这方面的书,打听一些这方面的事而已。”
“不值一提。”
此时此刻,李世民大笑,一时间同李秋畅聊的兴趣也是大涨。
“哈哈,你这个小子,倒是谦虚谨慎。”
“不过啊,你倒是不必妄自菲薄。”
“就你刚刚那番话,里面的见识和眼界,就足以强过大半大唐的官员们了!”
“来,你再跟我说说,假如你做了一方官员,甚至是朝中大员,你会……”
随后,李世民与李秋两个越聊越是投机,眨眼的功夫就聊了近一个时辰。
自从玄武门之变以来,李世民一直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着各种各样棘手的,让他感到忧虑的困难。
见他难得的有如此放松下来的机会和兴致,长孙无忌也是不忍心打扰他们这对父子。
直到时辰太晚了,他才强拉着意犹未尽的李世民回宫。
临走时,长孙无忌直接留下了近三两份量的金子。
李秋惊讶的退还,说这金子太贵重了,还有今晚这顿饭他请了,就当是感谢当初长孙大人的照顾之恩。
可是长孙无忌却还是执意将金子留给了他。
并且告诉李秋,今晚李秋陪这位大人聊的很开心,单单这件事,就值得这块金子。
等以后他们再来时,李秋再请客也不迟。
在送走了这两位贵客之后,李秋望着手中的金子感慨一声,“三两金子,三十两白银,貌似又够娶一房老婆的了。”
“这有钱啊,真好……”
另一边,在回宫的马车上,长孙无忌苦笑着对李世民抱怨。
“陛下,今晚之事,怕是臣要挨不少的埋怨和责怪了。”
“眼下建成余孽未除,陛下之安危实在是关系太大。”
“在这个当口,是万万不能出任何岔子的……”
没等他说完,李世民苦笑着摇摇头,“唉,你说的这些,朕都明白。”
“就是今天,李秋这个孩子真的是给了朕太多的惊喜。”
“若是可以,我都真恨不得住在他那里,同他秉烛夜谈个痛快不可。”
“呵,辅机啊,你说如今朕成为了九五之尊,大唐的皇帝,怎么还反倒不如以前那般自在了呢?”
“还有,你就说李秋这个小子,也不像那些大儒们引经据典,学识了得,但是偏偏他说出来的这些平白浅显的话,就是这么真知灼见,有道理?!”
“这可真是奇怪了!”
长孙无忌此时也是笑着连连点头,“确实如陛下所说,这个孩子同我们印象中其他人,真的是大为不同。”
“可能这也真应了古书中那句话,大道至简,大智若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而且就看这个孩子眉目间的聪慧与灵动,就远不是常人可比的。”
长孙无忌,那可是深知帝心之人。
寥寥几句话,把李秋夸赞了一番,反而是让李世民觉得更加高兴和有兴致来了。
在李世民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之中时,一直苦苦等待着的长孙皇后直接迎了上来。
一见到丈夫眉宇间的畅快和喜色,连带着长孙皇后心情都好了很多。
“陛下,你与兄长这一去,怎么耽搁了这么长时间?”
“还有,你可曾见到李秋了?”
“他长得如何?上一次见他实在是太过匆忙了,他那时又是被蒙着双眼,我连仔细看他一眼都没能做到……”
面对着妻子连珠炮一般的问题,李世民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手笑着说道:
“观音婢,不得不说,今天见面,咱们的儿子真的是给了朕太大的惊喜。”
“要说长相,这个孩子明眸皓齿,神采奕奕,绝对的美男子,神情像你更多一些。”
“而要说到才华、见识和风骨,这个孩子优秀的真是太让人难以想象了。”
“所以呀,朕一见到他,就越发觉得喜欢和投机,要不是辅机相劝,我不回来的心思都有!”
随后,李世民就详细的将今天见到李秋后的一切,同长孙皇后讲述了一番。
在听到了儿子竟然如此的优秀和聪慧后,长孙皇后自然也是喜出望外,心中觉得开心和高兴。
可是随后,一股更巨大的悲伤和焦急就将她整个人瞬间淹没。
以至于泪花都挂在了眼底,而后就伤心的落泪起来。
见到长孙皇后突然间如此,李世民也是急忙安慰。
“观音婢,你这是怎么了?”
“之前你还不是在为了李秋而开心、高兴的吗?”
长孙皇后一边叹息着一边哭泣,“二郎,我真的好想去见一见我们的儿子啊。”
“这十七年来,我不知道魂牵梦绕,思念了他多少次。”
“那可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我的心头肉啊!”
“可是如今,上天眷顾,让我终于将儿子找到了,可是这深宫之隔,却是连见他一面都不能。”
“我真的是一刻都不想再等了,我现在就想去见我那可怜的孩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