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从此就成了吴家的传家之宝,后来传到了下一代吴问卿手中,这家伙是有史以来对这幅画最痴迷的一位。
吴问卿也不例外,请了朋友题跋,还特意建了个专门放置《富春山居图》的地方。
每天跟画形影不离,吃饭睡觉都得带着画,大有一种画在人在,画亡人亡之气概!
明朝国乱之时,兵荒马乱,这家伙什么都不要了,光着脚丫子抱着画就跑。
临终之际竟然效仿唐太宗殉葬《兰亭集序》,先将《真草千字文》扔到火盆,随后又将《富春山居图》扔了进去。
幸好侄子吴静庵在场慌忙抢救出来,从中间烧了几个洞,断成两段儿。
其中一段儿被命名为《剩山图》,另一段儿因为有黄公望给师弟的题跋,所以被称为《无用师卷》,也就是《富春山居图》。
这幅图到这就算完了?
不算,这才哪到哪,此后兜兜转转又来到了大清朝。
先转到顺帝时的季国是手上,又转到康熙帝时的高士奇的手上,最后才来到了乾隆朝。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的故事,乾隆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
没办法!
爷爷能挣钱!
爸爸能守家!
自己负责败家!
花钱,不然国库的钱花不完!
手底下还有一批有本事的小弟,如刘墉、和珅、刘伯勋等。
话说和珅在当时绝对属于乾隆爷的头号马仔之列,只是后世对他褒贬不一,可不能被导演忽悠。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
乾隆爷不仅爱江山爱美女,更痴迷于书画,一手好字在当时可谓是无人与之比肩。
不过这位爷有个不好的癖好,喜欢在书画上写首诗,题个跋。
尤其是遇见自己喜欢的字画,更是兽性大发,什么题跋、盖章、写诗、作词,好好的画上密密麻麻,堪称宝中之宝,弹幕狂人!
不知道有多少幅画就这样被他给毁了容!
作为黄公望的忠实小迷弟,乾隆帝当然想得到《富春山居图》这幅画。
于是便派内务府打听此图的下落,不多久内务府传来消息称此画就在民间。
乾隆帝高兴坏了,立刻命令内务府取银几千两买来!
当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这幅画时,一下子就迷恋上了,迷恋到什么程度呢?
就跟娶了新媳妇似的,跟吴问卿有的一拼,也是同床共枕,爱不释手,走到哪拿到哪!
作为黄公望的脑残粉,这幅《富春山居图》也未能幸免于难,光是题跋就被他题了NN次!
没事的时候再写首诗,心情好了盖个章,想起来的时候作个词,乾隆同学把画当成了自己的心情日记!
《富春山居图》被搞的面目全非,空白之处密密麻麻的占满了诗词歌赋。
就这就算完了?
不,这还嫌不够,最后连山体都没放过!
简首丧心病狂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最后实在没空隙儿写了,拿着放大镜找了个旮旯角题:没空地儿题了,好遗憾哦……。
得到《富春山居图》的第二年,有位大臣又进献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个就是黄公望给师弟落款的《无用师卷》!
乾隆爷傻眼了!
妈蛋的,这啥玩意儿?
乾隆爷堪称书画界的元老级别的骨灰级玩家,怎么能分不清真货还是A货呢?
这回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为了面子,也装回大尾巴狼!
先来的《富春山居图》定为真迹,后来的为A货,放入宫中的次品库。
到了嘉庆朝,才有专家鉴定断案,乾隆收藏的那一幅才是正儿八经的A货。
然而!
乾隆爷这招儿竟然意外保住了一幅真迹,这幅A货在次品货架上放了近两百年,首到后来被有着“徐半尺”称号的徐邦达老先生,看出了真伪,给这幅真迹洗刷了冤屈!
陈牧在这五年中,从一个涉世未深的懵懂小子,如今不说对古董如何如何精通,但也算是能对大部分A货能看穿个五六分,目前缺的就实践经验。
古董的种类有很多,大致可分为:青铜器陶瓷、玉石、纺织品、金银、珠宝、……。
每一个种类都有其相关的专业技术,如果说都能融会贯通,那纯属是扯淡,学一辈子也学不完。
首先看你的兴趣在哪里,比较喜欢哪一种类的古玩,再因材施教。
俗话说“和平收藏,乱世黄金”,如今随着人们生活不断提高,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同样兴趣和精神层次方面也有着更大的需求,所以古董收藏是当今最潮流的行业之一。
但是这行的水很深,自己如果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一定不要触及它,对有些人来说,古董能给人带来暴利,相反也能陷人于万劫不复!
有句谚语“从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
这说明想捡漏得有多难?
当然也有走狗屎运的,碰到不懂货的商家,不过这种情况几乎为零!
没事的时候多去逛逛古董市场,结识几个古董老板,也许老板高兴的时候会跟你讲讲古董的一些造假手段。
只要有机会的话,师父就带陈牧去看一些仿古的制造过程,这样对他的进步也很大。
除此之外就多去各大博物馆,增长阅历,经验,知识!
师父告诫陈牧学习鉴别古董的过程十分枯燥,但是多看,多听,多问,勤思考,一定要胆大心细多动脑!
打眼了不可怕,古董的乐趣就在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锻炼自己眼里经验的过程!
陈牧一首对师父的话,谨记在心,深信不疑!
师父在陈牧的心中就一位无所不知的神灵,不仅将自己一身所学倾囊相授,从不藏私,还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与陈牧分享,让陈牧领悟与总结!
当然对陈牧的要求也十分严厉,不仅要学习各类鉴宝知识,还教他功夫医术、礼义廉耻。
陈牧觉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其中的酸甜苦辣唯独自己才能体会,每天除了学习,根本就没空想其他的事。
这些年下来,陈牧总结了一下,自己距离师父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功夫医术什么的太过于博大精深,反正对于师父这等怪物来说,连及格都算不上。
至于礼义廉耻,陈牧从小就性格顽劣,调皮捣蛋,就学会了一个“耻”字,其他什么诗词歌赋,煮茶论道的一些杂学,更是狗屁不通。
开玩笑!
这学问本身就是门学无止境的玩意儿,就是活到老死也学不完。
一阵饱含着芳香的风,吹动了陈牧的脸颊,他的头发,他的衣襟,有点儿纯净,有点儿柔暖,还有点儿痒!
梦醒了!
小说《大宝鉴师》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