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虾米文学 > 现代都市 > 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精修版

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精修版

真心罐头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是作者“真心罐头”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朱桢朱标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来一直忙于府中事务,如今想了解一下武昌的农事,所以把你这个治农官给叫来了,你简单说说吧。”胡宗尚一听果然!就是要在农事上开刀了!他闭了闭眼,一脸悲壮,心中的绝望如同海浪一般翻腾不已。他想求饶,想求楚王放过自己,可张了张嘴,又不知怎么开口。他当上这治农管以来,从没有半天懈怠!一到季节,就主动带着手下鼓动农......

主角:朱桢朱标   更新:2024-05-12 17: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桢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精修版》,由网络作家“真心罐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是作者“真心罐头”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朱桢朱标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来一直忙于府中事务,如今想了解一下武昌的农事,所以把你这个治农官给叫来了,你简单说说吧。”胡宗尚一听果然!就是要在农事上开刀了!他闭了闭眼,一脸悲壮,心中的绝望如同海浪一般翻腾不已。他想求饶,想求楚王放过自己,可张了张嘴,又不知怎么开口。他当上这治农管以来,从没有半天懈怠!一到季节,就主动带着手下鼓动农......

《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精修版》精彩片段


武昌的治农官,叫胡宗尚。

今年四十有八,膝下一子,名叫胡威。

朱桢刚来武昌的时候,父子俩还跟着本地的大小官员一起迎接过朱桢。

只不过他这治农官太小了,跪在最后面,朱桢根本瞧不着。

这所谓治农官,又叫劝农官。

是顶小顶小的地方官员,除了农事别的什么权力都没有,连个九品都算不上。

他这种小官,平常也就是县官级别的找来问问话,知府什么的都见不上面。

可就在刚刚,楚王府差人来传,说楚王要见他。

打发走了楚王府的人,胡宗尚这心里头就七上八下的。

这王爷召见自己这芝麻绿豆大点的小官,有什么目的?

这也没犯错啊?

难不成是要问责这两年上交秋粮不够数的事儿?

胡宗尚面容紧蹙,有苦难言。

这两年,一年蝗灾,一年水灾!

粮食减产,他也没办法呀,这是天灾!

“爹,楚王为什么要召见您啊?”

正苦思时,胡宗尚的儿子上前询问,满脸疑惑。

胡宗尚瞧了他一眼,两手一摊,面色跟吃了黄连似的:“我哪知道?”

“唉,只怕是没什么好事……”

他叹了口气,仰天看了看灰蒙蒙的天,语气委顿地说:“楚王受封三月,是个什么样的人儿,明眼人都瞧得出来。”

“才当上王爷,就娶了一房正室,四房妾室,简直荒淫无道!”

“这种人找我?还能指望有什么好事儿么?”

胡宗尚眉间浮上一丝忧虑,哀怨地说:“恐怕是想要杀鸡儆猴,立立威,又不好找知府那样在朝中有根基的大人,只能拿我这样的小人物开刀了。”

听闻此言,儿子胡威立刻慌了:“啊?那可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听天由命吧。”

胡宗尚叹了口气,摆摆手,留遗言似的跟儿子说:“儿啊,我这一去,凶多吉少,若是回不来,这一家老小,你可得照顾周全。”

“你从小跟我地头跑,日后这劝农管,兴许还会落在你头上,你别管楚王如何对我,你得对得起你的职责。”

“我大明以农为本,农事不可荒废啊!”

嘱咐一番,胡宗尚恋恋不舍地看了儿子一眼,也没跟屋里的老婆道别,就缓缓离开了家,往楚王府的方向走去。

胡威愣在家中半晌,回味着父亲的话,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生为人子,哪能看着父亲任人宰割?

他在院子里扫了一圈,跑到墙边抓了把锄头,往门口走了两步,犹豫了一下,又扔了,只身往父亲的方向追去。

朱桢是楚王,给胡威个胆子也不敢冒犯,但若朱桢真要拿他爹开刀,生为人子,怎么也要为父亲说两句话,喊两句冤!

……

没过多久,治农管胡宗尚就来到了楚王府。

一见朱桢,立刻规规矩矩地跪下磕头:“下官胡宗尚,叩见王爷。”

“免礼吧。”

朱桢随意挥挥手,叫他起身,又吩咐身边下人:“赐座。”

“是!”

下人立刻搬来座椅。

胡宗尚有些受宠若惊。

他一个小小的治农管,连个知县都不如的小官,平常见了县官都是跪着回话的,如今面见王爷,他哪里敢坐?

“王爷,您有什么事,只说便是,下官不敢坐,站着回话就行了。”

朱桢眉头一皱:“叫你坐你就坐,哪儿这么多话?”

胡宗尚心里咯噔一声,再不敢多言,战战兢兢地坐了下来。

朱桢也拉了把椅子,坐在他对面,开口说道:“本王初来武昌,三个月来一直忙于府中事务,如今想了解一下武昌的农事,所以把你这个治农官给叫来了,你简单说说吧。”

胡宗尚一听果然!

就是要在农事上开刀了!

他闭了闭眼,一脸悲壮,心中的绝望如同海浪一般翻腾不已。

他想求饶,想求楚王放过自己,可张了张嘴,又不知怎么开口。

他当上这治农管以来,从没有半天懈怠!

一到季节,就主动带着手下鼓动农民耕种,为农民排忧解难,解决纠纷,调度资源,兢兢业业!

收获之时,也从来都是身先士卒,身为官员却经常亲自踏足农田当中!

他自问无愧于官职,无愧于大明!

若是王爷无论如何都要杀他,他无怨言,但让他说出违心的话来求饶,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

心中一番纠结过后,胡宗尚的心思反倒通透了许多,“呼”地长出了一口气,面色坦荡起来。

“启禀王爷,武昌治下,九县一州,江夏、武昌、嘉鱼、大冶、咸宁、通山、通城、崇阳、蒲圻、此为九县,另有兴国州一州,共有良田四千余顷,这其中……”

胡宗尚如数家珍,把武昌9县一州的农田情况,全都介绍了一遍。

地势,分布,哪些田地肥沃,哪些贫瘠,一一道来,条理分明!

朱桢听得两眼冒光:这是个人才啊!

想不到区区一个九品的治农官,居然对整个武昌的农业情况都了解的这么清楚!

他本来都没指望问这么多的!

“前年蝗灾,下官竭尽所能治蝗,可粮食依旧减产四成,去年水灾,粮食减产六成,故而上交的粮税不齐,此为天灾,非人力能抵挡。”

“可下官身为劝农管,粮税不齐便是罪过!”

“还请王爷降罪!”

说到最后,胡宗尚直接把这两年的问题摆上台面,主动揽下了责任,扑通一声跪倒在朱桢面前:“只求王爷能看在下官一家老小的份上,饶下官一命,留下官将功折罪!”

他把头埋得低低的,半点不敢抬,大气也不敢出,只等着朱桢“发落”。

万没想到,等了半天,却听到了朱桢一声笑:“你这人真有意思,你都说了是天灾之故,非人力能抵挡,又何罪之有?”

胡宗尚一愣,抬起头看向朱桢:“王、王爷……不治我的罪?”

“怎么,这天灾你降下来的?”

朱桢好笑地反问,胡宗尚立马摇头,朱桢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打趣道:“呵呵,要真是你降的天灾,那我更不敢治你罪了。”

“快起来吧!没人要治你的罪。”

胡宗尚绷紧的心弦顿时一松,颤颤巍巍地起身,看向朱桢,问:“那王爷叫小人来是为了……”


“对,一天。”

“呼……”

朱元璋松了口气,疑惑地问:“还弄出了新的粮食?产量还很高?”

“是,公文说送了一批样品,已经在御膳房了。”

“公文上写,这些新式的粮食,亩产特别高,易储藏,抗饿,还好吃!”

朱标念着,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笑意,对旁边的太监说:“还不快点吩咐下去,让御膳房弄些送来,给父皇尝尝。”

“是。”

太监应声离去。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轻叹一声道:“哼,算他老六干了点人事!”

“这小孽障,要是真把百姓饿坏了,咱必须把他抓回来狠狠揍一顿!”

他扫了眼桌上,还有三本公文没有念,便示意朱标:“接着读吧。”

“是。”

朱标翻开第二本公文,看着公文上的内容,顿时瞪大了眼睛,难掩震惊之色!

“父皇,这公文可能有差错,还是让儿臣先查一下上面写的是不是真的,再读吧。”

说着,他就要把公文合起来。

朱元璋看出来他神色有异,“砰”地拍了下桌子:“查什么查?”

“老六是亲王,还有人敢造他的谣不成?”

“读!”

朱标犹豫着说道:“那、那儿臣照实读,父皇可千万不要生气……”

“读!”

朱标无奈,只能按照公文上写的,一五一十读了出来:“一个月前,朱桢带领江夏侯和十八名亲卫,前往两广土司府,杀了土知府日达木基,还……抄了他的家产。”

“什么?!”

朱元璋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刚刚看朱标的脸色,他就知道这公文上写的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

想着再坏的事儿能有多坏?能比老三车裂仆从还坏么?

万没想到,老六居然杀人了,还手伸了那么长,杀到两广土司府去了!

“孽畜!这个孽畜!”

朱元璋蹭地起身,把刚刚挂好的宝剑又拿了下来,咬牙切齿:“胆大包天,胆大妄为!他老六以为自己是什么?啊?皇帝么?”

“居然胆敢杀害朝廷命官?”

“孽畜!”

“咱为了治理好西南少数民族,特地安置了土司府,特地让他们自统自治!这个孽畜老六,竟敢私自用刑?还跑到两广去杀人?”

“这是要坏了咱大明的根基啊!”

“咱还真是小瞧了这个狼子野心的畜生!”

“来人呐,传朕的旨意,立刻把楚王朱桢,给朕捉拿回京!”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他一个亲王?”

“咱要亲手宰了他!”

朱元璋怒火冲天,一张腰子脸涨得通红,活像被人给烤了!

两个鼻孔里点了烟似的,喷出来的热气,在这秋日里肉眼可见!

好在他身边的马皇后,朱标,都是挚爱的人,这会儿要是有个毫不相干的家伙在旁边,恐怕会被他一怒之下给砍了!

马皇后见皇帝动了震怒,连忙冲上前去:“重八,重八你冷静啊,息怒,息怒!”

“老六,老六毕竟是咱儿子,重八你快收回成命啊!”

“收回什么成命?啊??”

朱元璋放声怒吼:“咱没有这么混账的儿子!胸无大志,荒淫无道,不思进取,还不顾大局!”

养心殿内外,侍女太监,从来没见过朱元璋发这么大的脾气,一时间都扑通扑通跪在地上,浑身发抖。

天子一怒,天崩地裂!

朱标也被吓坏了,他刚刚看到公文这头一行字,就知道一定会惹得朱元璋大发雷霆,所以才想着先不念。

一来能保住老六,二来也能避免一国之君被气的背过气去。

“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啊!”

他心焦不已,上前劝说,不料被朱元璋一把推倒在地:“闪开!今天就是神仙来了,也改变不了咱的决定,老六这种孽畜,咱必须宰了!”

小说《多子多福!大明皇室子孙昌盛》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阿素丘这边,也早就从日达木基的口中,得知了朱桢的身份。

她努力挣脱,把捂着她嘴的士兵推到一旁,怒视朱桢,咬牙切齿地问道:“你就是大明的楚王?!”

“不错,正是本王。”

阿素丘看着朱桢,又回望了眼跪在地上,堆满了笑容的日达木基,心中顿时明白了什么。

怪不得不肯借粮,不肯增援,原来日达木基跟大明朝廷,根本就是一伙的!

一时间,阿素丘万念俱灰。

这么说的话,他们那几个部族,根本就是被大明朝廷和土知府日达木基联合起来玩弄于股掌之中罢了。

日达木基身为少数民族,不但不做他们的后盾,居然还和她们存有疑心,从头到尾,他们这场反叛完全就是笑话!

“原来……你们是勾结在一起的?”

“那我们的一切,岂不都是徒劳?”

“我……我杀了你——”

突然,阿素丘从身边士兵腰间抽出一把刀来,向朱桢砍去。

日达木基心中大喜,但嘴上却喊着:“快保护王爷!”

阿素丘身为翎月族人,虽然身上有些武艺,但她更擅长弓箭,用刀的技法,并不是很厉害。

朱桢身后有亲卫,身边更有江夏侯这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安全自然无虞。

几乎是阿素丘上前的一瞬间,江夏侯便挡在了朱桢身前,抬手格挡住了阿素丘的前臂,顺势握住她的手腕,将钢刀夺了下来。

反把刀架在了她的脖子上。

“大胆,竟敢行刺大明亲王?”

日达木基见状,连忙大喊:“快!快杀了这个翎月族的刺客!”

手下士兵一听这话,亮出手中兵器,冲着阿素丘的后背刺去。

要死了吗?

阿素丘前狼后虎,身形受制,再次陷入了绝望。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一只大手忽然从江夏侯身后探出,揽住了她的柳腰,轻轻一拉,将她护在了身后。

“铛铛!”

“铿!锵!”

朱桢手里多了一把宝剑,三两下就把想要杀人灭口的士兵手中兵器全部打落。

阿素丘顿时愣住了。

她不明白,她刚刚还要杀了楚王,为什么楚王却要反过来救她一命?

“王爷!王爷小心啊,你背后的女子,正是叛乱的部族之一,翎月部族的副首领阿素丘!”

日达木基大喊。

阿素丘没死,只会让他不安。

毕竟翎月部族和其他几个部族造反,是他编造谎言,撺掇起来的。

所以他必须赶紧把脏水都泼在翎月部族的头上。

“哦?”

朱桢听完,饶有兴趣地看了日达木基一眼,丝毫没有防备阿素丘的意思,反而问道:“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叛军的副首领,竟然只身一人,在你府上?”

“这——”

日达木基语结,咳嗽一声后,解释道:“他们部族粮草耗尽,无以为继,是来我这里要粮草的!”

“方才她还威逼小人,若是不给她粮草,就要杀了我一家老小!”

“只是下官虽不是汉人,却是大明朝廷钦点的官员,怎能与叛军为伍?”

“小人知道,他们的叛军,已经快要攻到楚王殿下的封地了,所以方才小人让士兵将她拿下,准备给楚王送去,至少能做个人质,逼迫翎月部族为首的那些叛军投降的!”

阿素丘越听越气愤,忍不住大喊:“日达木基,我原以为你只是胆小,不敢跟我姐姐她们一起反抗,但至少还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原来我错了!”

“你根本就是汉人的一条狗!”

“汉人根本不管我们死活,强征暴敛,家乡的父老都要饿死了!你居然还对他们俯首帖耳?呸!我看不起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