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信息都有两种命运:被人知道或不被人知道。
而信息的价值恰恰就是由被人知道和不被人知道决定的。
不被人知道的信息,不能说没有价值,只是还有待被人发现。
而被知道的信息又可以分为两类,即只被部分人知道和被所有人知道。
只被部分知道的信息,最具市场“价值”;而被所有人知道的信息,即便不具备市场交换价值,其使用价值依然存在。
说以上这些拗口的话,只为让大家了解什么样的信息才有价值。
显然,只有那些被部分人知道的信息才更有价值,因为它正处于不对称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知道信息的那一部分人可以说完全占主动,他们也就有了,从不知道信息那部分人手中牟取暴利的机会。
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保护美元的声明。
在这一声明发表之前,美国的犹太人,己经在美国与日本政府首脑的多次会谈中得出日元将要升值的结论。
于是,这些犹太商人和金融家们,在日本人尚未觉察之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卖钱”活动,把大量的美元卖给日本。
到尼克松总统发表声明前不久,这些犹太人“卖”美元的活动己经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仅1971年8月份,日本的外汇储备额就一下子增加了46亿美元,不明缘由的人还以为日本经济形势大好特好,正在此时,日元大幅度升值了。
日本金融界还针对这一事件,专门算了一笔:美国犹太人在这段时间每出1美元,便可买到360日元,而日元升值后,1美元只能买到308日元。
也就是说,日本每买进1美元,犹太人就赚了52日元,日本则亏掉52日元。
于是,在整个“卖钱”的过程中,美国犹太人赚了20多亿美元。
现代社会,信息己经变成了一种资源,谁拥有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不依靠信息去蛮干,只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掌握信息就掌握了财富,这便是时代的特质。
索罗斯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投资者,在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他的金融操作就是对现有的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后来投资的活动。
在投资中,他充分利用人们对相关信息的,缺乏来大肆牟利。
捕捉信息并不神秘。
有一次,我国的高级领导人在讲话中以指甲钳业为例,要求国家轻工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
就是这样一个在旁人眼中毫不起眼的信息却被一敏锐的小商人捕捉到,他就是后来投资创办“圣雅伦”的梁伯强。
他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从质量和价格两方面入手,精心打造了“圣雅伦”这个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一进入市场销量就超过了韩国同类产品。
信息的价值是由是否被人知道决定的。
不被人知道的信息并非没有价值,只是还有待于被人发现。
你们有什么看法,评论区见
小说《为人三会会说话会办事会做》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